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用户在未来是否也会存在所谓的「平台优越感」?

大致如题,不太好描述,希望邀请几乎所有人。

我是这么想:如果有一天论道这个社区也在输出内容、整体氛围、用户水准(特别是所谓的大 V)上比起其它国内互联网社区占优势的话,那么,未来是否会有用户把「论道用户」这一属性用来标榜自我,并成为在其它人面前(尤其是所谓在「低」级别社区中活动的用户,比如百度贴吧与新浪微博用户)炫耀或感到优越的资本?

而且论道的邀请码虽然是申请获取机制,但也是邀请码,比开放注册的门槛天然地就高一些。

然后按我自己的观点出发,我很反对这种标签化行为和所谓的鄙视链(也许和个人经历有关)。而且隐约也觉得知乎成为一个被贬低成「与世界分享你刚编的故事」这样的社区原因就在于此(管理员影响的是讨论范围)。

利益相关:低质量用户
已邀请:
首先,优越感这个东西就比较微妙。有「某人有优越感」和「别人觉得某人有优越感」两种情况——很多人只是说了些自己平常会说的话,却被人莫名其妙地说是秀优越。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
 
事实上,就算论道用户再怎么谦卑,若是这个社区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总会有人觉得这里是个秀优越的地方。届时怕是会和「逼乎」一样,被冠上一个「论逼」的绰号。
 
你有没有优越感,这不重要。当别人觉得你有时,你就是有了。

浮生未半 - 暮觉乌巢鸟惊心 晓看花残窗外明 浮生未半心先死 无病呻吟又一天

推荐来自: 目目老师 archering 蛋清 我行未远 Joey 灰机无邪 泡书泡茶泡nana Shirlyn小小川 cinderella 伍吴列 bullet brilliant更多 »

必然会有,这根植于人性,但那不应该是论道的精神。
 
普遍来说,人性必定有爱慕虚荣的成分,也必定有狐假虎威的偷懒心态,小孩子依仗父母,就炫耀自己的父母亲戚,大人依仗国族,就炫耀自己的国家民族,所谓民族主义就是在这种人性的基础上产生的,最近知乎就有这种问题,比如外国人到底有多羡慕中国,对于真正强大的人来说,这是很可笑的,但是不那么强大的人才是绝大多数,他们需要这种心理,这种心理也能给他们足够的保护。
 
就网络社区而已,任何一个成功社区都会产生这种心态,而对于用户和站方来说,怎么处理这种心态才是重中之重,就像人必定会生病,怎么对待疾病才是最重要的,讳疾忌医,迷信跳神,科学防治,结果当然不同
 
知乎在发展的过程中,管理层有意无意地利用了人们虚荣的心理,以便扩大和宣传知乎,标榜自己,引来流量,这一过程中,知乎官方没有明确、有效地制止这种心理的发展,导致形成了一种装逼的风气,在虚荣心乃至实际利益的诱惑下,用户弄虚作假成风,而由于知乎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装逼的牛皮往往会被戳破,最终真正牛逼的人耻于和装逼的人刷同一个知乎,知乎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造成了高贡献用户的流失,其他用户也没有了珍惜的态度,很多知乎用户,除了那些足够独立的人,都有一个初识知乎、以知乎为荣、对知乎惊讶、失望,最终灰心丧气甚至对知乎因爱成恨的过程,天涯如是,西西河亦如是。
 
回过头来看,其实知乎并没有发展出一种“知乎精神”并且固定下来,错过了最容易树立良好风气的草创时期,新生事物的方向在初期是最重要的,后期调整会付出巨大的成本,知乎现在的风气就很难扭转了。
 
就知乎站方的处理而言,自己做不到公平公正,偏袒天龙人,也不承认自己的不足,反而乱出昏招,我写过知乎撕逼史,当年撼动整个知乎的撕逼,几年后的现在看来那已经不过是几件小小的陈年旧事,没人再关心,然而知乎胡乱处理的做法那时候就已经有了眉目,比如yolfilm辱骂他人,连罚酒三杯也没有,周源推了个《友善公约》,居然是他自己写的然后让所有人遵守,接着出了最不友善的友善度制度,居然是鼓励知乎用户互相举报,很多做法幼稚简单可笑,如同掩耳盗铃一样自欺欺人,对此反应也非常缓慢,友善度制度被人痛骂许久,实施了很长时间,以至于人们捏着鼻子习惯了它的存在,某一天它却灰溜溜悄咪咪地下线了,所谓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训,但是知乎并没有很好地吸取它。
 
如果说知乎是愿意管好社区的,但是却任由社区氛围在自己的胡乱管理下毒化,我们只能说知乎没有管理的能力,或者不重视知乎社区氛围。
 
关于社区规模问题,社区小了相对是好管理的,但是弊病也很大,近亲繁殖自娱自乐,最终也会停滞和灭亡。
 
大社区的管理经验知乎可能没有,中国可能也没有多少人有,因为这实际上是一个政治活动的组织管理问题,中国还年轻的很,很多事情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所以也没有足够多的人有这种经验,知乎的社区治理过程中,封建主义的情况很明显,比如天龙人走后门,亲友的裙带关系,人治色彩表现的很明显,但却不是足够资格的人,这些问题论道也会遇到。
 
 

蛋清 - 诗人犹如信使,于世界的永恒之夜半走遍大地。

推荐来自: 我心无忧 asayahaku Joey archering 落眠 南山斗水客 去卫 shunin更多 »

谢谢邀请。(Ignite君一句“谢邀”带知乎色彩,/(ㄒoㄒ)/~~喵)
 
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题主所言的“平台优越感”究竟是人对于自身行为的“优越感”借助平台表现出来,还是因为自己是这样一个社区一员的“优越感”。
我想这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区别似乎不太好表达,但我想试一下。)
 
我们常看到人有笑一部分人看肥皂剧、看韩剧、看抗日神剧,然后觉得看美剧是如何不同。
我们常看到人有笑一部分人看喜洋洋和灰太狼、看熊出没,然后觉得看进击的巨人、看秦时明月是如何不同。
我们常看到人有笑一部分人喜欢网红脸、去网红店、喜茶排队两个小时,然后觉得关注专业美妆师、追求潮牌正品、小众工匠精神是如何不同。
……
这些,是不是人对于自身行为的“优越感”?
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选择了别人没能发现/找到/放弃的更“优秀”的东西,同时又认为别人所选择的是自己已然了解后主动“优胜劣汰”的事物的时候,在心里“恨铁不成钢”或者表现出为“优越感”,是不是颇为常见?又或者用不这么具有攻击性的词汇“自豪”是不是也可以呢?(狐狸叔的鸡汤/斜眼笑)
那么,当一部分论道用户认为论道是更“优秀”的,(现在其实也经常看到对某乎失望的朋友过来)当他们放弃之前的选择,并“自豪”于自己这样一个行为的时候,应该受到排斥吗?
再进一步,没有选择“肥皂剧”、“喜洋洋和灰太狼”、“喜茶排队两小时”的人,又怎么能知道,选择了这些的一部分人,在你“自豪”于自己的行为的同时,也在“自豪”于自己能够在第一时间喝到当下大热的喜茶,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人对于自身行为的‘优越感’借助平台表现出来”这种假设下,人似乎在用自己的行为、举止、喜好来明确自己属于哪一类人,而后人以类聚。此时“平台”只是托词,相当一部分人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会“自豪”于自己的选择的,与目前人丁不旺或是我们都期待的香火鼎盛的论道没有关系,与选择的是不是论道也没有关系。
 
在另一种假设下,“优越感”是基于对自己加入的这个平台的信心,即只会在题主假设成立的情况下产生。这种“优越感”似乎源于“论道成员”这个特定身份满足了这部分人对于自己人生规划中的某种特定需求,来自结果而非行为。
举一个不怎么样的例子,突破重围成为公务员的勇士,如果ta产生了“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应该源于“公务员”这个特定身份满足了ta对自己职业乃至人生规划中的特定需求,比如:体面、福利好、时间充裕等等,“利益”或者说结果的考量,而非选择考公务员这个行为带来的。
在题主的假设里,即当“输出内容、整体氛围、用户水准”占优,论道又设置了一些不高的门槛的情况下,一部分人产生了自己在一个特别的平台上,获得特殊的“利益”,得到“最优解”,从而俯瞰众生/斜眼笑。
 
如果题主假设成立,这种情况是会发生的。
父母喜欢把孩子和隔壁老王他二舅的弟弟的孙子比学习成绩不是为了输的。
工作进了民企、外企、国企、创业中还是创业成功,年薪几何,最先提起这话题的通常也不是为了输的。
房子买了吗,买在哪里,哪里房价又涨了,挑起这事的大多不是还在麦田里守望房子的孩子。
唔,不太喜欢说社会浮躁什么的,似乎把自己摘干净了似的。
这是一个不断地要求你拿出一些东西与别人比较的社会,你可以选择避而不战,也可以选择战死沙场/再笑。
当有一天,论道成为一个有资格被当做砝码放上比较的天平的时候,当然可以有人选择放上去或者不放上去。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了,写得有点零碎,如果有什么想讨论的欢迎评论。
(狐狸叔好凶啊/(ㄒoㄒ)/~~赶紧跑路)
 

_cathia - 电商产品/交互设计/心理学

推荐来自: archering Joey 佛狸 浩洁 Echo1 这山又比那山高 大白沙 闪耀星辰更多 »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论道社区应该是欢迎高知的,而且这么清汤挂面的社区看起来也不像是能吸引大众(目前来说)。
阴谋家们努力把这个世界上的百分之八十的人变得更蠢,剩下百分之二十的人不打王者荣耀,不刷微博八卦区,不看肥皂泡沫剧,克服自己的原始本能,把时间用于枯燥的咀嚼知识上去,有点优越感无可厚非。我个人认为论道会吸引较多这样的人。
 
大家爱拿知乎比较。众所周知知乎早就成了一个看美女,看撕逼,看鸡汤,看“我认识一个人”的故事的地方,知乎成了消遣,知识的含量变少了(而且新版UI好那啥丑)。
如果说是优越感,大概大家心里想的是“这地方真干净,我也挺干净。”
 

Joey - 论道已经切换域名为lundao.pub

推荐来自: WangMT 我心无忧 asayahaku 庞小震77 brad 安久 Alex喜欢猫更多 »

感谢题主对论道的关心。看到你一直努力认真的分享想法,也希望你因为论道而常常得到新的启发。
 
从回答问题的角度上讲,如果论道有天能有一定的影响力,我想一定会有这样的想法的用户存在,而且可能会有许多。严格来说论道不欢迎有这种想法的用户,但每个人都是复杂的,都有天使和魔鬼两面,论道的一大期望是在论道,尽量少一些魔鬼一面的展现。
 
因为作为社区的管理团队,我们无法控制用户的思考,但我们会明确的对透露出这种所谓「优越感」且影响了正常的讨论气氛的内容进行干涉。比如说我们将不欢迎纯粹的发泄情绪类的贬斥其他任何平台的内容,因为每个合法的互联网平台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并不存在高低贵贱。论道之所以设立一些注册门槛,仅仅是筛选我们认为的最合适的用户以构建我们认可的社区气氛。
 
论道不欢迎装逼,论道也没有逼格,仅仅希望有一个纯净的中文社区而已。期待大家能和我们共建这样的一个社区。
 
再加一句不太通顺的鸡汤:
你骄傲自豪的唯一原因从来不是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用什么,不用什么,你出身如何,而仅仅是你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什么。

archering - var G_USER_ID = "410";当人使用大脑的时候,倾向于目前认为最相似的答案(可能参考权威,书籍,别人,自己利益)

推荐来自: WangMT 我心无忧 Joey 佛狸 冰镇火龙果 Jerry_Chai_SJTU 目目老师更多 »

平台优越?
我也因为论道感到优越,只是这种优越没有到盛气凌人,让别人感到不舒服.
 
其实换个想法,论道如果不能带来一定的优越感,谁能持续得在论道里面写答案.
 
纯理性思考,没有那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生活就没有各种各样的设计,艺术,文化,礼节,仪式等等
 
论道提倡的优越感应该是那种在公共场合中尊重他人,自信答题

而不是知乎上一言不合,就说对方low
至少我个人是不会有任何的优越感的。我在这之前已经用知乎用了两年,但我从来没有用过“谢邀”这个带有知乎色彩的词。我也从来不以用知乎为荣,甚至害怕被同学知道我在用知乎,觉得用知乎是一件丢人的事。

这种心态给我的好处是,当我在微博上看到有嘲笑知乎的帖子,我一点都没有愤怒,没有对号入座的感觉,反而是看得有滋有味。因为我从来不觉得我是知乎的一员。

不过我能有这种心态,也可能是因为我个人羞耻心太强,自我评价低,一直很抗拒被别人追捧,总觉得捧得越高,摔得越惨。

特纳耐尔 - 登山爱好者

推荐来自: Joey XP君 fezko 李德辰 龙再文

我想顺着题主的提问回答

首先,有一个假设是论道社区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这个条件下,我认为是会存在以论道用户而有优越感的成员。简单举个栗子,我们在学生时代经常会碰到很多比拼学校知名度或者排名的同学,有的好一点的学校甚至也会在群体里强化这种优越感,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今天你以X中为荣,明天X中以你为荣”。这样的优越感我们很难说就是不健康的,但也确实挺讨厌有些同学把这个当成了鄙视链而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这些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且可以接受的。
 
然后呢,我更想说一些这个条件能够成立的一些想法,论道是一个很新的社区,现在来看社区影响力还是很弱的,怎样能够达到题主条件的要求还是论道的主要方向,我想这也是现在每个论道用户都需要为之努力的,当我们做信息输出的时候,还是要力求真实,可靠,不一定精彩,但有认真的态度是必要的。我想有这样的团队和用户,乐趣之外的一些东西,反而不是那么重要。毕竟我见过的大学霸可从来没把什么学校当成自己的标签来和人对话的。
 
最后,我还是用电影的一句台词结尾“缘深缘浅,路长路短,看见就好”

XP君 - 美术学专业学生,喜欢动漫

推荐来自: 听风 fezko Joey 李德辰 龙再文

手机打字,简单说说。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的事实,无论论道用户群多么的“安静”与高品行,仍然有人会形成自我优越感或不自觉地与其他人进行对比,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不过论道由于他本身固有性质的原因,标榜自身也不会像知乎那样异常过分,因为这里面有管理员和众多用户的维护与控制,毫无疑问的会形成一个更好更暖的社区环境。
现在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摆脱与知乎过度的相似,找到自身的立脚点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存活下去,这其实是非常难的。如何保持更旺盛的社区生命力是最重要的,因为此时此刻毕竟对这种无太大回报的纯知识型社区感兴趣的人的太少了,本来崇尚知识与认真讨论的人就不是很多,现在是小众里的小众呀。
最后衷心祝愿论道好好发展,越来越好!

目目老师 - 话痨总爱凑一嘴,知乎目目老师,贴吧目标唱好小情歌(现在也是目目老师),头条目目教唱歌,哔哩哔哩和新浪微博目目叔叔

推荐来自: archering 冰镇火龙果 Joey 太阳下的一个脚印 云寒

 


利益相关:低质量用户
 


题主这略显幽默了·······
能提的出这种问题我想质量也不会低到哪里去,而我所知道的优越感主要来自于两种人:
有能力又没太大见识的人,没有能力又没见识的人。
没错,共同点是没见识。而能力会让有很强的优越感的那些人比较有见识,但是会被优越感本身制约自己的视野。
拿自己比较熟悉的事情来讲,没有能力又没见识又特别有优越感的人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在网上特别常见。
比方说有一个新的铅笔盒就有优越感的人(这是我小时候的事情了),比方说有一台新版的PS4游戏机就有优越感的人,比方说有一台IPHONE叉就有优越感的人,这个钱还是不知道怎么来的,比方说有一辆小车就有优越感的人,钱是家里人出的。
等等很多例子,可以讲很久······
有能力见识不多的人就很微妙了,他们的优越感可能是自发的,可能是被别人捧出来的,比方说很会撩妹,很会打游戏,很会写文章,很会唱歌等等······
自大会发酵,让他们的优越感膨胀,最终让他们变得很恶心,至少让我觉得很恶心了······
 
我觉得题主这个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在论道变得知名的那个将来。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做好自己的部分,正直,认真,善良,守序。就像以前的知乎?

太阳下的一个脚印 - 雁过无痕

推荐来自: archering 李德辰 目目老师 李蔡 Joey

我相信绝大多数平台的运营方是愿意看到用户拥有所谓的平台优越感的,这往往意味着用户更大的归属感,更强的用户黏性和创造优质内容资源更大的可能性。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产生优越感的前提是平台足够小众,从而能彰显出与非用户之间的区别。如果说早期的知乎是一个可能让用户产生优越感的平台的话,相信很少人会在现在因为使用知乎而产生优越感。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小众的平台拥有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对于社交属性非常强的人类而言,往往优越感来自于社交圈更高的认可度。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一个平台让用户保留优越感,和平台做大做强扩大影响力之间的矛盾。qq和微博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级数来区分用户,但随着用户体量的不断扩大,更像是给早期活跃用户的心理补偿,已经很难激发所谓的优越感了。
 
所以我觉得,大概优越感只存在于,每一个平台巨头在成长的过程中,其中某一段时间那些早期用户的身上罢了。

水心 - 毛粉 马克思主义者

推荐来自: 目目老师 和需要 Katharsis

必须有优越感。
 
随便你们怎么骂我也好。
 
优越感和炫耀是我进步的最大动力,没有之一。
 
君子求名,给一点名又能如何?
 
反正不会让百姓没米吃。

52Hz的Alice - 高三狗,江苏考生,处在社会下层,看得见一切疾苦

推荐来自: 龙再文 浮生未半

说实话,我是从知乎上过来的,我是玩知乎比较早的一批,一开始玩知乎的时候里面全是英文,英文的提问,英文的回答,作为小学生什么也看不懂,只能靠百度翻译,翻译成稀碎稀碎的句子,然后第二天转述给同学听,觉得特高端,有时候他们在玩手机,我就拿出来,看着全英文的回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真的,让我装足了逼,这就是知乎发给我的平台优越感。

后来,知乎火了,人多了,段子手,抖机灵的数不胜数,往往干货多的回答都不在顶端的高票回答里,这是必然,一个平台火了,知识水平素质参差不齐的人都会加入到大讨论中去,我不是说歧视,也不是觉得这样不好,只是觉得,当我可以慢慢从中 学到我想要的知识,并且它能给我提供广阔的资源与优良的筛选,我很庆幸,当它丧失这个功能,我很难过,也很无奈,现在都不希望别人知道我在用知乎,不是因为知乎变了

我觉得知乎还是那个知乎,只不过你要懂得怎么样最快地从眼前诸多段子中找到你想要的

变的是我自己,我不希望太多的人知道论道这个app,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不希望最后一片纯粹的讨论净土被打破,另一方面,我已经过了爱炫耀,希望得到眼球的年纪。

我只想找到一个安安静静能够与人讨论的地方和途径,至少让我这个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人有唯一一个途径与我这辈子可能都无法达到的层次的人进行交流,能学一点是一点。

写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偏题

最后总结一句吧,贴不贴标签,我觉得很大一部分由用户自己决定!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