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做这个专栏前,我以为自己还是挺了解抑郁症的。一是我自己就是躁郁症患者,二是学过精神病学和一点心理学,所以做这样的一个科普向的专栏还是没有问题的。专栏的初衷很简单,就是科普有关精神疾病的知识,以一个患者的角度带领大家走入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站在科学理性的角度去为大家解释什么是精神病,我们为什么会得精神病,得了精神病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同时为了避免得精神病我们又该做好什么样的预防。
但是现在,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懂你们所谓的精神疾病了。尤其是不懂你们所谓的“抑郁症”。
我不想挂人,因为没有必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要他没有触犯法律,我便无权苛责。但是当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以至于有一天已经影响了大部分人,甚至影响到我的时候,我想我不能再一言不发了。
今天我写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针对某一个人,也不是为了泄愤,更不是为了博什么眼球,而是要履行一份我内心所认同责任——当一件事情被歪曲,被利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不能理解的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告诉大家什么才是事情本来的面目。
我时常想,也许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正常人了。在这种紧迫的社会环境与生存压力下,每个人活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社会资源有限,但是需要资源的人很多,于是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的竞争。
小到一碗米,大到一套房,这些东西都不是凭空所得的。都是我们的父辈,以及我们自己通过努力得来的。为了得到这些东西,我们付出了太多。时间,体力,青春,汗水等等一切,都是我们为此而付出的代价。
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绝望,恐惧,焦虑,呆滞,抑郁等等。同样,我们也会因此出现各种各样的躯体表现,比如无力,嗜睡,胸闷,头疼等等。
作为一个心智健全有喜有悲的人,我们出现上述现象,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因为只有机器人,才能没有任何的负面情绪。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些负面现象置之不理任 其发展,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负面现象很有可能会变成我们常说的精神疾病——但是!请注意,在病态化以前,这只能算是一种不 好的情感体验罢了。
就如同你跑步后会气喘吁吁,没有吃饭会肚子很饿,一个月不洗澡会浑身油腻一般,这些现象一点也不算是好事,需要你去改变。但是,这些现象也根本不能算的上是某种疾病。
诚然,如果不能调整好跑步时的呼吸,你可能会出现气管的问题,长时间肚子饿,你可能会出现胃病,一个月不洗澡浑身油腻你可能会得皮肤病,但是出现了这种事 情后,难道我们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趁着问题病态化前尽快处理吗?但现实却是,太多的人非但不处理问题,反而将这种问题夸大,并以疾病的名义到处博取同情。
前文中,我阐述了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太多的人面对“问题”选择了不去处理,而是将“问题”夸大为“疾病”去博取同情。
现在,我们将问题的探讨回归到抑郁症本身。
文章开头,我告诉大家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很懂有些人嘴里的“抑郁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太多的人,出现情绪上的问题,既不去自己解决(比如找到情绪不好的 原因,或者去运动),也不愿意求助专业人士(比如咨询师),而是做了几个测试,就自封为“抑郁症患者”——从此逢人便说自己有“抑郁症”,多么痛苦多么渴 望关心。如同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逢人便哭诉,第一遍获取同情,第二遍被人无视,第三遍被人厌恶。
我知道,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骂我无情无义了——你会质疑我,凭什么这样去评价一个抑郁症患者,你会想他们毕竟是病人,是需要我们去关爱与包容的。而不是如此刻薄的去挖苦嘲讽。
但是朋友,请注意,我这里的“抑郁症”三个字,是打双引号的——如果是真的抑郁症患者,在与我倾诉自己痛苦的时候,我会安安静静倾听,即便不能安慰他,我 也会默默陪伴着。但是,如果你所谓的抑郁症,不是医院所下达的诊断,而是自己的判断,那么不好意思,请不要对外人说自己有抑郁症,因为你所下达的判断,多 半是有误差的。
网上现在有很多在线免费的心理测试,其中不乏专业的心理测试量表。这是一件好事,同时却也是一件坏事。我之所以说这是一件好事,是因为这些免费的专业量 表,为我们的心理健康评测,提供了一个参照——也就是说,当你感觉自己出现了某种心理上的问题却又不能确定是否需要就医的时候,这种免费的量表,将成为一 个辅助参考的标识。
但是很多人,却分不清参考与诊断之间的区别。事实上,所有的专业量表,都存在着相当大的误差,在没有结合医生的实际诊断前,单独的量表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现 在网上流传的量表,有大约一百到两百个左右,但真正用于临床参考的,不到五十个量表——这就说明,你所使用的测验量表,很大几率,并不是在临床所承认的量 表。而真正在临床参考中使用的量表,很少会以免费的形式出现在你面前。是的,如果你使用这些量表,是需要付费的。
其次,即便你第一次有了靠谱的量表,第一次认真完成了量表的测验,两件美好的事情加起来,也不一定会是美好的结局——因为量表说到底,针对的受众还是比较 宽泛的。但是个体之间依然是存在着差异性的,这就与你的先天气质,身体状况有关了。举个极端点的例子,你要一个双下肢截肢的人选择近期有无跑步,人家肯定 会选没有跑步,但你不能说这个人“没有运动的欲望”。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在测试结果的评估当中,所占权重,也是不同的。至于权重所占的 比例,就需要由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判断了。这是程序所不能实现的功能。
量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所做出的评估指向性,是非常宽泛的。一个量表做下来,可能会告诉你你有抑郁倾向,焦虑倾向,强迫倾向等等,但是不会告诉你你有抑 郁症,强迫症,焦虑症——因为倾向与疾病细分,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就如同抑郁倾向,可以同时存在于抑郁症,焦虑症,躁郁症,精神分裂,反社会人格,BPD等等一大堆精神疾病当中一样,有抑郁倾向,还真不能说明你就是抑郁症。所以,量表只能指出你有哪方便的病态倾向,而不能准确的说出你究竟是哪一种疾病。
并且,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客观——尤其是在做量表的时候,我们会带入大量的主观判断。这就会造成对事实解读的偏差,有可能会夸大,有可 能会忽略,有可能会可以隐瞒也有可能会凭空捏造。正因为如此,才让量表的结果进一步的出现偏差,甚至有的量表在计算的时候,会存在“诈病”因子的权重。所 以如果不是面对面的和你交流,医生光看量表,是无法确定你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的。
量表尚且如此,其他形式的自我诊断,更是让人不忍吐槽。什么“如果下面十点你占了九点,你就是抑郁症”,或者什么“一张图片判断你是否抑郁”等等,如果你相信这些东西,我只能把你当智障看待。
那么也许你会问我了,说了这么一堆,那究竟要怎么样,才能真正意义确诊一个人是抑郁症?
前几天有个人跑过来和我讲说抑郁症这东西,你说你有你就有,你说没有你就没有。医生对你的判断,主要也只是来自于你的主观描述,除此外没有任何仪器可以明确指出你是否患病。所以装病也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然后他就被我怒斥了。我告诉他,你这是一派胡言!谁说抑郁症的判断没有仪器可以辅助了?你真当脑电图是花瓶呐?——如果你去医院精神科看病,医生首先会让 你主诉自己的症状,然后就会让你去做量表和脑电图。我曾经说过,抑郁症,在大脑层面是有器质性的病变的,那么这种病变,是可以通过脑电图所检测出来的。做 过脑电图的人都知道,最后的报告单上,会有对你情绪的评估。
所以你看,确诊一个人是否是抑郁症,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这绝不是一两个量表所能解释的清的问题,如果是这样,精神科医生也不用上班了,回家种地就好。
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生气的原因。一群人,既没有医院确诊的诊断书,也没有去医院就医的觉悟,就自己给自己诊断了个抑郁症——截至我写下这篇文章前,知乎 上已经有不下二十个人来问我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这个时候,我虽然很想帮助他们,但我依然只能回复一句无可奉告。因为疾病的诊断,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我 一个既没有行医执照也没有见过求助者本人的哈士奇,何德何能可以负担的起这么严肃的责任?
人这东西很奇怪,仿佛很多时候,他们根本不在乎疾病本身,而是更在乎所谓的结果。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自我“确诊”抑郁症后,就像是得到了最后的归宿,解脱以 及借口。他们既不思考该如何让自己的情绪可控,也从未尝试像专业人士寻求帮助。然后就出现了一种怪像——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天天散布各种各样的负能量,把 身边的人当作情绪垃圾桶,不断的哭诉自己多么悲惨,不断的像你寻求帮助,你给予他的每一条建议(比如有病就去看医生寻求专业帮助呀),都会被他以“不敢 试”,“懒得做”为理由拒绝。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有点窝火了,刚想怒斥一番,对方就会大声惨叫 : “夭寿啦有人欺负抑郁症患者啦!”
然后你一脸黑线的说,您这不叫抑郁症,连诊断书都没有。对方就会一脸傲娇的说,你根本不懂抑郁症患者!我们的痛苦是不能被理解的!这就是我不去看医生的原因!你们是没有办法理解我们的!我有没有抑郁症我们自己心里还不清楚吗!
这个时候,就他母上很尴尬了。听他叨叨吧,烦,不听他叨叨吧,由被指责冷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说,对不起,我不是很懂你们抑郁症,我也不是谦虚,您还是另请高明来倾诉吧。
再往后走,随着自我“确诊”抑郁症的门槛越来越低,大家都开始自称自己患有了“抑郁症”。仿佛一夜之间,抑郁症变成了一种潮流,一种标识,一种同类之间的暗号。
仿佛抑郁症成为了一种特别的荣誉,有抑郁症就标识着自己与众不同,需要更多的人无条件的包容,关心。好像抑郁症成为了一种少数派的共识——但是这种少数派 偏偏又自带着一种迷之优越感,正所谓高处不胜寒,我们的痛,是你们这种鱼唇的凡人所永远无法理解的。即便我们做错了事情,劈腿也好,伤害他人也好,你们都 是无权指责的,因为我们是少数派,我们是患者,我们是弱势群体,我们的痛你永远无法理解。以至于最后,抑郁症变成了一种谋取特权的招牌。
说实话,这种现象是我一点也不想看到的。国内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气氛本来就不太友好,还偏偏有这么一群人来搅浑水。可以说之所以抑郁症会被人当作矫情的代名词,可这帮人有着剥离不开的关系。就是因为有这种人,世界才会变成这样。
所以,如果你怀疑自己有抑郁症,请去就医,确诊后遵医嘱按时服药治疗,你绝对能康复,如果你心情实在压抑,找个人倾诉也未尝不可。
但是,如果你只是自我认定为抑郁症,也不愿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天天骚扰他人搅混水还自带迷之优越感,那么请你有多远飞多远,不要拖累我们真正的患者好吗?如果你们真的真的认为你们的矫情就是抑郁症,我只能说:
对不起,我不是很懂你们“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