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具体是什么?这个说法科学吗?

已邀请:
历史的车轮,这个词很多次出现在政治书里。

例如“封建王朝注定是要被历史车轮碾过的”
“某些反动阶级注定在历史车轮面前是螳臂当车的”

诸如此类

这个词呢,我觉得是执政者用来粉饰自己的,自己作为胜利者,那么就代表败者是被人民抛弃的,他们是不自量力的,是违背历史车轮前进方向的,是注定被历史车轮碾成粉末的。从侧面就证明了,自己是众望所归,是人民选我出来的,代表了历史的前进方向。

换句话说,就叫“天命所归”,或者叫“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琢磨琢磨这个味,是不是一样?

古时候
“不是我非要当这个皇帝,是老天认命我当这个皇帝的,是钦点了的”

现在
“我们代表了历史的进步的先进性,正确性,我们的敌人都是违背历史发展的。是历史前进的方向钦点我来执政的”

是吧,受命于历史车轮,既寿永昌

若风 - 崇尚公平,平等,民主,自由。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支持全球化和多元化。 不是游戏主播若风。所有言论都只是一家之言,权当笑话看看就好,千万别较真。

推荐来自: Joey 路人蝙 张沇 颜知晨 LMSH7 楠幸子 爱飞的大花猫更多 »

「历史的车轮」的确是存在的,不然怎么可能会说有些人开历史倒车呢?
 
只不过,披着「历史的车轮」这件外衣的,很多时候并不是「历史的车轮」,正如@粗鄙之言 所言,所以就不赘述了。
 
「历史的车轮」是什么呢?也许就是时间吧。因为车轮并不能决定前进的方向,决定方向的是驾驶员。
 
所以,很多时候,某些人说「历史的车轮」指的是「历史前进的车轮」。因为人类总体上是在进步的,所以历史的车轮总体上是往前走的。但免不了会遇到滑坡的情况,遇到一个疯狂的驾驶员,开开倒车也不是不可能的。比如说,复辟帝制的袁世凯。
 
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4年9月28日, 袁率百官到孔庙祭孔;12月23日到天坛祭天,穿古衣冠,行大拜礼。祀孔祭天是袁复辟帝制的预演。德、英、美、日等帝国主义也支持袁称帝。为了恢复君主国体,袁一手操纵的参政院制定《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由“国民代表大会”决定“国体”,各省在军政长官监督下加紧选出“代表”,在当地进行所谓国体投票。1915年12月11日,参政院以“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名义上书袁“劝进”。12日,袁发布命令,承受帝位。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倒行逆施者必自食其果



袁世凯复辟帝制是1915年12月12日发生,结束于1916年2月25日的一场闹剧。


 袁世凯最终失败,可以认为是「历史的车轮」碾压了倒退势力。


袁世凯复辟帝制“百日”说明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推翻了延续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人人心。从此,一切违反民主潮流,企图在中国复辟和建立独裁统治的反动派,都不能不遭到人民的反对而失败。


引用源:殷延明. (1995). 袁世凯复辟帝制“百日”说.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109-109.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也葬送了在中国传承两千多年来的封建 专制帝制,建立了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宪法的民主宪政国家,基于这一既定事实,任何想要在这片经历过民主共和的土地上再复辟帝制就显得不合时宜,这种 不合时宜为袁世凯的复辟美梦奠定一个失意的基调,因而,袁的“皇帝梦”的最终覆灭也正是因为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走向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唯物史 观是马克思最天才的两大发现之一,它以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生活过程为出发点,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立场,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表现形式.本文试以唯物史观的角度来分析袁失意的原因.


引用源:严微. (2014). 袁世凯“皇帝梦”破灭的唯物史观视角分析. 青春岁月.
 
事实上,搞复辟被历史车轮碾压的不止袁世凯一个。


正提起张勋复辟,即使在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是一场闹剧。之所以是闹剧,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没有闹成。事实上皇帝真的出来了,各地的军头们,还真的就响应了。挂龙旗的,比比皆是。群起响应的态势,之所以没有形成,关键是段祺瑞马厂誓师的迅捷。要不是段祺瑞横插一杆子,复辟还真就成燎原之火了。连曾经参加过反清滦州起义的冯玉祥,对待复辟,也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从开始就坚决反对,当有人征求意见,要他签名时,他只是回答:"我的官儿太小,还是请大官儿们签吧。"


引用源: 张鸣. (2013). 说不尽的“复辟”. 读书(12).
 
事实上,历史前进的车轮之所以能碾压这些反动势力,是因为有仁人志士愿意挺身而出,哪怕被历史倒车时的车轮碾压也在所不惜。所以,「历史的车轮」长期来看一定是会碾压反动势力的,短期内则可能会碾压进步人士,因为有人开倒车的话,必须有人站出来阻止历史车轮往错误的方向行驶。所以,「历史的车轮」本身不代表正义,是因为正义的存在,是因为人类对正义的不懈追求,「历史的车轮」才会大体上是前行的。而有些人若妄图用「历史的车轮」总是前行的这种鬼话为自己的倒行逆施当借口是不可能成功的。


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之所以能 够在中国的大地上消失,是因为存在二个重要的因素:中国先进的革命激进分子不断地为反击帝制复辟而顽强地拼搏和顽强地协作。辛亥革命后黄兴和李烈均在顽强 协作中的顽强抗争就是其中的光辉典范。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正需要这样的精神和这样的协作,意义非常重大。
 


引用源:肖建东. (2007). 为反击帝制复辟而顽强协作——记辛亥革命后的黄兴与李烈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16-18.


正1915年,在讨伐复辟帝制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中,护卫军因寡不敌众,部队建制被打散。时任连长的刘伯承带着只剩下数十人的连队,冒着绵绵的秋雨,踩着泥泞的道路,在敌人整整一个营兵力的穷追不舍下,艰难地开往大足县。


引用源:杜现庆. (2009). “倒穿草鞋”. 刊授党校(5).
 
袁世凯也好,张勋也罢,搞复辟的时候都以为自己掌握着历史前进的方向,都以为自己能利用「历史的车轮」碾压一切反对自己的人。倒车的确是会碾压一些进步人士,但是最终「历史的车轮」依然会回到正轨,所有倒行逆施者必然会粉身碎骨,连渣渣都不剩,而且遗臭万年。而那些被倒车时不幸被车轮“碾压”的人是历史进步的英雄,是会被人们铭记在心的,正所谓流芳百世。
 
为什么会出现“开倒车”的现象呢?


辛亥革命后不久,袁世凯迅速复辟了帝制,其原因主要有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没有被完全阐释与执行、帝国主义国家对袁世凯的复辟之举给予了支持等,再加上袁世凯本人的称帝愿望,最终出现了袁世凯登基称帝的闹剧。
 


引用:曹俊, & 袁德群. (2011). 浅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原因. 黑龙江史志(23), 17-18.


眼下,各类造假、贩假之事屡见不鲜,害人不浅,全社会都深恶痛绝。我忽然想起,当年袁世凯也曾经吃过造假的亏,而且受害不轻。不惟如此,给他使坏吃“老鼠药”的不是别人,正是袁家大公子袁克定。所以,袁世凯至死都痛恨不已。


引用:韩文宁. (2009). 袁克定如何“忽悠”父亲复辟帝制?. 中华遗产(3), 156-159.


当中国处于从帝制走向共和的转型时期,袁世凯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传统帝王观念的深刻影响,由于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袁世凯竟然上演了一场与世界潮流逆行的复辟闹剧。


引用源:马勇. (2014). 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 理论视野(9).


张勋复辟,是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的又一场复辟帝制运 动。研究者在探讨张勋复辟原因时,多论及张勋复辟保守思想,笔者认为,这只是原因之一,当时各种政治利益集团之间利益冲突、相互利用,不惜以国家为赌注, 以谋一己私利,以及张勋周围幕僚鼓动,亦是重要因素,而论者多未予以足够重视。


引用源:刘文龙. (2014). 张勋复辟原因及影响探究. 山东青年.
 
保守思想,误判形势,革命不彻底的现实情况,谋取私利不惜以国家为赌注等等都会导致某些人士倒行逆施,大开历史倒车。「历史的车轮」便会打滑,甚至后退。
 
然而,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历史的车轮」终归是前行的。最终,倒行逆施者必然会被「历史的车轮」碾成渣渣。而那些被倒车时「历史的车轮」所伤的仁人志士,他们的名字则会被刻在车轱辘上,激励着后来人继续推动「历史的车轮」前进,警示人们不要给作恶者倒行逆施的机会,免得善良的人被「历史的车轮」误伤。
 
「历史的车轮」已经碾压了奴隶制度和拥护奴隶制度的人们,碾压了封建势力和封建主,碾压了太多太多黑恶势力。然而,这个车轮也沾满了进步人士的鲜血,是他们的存在,才使得这个车轮始终不偏离正轨太远。
 
时间最终会给出最好的答案,「历史的车轮」也会见证每一个历史的发生。时间不会自动给你真相,有了时间便有了寻找真相的可能性。「历史的车轮」不会自动前行,但是,有了「车轮」我们才可以推动历史进步。这个「车轮」是什么呢?是制造历史轨迹的那个东西,也许就是时间,也许你可以理解成所有人探索人类未来的努力转化为现实行为的汇总。
 
因为,我相信,人类会进步,而且人类有继续进步的愿望,所以,「历史的车轮」总会前行。
 
而人类进步的体现则是,全人类的生活都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会看到,贫困不断减少,正义不断得到伸张。若有人妄图对抗这种历史潮流,即使「历史的车轮」暂时被这些人所掌控,他们终归会被「历史的车轮」所碾压,不留片甲,他们的努力化为乌有。积极响应历史的潮流的人,他们未必不会被倒车时「历史的车轮」所伤,但他们终归会被历史所认可,他们的努力也一定会卓有成效。
 
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掌控着「历史的车轮」的人,若不能自律,往往会被反噬,被碾压。那些默默推动「历史的车轮」前进的人,会被永远铭记。
 
「历史的车轮」是什么不好说,但是闪闪发光的车轱辘上刻着英雄的名字,诉说着人类为了推动历史进步所付出的所有努力。而车轮上的污泥,则是倒行逆施者们无法抹去的污点留下的痕迹。

wuweilxl - 404NotFound。微信公众号:wwlxl613。QQ群: 535561289人生苦短,不喜说废话的一个人。曾经是WOW的会长一枚,现走向社会,正在虚心学习定慧均等。喜理学加身,替循证科学张目,笑看站在我对立面的人们。问题的关键是评价标准!Do you understand ? 提倡理性思维,假如你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那为什么不去找郭德纲?我当论坛为窑,只顾余爽,不计其他。

推荐来自: hangtiancheng Floyd 亘逝 Crush 勉之 bonebear更多 »

「历史的车轮」具体是什么?

答:用中国人的观点,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学来讲就是,民主必然会产生贵族,贵族势必巩固既得利益,民众倾向于强人政治改变局面,如此必然导致独裁。独夫死后,继任者没有独断专行的个人威望,所以必须分权,政治滑向寡头政治。寡头政治势必会产生权贵阶级,权贵阶级控制整个社会的财富,而中产阶级就有了取而代之的驱动力,所以寡头政治以后就是精英政治,精英政治必然导致民主(民粹)。
 
弗里德里希-拉策尔说:国家就像动物,为了生存(利益)而猎杀。国家还会生老病死,国家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是对其所在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国家有机体理论,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他是不断的运动和生长的,直至消亡。
 
对受命(职务)于天(社会),既寿永昌(东汉加西汉,也就409年)。
这个说法科学吗?
 
答:这就是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

我讲旧常识

推荐来自: Joey 张沇 大污师 颜知晨 烟火

如果“历史的车轮”指的是预测历史的某些一般趋势的话,这是可能的,但这种预测却无法细化。比如你可以说从“长远”来看人类的生产力必然会越来越高,这句话放在“长远”角度上说肯定是对的。但这种预测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类似还有“长远”来看民众的教育程度也会越来越高,文盲会越来越少,农业技术进步必然令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会越来越少而城市人口比例会越来越大,等等。这些都可以归为“历史的车轮”,但这些规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无法准确地预测它以何种过程发生。你设想一个波旁王朝时代的旧制度,再设想今天的法国,你知道起点和终点,却无法猜到其中究竟需要经过几百年,是通过革命还是经过改良,需要折腾多少弯路。
 
如果是历史研究,那很遗憾,历史研究正是对“弯路”的研究。如果历史是遵循经济原则的、功利原则的,那么就存在历史了。如果你把历史过程去掉,只粗糙地列出了上述这些“趋势”,那也就不再是历史研究。有本书叫《历史的辉格解释》,大约80页厚,却或许称得上是20世纪对史学方法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其中说到了这个问题(当然也还有些其他问题),即那种将历史理解为“进步大行军”的简单粗暴的史学其实非常荒谬,是如何完全忽视了时代语境,如何时代错乱,如何将今人的思维强加于古人的意图之中。
 
 

建安 - 用最大的善意接触每一个我遇到的人

推荐来自: 山人 银扇 道不远人

个人意见:所谓“历史的车轮”即是“势”。
每个人的运动是无序且不可预测的,如同每个原子的运动一样。
但是无数个人的无序运动产生的合力即是“势”,如同很多个原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一般。
“势”是可以引导的,如同原子反应可以操控一样。
例:
在没有任何外力干扰的情况下
      公司初创时期,80%的员工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开展业务给公司创造利润,另外20%的人认为上班是来玩的,那么这20%的会被这个公司的“车轮”碾压过去。
     公司发展时期,50%的员工认为当前最重要的的是开展业务给公司创造利润,另外50%的人认为上班是来玩的,那么双方势均力敌,被碾压的是双方的棋子和炮灰,整体比例不会变化太大。
     公司消亡时期,20%的员工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开展业务给公司创造利润,另外80%的人认为上班是来玩的,同样这20%的会被这个公司的“车轮”碾压过去。
上面的例子仅仅作为一种名词解释,不构成任何常理或者真实案例的演示。
 

路人蝙 - 品庶每生

推荐来自: ufo5260987423

    “历史的车轮”是指以“人口陷阱”为首的一系列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
    这个说法不科学,因为太笼统,应该分为“封建时期的车轮”“愚昧时期的车轮”、“欧洲的车轮”“亚洲的车轮”、“工业革命以后的车轮”“工业革命以前的车轮”等等等等。这个轮子会因为地域、气候、社会制度及生产力的影响。有时候还会倒退,如:“黑暗时期”。

坏人而已

推荐来自:

我说个简单点的,如果有折叠功能的话,就折叠我吧
就是个比喻
既然是车轮,那么就是会转的,从一个点转到另一个点,转着转着就回到了原来的点,把历史比作了车轮,表示历史就是个轮回的过程,不停向前滚动,转到一定时候,又转回了原点,只不过这车轮走的路不同,有时是颠簸的,有时是平坦的。
看起来我们的现在经历的与历史中的某段不尽相同,但实际上,可能只是在过去,车轮上那一点经过的路是颠簸的,我们现在车轮上的同一点经过的路是平坦的。
也就不要纠结车轮与历史还是有很多不相似的地方啊,完全一样就不叫比喻了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