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bloodbath - 史诗级神经病患者、蠢癌晚期、想变胖的瘦子、对一切政治问题么有热情、擅长提供无价值答案
推荐来自: saintgooner 、Joey 、张沇
saintgooner - 钢丝上杂耍了一年,还没到岸
推荐来自: Joey
东门歌者 -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3 个回答
bloodbath - 史诗级神经病患者、蠢癌晚期、想变胖的瘦子、对一切政治问题么有热情、擅长提供无价值答案
推荐来自: saintgooner 、Joey 、张沇
第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在存款业务方面的影响在消费方式的差异上和互联网对传统商业销售模式的影响有惊人的相似性,因此,互联网金融在存款领域的影响是消费方式的影响因素大于实际性的改变,基本的判断点在于存款市场以及投资类市场也是“消费品”的一种。因此,互联网存款类产品(理财产品)的消费主流人群是年轻人,而中老年更会倾向于传统的金融消费渠道(银行、小贷公司等都是传统类的金融消费渠道),而一个人越接触互联网消费方式,生活中互联网消费占比越大,那么他就越倾向于把自己的现金类资产配置在互联网渠道。
第二,贷款方面(自己也尝试过一些互联网P2P),互联网信贷主要是:A、现实中的贷款流程与自己的资金需求出现时间上的冲突(贷款流程太长,等贷款下来黄花菜都凉了);B、现实中根据银行内部的风险评级无法达到银行的贷款准入条件。对于A类人群来说互联网融资的方式是解决了他们的现实需求,但根据我接触的情况来看,融资成本是比现实中高的,而且基本上,客户与银行的关系尤其是信贷关系建立后合作关系是比较长期的,这样一来会慢慢的拉低一些除利率之外的成本。而对于B类群体来说,他们的风险集中程度较高会比较显著的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除非借款人的偿债水平出现稳步的上升,那么银行是不愿意给此类人群贷款的。所以说,互联网在信贷方面对于银行的影响是需要持续观察的。
第三,服务方式而言,其实银行应该是比较喜欢人们更多的在互联网上进行资金的结算的,但是希望这种结算是通过银行自身的渠道体系来进行的,因为越多的人在互联网上进行资金结算,那么银行体系在现实中的人力成本等会就会下降,而且操作风险比较小。
第四,银行自身的角度而言,越是传统银行看来的低端客户,银行越希望他们转向互联网渠道,而传统银行看起来的高净值和高端客户,从我接触的人群来看,他们还是比较倾向于配置相当的金融资产在传统渠道,这个说出来不好听,其实很多年轻人尤其是月光族的金融资产(尤其是现金类资产)对银行而言是没有服务价值的,一方面,他们的现金类资产很少(要用来自己消费或者配置长期资产比如说买房等),而传统银行与这些人群接触可能更加偏向于贷款类服务,那么银行在这个环节是强势地位的。
第五,互联网金融对于风险信息的收集,其实这个方面我关注的比较多,不是互联网金融,而是互联网消费环节在人们的实际消费中占比越高,那么相对于银行而言,银行收集客户的一些基本信息(一是消费结构,比如说你这个人消费哪一类物品更多;二是消费水平,比如说一些奢侈品在客户消费占比以及绝对额;三是对客户现金流的掌握)会更加方便,对于银行对客户进行真实的风险评级会比较有用。
这就是我大概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方面,总结下来就是:金融产品的消费模式的改变比产品的改变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更加显著,最后,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利率市场化没有完全形成的国家,假如利率市场化真的形成,那么对于银行来说可能会更加方便的投入到差异化服务的节奏中,简单的说就是把没有价值的群体推向互联网,而更加专注于高端客户,而互联网金融领域会更加具有长尾效应。不妥之处,请指正。
saintgooner - 钢丝上杂耍了一年,还没到岸
推荐来自: Joey
主要的影响的话,银行的储蓄的明显减少,尤其是小银行里的小支行,据说有些支行放贷的钱都不足了。在客户经理的压力越来越重了(间接破坏了多少家庭和谐。。。)
其次,银行的理财产品、基金和一些项目都卖不动了,即使他们现在超过了余额宝的收益,更多人还是愿意相信余额宝或是其他互联网金融。余额宝出来的时候,那样无风险7%的年化还是活期,确实非常吸引人。又加上铺天盖地的宣传又调动了许多人投资的欲望。即使银行有比余额宝收益更高的产品,许多人也选择去买互联网金融。抢走了银行许多客户
我大致只听到这两点
东门歌者 -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推荐来自: Joey
现在银行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不同于当初的钱荒,银行现在面临的问题比那时候的“短借长贷”还要麻烦。“短借长贷”说白了就是流动性风险,SHIBOR再高也有央行接盘;但是现在银行是手里握着钱不知道借给谁——当然不是说没人缺钱了,而是说没有足够好的借贷目标。
造成这个原因的,最主要的当然还是社会整体经济形势不好;其次我们也要考虑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答主现在从事的工作中就有一项,网上在线小额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就是用股票做质押,向券商进行小额贷款。相比银行的股票质押贷款,方便、快捷,鞋底成本和菜单成本都要低得多。这种情况下,银行对于这一块的掌控力自然是大大削弱了。
再来,近两年P2P的快速崛起也是一个异数。虽然P2P市场相当混乱,有很多民间高利贷借此名义放贷,但整个金融市场却因乱而兴,P2P也好,保险公司也好,对银行的客户业务都是严峻的挑战。
当然银行也因为互联网金融扩展了自己的业务,但是从边际效应来看银行无疑是亏的。我们现在只能说,在可预见的短时间内,银行还将身处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泥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