京土文化——夹缝扭曲出的自大(四)语言——发音:油腔滑调,高音飘飘

城市的语言,尤其是在古代,由于交通的不便,和其他地区,会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同。

然而,限于科技的发展,古代的声音资料无法得以保存,我们只能凭借简单的文字描述发掘出有限的信息。“自古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然而,这个慷慨悲歌,到底有多慷慨,这个悲歌,有多豪迈,今人已经无法直观的进行感受了。

而现今,这个城市,土著居民的发音,有着绝对的高亢与嘹亮,无论是打招呼的“吃了吗,您内?”,还是老友见面的惊喜“呦呵,是你小咂,有日子没见了,哪玩去了啦?”,这种尖细高亢而轻柔的玩转,不仅仅限于女性,可谓男女老少,话音飘飘。试想,用这种婉转的油滑飘腔,来一句长坂坡的“燕人张翼德在此”,会是何等的诡异,若如此,可能会“恶吐”曹兵,而不是喝退了。

那么,这种性别反常的声音,是如何诞生的呢?

讨论诞生,同样的,要从历史的发展中,寻找原因。在正常的情况下,使用这种反自然、反性别的语音的人士,只有太监(更准确的说,是宦官,这里统称为太监)。
 
然而,何以太监的专有腔调,会在一个都城形成普及?如前所述,这个城市的都城历史,诞生与明代,明代末年,阉党祸乱全国,清代统治者,发现了这个弊病,于是出台了硬性规定,太监禁止出京城。于是,王府遍地的京城中,太监便只能作为王府内院和民间的沟通纽带。简单的说,清朝的格格想吃糖葫芦,作为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的大家闺秀,只能依靠太监到民间购物。于是,在无知市井人中,太监便被披上了皇家正统的光环,这种光环,使得趋炎附势之辈开始竞相效仿。进而,随着一个朝代二百年的时间的积淀,这种声音,便成了一个城市人口的一道特有的风景线。应该说,油腔滑调的声音的诞生到现状,是特有的“阉文化”的根源影射。

-----------------------------------
(未完,连载论述,下一章链接:https://www.lundao.com/article/66

0 个评论

要评论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