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为什么天上掉钱不是好事
小时候,老胡曾幻想着,要是天上能掉钱给老胡用,那该多好。后来年岁稍长,也就把这不切实际的想法埋在了心里。然而,让老胡没想到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也曾开过这个脑洞,并把它开拓成了一种可以实施的货币政策——Helicopter money(飞来横财)。
弗里德曼的最初设想,与老胡的如出一辙——一个土豪开着印刷机,源源不断的从空中向下撒钱。获得这笔飞来横财的人们,将会把天降的钱花出去,在市场中流通。因此,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它的资产负债表将会是这个样子:

左边资产一栏包含的,是中央银行持有的各种证券、房屋等。而在右边负债栏,R代表着商业银行在央行里面储存的准备金,CU代表着在市场上流通的现金,GD代表着政府为了交易方便在央行储存的存款,E则代表着央行的自有资本,也就是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
可能有读者有点迷糊:存款、准备金和现金这些都是钱啊,钱怎么成了负债了呢?其实,现代社会钞票的本质,就是央行开动印刷机印出来的纸,只不过许诺可以凭借这张纸兑换任何你想兑换的货物而已。对于央行而言,它用这些纸换来了真金白银,也意味着人家要用这些纸向它兑换真金白银时,它得兜着。因此,对于各位读者,存款钞票等属于资产,而对于央行却是负债。
或许大家听过一句话:“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话的后半句,说的就是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栏和负债栏的数字必然相等。当土豪开着印刷机从天上撒钱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资产一栏并没有任何变化。毕竟央行手里的资产,又不会随着土豪的任性而变化。其次,假设吃瓜群众捡到钱全部拿去消费,那么市面上流通的现金(CU)增加了。而商业银行的存款数字不变,因此准备金(R)不变。政府存款(GD)也没有变化。那么,资产负债表怎么平衡呢?
真相只有一个——央行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了。相当于土豪的任性,是由央行的资产为他买单了。而净资产减少的央行,将会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一旦经济形势不乐观,央行持有的资产一点点贬值,都将可能导致央行破产。而一个破产的央行,发行的货币难以让大众相信,可以随时凭它兑换货物,那么,整个金融系统的建立基石——信用——也将岌岌可危。
机智的老胡赶紧阻止了准备撒钱的土豪,可这事,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赵老爷们找上了央行:他们没钱了,想用手里的债券换点钱花花。
老胡仔细看了看赵老爷们手中的债券:利息为零,一直持有,永不兑现。央行的脸已经皱成了核桃,可是拗不过赵老爷们,仍然按照债券上的数字,把钱给了赵老爷们。
拿了钱的赵老爷们,开心的走了。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多了赵老爷们给的新“资产”——永不兑现的无利息债券,也多了一笔负债——新增的政府存款(GD)。新的天上掉钱已经完成,貌似可以松口气了,是吧?
手贱的老胡翻到了下面这张表格:

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中央银行独立性,即中央银行金融行为不受政府干扰的能力。纵坐标表示的,是对应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可以看到,这两者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越是独立性欠缺的央行,越有可能控制不住本国的通货膨胀率。老胡看了看央行核桃般的笑脸,内心不由得在独立性三个字上打了一个问号。
电光火石之间,老胡突然想到,如果方式变一下,央行贷款给赵老爷们成立的商业银行,然后赵老爷们拿着去投资,这算不算一种形式的飞来横财呢?
老胡家门口响起了敲门声:“出来,快递到了。”
弗里德曼的最初设想,与老胡的如出一辙——一个土豪开着印刷机,源源不断的从空中向下撒钱。获得这笔飞来横财的人们,将会把天降的钱花出去,在市场中流通。因此,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它的资产负债表将会是这个样子:

左边资产一栏包含的,是中央银行持有的各种证券、房屋等。而在右边负债栏,R代表着商业银行在央行里面储存的准备金,CU代表着在市场上流通的现金,GD代表着政府为了交易方便在央行储存的存款,E则代表着央行的自有资本,也就是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
可能有读者有点迷糊:存款、准备金和现金这些都是钱啊,钱怎么成了负债了呢?其实,现代社会钞票的本质,就是央行开动印刷机印出来的纸,只不过许诺可以凭借这张纸兑换任何你想兑换的货物而已。对于央行而言,它用这些纸换来了真金白银,也意味着人家要用这些纸向它兑换真金白银时,它得兜着。因此,对于各位读者,存款钞票等属于资产,而对于央行却是负债。
或许大家听过一句话:“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话的后半句,说的就是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栏和负债栏的数字必然相等。当土豪开着印刷机从天上撒钱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资产一栏并没有任何变化。毕竟央行手里的资产,又不会随着土豪的任性而变化。其次,假设吃瓜群众捡到钱全部拿去消费,那么市面上流通的现金(CU)增加了。而商业银行的存款数字不变,因此准备金(R)不变。政府存款(GD)也没有变化。那么,资产负债表怎么平衡呢?
真相只有一个——央行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了。相当于土豪的任性,是由央行的资产为他买单了。而净资产减少的央行,将会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一旦经济形势不乐观,央行持有的资产一点点贬值,都将可能导致央行破产。而一个破产的央行,发行的货币难以让大众相信,可以随时凭它兑换货物,那么,整个金融系统的建立基石——信用——也将岌岌可危。
机智的老胡赶紧阻止了准备撒钱的土豪,可这事,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赵老爷们找上了央行:他们没钱了,想用手里的债券换点钱花花。
老胡仔细看了看赵老爷们手中的债券:利息为零,一直持有,永不兑现。央行的脸已经皱成了核桃,可是拗不过赵老爷们,仍然按照债券上的数字,把钱给了赵老爷们。
拿了钱的赵老爷们,开心的走了。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多了赵老爷们给的新“资产”——永不兑现的无利息债券,也多了一笔负债——新增的政府存款(GD)。新的天上掉钱已经完成,貌似可以松口气了,是吧?
手贱的老胡翻到了下面这张表格:

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中央银行独立性,即中央银行金融行为不受政府干扰的能力。纵坐标表示的,是对应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可以看到,这两者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越是独立性欠缺的央行,越有可能控制不住本国的通货膨胀率。老胡看了看央行核桃般的笑脸,内心不由得在独立性三个字上打了一个问号。
电光火石之间,老胡突然想到,如果方式变一下,央行贷款给赵老爷们成立的商业银行,然后赵老爷们拿着去投资,这算不算一种形式的飞来横财呢?
老胡家门口响起了敲门声:“出来,快递到了。”
7 个评论
我看懂了80%,表示很惭愧,要再研读数遍才行!
我感觉有点懂了。本质上是央行规定现金的价值被这种撒钱或者说滥用的行为削弱了,最后只能导致通货膨胀,金融体系垮台,对吧?撒钱意味着流通的这部分钱的价值更弱,是一种通货膨胀。
嗯,央行不规定现金价值,但是为了执行自己的任务,维持一定的通货膨胀率,需要控制货币流通量。撒钱或者变相撒钱,导致货币流通量控制削弱,从而削弱通货膨胀控制力,这应该是为什么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负相关。
感觉文章中政府和央行的关系有点不妥——————央行也姓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