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姓男士因为「隔壁老王」这一个梗生活受到困扰,他应该起诉谁?

假设一位王姓男士是一个有些迂腐的学者,且生活在邻居关系活动较为频繁的环境下,然而被「隔壁老王」这个梗(普通意义上指觊觎邻居人妻的猥琐大叔)困扰到生活(比如被小孩们取笑),他想维护自己的权益,他应该怎么办?
已邀请:

若风 - 崇尚公平,平等,民主,自由。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支持全球化和多元化。 不是游戏主播若风。所有言论都只是一家之言,权当笑话看看就好,千万别较真。

推荐来自: 三岁 LF Joey

现在的答案已经很清楚地解答了题主的问题。
 
但是,我认为类似情况,有些时候是可以得到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的(虽然不一定有什么卵用)。
 
题主说的情况可以概括为:
特定群体由于某些信息的传播受到损害,是不是有办法追究责任乃至于降低损害。
 
题主说的情形可能会比较难以处理。我认为这个事情有几个比较关键的变量。
  • 类似于「隔壁老王」这个角色形象的塑造是不是有明显的针对性?(信息源以及传播者是否有违法动机)

 
事实上,老王,小李等称谓并没有很明显的针对性,只不过是代指某人的常用词汇罢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即使塑造的这个带有负面色彩的形象可能会影响到某些人群,可以算作误伤吧,没有针对特定人群的明显恶意,因此,是很难被追究责任的。虽然说法律只讲证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动机的判定往往也会影响到判决的。
 
换个情形,那就可能会不一样了。
 
网上盛传:高晓松根据史实证明东北人没骨气。然后,假如说某个东北人(或东北人团体)因为这个关于‘东北人’的梗生活受影响,那么这个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如果高晓松的确涉嫌发布针对特定人群的不当言论,那么我认为是可以采取措施追究他的责任的。同理,如果说高晓松是被冤枉的,有别的人蓄意传播这种不符合事实的信息,可以采取措施找到信息源追究责任。具体的法律条例我不太清楚,大方向上来说,可以从类似于诽谤和侵犯名誉权等角度入手。
 
  • 角色塑造是否有捏造事实?(信息源以及传播者是否涉嫌造谣,传谣)

 由于老王本身没有特指,而【觊觎邻居人妻的猥琐大叔】本身也是现实存在的,所以这个梗本身很难构成制造或者传播谣言这样的违法行为。但有时候就不一定了,比如说有人因为【河南人偷井盖】这个传言受到影响,那么找到信息源,追究他的责任是有可能会成功的。毕竟这种基于偏见和臆测,明显带有恶意的信息,只要一经传播,涉嫌违反有关谣言的法律条例是很有可能的。
  • 制造困扰的当事人是否有明显恶意且可能触及法律条例(比如说治安条例什么的)

由于题主说的是小孩子的玩笑,那么这个事情对直接制造困扰的人员追究起责任来就比较难了。既然说造成困扰了,那么往往是把受影响的人带入到那个信息里面去发挥了。因此,换个情况就不一定完全没办法追究责任了。比如说,我们的同事,由于某些原因有针对性地发表一些言论来中伤我们,那么是有可能来追究责任的。
 
举个例子,有个河南人的某个同事,蓄意在单位里“讨论”关于【河南人偷井盖】的事,然后又要强调某个同事是河南来的,所以大家要注意点什么的。那么这样子的情况,就有可能触及某些条例了,追究这个当事人的责任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此,简单地说,如果是躺枪了,那就自认倒霉吧。我们还是要开得起玩笑的嘛,没必要啥事都斤斤计较。但面对蓄意的语言攻击,还是可以想一些应对的举措的。即使说目前的法律体系还不能有效应对题主所说的问题,法律条例本来就应该不断完善和补充的,有条件的情况下,若有必要增加相关条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小石头 - 喜欢风景和美女,喜欢感受社会正能量。

推荐来自: Joey

凡事有是非标准,各人自有辩别能力,隔壁老王只是个梗而已,如果有人依此做为嘲笑或歧视别人的依据反会被人嘲笑。王姓完全可以起诉具体的施害人,比如应聘时被以姓王为由拒绝录用,那么就起诉公司姓氏歧视;被孩子嘲笑可以提醒对方家长教育孩子,如果一定要起诉自然是起诉孩子的监护人了。

浮生未半 - 暮觉乌巢鸟惊心 晓看花残窗外明 浮生未半心先死 无病呻吟又一天

推荐来自:

这没办法的事情,如果天上掉下一块泥砸到你身上,你唯一能做的不是向天所求赔偿,而是自己改变,比如换个位置不让泥掉到你身上,或者换个姿势甩掉泥。
 
说起来姓王又不止是这一个问题,比如老王年轻的时候刚进单位,领导见了他问了一句,你就是新来的那个小王吧?
 
王氏祖宗:怪我咯?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