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金融和互联网行业算是过度繁荣吗?
首先,这是由目前金融和互联网行业繁荣,从事者工资高,而医疗和教育从事者待遇不好而想到的:
我的质朴的想法是实业(或者说实体经济)是创造社会经济的根本,实实在在的产品才可以转化成金钱。比如制造业,做一件衣服,做一张桌子,做一辆汽车等等;或者间接推动制造业的科技,比如更先进的印染工艺,更耐用的家具材料研发,更环保节能的动力系统等等;或者再间接使人们能更好地生活和享受制造成果的行业,比如保障健康的医药、护理,保障姿势水平的教育、艺术创作等。
但是金融的话,研究钱生钱?或者发现经济学里的秘密?没有不敬的意思,但是觉得这些是基于已繁荣发展的实体经济而存在,实体越繁荣,经济学的加成作用才越明显(我这个观点好像是否认了经济学自身创造价值,属于哪一个落后学派来着?读过相关书籍但是我忘了TAT)。互联网也是一样,比如XX外卖啦,XX打车啦,XX电商啦,必须基于成熟的线下实体发展才可以做起来的吧,所以它们的财富应该是抽取自原来这个社会。但是如此巨大的财富真的是从原本的经济中获得的吗?再次过程中又是谁让出了这份利益呢?这种大到让人趋之若鹜的财富究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是极限呢?
以及,目前的社会导向,农业虽然是基础行业但是最屌丝,工业虽然是支柱但是也是屌丝(我指的都是最大指向的从事者个体)。如果农业、工业、制造业、医药保健、文化教育等等的从事者越来越苦,越来越干不下去了,慢慢的都一代一代地转行投身互联网和金融,那么传统行业的萎缩,会多大程度地影响后者?会不会整体地导致经济的崩溃?这种影响是否短期可逆/可挽救?
比如未来某一天,我们吃的实实在在的一碗饭会很贵,一件衣服也很贵,但是各种互联网服务却泛滥成灾而分文不值。大量的土地荒芜,大量的工厂废弃,医院寥寥无几也没有几个医生;没有认真教书的老师,只有充斥在网上侃侃而谈的毒奶。
很可能我的问题图样图森破,貌似会有某一本经济学的书可以指点迷津(?)。但愿能有朋友指教。先谢谢各位了。
我的质朴的想法是实业(或者说实体经济)是创造社会经济的根本,实实在在的产品才可以转化成金钱。比如制造业,做一件衣服,做一张桌子,做一辆汽车等等;或者间接推动制造业的科技,比如更先进的印染工艺,更耐用的家具材料研发,更环保节能的动力系统等等;或者再间接使人们能更好地生活和享受制造成果的行业,比如保障健康的医药、护理,保障姿势水平的教育、艺术创作等。
但是金融的话,研究钱生钱?或者发现经济学里的秘密?没有不敬的意思,但是觉得这些是基于已繁荣发展的实体经济而存在,实体越繁荣,经济学的加成作用才越明显(我这个观点好像是否认了经济学自身创造价值,属于哪一个落后学派来着?读过相关书籍但是我忘了TAT)。互联网也是一样,比如XX外卖啦,XX打车啦,XX电商啦,必须基于成熟的线下实体发展才可以做起来的吧,所以它们的财富应该是抽取自原来这个社会。但是如此巨大的财富真的是从原本的经济中获得的吗?再次过程中又是谁让出了这份利益呢?这种大到让人趋之若鹜的财富究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是极限呢?
以及,目前的社会导向,农业虽然是基础行业但是最屌丝,工业虽然是支柱但是也是屌丝(我指的都是最大指向的从事者个体)。如果农业、工业、制造业、医药保健、文化教育等等的从事者越来越苦,越来越干不下去了,慢慢的都一代一代地转行投身互联网和金融,那么传统行业的萎缩,会多大程度地影响后者?会不会整体地导致经济的崩溃?这种影响是否短期可逆/可挽救?
比如未来某一天,我们吃的实实在在的一碗饭会很贵,一件衣服也很贵,但是各种互联网服务却泛滥成灾而分文不值。大量的土地荒芜,大量的工厂废弃,医院寥寥无几也没有几个医生;没有认真教书的老师,只有充斥在网上侃侃而谈的毒奶。
很可能我的问题图样图森破,貌似会有某一本经济学的书可以指点迷津(?)。但愿能有朋友指教。先谢谢各位了。
9 个回答
Eidosper - 一粒尘埃/码农/作曲,公众号一埃居(ID:eidosperhome)正在筹建中,欢迎关注。华科论道群342531142
推荐来自: 蛋清 、Dawnjys 、野鹤 、asayahaku 、森夏 、张沇 、公子阳 、李大伟 、Joey 、yyh 、张淏集 、遇见 、Daodaofly 、Ariel 、目目老师更多 »
内容比较老,但仍然振聋发聩
这是开篇第一章第一段话:
几乎将中国当前的问题使用了最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也讲清楚了金融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讲真如果金融业真的是寄生虫,那在民国、建国以及后来的各种利益重分配的时候,早就被消灭了。金融是能够产生价值的,并且能够极大的产生价值,以至于吸引最优秀的一群人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当前中国产能过剩,我们假设一个情况:如果一个粗钢企业能够低成本的获得融资,而一个手机企业融资成本过高时,会出现资金错配——人民大众需要手机,但是钱在粗钢企业手里,粗钢企业又只生产粗钢,还过剩。一方面浪费了钢铁矿产,另一方面浪费了生产的人的劳动力。金融解决的正是储蓄和投资机会的配置问题。
你的质朴思想,叫做“重农抑商”,本质上工业和农业区别在于产物一个是食物,一个是工业品,都是生产过程。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需要科学,但是想要做好生产的配置,需要金融。古代时候只有农业,农产品有限,其配置尚且不会成为很严重的问题,但现代工业门类繁多,其配置手段确实需要金融。不然谁来决定生产的是钢铁还是手机?
再说互联网行业。
互联网行业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很多供应体系甚至可以直接从淘宝解决。比如你打算生产一部手机,在过去你需要寻找开发人员,亲自去台湾或者美国寻找供应商,然后拿到样品交由开发人员进行开发。在互联网时代你的开发人员可以从51job等渠道获得,开发人员之间的交流,比如需要去美国现场调试但是有了互联网后不必所有人都过去。这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滴滴打车,你是不是感到很多原本难以打车的地方也可以打车了?美团外卖,是不是你可以省去吃午饭走到远处的时间?这些都是效率的提升,一家饭店的客源,从本店扩大到了附近居民,可以生产的总量有所提高。你是不是经常到外婆家发现要排队?但是外婆家店面已经难以扩大了。以后很可能你可以选择外婆家的外卖,享受同样的食物,对外婆家来说也是提高了利润。这提高了生产效率。
互联网的究极大杀器,还是智能化——未来自动驾驶可以干掉taxi,辅以智能匹配技术可以很好的改善交通。智能机器人已经有了端倪,很可能未来富士康不再需要人。而3d打印技术甚至未来可能可以让一个高中生自己在家里打印出一个喷漆发动机——句话说,互联网与计算机有潜力直接摧枯拉朽的灭掉题主说的整个第二产业,这才是互联网的野心所在,也是为何那些顶级投资人和政客都丝毫不敢怠慢这个产业的原因。
如果你进行过任何复杂经济行为——比如开一家饭馆,或者开一家公司,你都能深刻的感受到互联网和金融带来的便利。互联网当然是有泡沫存在,正如钢铁企业都可生产低端钢材但是高端还需要进口。互联网当然存在低端产品过剩的情况,这恰恰需要金融来进行配置,需要做空机制来干掉这些缺少活力的企业。长期来看,这两个产业现在已经不能说匮乏,但仍然有可以翻几倍的空间。你看其他产业,基本上是到了尽头,产能过剩。当然处理产能过剩和工资不均衡的问题,需要的恰恰正是金融。
从个人角度来说,这两个产业也是就业的首选。“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嘛,并且容易“闷声发大财”。
当然,如果你真的去做实业了,应该反而不会质疑金融的意义就是了。
给几个数据,来自网上,说中国的财政收入/GDP为50.6%,美国我看到的数据是16%。这意味着国民生产的财富有大半被政府拿去,政府拿去干啥了?这个我推测是用来搞建设了。就像公路村村通这种工程,应该是个大头,但在财报里不是很能体现,各位可以自己研究。
http://data.stats.gov.cn/tablequery.htm?code=AD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