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历史——我对历史的再分析(三)岳飞抗金
假设历史——我对历史的再分析
历史之所以被称为历史,是因为,历史已经固化,已经定型,无法再次进行任何形式的假设臆想。
诚然,这里的“假设”,也不是妄想推翻历史中业已存在的事实。这里,只是想和大家稍作探讨,如果,我们处在当时的位置,应当怎样?那种处理方法,更为完美。简而言之,就算是给历史一个假定的“后悔药”吧。
==============================
假设历史(三)——岳飞抗金
==============================
这里,首先,个人要说的是,无论如何,岳飞还是应当算作是民族英雄的。虽然,有学者认为抗金行为属于民族内部矛盾,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金国游牧民族,还尚不能算作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毕竟,两个种族间,是存在生死存亡的战争较量的。至少,要等到两个民族真正的相亲相近(至少要通婚),才能算作是民族融合吧。
分析岳飞先生,不妨从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说起。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以上词是从网上复制过来的,不同版本可能会存在不同的词语差异,这里,不是文化考证,就不进行深究了。
这首词,慷慨激昂,自己在刚刚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初中),读到这首词,倍感热血沸腾。
然而,随着年齿增长,这种感觉淡了,此刻,而立之年,竟有了一种默然。
可能,从团队的角度讲,现代社会,尤其是商业化的职场中,这种充斥了个人英雄主意的激昂,已经只能作一种情绪调用,在团建的时候,才能摆出来吧。
词分两个部分,上片,全部是个人感受。下片,终于描绘出了社会时代。然而一代将领,对军旅的描述,竟破显得淡化,相对唐代的边塞诗,可谓敷衍。“靖康耻”点出了出征目的,直白的说,是政治报仇。“臣子恨”,将民族大义限定在了忠君的框架。“驾长车踏破……匈奴血”则完全是优秀士兵个体豪情的描写,行伍如何?行军壮观否?岳飞先生,作为军队的最高实际大boss,对行伍的描绘,还是枯燥了一些,当然,岳飞先生毕竟不是单纯的文学家,术业有专攻,这点,我们不能苛求的。最后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点,个人感觉,就有些敏感了。当然,并不是任何年代都存在文字狱,但毕竟,出格的言辞,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不舒服。
对“旧山河”的“朝天阙”,在当时的南宋帝王的眼中,就耐人寻味了。
毕竟,岳飞先生的目标,是要一雪“靖康耻”的。那么,如果这个耻,真的被雪了,接回来 两个皇帝怎么办?岳先生已经表示了,要“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了,那么,他鸟的,是前老板,而不是现在的代领导。
可能,断章取义的言论会有一定的牵强。但权力的归属问题,历来都极为敏感,尤其是最高boss,封建帝国的第一董事长,想分他的权力,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
可以说,大方针,岳先生已经隐隐的触及到了老大的地位,很有些让自己的顶头上司不安了。那么,实际战术呢。
岳先生收复失地,可谓神速。那么,神速当真好吗?
个人不是军事家,军事上的东西,只能和大家泛泛聊聊吧:
比如有人,换上了肥胖症,体重三百斤,某天,得到了一个两方,一下子,身体瘦到了百二十斤,那么,这是好事吗?相信,很多人,都会担心,这位突然瘦下来的朋友,身体某些机能,可能会吃不消了。
人如此,国亦如此。收复的失地,就要建设。尤其是,被游牧民族毁坏的失地,在被种植农业为主的力量夺回后,更要投入足够的力量,才能作为有力的后方,当然,这同时,还要分兵把守……
岳先生太快了,快的就像突然瘦下来的胖子,出来作为健美成功案例,可以收到观众的掌声,然而,身体内的创伤,只有当事人明白。
个人甚至有理由怀疑,金国统治者,对岳先生,完全就是一个诱敌深入之计,带到岳先生将有限兵力,用于把手收复的失地,攻敌主力军人数降低到一定程度,远离了南宋粮草给养,就可以各个击溃了。而相比之下,秦桧先生的做法,在实际上,对保存南宋的军事实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那么,这里对历史的假设,是,如果我们站在岳飞先生的角度,融入了此刻旁观者清的优势,不腰疼的想一想,应当如何为之?
首先,发动军事行动,是要有政治口号的,“诛晁错清君侧”也罢,“均田免粮”也罢,都是一个有利的口号。那么岳先生的口号呢?至少,个人不清楚,甚至,个人怀疑,从骨子里,岳飞还是要进行政治复仇的。即一雪“靖康耻”。其实,这个角度,我们完全可以对其加工。“靖康耻”当雪,但要考虑到后果,并作出妥当的安排。既然新的皇帝先生已经继承大统,那么,被绑票了的,已经是皇帝过去时了,了不起,称其为太上皇。那么,出兵的口号,完全可以从“护送太上皇归朝,完皇帝全家团圆之大义”之类出发,来拟定口号(这里就不帮岳先生代劳了,毕竟即使代劳也于事无补,毕竟人家用不着了)。名正言顺,不但不会领现任老大不满,甚至还能够得到其直接支持!
而军事上,应该放慢,便纵向的深入,改为横向的逐步逼近,攻破城池之后,发展生产,使得攻破的城市,可以作为后方,为再次出兵提供给养后,在进行继续的军事行动,即步步为营。这样,可以减少分兵的危险,补给路程也有利的缩短了。
历史之所以被称为历史,是因为,历史已经固化,已经定型,无法再次进行任何形式的假设臆想。
诚然,这里的“假设”,也不是妄想推翻历史中业已存在的事实。这里,只是想和大家稍作探讨,如果,我们处在当时的位置,应当怎样?那种处理方法,更为完美。简而言之,就算是给历史一个假定的“后悔药”吧。
==============================
假设历史(三)——岳飞抗金
==============================
这里,首先,个人要说的是,无论如何,岳飞还是应当算作是民族英雄的。虽然,有学者认为抗金行为属于民族内部矛盾,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金国游牧民族,还尚不能算作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毕竟,两个种族间,是存在生死存亡的战争较量的。至少,要等到两个民族真正的相亲相近(至少要通婚),才能算作是民族融合吧。
分析岳飞先生,不妨从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说起。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以上词是从网上复制过来的,不同版本可能会存在不同的词语差异,这里,不是文化考证,就不进行深究了。
这首词,慷慨激昂,自己在刚刚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初中),读到这首词,倍感热血沸腾。
然而,随着年齿增长,这种感觉淡了,此刻,而立之年,竟有了一种默然。
可能,从团队的角度讲,现代社会,尤其是商业化的职场中,这种充斥了个人英雄主意的激昂,已经只能作一种情绪调用,在团建的时候,才能摆出来吧。
词分两个部分,上片,全部是个人感受。下片,终于描绘出了社会时代。然而一代将领,对军旅的描述,竟破显得淡化,相对唐代的边塞诗,可谓敷衍。“靖康耻”点出了出征目的,直白的说,是政治报仇。“臣子恨”,将民族大义限定在了忠君的框架。“驾长车踏破……匈奴血”则完全是优秀士兵个体豪情的描写,行伍如何?行军壮观否?岳飞先生,作为军队的最高实际大boss,对行伍的描绘,还是枯燥了一些,当然,岳飞先生毕竟不是单纯的文学家,术业有专攻,这点,我们不能苛求的。最后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点,个人感觉,就有些敏感了。当然,并不是任何年代都存在文字狱,但毕竟,出格的言辞,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不舒服。
对“旧山河”的“朝天阙”,在当时的南宋帝王的眼中,就耐人寻味了。
毕竟,岳飞先生的目标,是要一雪“靖康耻”的。那么,如果这个耻,真的被雪了,接回来 两个皇帝怎么办?岳先生已经表示了,要“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了,那么,他鸟的,是前老板,而不是现在的代领导。
可能,断章取义的言论会有一定的牵强。但权力的归属问题,历来都极为敏感,尤其是最高boss,封建帝国的第一董事长,想分他的权力,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
可以说,大方针,岳先生已经隐隐的触及到了老大的地位,很有些让自己的顶头上司不安了。那么,实际战术呢。
岳先生收复失地,可谓神速。那么,神速当真好吗?
个人不是军事家,军事上的东西,只能和大家泛泛聊聊吧:
比如有人,换上了肥胖症,体重三百斤,某天,得到了一个两方,一下子,身体瘦到了百二十斤,那么,这是好事吗?相信,很多人,都会担心,这位突然瘦下来的朋友,身体某些机能,可能会吃不消了。
人如此,国亦如此。收复的失地,就要建设。尤其是,被游牧民族毁坏的失地,在被种植农业为主的力量夺回后,更要投入足够的力量,才能作为有力的后方,当然,这同时,还要分兵把守……
岳先生太快了,快的就像突然瘦下来的胖子,出来作为健美成功案例,可以收到观众的掌声,然而,身体内的创伤,只有当事人明白。
个人甚至有理由怀疑,金国统治者,对岳先生,完全就是一个诱敌深入之计,带到岳先生将有限兵力,用于把手收复的失地,攻敌主力军人数降低到一定程度,远离了南宋粮草给养,就可以各个击溃了。而相比之下,秦桧先生的做法,在实际上,对保存南宋的军事实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那么,这里对历史的假设,是,如果我们站在岳飞先生的角度,融入了此刻旁观者清的优势,不腰疼的想一想,应当如何为之?
首先,发动军事行动,是要有政治口号的,“诛晁错清君侧”也罢,“均田免粮”也罢,都是一个有利的口号。那么岳先生的口号呢?至少,个人不清楚,甚至,个人怀疑,从骨子里,岳飞还是要进行政治复仇的。即一雪“靖康耻”。其实,这个角度,我们完全可以对其加工。“靖康耻”当雪,但要考虑到后果,并作出妥当的安排。既然新的皇帝先生已经继承大统,那么,被绑票了的,已经是皇帝过去时了,了不起,称其为太上皇。那么,出兵的口号,完全可以从“护送太上皇归朝,完皇帝全家团圆之大义”之类出发,来拟定口号(这里就不帮岳先生代劳了,毕竟即使代劳也于事无补,毕竟人家用不着了)。名正言顺,不但不会领现任老大不满,甚至还能够得到其直接支持!
而军事上,应该放慢,便纵向的深入,改为横向的逐步逼近,攻破城池之后,发展生产,使得攻破的城市,可以作为后方,为再次出兵提供给养后,在进行继续的军事行动,即步步为营。这样,可以减少分兵的危险,补给路程也有利的缩短了。
5 个评论
前面关于岳飞的分析,记得以前在罗胖的罗辑思维里听到过。
后面的假设。关于前面的口号,记得每一次岳飞申请出征的上书里都是有的。后面的发展生产,讲的略有点简单了。而且若是岳飞真的自己发展生产,自力更生了,怕是受到的猜忌只会更重吧?
后面的假设。关于前面的口号,记得每一次岳飞申请出征的上书里都是有的。后面的发展生产,讲的略有点简单了。而且若是岳飞真的自己发展生产,自力更生了,怕是受到的猜忌只会更重吧?
分析、观点一类的东西,和某些人发生冲突,无论相同还是相悖,个人都认为是正常的。您提到的岳飞口号的问题,这些我没有留意,刚刚检索了很多资料,并没有发现,希望您能够正面提供,向您学习。和专业学者沟通,这里就不必引经据典了,以免班门弄斧。我想提到的,是量和质的关系。岳飞在表奏中,提到了“恢复故疆,迎还二圣”,“二圣”这种词语,是含糊的。当然,如果是“两位皇帝”等言论,依宋律,可以按大不敬论斩了。但毕竟没有直接使用“太上皇”这种明确的字眼。而岳家军的口号,这里我提到的,是行伍的口号,类似“诛晁错清君侧”等口号。这种对行伍起到动员的作用的口号(类似现在的军歌),岳家军是相对匮乏的。
您提到的发展生产会受到猜忌。这点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是可以避免的。
发展生产,是不必要绝对亲力亲为的,在攻克了城池之后,应该可以上书,要求中央皇权委派行政管理人员。发展生产,不一定要由军队力量来进行,否则,又是对战略不对力量的分散了。
发展生产,是不必要绝对亲力亲为的,在攻克了城池之后,应该可以上书,要求中央皇权委派行政管理人员。发展生产,不一定要由军队力量来进行,否则,又是对战略不对力量的分散了。
不好意思,刚刚整理资料,才看到您的回复。
您提到的“反了”或者是“另立新君”,可以作为一种相同的理论,即建立一个独立于战争双方的力量。
这一点,和岳先生本身的个人行为理念不符。一个忠君思想严重的人(不管是当时的君还是“二圣”),都是无法做出这种行为的。
而抛开行为人,考虑行为本身,这种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岳飞的力量仅仅在于军事,独立战争双方而建立一个军事实体,在当时是不可行的。这个军事实体没有完整的内部政治架构,没有专属的外部供给设施(独立后粮饷就是问题了)。
这样一个军事实体,是很容易被已有的战争双方迅速剿灭的。而出色的军事家,是应当有这种意识的。当然,具体到岳飞先生,他可能甚至不会从这个出发点进行思考。但如果有这种机会,比如某个胆大包体的谋事向其提出计策,他应当是有能力意识到这些问题的。
您提到的“反了”或者是“另立新君”,可以作为一种相同的理论,即建立一个独立于战争双方的力量。
这一点,和岳先生本身的个人行为理念不符。一个忠君思想严重的人(不管是当时的君还是“二圣”),都是无法做出这种行为的。
而抛开行为人,考虑行为本身,这种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岳飞的力量仅仅在于军事,独立战争双方而建立一个军事实体,在当时是不可行的。这个军事实体没有完整的内部政治架构,没有专属的外部供给设施(独立后粮饷就是问题了)。
这样一个军事实体,是很容易被已有的战争双方迅速剿灭的。而出色的军事家,是应当有这种意识的。当然,具体到岳飞先生,他可能甚至不会从这个出发点进行思考。但如果有这种机会,比如某个胆大包体的谋事向其提出计策,他应当是有能力意识到这些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