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支持对人工智能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吗?

已邀请:

asayahaku

推荐来自: Ariel Joey archering 三岁 目目老师

你会支持对人工智能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吗?

我支持。
首先,我想提到的是,就目前而言,我支持或不支持人工智能的深入研究与发展,似乎不会对其造成任何影响。所以,与其说是“支持”,不如说是“对其拥有平和的态度”,暨“我无意阻拦,但也无强烈的意愿对其起促进作用”。
其次,持有这样态度最根本的理由,是单纯的对未知事物的好奇。除此之外,对人工智能的深入研究与发展的平和态度也基于我“事实上我们不能阻止强人工智能的诞生”这样的看法,暨“即便我们不去研究,总会有后来人去研究”。一定程度上,我有着“反正都是会发生的,那么也许在自己更有可能控制现状时发生会更有利”这样的想法。

想不到别的值得一提的话可说了,以上。

archering - var G_USER_ID = "410";当人使用大脑的时候,倾向于目前认为最相似的答案(可能参考权威,书籍,别人,自己利益)

推荐来自: Joey Ariel 目目老师

首先,作为个人,我是支持人工智能的深入研究与发展.
社会层面,人工智能是无法避免的趋势,就像joey所说的那样,主动拥抱更好,具体请看凯文凯利<<失控>>,<<必然>>
以上是支持的说法
下面是警惕的原因
以下答案会引起大家的不安请做好心理准备







开始了
一,人工智能发展太狠,会导致社会不稳定.我希望人工智能能逐渐跟人类达成新的分工合作关系,而不是瞬间取代了大部分人类的工作.

乐观主义者会说,工业化进程,把大部分农业人口转变成工业人口.,集装柜把码头工人的工作抢了,码头工人也是自己与集装箱产生新的协作,

大家依然活得好好的.
但是,他们没有想过这一件事情,人工智能可能会在几年间就完成整个世界的生产关系大变化.

(1)
农业人口,在转变为工业人口的时候,农业还是带着一份活命的口粮来转换.
但是城市居民,大部分是靠着工资或者互相协作的服务来维持生计,如果大量的城市居民没有工作,会面临工业革命时农业人口的冲击更剧烈

当大量人口变成失业人口,那么,这个社会稳定必然出现问题.

这个危机,跟二战时发生的背景很像,你们发现没?
人工智能发展产生的人口相对过剩,与工业过量生产导致得生产过剩效果是一致的,人工智能如果拼命的生产,但是很明显不会主动消费.

(2),解决方法是类似 码头工人与集装箱产生新的协作关系.整个人类要和人工智能形成新的协作关系,而且是稳定地动态协作,这个难度非常大,

人工智能效率太高了,有些领域一旦取代了人,就没有人类什么事情了,例如大量的财务工作,大量的基础服务,查水表,这些全部消失,低端人才难以转变,
甚至中高端也出现替代问题.

二,在社会稳定度差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

我的答案是战争
我看完凯文凯利的<<必然>>,首先的想法是如果人工智能参与战争会是怎么样.

我曾经构思过一个残酷的小说,<<冲突:未来的哀恸>>,解决人工智能与人类协作问题的黑暗路线

中东爆发战争(世界的火药桶)

美国参战(推销军火解决国内矛盾)
动用机器人(战争是生产效率最忠诚的鉴定者,一战的飞机坦克,二战的计算机)

遥控(一开始机器人是人为操控的)
石墨攻击(但是经过石墨攻击之后,遥控失效)
自动(美军用了备用方案,将人工智能写入机器人中)
自动扑杀(机器人开始进入战场对人类识别与绞杀)
被套取(黑客获取了机器人的接口改写了机器人的识别程序,)
无差别屠杀(美军的机器人脱离了美军的控制,把枪口对准所有人类,围困了美军基地)

人类与机器结合(被围困的美军,开始了人类与机器结合的电子生物化尝试,然后首次将人类大脑电子化,放入了机器中,结束了识别程序的失控)
 
从此人类开始进化成电子生物.不变成电子生物的人被新人类淘汰了.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目目老师 Joey

前两年,刚来论道时,正是阿尔法狗生虐李世石的时候,简直就是按在地上摩擦。记得,当时还回答了一个人工智能的问题。我当时的观点是,人工智能还无法超越人类。
 
几年过去了,我个人的想法也几经转变。目前的想法是:人工智能很难超越人类。理由如下:
 
1.人工智能使用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本质上依然是一种算法。而更本质的问题是,这种算法,首先是人类赋予给它的——然后,它才按照这种路径去走,只是它跑得比人脑快,所以在单纯的计算上,人很难赶上它,更不要说超越了。而幸好,人的厉害之处不是计算,而是创造计算的方法,开辟计算的路径。虽然这种创造与开辟,是很难很难的事情。抽象的数字,就是人类的创造之一。即便是简单的123,人工智能也很难做到无中生有地生造出来。
 
2.理论上来说,人工智能所需要的硬件,在体量上要达到上百亿个神经元的规模,才有可能超越人类。而这种体量,目前的技术还远远达不到。距离主动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质变,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3.人工智能现在让人担忧的一点是,我们不知道它具体是怎么计算的。比如,它下围棋,工程师们让它朝着赢棋的目标去走,但是我们不知道它具体是怎么走路的——才得出了这样走那样走胜率更大的结果。或许,有人类不知道的计算方法,虽然我们现在只能猜测——基于逻辑的猜测。而这,可能就是人工智能与人类“思维方式”的不同。同时,在下棋上来说,这里面还有一个人工智能对人类走法进行预期的因素存在,这种预期来源于历史棋谱,历史棋谱来源于人的历史思维。
 
而答案,可能只有意识科学有了真正的突破之后,我们才有可能有比较可靠的判断。意识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如果一定的物理化学反应可以产生意识,那理论上总有一天人工智能也可以产生意识。其实,不用到那时候,关于生命的定义也已经开始要改写了。比如,脑机接口广泛应用之后,那时候人还是现在的人吗?至少人关于世界、关于生命、关于人生的理解,也一定和现在大大不同。
 
所以,可能不是事实本身改变的问题,而是我们的观点要从本质上改变的问题。即便是纯粹的物质世界,我们都还有那么多的秘密没有解决,广义相对论世界观和量子力学世界观还没有统一,到它们统一的时候,应该是又一种革命性新理论的诞生。而人工智能或许会给人类带来新的启示,也未可知。但我觉得,到那时候,人类应该是要比人工智能能更快地感知到新理论的意义,并产生新的思想观念,而原来对人工智能所担忧的问题也随之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了。
 
人总有一死。世界也必将沧海桑田。甚至人类可能也终将有毁灭的一天。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帮助更大,尤其在跨越生命界限上。从人类的尿性来看,人类即便毁灭,也是被自己所灭,而不是被人工智能所灭。只要人类能找到那个终极意义,人类就总是能先走一步,人工智能就很难毁灭人类。所以,我是支持对人工智能深入研究和发展的。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