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中国是否能像欧洲一样不统一,形成各个民族国家?

已邀请:

我讲旧常识

推荐来自: Joey 氪星人

首先这个问题要区别于另一个相近问题,即国家规模问题,那是一个政治学问题,而这是一个关于历史发展的问题。从国家规模上说肯定是中等国家规模比较好,太大和太小都不好。
 接下来说这个问题。
 
其实战国时即便不统一,也只能形成多个封建地区,就像中世纪欧洲那样。这和欧洲19世纪“民族国家”概念上还差了很远,关于此有本书叫《想象的共同体》值得推荐。二者最大的差别在于:封建地区虽然分裂,但各地贵族相互之间是同在一个世界的,各地僧侣也是同在一个教会的,这两个统治阶级都与农民毫无认同。而民族国家中,君主必须是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把领地或利益让给自己的外国亲戚是绝不能容忍的。因此民族主义在其发端、初期其实与民主运动是相辅相成的,直到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文化特殊主义)才成为民主制的敌人。
 
而且民族国家还有一系列的其他条件,例如大规模运用活字印刷术和高识字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一国之民凝聚成一个共识,而这在方块字文明中是极难做到的。西方字母文明有巨大优势,毕竟字母才26个,且读音规则性很强。
 
所以我认为中国之所以在15世纪后落后,不一定是分裂优越于统一,因为你即便分裂了若不配套其他的一些文明特征也难以达到西方文明分裂后的那种优势。如果中国在古代分裂后长期停留在中世纪怎么办?我们又没有希腊人那种讲究逻辑的思想传统,也不太可能独立发展出牛顿意义上的以数学语言表达的自然科学,更不太可能建立起机械宇宙观,遑论民智的启蒙与世界的祛魅。我们今天的人回头看古代史时最易犯的错误就是对古今差异估计不足,古代可是一个真·多元世界,不像现代世界是在极大程度上被合理化、规则化、程序化也因此被简化至近乎同一的资本主义/功利主义目的下的。
 
P. S.
 
还有楼上说汉、蒙、韩、日四国,其实蒙古、西域、高原佛教地区(敏感……),都不算东亚的。历史上的东亚地区是河西走廊以东,大致越南-成都-西安-北京-朝鲜半岛-日本这个圈子。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