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与朝鲜开战的期望是否反映内心对战争的喜好?

对政治、战争未有过深入研究,平时以看局座的公众号和网页新闻了解这些实时信息。在这次朝鲜事件上,屡屡发现自己内心希望这场战争发起,却会质疑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是否是热衷战争的性格。。
个人情况:没有到触碰原则,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不会动用暴力,回想这辈子到现在,真干过的架屈指可数,自认为属于能动嘴就不动手的人。。
已邀请:

若风 - 崇尚公平,平等,民主,自由。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支持全球化和多元化。 不是游戏主播若风。所有言论都只是一家之言,权当笑话看看就好,千万别较真。

推荐来自: kirk 李大伟 Hustbear Joey 我心无忧 琵琶行 暴風羽更多 »

本来只想在评论区说两句的,不过,鉴于我的看法可能会和很多人的出入很大,所以干脆写个答案。
 
首先,我给一些我的观点,结论性的。
1. 题主应该不是(真正)喜好战争的人。或者说,没有多少人是真的喜欢真实的战争的,即使在狂热鼓吹战斗的人群里面。
2. 问题涉及到的面非常广,我选择几个我比较感兴趣的方面来谈谈。
  • 社会主导价值观vs社会主流价值观vs个人价值观
  • 我们谈到的战争到底指什么?
  • 权利受保障的优先顺序及战争合法性的探讨

 
 
 
  • 社会主导价值观vs社会主流价值观vs个人价值观

 题主说到,接受的信息源是局座的公众号和网页新闻。个人认为这是导致题主内心渴望发生战争很关键的一个原因。题主本人可能不是很争强好斗的一个人,按我们一般认知来说,应该是不会喜好战争的,很显然,题主自己也有这个困惑。换句话说,题主认为战争是错误的,内心是反战的。可是,偏偏发现自己居然产生了对战争的期盼这样不可思议的想法。
 
在价值观领域,我读书的时候稍微涉猎一丢丢关于个人价值观和团队价值观的有关内容(不过忘得差不多了)。很显然的是,社会主流价值观会影响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在今天随便搜索了一下关于价值观的一些信息,我找到一篇文章,有讲到社会价值观的时候,用到“社会主导价值观”和“社会主流价值观”这样的提法。不知道这种说法有的认可程度怎么样,但是用来说明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东西,我觉得挺好用的。
 


正如某学者所说:“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是有明显区别的。所谓主导价值观,就是一个社会占主导或统治地位,对社会其它价值观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走向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的价值观。主导价值观通常是官方所倡导的价值观,它对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凝聚社会各种不同的价值观、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主流价值观,则是一个社会大多数民众所信奉、或者说对社会大众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价值观。”


引用: 徐贵权. (200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化之研究透视.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6), 22-28.
 
 
“局座的公众号和网页新闻”所传传达的信息,是社会主导价值观的体现。这种价值观对社会其它价值观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走向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如果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主导价值观是一致的,那么主导价值观的官方会进一步强化这种价值观。如果主导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不一致,官方会通过不同的手段,引导主流价值观的变化,让主导价值观变成主流价值观,取代原有的主流价值观。社会主流价值观则体现了大多数人的个人价值观。
 
当下中国所倡导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思想,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是被淡化的。另外,在西方价值观和中国传统价值观之间,我们国家也有方向性的调整,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这种转变,对个人的价值观必然带来冲击,因此,出现题主所困惑的问题就不难理解了。有一段时间,我们非常重视“和平”这个话题,“中外友好(包括中日友好)”是官方主导的价值观并成功让国人对日本人的仇恨程度大大降低。随后,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中日之间摩擦不断,“警惕日本”就成了另外一个主导性的声音了。很显然,这里所倡导的东西是有变动的。同样的,对待美国,最早的“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到后来“友好共处”再到现在的“竞合关系”,所传达的信息也是大大不同的。就说我们对自己的定位,以前是“和平崛起”,现在更多的是“民族复兴”。张召忠在公众场合表达的观点,有娱乐成分和迎合听众的需要而且还需要考虑到不能涉及国家机密等要求。政府主导的新闻报道,大多统一口径,表达的立场是很接近的,读者受其影响很容易强化某一立场。所以,有可能某些信息影响了题主的价值观,而不一定是题主有好战的性格。
 
我觉得有很多人之所以对这场战争有一点期盼,有一种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导致的。
1. 朝鲜战争地胜利/平局是国人重拾民族信心的重要节点,很多人对再来一次朝鲜战争可能不是那么排斥。
2. 美国是中国的重要竞争对手,我们潜意识里不希望美国过于强大。
3. 感受到美国在打压中国。
4. 有些信息让我们感觉到,朝鲜再次爆发战争的话,美国讨不到便宜。
 
这种思维的人,如果现在放出大量信息,美国攻打朝鲜,朝鲜将会毫无招架之力,朝鲜被打了,对中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会直接威胁我国的战略利益。我相信很多人立马就不希望发生战争了。
 
还有一种就是,
朝鲜是个危险的国家,如果继续放任它发展核武器,会给大家带来难以估量的威胁。每一次的妥协,换来的都是得寸进尺。现在攻打朝鲜,可能是危害最小的方案,心里自然期盼果断解决问题。
 
这种思维的人,如果得到消息,朝鲜根本没办法发展更多和武器威胁世界安全(或者是中国利益),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太大,恐怕得不偿失。我估计这类期盼战争的人就会立马改变态度了。
 
换句话说,我们有些时候,不是期盼战争,而是我们以为战争会带来我们预期的收益。换句话说,为了利益,我们不拒绝战争这个选项。只能说反战的态度不那么坚决,谈不上好战。
 
最后一种,就是狂热分子,就是喜好战争,朝鲜闻到了火药味,当然期盼战争的发生。这种人才是好战分子。
 
  
  • 我们谈到的战争到底指什么?

 
战争最起码有三副面孔,一副是战争真实的样子,一副是战争被描绘的样子,还有一副是我们心里所想象的样子。
 
我们说期盼爆发战争的时候,指的更多的是心里所想像的战争,往往并不是战争真实的样子。二战时期的日本,很多日本人在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战争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狂热好战,就是因为对战争的认识产生了严重偏差。在他们心目中,战争是带来国家昌盛的有力手段,而且他们想象中的画面是,日本军队一往无前,锐不可当,三月灭中国,然后统治世界。事实是,日本军队并不是无敌的存在,战争带来的不是所谓的“共荣”而是可怕的灾难。他们压根不可能想到,日本会成为全球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受过核武器攻击的国家。再比如,现在的朝鲜,经常会做一些完全不符合事实的宣传,这种宣传肯定会对朝鲜百姓对战争的认知产生严重偏差。而我们未曾经历过战争的人,了解战争更多的是通过一些文字或者影像作品,可能是记录也可能是创作,真实的战争,我们并没有经历过。所以,渴望朝鲜爆发战争,有可能是这样子的战争:美国悍然发动战争,陷于泥潭,中国得到重要的战略机遇。也可能是这样子的:美国通过精确地打击,成功毁掉朝鲜的核设施并摧毁朝鲜的核能力,然后各相关国家通过协商,妥善处理战后问题,成功实现半岛无核化并带来长久的和平。然而,事实上,战争可能完全不是这样子,擦枪走火,导致更多国家卷入这场战争都是完全有可能的。美朝之间的战争,演变成中美俄日朝韩等多边混战,带来一场浩劫也不是不可能的,虽然概率非常低。朝鲜核能力摧毁不彻底,实施核爆,带来严重的灾难也是可能的。
 
有时候,我们可能不是好战,只是期盼心目中带来某些好处的那个东西。那个东西是什么不知道,但起码不是真实的战争。
 
 
  • 权利受保障的优先顺序及战争合法性的探讨

 
讨论到(国家之间的)战争,侵犯主权往往是我们反对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对于是否应该考虑动用武力解决朝鲜问题,我个人觉得还有一个东西会对我们的想法产生影响。在不同的权利之间,到底哪一个具有优先顺序,哪一个是不那么重要的?
 
有西方国家提出“人权高于主权”的说法,这个说法本身是一回事,美国怎么用是一回事。我们不谈论真实的情况,我们只谈这个说法本身。
 
朝鲜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实质上是金家王朝。而且,这个王朝可以说是穷兵黩武,不顾民生,但是政权控制力很强,内部推翻几乎不可能。这个时候,由外部国家,美国(世界警察)或者中国(地区领导性国家)发动战争,推翻现政权,是不是完全不合理?不合法?
 
就我个人的价值观:人权(自然意义上的人权,不是特定国家的理解)>主权>政权。
 
我们中国人有这样的价值基础,在古代我们就认为“替天行道”推翻暴政是可以接受的,甚至被推崇。我们当然是极度反感并严肃反对“造反活动”,但是“农民起义”却是被积极肯定的,因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权天然具有不合法性,剥削广大人民,国际接轨的说法是“践踏人权”。虽然东西方文化对“人权”在理解上有很大的分歧,但是保障人权是政权合法性来源的看法却是比较一致的。
 
理论上,主权通常需要政权来保障,同时主权又是政权反对外部干涉的重要根据。比如说周恩来提出“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也是为了保障主权国家的主权不受损害。


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要求。任何国家都有自主地选择本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制度的权利,任何其他国家不得以政治、经济或其他方式,强迫他国屈从于自己的意志;任何国家不得以任何借口直接或间接干预他国的国内事务和外交事务,既不允许武装干涉,也不允许政治干涉、经济干涉、文化干涉乃至人权干涉;任何国家不得组织、协助、煽动、资助目的在于颠覆别国合法政府的组织或活动。


引用来自百度百科互不干涉内政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权合法性存在问题,是不是还属于“互不干涉内”的适用范围呢?暂且不谈金家王朝对朝鲜百姓的残酷统治,反正很多人对本国底层百姓都漠不关心更别谈外国的百姓了。朝鲜屡屡破坏国际社会的基本秩序,现在更是拥有核武器严重威胁邻国安全,这样子的政权是否还具有合法性?主权不容被侵犯是不是还适用于朝鲜?要知道,就算不提朝鲜可能会核武器攻击他国,就朝鲜的经济水平和整体国家实力,妥善处置和管理核武器的能力都令人怀疑。如果管理不善导致邻国受到核污染,朝鲜能负责么?维护一个对内对外都只有破坏作用的政权,真的是维护主权的恰当方式吗?
 
 


主权(Sovereignty)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简言之,为“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也是对内立法、司法、行政的权力来源,对外保持独立自主的一种力量和意志。主权的法律形式对内常规定于宪法或基本法中,对外则是国际的相互承认。因此它也是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国家主权的丧失往往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最早的时候,主权的概念常常是专制统治的象征。
但是,美国的《独立宣言》与法国的《人权宣言》改写了这一定义。公民的权利成为国家权力的基础。
二战后,主权的概念再一次改变。国家主义向国际主义转变。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认为,'主权国家'不再拥有至高无上的、不受限制的权力。"


引用来自百度百科主权
 
人权高于主权并不是说可以以维护人权的名义去损害他国主权,而是说人权(公民权利)是主权合法性来源。在二战以前,国家之间的攻伐是损害公民权利的最主要威胁,保障主权可以起到保障人权的作用。日本侵略中国,对中国人造成的伤害,在主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是不可能产生的。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暴政或内乱比外部侵略对国家公民的权利造成的伤害更加显著,这个时候,主权的界定和保障,应该重新思考,而不应该让简单的一句“主权不容侵犯”成为某些金家王朝这样子威胁人类安全的政权的护身符。
 
颠覆政权往往被认为是干涉内政,侵犯主权的严重暴行。但是,对于朝鲜这种情况,如果能和平演变,甚至采用武力打击来完成政权更替,未必就真的践踏了主权。一个只为一个人服务的国家,全国人民共有的主权早就被这个人侵犯了,他的存在才是对主权最大的侵犯。把朝鲜的主权归还给朝鲜人民,这才是对朝鲜主权真正的保障。
 
虽然不同国家对民主有不同理解,但是当今世界依然进入“民主社会”而不再处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阶段。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国家的“普选制”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诠释的人类对“民主”的解读和追求。“民主社会”的主权和“封建社会”乃至于“奴隶社会”自然是有所区别的。
 
然而,最大的困境在于,谁来执行推翻金正恩的政权,除掉这个对全人类造成威胁的祸根比较合适?美国?中国?韩国?或是其他?哪个国家真的愿意单纯为了维护朝鲜人民或者全人类的利益而去招惹金正恩这个疯子?如果带着小算盘和导弹去的话,只怕会搞出更大的问题来。事实上,推翻萨达姆政权和卡扎菲政权甚至受到了他们国内群众的欢迎,然而,以“维护人权”的名义发动战争却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去“维护人权”反倒是打起利益的算盘,那么带来的是只是更大的灾难。
 
这一场战争,本该由“有资格拿第一块石头”的人来发动。可惜,理想的人选不存在。
 
说实话,我也期盼朝鲜可以爆发战争改变现状(不是这个选择好,而是其他选择看不到希望),只是,前提是,有合适的人选来发动这场战争。
 
我们反战是为了和平,我们珍惜并维护和平是为了保障人类的权益。因此,无论如何也不把战争当做解决方式,只是理想状态,如果有人钻空子想要利用别人的妥协危害全人类的话,战争并无不妥。选择战争不是因为战争有多么美好,事实上,战争从来都非常丑恶,只是,我们不希望有更丑恶的事发生而迫不得已的选择。
 
反战和希望某一场战争的发生,有时候并不冲突。因为最终的目的是:人。
 
如果政权是邪恶的,人民应该推翻它,内战(比如“解放战争”或者“农民起义”)是可以被接受的;如果政权是邪恶(甚至威胁人类社会)而内部难以推翻的,其他国家发动战争推翻它也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说二战的德国和日本,我们在把他们从其他国家赶跑之后,还必须推翻(或者彻底改造)原有政权,建立(或者监督)新政权。
 
侵略战争(掠夺主权)是绝不可接受的,对外战争(可能涉嫌侵犯主权,但是在战争结束把政权交还,并停止一切可能的侵犯主权的行为,通常应得到联合国授权)却似乎不是那么不可接受的。
 
我想,只有支持侵略战争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战分子。
 
无论如何,我们也希望战火可以远离我们的社会。毕竟,公正的法官和无私的警察在哪呢?金正恩告诉国内百姓,为了人民而抗击美帝国主义并奴役国人。我们又怎么知道那个去推翻朝鲜现有政权的人或组织,会不会只是以“人权”的名义谋求私利呢?
 
理论上,战争只是而且应该是最后的选择。
 
然而,因为(短期可见的甚至只是预期的)利益,战争从来都不是最后的选择。有时候,我们选择逃避,有时候,我们选择拥抱。

伟强 - 论道 #732 用户

推荐来自: WangMT kirk archering

因为人类的内心虽然不希望自己受苦受难。但是,「人类热爱看别人的曲折和灾难」。因为那样才有故事,谁会希望看到一个歌舞升平,世界大同的故事,那是多么无聊啊。
 
—————————— 上面是原答案 ————————
我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我是战争狂人兼变态杀人狂吗?

鉴于原答案没有经过审核,只好补充一些例子来佐证,其实这些例子在开始写的时候是有的,但是觉得啰嗦后来拿掉了,结果因为不具体无法过审。那就补充一些吧。「人类内心不希望自己受苦受难」这点应该很好理解吧,没有谁希望自己过得不好,都希望自己过得幸福。「人类热爱看别人的曲折和灾难」这点不知道谁不能理解,我觉得很好理解啊,比如中国人热衷看《三国》《水浒》这一类小说,都是描写的混乱时代的事情,穿越到那个时代去当百姓简直就是人间地狱,但是一千年以后却成了中国人最喜爱看的小说,从来没人听说过有人写皇帝天天天吃饭睡觉的小说,那就是最垃圾的小说(也许忽略了种田文?),几乎所有人类所喜爱的小说都是建立在混乱,有矛盾冲突之上,一个世界大同的小说必然是很无聊的。
 
关于人类的心理阴暗可以再补充几个论据来论证题主的心理,比如《模拟人生》这款游戏有一个经典玩法,就如何杀死自己的家人,比如让家人去游泳,然后把游泳池的梯子撤了,家人最后就会溺水而亡。再比如在家里放很多易燃品,然后打开烧烤炉,控制不好就会让家里失火,最后家人就会被烧死。如果是夫妻的话,家人的钱就会归另一半所有,可以利用「结婚杀人法」不断赚钱,再比如《实况足球》的支撑腿毁灭者玩法,就是比赛不断的铲人,直到比赛结束。
 
以上的这种玩法都会暴露人类内心的黑暗的一面,和喜爱看有矛盾冲突的小说一样,人类虽然都希望自己过得幸福,但是所有需求被满足那也是很无聊的,继续拿上面《模拟人生》的例子,如果使用修改器把钱调到无限,你就发现这是一款十分无聊的游戏,可是这不就是所追求的的最大幸福,钱无限吗?为什么会无聊?
 
最后的最后,又想起了前一阵写的答案引用钱钟书的那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题主生活在暂时没有战乱的中国,但是题主应该也和其他人一样喜欢看有矛盾冲突的东西,而不是看别人天天吃饭睡觉打豆豆。比如天线宝宝这种完全没有矛盾冲突的英剧,成年人看就很无聊。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