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碳酸锂 - 此用户非常豹笑。
推荐来自: Joey 、asayahaku 、魏晴晴 、陈宇轩 、李大伟 、冰镇火龙果更多 »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Joey 、蛋清 、冰镇火龙果
另外,个人观点是:一般的精神病鉴定还是靠谱的,鉴定装疯卖傻也基本是可靠的,因为大部分人都还是差不多的,因为没有几个人真能装得毫无破绽。至于极端情况,那就很难讲了,没有哪个精神病鉴定可以100%地拍着胸脯说绝对没有问题——注意,这是说极端情况,或者公开瞩目的案件等等。
手册2(简称为DSM—II)的判准与分类系统建立在主要由精神病学家所参与的会诊以及委员会会议上。因此,DSM的内容并没有反应关于心理病理学(psychopathology)的议题的所有意见、比如情绪困境(emotional distress)及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而且关于那些判准与分类,也没有任何客观的、生物可验证的(verifiable)标准。这些判准,以及它们被临床医师应用的方式,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被文化差异影响,且周期性地被修改,以反映当代的社会地景(social landscape)。视为精神的观点违常随着时间而改变。
所谓正常与非正常之间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区别,所有的精神疾病都被视为一种对环境事件的反应。精神疾病存在于一整个行为连续光谱之上。因此,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非正常的部份。那些不正常部份越严重的人,在功能运作上就拥有越多的困难。
根据最新消息,最新一期《心理疾病与精神疗法》杂志上的调查说,多数参与编撰手册的专家与一些药品制造商有着千丝万缕的“暧昧”关系。在170名参与编撰1994年版《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的专家中,有56%的人在1989-2004年间与至少一家制药商有财务往来。并且这种财务关系花样繁多,包括演讲咨询费、拥有公司股份、馈赠礼品、资助旅游和研究。调查说,“这种令人生疑的关系在诊断领域的专家身上更为明显,因为他们可以直接开出药来。”
Eidosper - 一粒尘埃/码农/作曲,公众号一埃居(ID:eidosperhome)正在筹建中,欢迎关注。华科论道群342531142
推荐来自: asayahaku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3 个回答
碳酸锂 - 此用户非常豹笑。
推荐来自: Joey 、asayahaku 、魏晴晴 、陈宇轩 、李大伟 、冰镇火龙果更多 »
中国有自己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美国也有(DSM),世界规范的标准也有,所以一个精神科医生在确诊一个人是不是精神病的时候,很多时候会借鉴以上我说的三个诊断标准体系。
不同的疾病,诊断的标准都不同,大部分的时候标准是比较严苛的。
当然,精神科的医生在评判一个人是否有病,病情有多严重的时候,主要的信息来源是患者本人,但除了患者本人,医生还会和监护人处了解,所以整体的了解是非常全面的。
至于装病,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
很多人在犯法后,为了逃避刑事处罚所以选择假装自己是个精神病,但这种案例很少成功,因为精神疾病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就和你演戏一样,虽然你熟知剧本,可你不能演一辈子,你总有本性暴露的时候,精神病同理,当然如果你说自己可以演一辈子,那这和真的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其次,很多精神病是可以通过量表检测的,量表的设置本身就有一个防装病的机制,如果不是对规则特别了解透彻的人,都会露出马脚。(比如会有一题两问,相似问题等等)
哪怕你逃过了这些种种,医生还可以给你做脑电图,也是可以看出一些信息的。(比如抑郁症,躁郁症)
所以,如果你真想装病....
还是有难度的。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Joey 、蛋清 、冰镇火龙果
首先,感谢@Eidosper 的感谢!
我还真的不是开玩笑的。讨论3点:
1.关于精神病常规鉴定的观点,已经在中间和最后都说了,可能@Eidosper 没注意。摘录如下:
2.关于精神分析的问题,为什么难以列入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范畴?因为精神分析没有可控的变量或者定量,只有跨学科、综合性的理论,而很多理论都是需要想象、类比、推理的,无法做到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实证,最多只是概率统计。很多时候,精神分析完全依靠心理医生自身的综合能力、主观能力,方法千变万化,令人眼花缭乱。
至于“艺术”一说,这是学界里有的一种说法,也是为了阐述和凸显精神分析的主观性特点,我个人是认同这种说法的。精神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医生的综合能力、主观能力,其熟练程度、其千变万化,难道不可以用“艺术”来形容吗?毕竟,熟能生巧——极度的熟练都可以演变为艺术,“庖丁解牛”是,“列子射箭”是,拉小提琴是,弹钢琴是,莫扎特、贝多芬是经过多么刻苦、刻板、枯燥的训练,才达致出神入化之境的。精神分析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技巧,不输于这些领域。更何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形容,我倒是认为这种形容并不过分、恰如其分。
3.因为题主是在问:怎么分别真疯还是假疯?所以,才有了这些回答。并举了一个电影里的不科学的例子。
没有讨论医学诊断的具体依据,只是讨论了一些判断精神病的逻辑思路,并指出了在极端或者非常规性精神病鉴定上,其结论一般都是争议的,尤其在法庭审判中,一些使用鉴定结论定罪量刑的案例,一般也是有其他因素干扰或者控制的。
至于美国心理学界通常使用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也只是一种指导手册,这个手册主要的功能是为了统一精神病学方面的有关词汇定义,并非确定无疑的医学标准,并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是存在争议的。
百度了一下,引用一段关于《手册》第二版的内容如下,(虽然从第3版开始,一些判定标准所依据的理论变化了,但是关于精神病的一些根本认知却是没有变化的):
另外,还有一段话,仅供参考:
现在,这个手册已经修订到第5个版本了,DSM-5于2013年修订完成,至于效果如何,还没有经过大面积的临床验证。而每次修改都有增加、删除的精神病症。精神病主要是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很多病症是变化的,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也是认定不一样的,更何况还有些病症是不是要列为精神病,也是存在争议的。
另外,还有并非空穴来风的阴谋论:
那么,其后参与修订的专家有没有这种嫌疑?先存疑吧。这段可以认定为主观猜测,可以略过。
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认为,精神病就是文明的产物。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的社会化产物。这种受基因、文化、环境等等众多因素影响的所谓疾病,从根本上来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所谓的鉴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主观范畴的。当然,常规的精神病鉴定还是比较统一的,我从未否定这一点。但是,题主问的是:医学是怎么分辨真疯还是假疯的。换句话来说,就是“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假疯的人如果完全依据《手册》的标准来装疯,那该如何判断?(让专家来做一个洞察蛛丝马迹的神探吧)。
所以说,判断一个极端的装疯,是很难的。如果必须判断的话,个人观点认为,就是我在回答正文中所说,要看非正常状态是否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还要综合其日常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尤其能够反映其内心真实状况的记录等等情况。即便是有了这些判别的条件了,也不能绝对地说一定是正确的。
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那就没有办法鉴定是真疯还是装疯喽?当然有办法,办法就在上面这一段里。
——————回答正文如下——————
没被邀,也不专业,纯属强答,抛砖引玉。请轻喷!
——————————————
逻辑如下:
1.既然是病,一定是非正常的状态。
2.精神病,一定是精神状态不正常。
3.而正常、非正常的精神状态,目前还无法从仪器检测、病理检验上,诸如脑细胞形态、生物电流、血流血压等方面,获得公认有确凿相关性的证据支撑。
4.因此,只能通过精神状态在现实中的认知、情绪与行为表现,来进行判断。
5.此处有个前提:就是医生首先要知道“正常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是什么?”仅此一条,就很复杂。
6.其次,在知道某些非正常表现的基础上,疑似病人有非正常的表现了,这种非正常状态是否持续。如果猜测是假装的,那要看其非正常认知、情绪、行为是否有破绽。
7.还要综合疑似病人的日常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来判断其在某些方面是否有缺陷,以及是否可能导致精神的非正常。还要考虑导致病人精神突变的现实因素——这个因素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累积的,也可能是突发事件直接击溃了病人的心理防线。
总体上,精神科学还是一个比较粗放的学科,尤其在精神分析领域,还没有完整的体系,变量很多很大而且难以控制,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已经脱离科学的范畴,有了艺术的味道。在现代法庭审判中,精神病鉴定结论的应用也存在诸多争议。
————————————
举个不科学的例子吧。在《大明王朝1566》中有一个很好玩、但也很残酷的片断。
在海瑞步步紧逼的调查下,江南织造局总管太监杨金水疯了。押解回京后,司礼监太监陈洪认为其是装疯,对其用刑、中医刺穴等都没有反应。
表面上练道修玄、实际上控制着朝政的嘉靖,为了了解江南真相,就闭门面见了“疯了”的杨金水,告诉他这是万寿道君在召见,并装模作样地向其施法。然后,杨金水忽然又鬼魂附身,说自己是江南首富沈一石,自己是冤死的,黑幕是怎样的等等。
嘉靖了解真相、想通其中关节后,就让人把杨金水送到了南京的皇家道观。实际上,是保护起来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被皇帝发配到南京守陵后,专门接走了杨金水,并在路上告诉他,不用再装了,已经安全了。
像杨金水这样见多识广、世情通透的人,一般是不会疯的,因为没有他想不开的事——他在见嘉靖时,就很聪明地配合嘉靖演了一出戏,还告诉了嘉靖真相。而他之所以能够活下来,主要还是因为皇帝保了他,大太监保了他。疯,只是他糊弄不明真相之人的方法;他也只有“疯”了,通天大案才能适可而止,才能不被海瑞揭开最后的脸面,才能堵住悠悠之口——背后还是皇权在左右一切。杨金水只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他又不能说主要根源是宫里的问题,不能把事情扯到宫里,但是他自己又担不住,所以他只能“疯”。
不论历史事实如何,这个剧情是合乎逻辑、合乎情理的。这多少也可以说明,严谨、严格的精神病鉴定是很难的事情。
————————————————
题主问的是医学生怎么诊断,个人的回答在如上的中间位置。另外,个人观点是:一般的精神病鉴定还是靠谱的,鉴定装疯卖傻也基本是可靠的,因为大部分人都还是差不多的,因为没有几个人真能装得毫无破绽。至于极端情况,那就很难讲了,没有哪个精神病鉴定可以100%地拍着胸脯说绝对没有问题——注意,这是说极端情况,或者公开瞩目的案件等等。
——————————
如果是一个高智商、高行动力、思维缜密的人,要是想装疯的话,鉴定起来恐怕很难。可以写部小说喽》,你可以做一个洞察蛛丝马迹的神探了。哈哈……
Eidosper - 一粒尘埃/码农/作曲,公众号一埃居(ID:eidosperhome)正在筹建中,欢迎关注。华科论道群342531142
推荐来自: asayahaku
山人的答案是说笑的吧?有精神病手册的,美国产。当然国内也有国内的手册。
算命可以这样算,精神病可不能这么看。
俗话说,use your google, then you find a way。
你为什么不问问神奇的谷歌呢?
还有什么“精神科有什么艺术的味道”这一定是不懂艺术才这么说。
那不叫艺术,那叫“文艺”。艺术家们都去画《格尔尼卡》、写《广岛受难者挽歌》之类的东西去了,哪有功夫闲扯淡45度的天空?
回到正题,如何判断?手册上给了比较明确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