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洛林王朝⎦浅窥欧洲文明内在逻辑
今天偶逛,看到道友的一篇文章《从封建制的发展看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https://www.lundao.com/article/542),文章从各个群体最根本的生存发展角度,简单梳理了欧洲封建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推荐围观。
本人对加洛林王朝稍有了解,受该文启发,简单聊一聊这个王朝是如何塑造与影响了欧洲文明的内在逻辑的。
1.前情回顾
当年,被汉朝军队打跑的匈奴人,在200年内,向西一路攻城略地进入了欧洲大陆,然后就与欧洲“蛮族”日耳曼人遭遇了,把日耳曼人赶到了欧洲腹地。
当时,日耳曼人生产力低下,大概就是刀耕火种、狩猎捕鱼吧,社会发展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罗马人称他们是蛮族。后来,罗马人内斗,罗马军队里近一半都是日耳曼人雇佣兵,这些雇佣兵只拥护自己的首领,他们有一拨人反叛把西罗马帝国给灭了,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12pt,法兰克人就是日耳曼人的一个部族。
后来,墨洛温王朝继续内斗,内部四分五裂,根本没有什么凝聚力、战斗力,外部又面临着什么穆斯林、匈奴、维京人的侵扰。墨洛温王朝有一个实权人物、宫相查理·马特,就是欧洲历史上那个著名的查理曼大帝的爷爷,他抵挡了阿拉伯穆斯林的入侵,在当时的情形相当于中国的曹操。他的儿子,也就是查理曼大帝的爸爸,这位欧洲曹操的儿子自立为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
2.塑造欧洲新秩序的内在力量
当时的欧洲,经历了民族迁徙的大混乱,整个欧洲大地纷争四起、战乱不止、动荡不安。这就是上述文章《从封建制的发展看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中谈到的封建制产生发展的背景。
欧洲曹操打败了阿拉伯人,欧洲开始出现了新秩序的曙光。到了他的孙子查理曼大帝,把西欧大部分地区都统一了起来,加洛林王朝成了欧洲新秩序的创建者、维护者。但这时候呢,管理的地盘大了,管理能力就跟不上了。在这个百废待兴的时候,查理曼大帝就面临着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考验与转变。
怎么办?当时的第一考虑,最可靠的自然就是分封自己的亲信了——把封建制覆盖了欧洲。最最底层的逻辑依然是生物界弱肉强食的实力问题——拳头大了吃饱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暂时没有能力管这么大地盘,我就把地盘分一分,分给你了你就得听话,你可以在自己的地盘里收租子、养军队,关键时候一声令下就得出兵出钱出粮食。这就是当时国家治理的基本盘。
可要是养虎为患,这帮家伙翅膀硬了不听话怎么办?同时,要记得日耳曼人当时文化水平很低,整个国家里面没多少人识字,管理人才、官僚系统很难建立起来,而查理曼大帝又日思夜想地要恢复罗马帝国的辉煌。在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就已经是国家宗教了,广大人民群众都信仰基督教,教士们也有文化。查理曼大帝就动起了宗教的心思,他就和基督教结盟,使用教士们立法、司法、当秘书。
查理曼大帝还大力倡办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全面推行教会礼仪和法律制度,在行政组织和意识形态上确立起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形成了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潮流,对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史称“加洛林文艺复兴”,也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文艺复兴,也是中世纪欧洲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的基石,延续了欧洲文化的生命。
就这样,查理曼大帝率领整个部族皈依基督教、推行基督教,基督教也认可了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合法性,赢得了原来罗马公民的民心,顺利接收了西罗马帝国的地盘,暂时地实现了军事、政治、经济的基本稳定,并由此开启了欧洲政权和教权的政教结合历史。
权力这个东西是会让人沉迷的,政权和教权肯定都想要更多的权力。其后,又经过一系列现实斗争、妥协、融合,政权和教权既合作又斗争,这种合与斗的状态,现实地促进了欧洲各个国家、各个势力绞尽脑汁地搞合作搞斗争、搞契约搞制度,并由此成为了绵延至今的欧洲文明发展的内在力量。
3.一脉相承、影响至今的深厚传统
查理曼大帝死后,他的3个孙子争权夺利搞内战,法兰克王国分裂为西法兰克、中法兰克、东法兰克,也就是今天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的前身。
法兰克王国虽然分裂了,但是教会势力已经强大了,并不断地渗透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加洛林王朝流传下来的政教结合的传统,也得以保留了下来。甚至到后来,教会分裂了,西欧、东欧的政治和宗教反目了,这种深厚传统的影响也已经深深地烙在骨子里了。尤其在社会层面、民间人心里的影响,让各种粉墨登场的势力也不得不正视和妥协。如果我们深入到欧洲文明文化的内部,去审视那些大大小小的事件和现象,背后都有这种传统的影子,包括对现代、后现代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因此,历史学家们认为,现代欧洲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加洛林王朝是一脉相承的,而“加洛林文艺复兴”也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次觉醒”。
本人对加洛林王朝稍有了解,受该文启发,简单聊一聊这个王朝是如何塑造与影响了欧洲文明的内在逻辑的。
1.前情回顾
当年,被汉朝军队打跑的匈奴人,在200年内,向西一路攻城略地进入了欧洲大陆,然后就与欧洲“蛮族”日耳曼人遭遇了,把日耳曼人赶到了欧洲腹地。
当时,日耳曼人生产力低下,大概就是刀耕火种、狩猎捕鱼吧,社会发展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罗马人称他们是蛮族。后来,罗马人内斗,罗马军队里近一半都是日耳曼人雇佣兵,这些雇佣兵只拥护自己的首领,他们有一拨人反叛把西罗马帝国给灭了,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12pt,法兰克人就是日耳曼人的一个部族。
后来,墨洛温王朝继续内斗,内部四分五裂,根本没有什么凝聚力、战斗力,外部又面临着什么穆斯林、匈奴、维京人的侵扰。墨洛温王朝有一个实权人物、宫相查理·马特,就是欧洲历史上那个著名的查理曼大帝的爷爷,他抵挡了阿拉伯穆斯林的入侵,在当时的情形相当于中国的曹操。他的儿子,也就是查理曼大帝的爸爸,这位欧洲曹操的儿子自立为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
2.塑造欧洲新秩序的内在力量
当时的欧洲,经历了民族迁徙的大混乱,整个欧洲大地纷争四起、战乱不止、动荡不安。这就是上述文章《从封建制的发展看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中谈到的封建制产生发展的背景。
欧洲曹操打败了阿拉伯人,欧洲开始出现了新秩序的曙光。到了他的孙子查理曼大帝,把西欧大部分地区都统一了起来,加洛林王朝成了欧洲新秩序的创建者、维护者。但这时候呢,管理的地盘大了,管理能力就跟不上了。在这个百废待兴的时候,查理曼大帝就面临着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考验与转变。
怎么办?当时的第一考虑,最可靠的自然就是分封自己的亲信了——把封建制覆盖了欧洲。最最底层的逻辑依然是生物界弱肉强食的实力问题——拳头大了吃饱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暂时没有能力管这么大地盘,我就把地盘分一分,分给你了你就得听话,你可以在自己的地盘里收租子、养军队,关键时候一声令下就得出兵出钱出粮食。这就是当时国家治理的基本盘。
可要是养虎为患,这帮家伙翅膀硬了不听话怎么办?同时,要记得日耳曼人当时文化水平很低,整个国家里面没多少人识字,管理人才、官僚系统很难建立起来,而查理曼大帝又日思夜想地要恢复罗马帝国的辉煌。在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就已经是国家宗教了,广大人民群众都信仰基督教,教士们也有文化。查理曼大帝就动起了宗教的心思,他就和基督教结盟,使用教士们立法、司法、当秘书。
查理曼大帝还大力倡办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全面推行教会礼仪和法律制度,在行政组织和意识形态上确立起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形成了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潮流,对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史称“加洛林文艺复兴”,也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文艺复兴,也是中世纪欧洲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的基石,延续了欧洲文化的生命。
就这样,查理曼大帝率领整个部族皈依基督教、推行基督教,基督教也认可了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合法性,赢得了原来罗马公民的民心,顺利接收了西罗马帝国的地盘,暂时地实现了军事、政治、经济的基本稳定,并由此开启了欧洲政权和教权的政教结合历史。
权力这个东西是会让人沉迷的,政权和教权肯定都想要更多的权力。其后,又经过一系列现实斗争、妥协、融合,政权和教权既合作又斗争,这种合与斗的状态,现实地促进了欧洲各个国家、各个势力绞尽脑汁地搞合作搞斗争、搞契约搞制度,并由此成为了绵延至今的欧洲文明发展的内在力量。
3.一脉相承、影响至今的深厚传统
查理曼大帝死后,他的3个孙子争权夺利搞内战,法兰克王国分裂为西法兰克、中法兰克、东法兰克,也就是今天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的前身。
法兰克王国虽然分裂了,但是教会势力已经强大了,并不断地渗透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加洛林王朝流传下来的政教结合的传统,也得以保留了下来。甚至到后来,教会分裂了,西欧、东欧的政治和宗教反目了,这种深厚传统的影响也已经深深地烙在骨子里了。尤其在社会层面、民间人心里的影响,让各种粉墨登场的势力也不得不正视和妥协。如果我们深入到欧洲文明文化的内部,去审视那些大大小小的事件和现象,背后都有这种传统的影子,包括对现代、后现代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因此,历史学家们认为,现代欧洲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加洛林王朝是一脉相承的,而“加洛林文艺复兴”也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次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