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茶花女》《傲慢与偏见》能够被列为名著经典而不是俗套的通俗言情小说?

类似的还有我国的《红楼梦》,这些书都是“言情类”但是它们都经过了时间的鉴定被列为了经典名著,为什么这些书能被列为经典名著呢,那些没有被列为经典名著的同类言情类小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呢?

希望大家能更多的从思想性来解读而不是文学技巧方面。
已邀请:

枫城酒家 - 财会 审计 阅读 北京

推荐来自: Evia Joey 彷徨少年时 亦可喜 小明 蛋清更多 »

简爱也好,傲慢与偏见也好,透过它们能看见一个作者的灵魂:他(她)的坚持和蔑视,他(她)的不羁和严肃,这样的作品,首先是为作者自己服务的。换句话说,这样的经典作品自有一种“真实”的风流味道。这里的“真实”被我打上了引号,是因为它们表达的往往是一种生活中做不到但又被人们渴望的,某种追求或情感的极致,会引起人们极大的认同和共鸣。这种给予作者或者说人性真实情感的极致描写,因其剧情太极致(也可说完美)、意念太高亢而塑造了一种强烈的真实性。
 
比如,悲惨世界描绘的那个不公与抗争、温情与悲情、智慧与纯真交替的世界,让我们感受了世事沧桑和人性的美好,仿佛有种史诗的魔力;比如,快乐王子为贫苦之子奉献一切的现身精神,这种精神被作者以高贵华美的王子身份做衬托,写出了一种美好凋逝的奉献与凄凉。
 
而绝大部分网络小说,玛丽苏总裁文,是问了满足读者的欲望服务的,往往也伴有笔法、逻辑等硬伤。为了满足yy的爽感,扭曲了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丧失了真实性,任何一个稍稍有审美常识的人,都明白这不是现实。
 
yy过了,心理满足了,妹纸们心理该空虚的还是空虚,因为这些小说将表皮的冲动欲望和沉淀的情感智慧割裂开来,它不能帮助你认清现实,认清自己,认识到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什么值得追求,她可能满足你一个一碰就高潮的点,比如白子画的禁欲师生恋,然后呢,然后作者就写着连她自己也不信的苍生大义,把白子画写成了一个心理变态。我不是在批评师徒乱伦、禁欲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深入写下去,就是源氏物语的一小部分对不?只是一个普通水准的作者写不出来这种极致罢了。
 
花千骨这种,男一二三四们不问青红皂白见面就爱上小骨,没有欢喜冤家的来往互动,没有共同经历的灵犀相通,没有性格气味的相知相投,这样的剧情,除了被吐槽脑残,还能说什么。对于这样的剧,我一般是在b站找找剪辑,看几个高潮,欣赏欣赏颜值和服装就好了。
 
再比如,2016年热播的女医明妃传,两兄弟莫名其妙的爱上了明妃不说,关于明妃对医道的坚持同样没有打动我。明妃对医道的坚持和简爱对爱情对等的坚持,哪个性格分明,旗帜鲜明,有理有据,一目了然。当然,这种不算精制的热播大剧,也不是冲着青史留名演的。(这里我比较的不是很恰当)
 
在一众玛丽苏文中,顾漫和明晓溪的算是始祖了。但我认为他们两个某些的文就已经有一种自我的坚持在里面了,换句话说,能看出来他们的文字是用了心的,绝不是粗制滥造的流水线产品。顾漫的何以笙箫默和明晓溪的泡沫之夏,旋风少女,都很流畅的表达出了一股敢于追求、逆境岿然的女性风流。
 
其实起点和晋江女频有不少好的作品(我接触的至少能说出几十本综合起来很不错的),我相信其中会出现经典。还珠格格和琼瑶会载入史册,这点应该没什么异议吧。你可以说琼瑶部分作品三观不正,但你不能否认某些小三和大叔踩在原配伤痕斑驳的身上的感情是假的。琼瑶做到了一个时代玛丽苏的极致。
 
聊斋志异可不是蒲松龄一个人脑洞大开就能写出来的,在他之前,存在着许多个书生艳鬼的风流话本、民谣、传说。为什么他们都没有留下来呢?肯定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别人的故事不如蒲松龄的写的优美,优美的不如蒲松龄的女鬼机智妩媚、风流缠绵,女鬼够味的又不如他的剧情惊心动魄,惊心动魄的又不如他留下的遗憾更揪心,至于故事又多又好,蒲老个人魅力又足,更是锦上添花了。
 
题主疑惑的,为何其他言情小说没有流传下来,自是上述我以蒲老为例子所述的原因。其实,文笔逻辑没有硬伤的言情本来就少,以现在言情泛滥的程度,没有创新或者精巧的剧情很难被大众记住。花千骨的作者要是放在2015年以后,在大批修仙小言的小说产生以后才写出来,你看它到底能不能大热。08年花千骨一出,创意惊人,现在要是再写这种小说,就是拾人牙慧。我想了想,历史上的王公贵族都快被说烂了,历史的天空都被穿成了筛子,可是现在还没一部史前人类的言情文?谁来写写半坡遗址上的爱情故事,谁来写写蚕丛鱼凫的开国心酸?弥漫着洪荒的厚重和搏斗的紧迫,这样的环境里,会迸发怎样的爱情呢?
 
人性本来多面,哪方面表达到了极致都是一部经典作品。这个也可以举个例子,《金银岛》,描述海盗宝藏的冒险之旅,《丁丁历险记》,讲了两个单纯但智慧身手顶级的热血分子在犯罪、异域、科技与神话传说中冒险,自救,惩恶扬善的故事。为什么他们受到了大家喜爱呢?因为很多很多人都想去天边流浪,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呀。起点作家辰东的作品就有了这么一丝味道,可惜只有一丝。

 
其实还有一个点,是我猜测的,并无证据。像简爱这样的作品,在当年女性意识还未苏醒的年代,在没有论坛、没有波伏娃、女子教育只教育如何服务男人的年代,开创了一个女性意识觉醒的先河,再加上文采等多种因素,就作为经典流传了下来。
 
最后,针对题主提到的红楼梦这样的作品,或者简爱这种作品,以及其他类型的经典作品,让我用一种感性的文字描绘他们与小白文的区别:当我们经历过、感悟过很多美妙文字创造的世界时,我们能隐隐感受到,一种穿越往来古今、横贯上下四方的恢弘磅礴,一种变化岁月和永恒情感的同喜同悲,一种渺小不已和镇定自若的虔诚与坚持。
 
 
 
问出来这种问题的大概连原著都没翻过。《红楼梦》用了十年时间去铸造,里边有名有姓的丫鬟都几百个,而这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富有寓意,有的暗指有的埋线,甚至哪怕一山一水都有出现的原因,贾宝玉通“假宝玉”,甄宝玉通“真宝玉”,贾雨村通“假语存”,且不说“秦可卿死封宁国府”实际为前朝公主,因为在这一章中那口棺材曾是史料中雍正大阿哥的,也不说贾宝玉原名为“贾嶂,取自女娲抟土造人“载瓦弄嶂”,单单是做人的智慧就够学一辈子,什么样的人说什么话,什么样的场合送什么样的礼,大家族的“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最是发人深省。
而《茶花女》描述的不仅是可歌可泣的爱情,单纯到心疼,更有阶级金钱的无奈。为见一面女主去追求,男主表现出了所有饱受爱情折磨的人的喜怒哀乐,而女主从最开始的物质又作,大概很多姑娘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相比原著我更感谢的是黑白电影,让二人在最后见了一面,死在男主怀里。
《悲惨世界》建议题主看完音乐剧再来看原著,就知道它的伟大。折射的不仅是爱情,亲情,友情,更重要的是背后法国大革命前期的动荡,水深火热,是让人震撼到心灵的一部创作,人分三六九等,为了一己私欲逼良为娼,然而万恶吃人的社会还有一丝光明,“红,是愤怒的热血沸腾”。
经典的伟大在于人物的不朽,在于思想冲破牢笼的解脱,在于发人深思震撼到久久不能释怀,引人深思。且不是那些百年五世同堂的宏大构筑,也不说每一个人物形象皆有深意,单说人物内容的丰满,是言情小说可以比拟的吗。
放着通宵不写报告跑来刷论道,简直了

风木羽林

推荐来自: 氪星人 Joey 何金水

之前和朋友也说过,《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不就是总裁文么?
但真的是总裁文吗?
并不是。或者说虽然它们披着总裁文的外衣,但是它们的内容是向上的。

《傲慢与偏见》内核是什么?是追求真爱,是反叛世俗门第的约束,顺便教导女孩子要向上,上进,才会等到真爱降临。
男主女主并不仅仅是有钱和漂亮。宾利先生随和,待人接物很谦逊有礼,简美丽善良,达西先生虽然待人冷淡甚至有些傲慢,但他其实是个有道德的人,并且他的傲慢也没真正表现为对别人的轻视,伊丽莎白也是一位智慧好学的女性。而且这些人物塑造的性格很鲜明。
在文中,也还是批判了一些东西的。比如市侩的牧师表兄和贵夫人,不顾爱情只看钱财匆匆嫁人的闺中密友。更深刻的批判是对于莉迪亚,未婚私奔,轻佻放诞,最后与金玉其外的魏肯结婚,一生荒唐。

内核才是一部文学作品永恒的魅力,而非表象。所以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有它的内在精神力量的。而现在的部分言情文只能算作流水线的作品,区别正在此。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