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隐私的那点事儿
- 开篇
首先,我们要声明一点的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中,隐私的安全只能说是相对的,其安全程度,取决于三点,第一,服务商的安全防护程度,第二,服务商的职业道德。第三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对完善
- 概述
我们经常会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互联网上我们的隐私是不是相当的不安全呢?我们提供给互联网服务商的相关信息,是不是会被肆意乱用呢?对于这样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菜鸡,我来给大家做一点点很浅显科普。
首先,如同前文所述,绝对的信息安全是不存在的,只要会与服务器产生数据的交互,那么我们的个人信息就会被收集,包含但是不仅限于,自己的浏览记录,在服务商提供的服务里与他人的交流等等。那么,你们可能会疑惑,服务商收集这样的数据会干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所有的数据,是用来被分析,然后产生针对性的策略,可能是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也可能是用来进行针对性的盈利等等。举两个例子,第一,网易云音乐的音乐推荐,其根基就是通过搜集用户的不同喜好,收藏,播放策略等,不断的训练已有的模型,实现更精准的推送。另一个例子就是百度。我们经常会发现,在百度某一个东西后,浏览其余的网站的时候,会发现,网站的广告上,会给我们推送与我们搜索相关的广告及其余辣鸡信息。其实这也是数据搜集分析的一种。
其实在当下,如同很多前辈所说过的一样,计算机领域正在由曾经的技术驱动型,产品驱动型逐渐的转变为数据驱动型,逐步进入DT(Data Technology)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所有在网站上的操作,活动,都可能被搜集,被分析形成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符,如同美国队长2里所提到的索拉之星算法一样,分析者可以通过我们的过去,预知我们的将来。
这是一个大的时代趋势,我们无能为力,那么有什么我们能做的么?
- 第一. 学会用一个较为平常的心态,不要随意对待,也不要杯弓蛇影,例如,前段时间,传的沸沸扬扬的支付宝收集用户图片的事儿,让很多人担心不已,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为什么呢,首先,请不要将我们gov的强力部门当做是吃干饭的(当然,条子永远是在最后到达现场的),在没有安全和情报部门的允许下,阿里,承担不起搜集上亿人图像信息的责任。如果收集属实,那么这样一个数据,是必然会在可控范围内的。要相信赵家人对于自己统治的根基还是很伤心的。就目前而言,各大公司对于自己用户群的数据安全还是较为上心,所以各位在接到消息的时候,自己也要判断,不要听得风就是雨,将来出了偏差,等于你们也有责任的吧
- 第二. 拥有一个良好的上网浏览习惯。例如,不要在网上随意公布个人信息,使用多个手机号,邮箱号等,将自己的上网账户与生活账户严格区分开,定期修改自己的密码,定期清理自己Cookies等等。这样下来可以将万一日后信息泄漏后对自己的影响降至最低。
- 后记
个人的隐私问题,在互联网普及之初就已经广泛的存在,其实这是一个我们与服务商的相互妥协的一个过程,毕竟我们在享受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之时,必然会有所付出,我们自己用户数据的被搜集其实就是代价之一,所以如同前文所诉,对待这类问题,切忌随意对待,也切忌杯弓蛇影,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