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想

火龙果的伪经验。
知乎链接-in nek的回答
知乎链接-沐清居士的回答
知乎链接-周维的回答(主要内容在后半部分)
知乎链接-in nek的回答
知乎链接-沐清居士的回答
知乎链接-周维的回答(主要内容在后半部分)

关于鬼神论的一些思考
先说“鬼”。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在原始社会,文明刚刚萌芽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的人类已经相当强大了,可以说是站在生物链的顶端,这时候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天敌,同时因为社交动物的特性,单个部落无法容纳过多的“人”(当人的数量过多时,人的社交会变得非常困难,在一个150人以上的部落里单个的部落人很难同所有人保持社交联络,了解人品。所以在这个时候就常常会“分裂”出一批人形成另一个部落。详见《人类简史》),所以会分化出许多的“部落”。
生态系统是有自动调节能力的,当人类所向无敌的时候自然也会被加上重重限制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存活与发展,这个新加上的(也可能是被强化的)因素就是部落之间的斗争。
洞穴,领地,被采集物等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人类却越来越多,自然资源供低于求,于是人类除了和同类竞争之外别无他法。战争这种社会活动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发明出来的。
丛林中的某个部落当然可以直接强攻另外一个部落,大家光明正大地打,拼个你死我活。但这样的话在遇到另外一个部落的时候因为受了大量损失所以很容易被灭掉,所以部分在当时比较聪明的人就想到了“偷袭”。比如趁着天黑埋伏在路边等等。这样,就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搞死最多的对手。为自己的部落增加竞争优势。
这就是为什么所谓的鬼喜欢在夜间出没,还和人长得一模一样的原因。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发散性思维是极强的,很显然当时的那些聪明人不只想到了这一点。有些人很聪明(在当时),但是力量不够,又矮,肌肉又孱弱,可能长得还比较挫,然后有些身强力壮的大汉看他不顺眼,处处排挤他,可能偶尔还会打他一顿。
这种情况下他打又不过,喊人帮忙吧,因为颜值低人缘也不太好搞得没人帮他,那怎么办,阴呗。找个天黑的时候搞个埋伏把他搞死,或者等他落单搞背后偷袭,都是很不错的方法(对于他而言)。这就是为什么在很多鬼神观里面有大量的鬼是因为被冤枉,被欺负然后变成鬼的。这也是为什么“人多,阳气足”鬼就不敢出来的原因。 人多,不好搞啊。
至于为什么鬼神论会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从而流传下来,我的观点是这样的:这种事情不是能够百分百成功的,被偷袭的人如果运气好,可能就能够捡回条命,然后因为社交活动将这种故事流传了下来,最后形成了文化。
对于这个观点我再举个例子解释一下:在一个部落中,A因为得罪了B,B为了报复设计把A搞得形象全毁,弄得部落里的人都相当讨厌A,不仅在打猎的时候给A小鞋穿,回到部落分配食物的时候也拒绝给予A足够的食物,最后还把A丢弃在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几天之后大家都认为A已经死掉了,毕竟如果不靠着社会的力量,单独一个人是很难在这个危机遍布的丛林中活下去的。但A偏巧不巧还就活下来了,并且还根据篝火,粪便等痕迹找到了原部落(部落在很多时候是移动的)。
但他已经回不了部落了,部落已经抛弃了他。这时他感到很愤怒,于是就在天黑的时候暗算了B。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暗算失败,B对于A死而复生并向他报仇感到非常惊恐,在日后的社交中将这个“鬼故事”告诉了其他人,并且流传了下来。二是暗算成功,但是随同的C目睹了“已经死去的A”击杀了B并哭喊着“我被你冤枉得好惨”,大惊下逃回部落并将这个“鬼故事”告诉了部落里的其他人。于是“鬼故事”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这样应该就很好理解了。
再来说说神:
我们人类的文明刚刚起源时,科学领域,无论是物理也好,天文也好,都还没发展起来,因此部落中的人无法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比奇幻,和未知的。他们跳得再高,爬得再高,也碰不到天;他们再怎么寻找食物,努力生存,也会有人莫名死去(病菌,疾病);不管他们作何努力,太阳总会每天升起;不管他们作何努力,黑夜总会来临。
他们无法理解为何夜晚天空中会有这么多的光点,他们无法理解为何白日天空中会有那么多悬浮着的巨大不可思议白色物体。
他们只能感受到世界的浩瀚。
他们害怕野兽,害怕雷电,害怕洪水,但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何时会出现,又为何而出现。
当时人类并不知道那些莫名其妙的瘟疫,从天而降的雷电,突然倾盆的大雨是不带任何感情的自然现象。所以,当一个人冒着瓢泼大雨狼狈跑向山洞的时突然听到一声雷响的时候,他会想到什么?有什么东西可以发出这么大的声音?又是为什么那个东西会发出这么大的声音?
在当时的黑暗文明下,所有认知都只能靠自己的感觉去塑造,而且根据人类总是用情感来理解周围事物的特性
(比如诗人和作家们常把“下雨”和“悲伤”联系在一起,常把“阳光”和“快乐”联系在一起,而且是反向联系的①,但实际上我们悲不悲伤和下雨一点关系都没有,打不打雷也和“神”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也并没有哪个长得和人一模一样的东西创造了世界)
,所以很容易将一些事物,比如雷声,比如巨大的古树神化(比如很多人在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会经常“神化”他们的物品,说它们能够怎么怎么样等等,举个例子:7岁的A经常拿着从床底下翻出来的,锈迹斑斑的徽章信誓旦旦地说它是上古传下来的遗物,能够保护他,给他安全),因为他们无法理解。
人类是所有生物中唯一一个能够和同类描述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生物。
人是会吹牛和不懂装懂的。在现代,我们能在面试的时候夸自己性格外向,也能在同学面前说我爸有10套房子。我们的祖先自然也能这样做。
我举个例子:
A,B和其他5个人一起去打猎,途中经过了一株参天古树,3个人合抱都抱不过来。B说:“哇这树好大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树!这棵树怎么能长这么大!”
其他五个人也对这树表示非常惊奇,但是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棵树能长这么大。A这个时候情不自禁就开始吹起牛来了:“你们不知道,这棵树是所有树里面的部落首领,所以才这么大,这里所有的树都得听它的!”
大家听了,都觉得A说的很有道理,觉得A真是无所不知,连这种事情都知道,再加上A之前吹的那些牛,大家觉得A越发得高深莫测了起来。
等到打猎归来,回到部落后,大家很快就把这件事传开了,首领也觉得他一定是个智者,在和部落有关的重要决策上也常会问问A的看法,A在部落中的地位慢慢高了起来。他说的话也被人奉为真理,慢慢流传了下来,经过发展,演化和补充,就形成了如今各种各样的有关于“神”的文化。部落中的“巫”这种身份应该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创造出来的。
这应该就是为什么巫被当时部落内的人认为可以和神灵交流,可以治病袪邪,还可以预测祸福的原因。
我认为,以上,是“图腾”这种“神”形成的原因之一。另外的比如狼,虎,这种野兽图腾,还有水,火这种“元素”图腾形成的原因也都差不多。而“神兽”“异兽”“天地奇宝”“不老之泉”这些概念的形成原因应该也是和图腾一致的,可能还会加上一些我在讨论“鬼”形成原因中的部分原因(我举的那两个例子)。
而关于那些长得和人相似,或者直接长得和人一模一样的神。
在当时,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没出来,当时的人们不知道为什么只有他们“人”能够说话。他们试着石头,对花草,对他们捕回来的猎物说话,但没有一个能够回应。这让他们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只有我们人与众不同?
很显然,他们的答案是“灵魂”。
然而另一个疑问很快就出来了,当人死了之后,“灵魂”会不会也没了呢,如果还在,它会去哪儿?
这个概念简直就是当时许多人的救星,人是如此得怕死,但如果大家都有灵魂,并且灵魂死后还能存在,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这个概念很快就被巫和首领等当时的“政客”利用起来,道德观,生死,都被绑在了上面,极大地增强了部落的凝聚力。(我很难想象这么好的一个概念会被政客们熟视无睹,即便他们是无数年前的政客。)
他们的答案是“天上”或者“地下”,总之是他们看不到的地方。那么什么人会住在天上,什么人会住在地下呢?地下那么黑,气味也不好闻,那一定是做坏事的人去地下:天空那么高,空气那么爽朗,还有那么多洁白美丽的云和浩瀚的星辰,那一定是做好事的人去天上。所以在大部分神鬼文化中,都是“好人”死了之后去天上(天庭,天堂,西天),“坏人”死了之后去地下(地府,还有佛教,基督教和其它各种教中的地狱)。
宗教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圆一个又一个的谎,接下来又有一个漏洞摆在面前得圆,那些住在天上的人怎么面对雷电,他们具体住在天上的哪里,他们为什么不回来找我们。然后通过一系列交流后,大家就认为,雷电本来就是他们控制的,他们就是天上的那些星星,等等等。
经过这一系列的交流,讨论,和圆谎,慢慢地,世界各地,各部落,各“部落群”(不同的部落之间会有商贸,文化之类的交流,形成一个个有“关联”的“部落群”。)就发展出了他们各自不同,但又同样璀璨的宗教文化。
然后盘古就劈开了天地,耶稣就创造了万物,安拉变成了唯一的真神,释迦摩尼也成佛了。
然后三清六御,菩萨罗汉,圣者天使,伽陀达奴卡这些神灵也出来了。之后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化,发展和完善,就形成了现在的神鬼论。
先说“鬼”。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在原始社会,文明刚刚萌芽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的人类已经相当强大了,可以说是站在生物链的顶端,这时候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天敌,同时因为社交动物的特性,单个部落无法容纳过多的“人”(当人的数量过多时,人的社交会变得非常困难,在一个150人以上的部落里单个的部落人很难同所有人保持社交联络,了解人品。所以在这个时候就常常会“分裂”出一批人形成另一个部落。详见《人类简史》),所以会分化出许多的“部落”。
生态系统是有自动调节能力的,当人类所向无敌的时候自然也会被加上重重限制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存活与发展,这个新加上的(也可能是被强化的)因素就是部落之间的斗争。
洞穴,领地,被采集物等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人类却越来越多,自然资源供低于求,于是人类除了和同类竞争之外别无他法。战争这种社会活动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发明出来的。
丛林中的某个部落当然可以直接强攻另外一个部落,大家光明正大地打,拼个你死我活。但这样的话在遇到另外一个部落的时候因为受了大量损失所以很容易被灭掉,所以部分在当时比较聪明的人就想到了“偷袭”。比如趁着天黑埋伏在路边等等。这样,就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搞死最多的对手。为自己的部落增加竞争优势。
这就是为什么所谓的鬼喜欢在夜间出没,还和人长得一模一样的原因。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发散性思维是极强的,很显然当时的那些聪明人不只想到了这一点。有些人很聪明(在当时),但是力量不够,又矮,肌肉又孱弱,可能长得还比较挫,然后有些身强力壮的大汉看他不顺眼,处处排挤他,可能偶尔还会打他一顿。
这种情况下他打又不过,喊人帮忙吧,因为颜值低人缘也不太好搞得没人帮他,那怎么办,阴呗。找个天黑的时候搞个埋伏把他搞死,或者等他落单搞背后偷袭,都是很不错的方法(对于他而言)。这就是为什么在很多鬼神观里面有大量的鬼是因为被冤枉,被欺负然后变成鬼的。这也是为什么“人多,阳气足”鬼就不敢出来的原因。 人多,不好搞啊。
至于为什么鬼神论会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从而流传下来,我的观点是这样的:这种事情不是能够百分百成功的,被偷袭的人如果运气好,可能就能够捡回条命,然后因为社交活动将这种故事流传了下来,最后形成了文化。
对于这个观点我再举个例子解释一下:在一个部落中,A因为得罪了B,B为了报复设计把A搞得形象全毁,弄得部落里的人都相当讨厌A,不仅在打猎的时候给A小鞋穿,回到部落分配食物的时候也拒绝给予A足够的食物,最后还把A丢弃在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几天之后大家都认为A已经死掉了,毕竟如果不靠着社会的力量,单独一个人是很难在这个危机遍布的丛林中活下去的。但A偏巧不巧还就活下来了,并且还根据篝火,粪便等痕迹找到了原部落(部落在很多时候是移动的)。
但他已经回不了部落了,部落已经抛弃了他。这时他感到很愤怒,于是就在天黑的时候暗算了B。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暗算失败,B对于A死而复生并向他报仇感到非常惊恐,在日后的社交中将这个“鬼故事”告诉了其他人,并且流传了下来。二是暗算成功,但是随同的C目睹了“已经死去的A”击杀了B并哭喊着“我被你冤枉得好惨”,大惊下逃回部落并将这个“鬼故事”告诉了部落里的其他人。于是“鬼故事”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这样应该就很好理解了。
再来说说神:
我们人类的文明刚刚起源时,科学领域,无论是物理也好,天文也好,都还没发展起来,因此部落中的人无法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比奇幻,和未知的。他们跳得再高,爬得再高,也碰不到天;他们再怎么寻找食物,努力生存,也会有人莫名死去(病菌,疾病);不管他们作何努力,太阳总会每天升起;不管他们作何努力,黑夜总会来临。
他们无法理解为何夜晚天空中会有这么多的光点,他们无法理解为何白日天空中会有那么多悬浮着的巨大不可思议白色物体。
他们只能感受到世界的浩瀚。
他们害怕野兽,害怕雷电,害怕洪水,但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何时会出现,又为何而出现。
当时人类并不知道那些莫名其妙的瘟疫,从天而降的雷电,突然倾盆的大雨是不带任何感情的自然现象。所以,当一个人冒着瓢泼大雨狼狈跑向山洞的时突然听到一声雷响的时候,他会想到什么?有什么东西可以发出这么大的声音?又是为什么那个东西会发出这么大的声音?
在当时的黑暗文明下,所有认知都只能靠自己的感觉去塑造,而且根据人类总是用情感来理解周围事物的特性
(比如诗人和作家们常把“下雨”和“悲伤”联系在一起,常把“阳光”和“快乐”联系在一起,而且是反向联系的①,但实际上我们悲不悲伤和下雨一点关系都没有,打不打雷也和“神”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也并没有哪个长得和人一模一样的东西创造了世界)
,所以很容易将一些事物,比如雷声,比如巨大的古树神化(比如很多人在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会经常“神化”他们的物品,说它们能够怎么怎么样等等,举个例子:7岁的A经常拿着从床底下翻出来的,锈迹斑斑的徽章信誓旦旦地说它是上古传下来的遗物,能够保护他,给他安全),因为他们无法理解。
人类是所有生物中唯一一个能够和同类描述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生物。
人是会吹牛和不懂装懂的。在现代,我们能在面试的时候夸自己性格外向,也能在同学面前说我爸有10套房子。我们的祖先自然也能这样做。
我举个例子:
A,B和其他5个人一起去打猎,途中经过了一株参天古树,3个人合抱都抱不过来。B说:“哇这树好大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树!这棵树怎么能长这么大!”
其他五个人也对这树表示非常惊奇,但是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棵树能长这么大。A这个时候情不自禁就开始吹起牛来了:“你们不知道,这棵树是所有树里面的部落首领,所以才这么大,这里所有的树都得听它的!”
大家听了,都觉得A说的很有道理,觉得A真是无所不知,连这种事情都知道,再加上A之前吹的那些牛,大家觉得A越发得高深莫测了起来。
等到打猎归来,回到部落后,大家很快就把这件事传开了,首领也觉得他一定是个智者,在和部落有关的重要决策上也常会问问A的看法,A在部落中的地位慢慢高了起来。他说的话也被人奉为真理,慢慢流传了下来,经过发展,演化和补充,就形成了如今各种各样的有关于“神”的文化。部落中的“巫”这种身份应该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创造出来的。
这应该就是为什么巫被当时部落内的人认为可以和神灵交流,可以治病袪邪,还可以预测祸福的原因。
我认为,以上,是“图腾”这种“神”形成的原因之一。另外的比如狼,虎,这种野兽图腾,还有水,火这种“元素”图腾形成的原因也都差不多。而“神兽”“异兽”“天地奇宝”“不老之泉”这些概念的形成原因应该也是和图腾一致的,可能还会加上一些我在讨论“鬼”形成原因中的部分原因(我举的那两个例子)。
而关于那些长得和人相似,或者直接长得和人一模一样的神。
在当时,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没出来,当时的人们不知道为什么只有他们“人”能够说话。他们试着石头,对花草,对他们捕回来的猎物说话,但没有一个能够回应。这让他们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只有我们人与众不同?
很显然,他们的答案是“灵魂”。
然而另一个疑问很快就出来了,当人死了之后,“灵魂”会不会也没了呢,如果还在,它会去哪儿?
这个概念简直就是当时许多人的救星,人是如此得怕死,但如果大家都有灵魂,并且灵魂死后还能存在,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这个概念很快就被巫和首领等当时的“政客”利用起来,道德观,生死,都被绑在了上面,极大地增强了部落的凝聚力。(我很难想象这么好的一个概念会被政客们熟视无睹,即便他们是无数年前的政客。)
他们的答案是“天上”或者“地下”,总之是他们看不到的地方。那么什么人会住在天上,什么人会住在地下呢?地下那么黑,气味也不好闻,那一定是做坏事的人去地下:天空那么高,空气那么爽朗,还有那么多洁白美丽的云和浩瀚的星辰,那一定是做好事的人去天上。所以在大部分神鬼文化中,都是“好人”死了之后去天上(天庭,天堂,西天),“坏人”死了之后去地下(地府,还有佛教,基督教和其它各种教中的地狱)。
宗教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圆一个又一个的谎,接下来又有一个漏洞摆在面前得圆,那些住在天上的人怎么面对雷电,他们具体住在天上的哪里,他们为什么不回来找我们。然后通过一系列交流后,大家就认为,雷电本来就是他们控制的,他们就是天上的那些星星,等等等。
经过这一系列的交流,讨论,和圆谎,慢慢地,世界各地,各部落,各“部落群”(不同的部落之间会有商贸,文化之类的交流,形成一个个有“关联”的“部落群”。)就发展出了他们各自不同,但又同样璀璨的宗教文化。
然后盘古就劈开了天地,耶稣就创造了万物,安拉变成了唯一的真神,释迦摩尼也成佛了。
然后三清六御,菩萨罗汉,圣者天使,伽陀达奴卡这些神灵也出来了。之后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化,发展和完善,就形成了现在的神鬼论。

小恒无散经
无论是夏日午后打在墙上的阳光,温暖日光下飘飞游荡的尘埃,还是雷雨天的隆隆雷声雨响,天高气清下微微凛冽的冷风,都是万物自然的变化。
世界很博大。
万物流风周而复始,辗转不息。它从来不会考虑我们,它一直在变。
我们需要 侣。
如今空气中飘荡着遗忘和不朽,浩渺天空下回荡着的是悲伤和奸计的潮水,一波又一波,贪婪,然后伤害。人们有近视眼。
时光只顾自己流转。
我们受着深沉的欺骗。
我们爱着深沉的欺骗。
我们无法回击时光。
阴冷的风,和煦的光,世界变化万千又和谐相扣。电脑不也存在现实之中?它从未变过,只是移换了位置,就成了电脑。它从未变过,只是我们相信它。
但它是不可信的。
手机,回响着四面八方无数回应的潮水,一波又一波,阴谋和诡计,狡诈和贪婪,心痛和仁慈,同情与悲伤。
这是混乱的,我想善良。
狂风席卷着空 间,而众人却懒散着;雷在怒吼,风却很平静。枯燥和麻木,哀伤和腐朽,呆愣和痴傻,群众在一愣一愣中玩着阴谋。有几个人重视天空?瀚威天空下,有人有说有笑,有人喜不自禁,肉食者总是很自得。这是一场厮杀。没有谁可以主宰人,是人自己要这样做。
真理总在飘荡。
可回忆总在索取。
不同的气味世界,仿佛在不同的世界中任意穿行,敏感之后是如此的奇妙,童年的犹如天雷隆隆却平和的世界正在渐渐从我指缝像流沙一般离去,当人们为了自己掌握的发现骄傲之时,却渐渐失去了童年的敬畏之心,受困于自己建造的伪世界中,看不到世间万般奇妙了
没有写完。
无论是夏日午后打在墙上的阳光,温暖日光下飘飞游荡的尘埃,还是雷雨天的隆隆雷声雨响,天高气清下微微凛冽的冷风,都是万物自然的变化。
世界很博大。
万物流风周而复始,辗转不息。它从来不会考虑我们,它一直在变。
我们需要 侣。
如今空气中飘荡着遗忘和不朽,浩渺天空下回荡着的是悲伤和奸计的潮水,一波又一波,贪婪,然后伤害。人们有近视眼。
时光只顾自己流转。
我们受着深沉的欺骗。
我们爱着深沉的欺骗。
我们无法回击时光。
阴冷的风,和煦的光,世界变化万千又和谐相扣。电脑不也存在现实之中?它从未变过,只是移换了位置,就成了电脑。它从未变过,只是我们相信它。
但它是不可信的。
手机,回响着四面八方无数回应的潮水,一波又一波,阴谋和诡计,狡诈和贪婪,心痛和仁慈,同情与悲伤。
这是混乱的,我想善良。
狂风席卷着空 间,而众人却懒散着;雷在怒吼,风却很平静。枯燥和麻木,哀伤和腐朽,呆愣和痴傻,群众在一愣一愣中玩着阴谋。有几个人重视天空?瀚威天空下,有人有说有笑,有人喜不自禁,肉食者总是很自得。这是一场厮杀。没有谁可以主宰人,是人自己要这样做。
真理总在飘荡。
可回忆总在索取。
不同的气味世界,仿佛在不同的世界中任意穿行,敏感之后是如此的奇妙,童年的犹如天雷隆隆却平和的世界正在渐渐从我指缝像流沙一般离去,当人们为了自己掌握的发现骄傲之时,却渐渐失去了童年的敬畏之心,受困于自己建造的伪世界中,看不到世间万般奇妙了
没有写完。

戒网
我是一个罕见的好例子,高中毕业才接触到外界。在此之前,我性格内向与人无交,可一月不与同桌说话而无感。父母几乎没教过我任何东西。家贫,18岁之前没接触网络。娱乐方式是看电视剧,看仅有的半本三国演义以及少量随便的书。所以我没有受过爱国,义气,有仇必报,参军,女神,买游戏皮肤等影响。我甚至从小觉得生日没有意义,不过是落地之日,不特殊。说这些是想证明,在18岁之前我是一个相对天然无污染的人。但是我没有错过知乎,知乎的样子大家知道。所以我是在有一定脑子的时候,接受网络的洗脑。这样我就有了对比的资本。经过对比,我发现我比原来更加讨厌家庭,更加焦虑,更加畏缩。似乎我心里所有隐秘的污秽全被翻出来,在太阳下晒得臭味扑鼻。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对我的变化有了一些想法,主要的影响来自网络。因为网络是我上大学之前和之后生活里最大的变化。一个想法有关消极情绪,一个想法有关娱乐。
对于消极情绪,痛苦,焦虑,不安一直存在心底。但如果用红笔在上面标重点,情形就完全变了。有些事情不摆出来没有四两重,真要是上了台面,一千斤也止不住。“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推崇稀罕的物件,也就是不把高低贵贱拎出来划重点,这样一来贵贱不被重视,反被忽视,事物实用即可,就能减少人民的物质欲望,减少犯罪。而泰半网络软件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列考纲,划重点。正常人的每种欲望都被挖掘出来晒太阳,长高高。有人贩卖焦虑以营销,有人宣传奇技淫巧以至无知者滥欲,有人借教泡妞用色欲吸引屌丝。又有人制造各种高大上,让人物质欲望极大膨胀,以便从他们口袋里拿钱,也有人传授了错误经验,不幸误导人。评论区的恶意也让人渐渐对任何话都敏感,变得易怒。每个人不可避免地在这场盛大的网络屠宰场里脏了身子,傻逼们更是莺歌燕语,歌舞升平,扭起热情的桑巴舞,用美酒迎接远方的键盘侠。
(人工神经网络的单个神经元是这么工作的:有n个不同的数据同时输入,但权重不同,然后经过加权运算输出是或否。标重点就是粗暴的打破了原本的权重,大大强化其中一个数据的影响力。成长该是自我随经历/知识增多,缓慢调整权重,不存在一蹴而就。)
对于无脑娱乐,因为旧习惯,我没有变得娱乐化。这些东西本身没错,错在无脑娱乐的东西太多。一方面被影响的都是没脑子的人,另一方面整个环境培养且控制了没有脑子的人,看样子大事不妙。耐受无聊和能够认真是两个重要的能力,学习有点门槛的东西都需要它们。娱乐化从这一点直接断了人自我提升的命根,搞得人们想学点东西都势利,只想立竿见影,列成流程图,自己按部就班即可。实际上高度抽象伴随着大量细节损失,最后得到的几条“真理”,可行性太低,更易误入歧途。另外复杂的事物是很多大小规律纠缠在一起,相互影响的一团乱毛线球,谈何条分缕析、颗粒分明的科学量化(真科学量化了,看的人也没几个)。
科学的方法不可能是那寥寥几条总结/名言,而肯定是聪明人探索到的所有规律的混合整体。(现在我认为要学习,第一要务是了解尽可能多的真实。从隔壁老王看起来人模狗样怎么会sm老李,YouTube里刘亦菲的艳舞mv,海天盛筵富人们销魂的玩法。到为什么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首都总在那几个地方晃悠?我国的地理形态对历史事件产生过什么影响?还有代码上的人工智能网络和现实生活奇妙的联系。了解的真实越多,问题越多,自己的感悟也越多,想不出就搜,先看看别人怎么想(小心智障之心得,甚多,且看之相当有理有据,符合逻辑)。积累成多,这个时候再看什么道德经,哲学七七八八,用来整理、启发思想。傻逼是看不懂道德经,哲学的,只能拿网上其他傻子的“心得”假装理解。而且阅读超过自己思想水平的书,容易走火入魔。而有经验的人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个差不多。不仅是生活真相,好剧好电影,比如大明王朝1566,都是可以分析学习的
所以啊,戒知乎,戒贴吧,戒戒戒, 只把他们当搜索引擎用。
我是一个罕见的好例子,高中毕业才接触到外界。在此之前,我性格内向与人无交,可一月不与同桌说话而无感。父母几乎没教过我任何东西。家贫,18岁之前没接触网络。娱乐方式是看电视剧,看仅有的半本三国演义以及少量随便的书。所以我没有受过爱国,义气,有仇必报,参军,女神,买游戏皮肤等影响。我甚至从小觉得生日没有意义,不过是落地之日,不特殊。说这些是想证明,在18岁之前我是一个相对天然无污染的人。但是我没有错过知乎,知乎的样子大家知道。所以我是在有一定脑子的时候,接受网络的洗脑。这样我就有了对比的资本。经过对比,我发现我比原来更加讨厌家庭,更加焦虑,更加畏缩。似乎我心里所有隐秘的污秽全被翻出来,在太阳下晒得臭味扑鼻。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对我的变化有了一些想法,主要的影响来自网络。因为网络是我上大学之前和之后生活里最大的变化。一个想法有关消极情绪,一个想法有关娱乐。
对于消极情绪,痛苦,焦虑,不安一直存在心底。但如果用红笔在上面标重点,情形就完全变了。有些事情不摆出来没有四两重,真要是上了台面,一千斤也止不住。“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推崇稀罕的物件,也就是不把高低贵贱拎出来划重点,这样一来贵贱不被重视,反被忽视,事物实用即可,就能减少人民的物质欲望,减少犯罪。而泰半网络软件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列考纲,划重点。正常人的每种欲望都被挖掘出来晒太阳,长高高。有人贩卖焦虑以营销,有人宣传奇技淫巧以至无知者滥欲,有人借教泡妞用色欲吸引屌丝。又有人制造各种高大上,让人物质欲望极大膨胀,以便从他们口袋里拿钱,也有人传授了错误经验,不幸误导人。评论区的恶意也让人渐渐对任何话都敏感,变得易怒。每个人不可避免地在这场盛大的网络屠宰场里脏了身子,傻逼们更是莺歌燕语,歌舞升平,扭起热情的桑巴舞,用美酒迎接远方的键盘侠。
(人工神经网络的单个神经元是这么工作的:有n个不同的数据同时输入,但权重不同,然后经过加权运算输出是或否。标重点就是粗暴的打破了原本的权重,大大强化其中一个数据的影响力。成长该是自我随经历/知识增多,缓慢调整权重,不存在一蹴而就。)
对于无脑娱乐,因为旧习惯,我没有变得娱乐化。这些东西本身没错,错在无脑娱乐的东西太多。一方面被影响的都是没脑子的人,另一方面整个环境培养且控制了没有脑子的人,看样子大事不妙。耐受无聊和能够认真是两个重要的能力,学习有点门槛的东西都需要它们。娱乐化从这一点直接断了人自我提升的命根,搞得人们想学点东西都势利,只想立竿见影,列成流程图,自己按部就班即可。实际上高度抽象伴随着大量细节损失,最后得到的几条“真理”,可行性太低,更易误入歧途。另外复杂的事物是很多大小规律纠缠在一起,相互影响的一团乱毛线球,谈何条分缕析、颗粒分明的科学量化(真科学量化了,看的人也没几个)。
科学的方法不可能是那寥寥几条总结/名言,而肯定是聪明人探索到的所有规律的混合整体。(现在我认为要学习,第一要务是了解尽可能多的真实。从隔壁老王看起来人模狗样怎么会sm老李,YouTube里刘亦菲的艳舞mv,海天盛筵富人们销魂的玩法。到为什么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首都总在那几个地方晃悠?我国的地理形态对历史事件产生过什么影响?还有代码上的人工智能网络和现实生活奇妙的联系。了解的真实越多,问题越多,自己的感悟也越多,想不出就搜,先看看别人怎么想(小心智障之心得,甚多,且看之相当有理有据,符合逻辑)。积累成多,这个时候再看什么道德经,哲学七七八八,用来整理、启发思想。傻逼是看不懂道德经,哲学的,只能拿网上其他傻子的“心得”假装理解。而且阅读超过自己思想水平的书,容易走火入魔。而有经验的人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个差不多。不仅是生活真相,好剧好电影,比如大明王朝1566,都是可以分析学习的
所以啊,戒知乎,戒贴吧,戒戒戒, 只把他们当搜索引擎用。

假如只能救一个(大雾)
“问你一个问题”一个少年认真的看着那个胖子 。
“什么问题?”胖子连头都没有抬看着锅里另外一半的 白汤里面的菜
“假如这天要塌地要陷,杀掉一个小女孩就可以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你会去做么?”少年问道
“这都是什么狗屁问题,不杀 当然不杀 为什么自然发生的地震要归结到一个小女孩身上?你们的逻辑也真是够奇怪的,没文化害死人哟”胖子拿着筷子捞了锅里面的羊肉卷
“那好吧 ,假如着天上有神灵 ,神灵要你杀人, 如果你不杀掉那个无辜小女孩 神灵便会降下天劫去毁灭众生,你杀还是不杀?”
“册那,凭什么?凭什么要我来做这件事情,神灵不会亲自动手吗
“那好吧 ,我重新问 假如着天上有神灵 神灵无法亲自杀人 ,只要你来杀, 如果你不杀掉那个小女孩 神灵便会降下天劫去毁灭众生,你杀还是不杀?”少年因用力泛白的手中紧紧的握着手中的书并看着那个胖子
“不会 。”胖子微微低头貌似想到了一些往事“如果说真的有这种事情 还是把那个狗屁天神砍死算了,留着干嘛?过年?”
那个少年说到“你能不能好好回答问题?很气啊 就回答个问题能死啊”
那个胖子 挠了挠头说“会动手的,是啊 为什么不是呢?你仔细想一想假如说天下人全都死了 就剩你和那个小女孩了,你能做些什么?你能和小女孩生存下去吗?就算你们都安然的活下来了 你和她结合生出的后代到最后也是死。这还有什么意义呢?假如你把哪个小女孩杀了 ,那你到最后得到的肯定不止一个小女孩。 再说那一个人的命去换天下人的命,看起来不亏,为了这天下杀一个人又能怎么样呢 ?这样那个小女孩可以说是为了拯救天下人而死 也看似充满了意义。”
“你还是个人吗?那个可是个小女孩!你怎么那么残忍”少年听到胖子说的话嘴角不经意的一扬又快速恢复原状。
“这可是你问我的问题 ,你把答案限制在 小女孩和天下人中间 问我选那个 。 你才是那个残忍的那一个 ,之前我已经婉转的表达了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了 你非让我回答。你不但对小女孩残忍 你对我还特别残忍。你是人吗?”说完胖子把筷子里的肉放到麻酱里蘸了蘸 一口吃下去。
“问你一个问题”一个少年认真的看着那个胖子 。
“什么问题?”胖子连头都没有抬看着锅里另外一半的 白汤里面的菜
“假如这天要塌地要陷,杀掉一个小女孩就可以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你会去做么?”少年问道
“这都是什么狗屁问题,不杀 当然不杀 为什么自然发生的地震要归结到一个小女孩身上?你们的逻辑也真是够奇怪的,没文化害死人哟”胖子拿着筷子捞了锅里面的羊肉卷
“那好吧 ,假如着天上有神灵 ,神灵要你杀人, 如果你不杀掉那个无辜小女孩 神灵便会降下天劫去毁灭众生,你杀还是不杀?”
“册那,凭什么?凭什么要我来做这件事情,神灵不会亲自动手吗
“那好吧 ,我重新问 假如着天上有神灵 神灵无法亲自杀人 ,只要你来杀, 如果你不杀掉那个小女孩 神灵便会降下天劫去毁灭众生,你杀还是不杀?”少年因用力泛白的手中紧紧的握着手中的书并看着那个胖子
“不会 。”胖子微微低头貌似想到了一些往事“如果说真的有这种事情 还是把那个狗屁天神砍死算了,留着干嘛?过年?”
那个少年说到“你能不能好好回答问题?很气啊 就回答个问题能死啊”
那个胖子 挠了挠头说“会动手的,是啊 为什么不是呢?你仔细想一想假如说天下人全都死了 就剩你和那个小女孩了,你能做些什么?你能和小女孩生存下去吗?就算你们都安然的活下来了 你和她结合生出的后代到最后也是死。这还有什么意义呢?假如你把哪个小女孩杀了 ,那你到最后得到的肯定不止一个小女孩。 再说那一个人的命去换天下人的命,看起来不亏,为了这天下杀一个人又能怎么样呢 ?这样那个小女孩可以说是为了拯救天下人而死 也看似充满了意义。”
“你还是个人吗?那个可是个小女孩!你怎么那么残忍”少年听到胖子说的话嘴角不经意的一扬又快速恢复原状。
“这可是你问我的问题 ,你把答案限制在 小女孩和天下人中间 问我选那个 。 你才是那个残忍的那一个 ,之前我已经婉转的表达了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了 你非让我回答。你不但对小女孩残忍 你对我还特别残忍。你是人吗?”说完胖子把筷子里的肉放到麻酱里蘸了蘸 一口吃下去。

哦,原来是意义--循环往复的每一天给自己一个意义
轮回涅槃
我以前研究佛学的时候,总是对轮回这个概念感到无所适从,
原因是,对应的物理模型,始终无法很好的代入进来,
现实生活中不断经历周期性变化的是时间,
时间的具象是钟表何来涅槃之说
后来,我才发现在佛学是一门现象学也是一种朴素的心理学
这里的轮回,更有可能指的是人们在太阳东升西落,生命在诞生陨落之间的循环
每个人除去某些特殊的情况,基本上每天都重复着做相似的事情
例如,刷牙洗脸,工作学习,
这些称为日常
大部分时间,慵懒是我们最自然的状态
我们不需要任何理由去让我们慵懒
但是让我们坚持某些需要我们努力去做的事情,就很花费功夫
我们总能编造一堆理由去建立一个理想中的目标
但是现实生活的日常在循环往复中,把我们这些不靠谱的理由给磨灭
我们说是要赚大钱
但是实际上,我们想赚钱的理由,却来自于,非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广告与别人的炫耀
在满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情况下,我们很快就没有努力赚钱的动力
或者,我们赚钱的目标只是一个空洞的目标,我们用尽一切努力都填不完这个坑洞
所以,目标总是很容易找
但是实现目标的意义,让自己内心充盈的意义,却很难寻找
一般,能坚持下来的人(不是说白手起家的人),都是,不会怀疑自己坚持的意义,或者,不断加强自己坚持的信念
最后坚持下来
家庭主妇,为何能日复一日都为家里人煮饭,如此繁杂的工作,
答案,却是很简单,孩子要吃饭,并且,她没有怀疑自己煮饭的意义
如果,这个家庭主妇,看到了咪蒙的文章,开始说不应该待在家里平庸的度过一生,然后怀疑起自己煮饭的价值
那么,这位家庭主妇,可能原本还能带着爱意去为家里人做饭的心,突然改变,觉得做饭百无聊赖
那么我给这位家庭主妇的建议是,不做饭当然没问题,请寻找属于自己的意义
打开朋友圈,一堆文章宣扬自己的价值或者批判某些价值
我觉得这些文章都是广告,如果没有真实打动读者,那只是一种虚假的预期(觉得自己应该做什么,然后得到什么)
但是对于除了作者之外的人来说,这些价值真的有意义吗?
劝人上进很简单,但是让人自动自觉的上进就需要自己心甘情愿去履行自己的信念
这个信念就是在自己日常的行为当中不断得灌输意义
循环往复的每一天中需要意义
今天,带着自己的意义前行了吗
轮回涅槃
我以前研究佛学的时候,总是对轮回这个概念感到无所适从,
原因是,对应的物理模型,始终无法很好的代入进来,
现实生活中不断经历周期性变化的是时间,
时间的具象是钟表何来涅槃之说
后来,我才发现在佛学是一门现象学也是一种朴素的心理学
这里的轮回,更有可能指的是人们在太阳东升西落,生命在诞生陨落之间的循环
每个人除去某些特殊的情况,基本上每天都重复着做相似的事情
例如,刷牙洗脸,工作学习,
这些称为日常
大部分时间,慵懒是我们最自然的状态
我们不需要任何理由去让我们慵懒
但是让我们坚持某些需要我们努力去做的事情,就很花费功夫
我们总能编造一堆理由去建立一个理想中的目标
但是现实生活的日常在循环往复中,把我们这些不靠谱的理由给磨灭
我们说是要赚大钱
但是实际上,我们想赚钱的理由,却来自于,非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广告与别人的炫耀
在满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情况下,我们很快就没有努力赚钱的动力
或者,我们赚钱的目标只是一个空洞的目标,我们用尽一切努力都填不完这个坑洞
所以,目标总是很容易找
但是实现目标的意义,让自己内心充盈的意义,却很难寻找
一般,能坚持下来的人(不是说白手起家的人),都是,不会怀疑自己坚持的意义,或者,不断加强自己坚持的信念
最后坚持下来
家庭主妇,为何能日复一日都为家里人煮饭,如此繁杂的工作,
答案,却是很简单,孩子要吃饭,并且,她没有怀疑自己煮饭的意义
如果,这个家庭主妇,看到了咪蒙的文章,开始说不应该待在家里平庸的度过一生,然后怀疑起自己煮饭的价值
那么,这位家庭主妇,可能原本还能带着爱意去为家里人做饭的心,突然改变,觉得做饭百无聊赖
那么我给这位家庭主妇的建议是,不做饭当然没问题,请寻找属于自己的意义
打开朋友圈,一堆文章宣扬自己的价值或者批判某些价值
我觉得这些文章都是广告,如果没有真实打动读者,那只是一种虚假的预期(觉得自己应该做什么,然后得到什么)
但是对于除了作者之外的人来说,这些价值真的有意义吗?
劝人上进很简单,但是让人自动自觉的上进就需要自己心甘情愿去履行自己的信念
这个信念就是在自己日常的行为当中不断得灌输意义
循环往复的每一天中需要意义
今天,带着自己的意义前行了吗

活在过去,不如把握现在
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回忆起过去的酸甜苦辣,
总是让人百感交集
曾经笑过,哭过,感动过,伤心过
过去的事情,总是深深的印刻在我们脑海里面,仿佛那是昨天的事情,
但是实际上,那的确是"昨天"的事情
已经发生而永远不可重新改变的事情
我的一个朋友最近沉迷于过去的生活
在小时候的阴影下,又重复走过
小时候的我们,弱小无助,一手一脚都是父母安排的生活,
无权干涉自我,
父母多祸害这种说法多半是不幸家庭中已经觉醒的孩子提出来的
这个是很正常的
大部分人的父母光是生活就使尽全力
无法关心孩子
在孩子身边甚至起到坏榜样
对于这种父母,除了谴责,
还有什么方法?
答案是,做自己的事情,行走在现在,抛弃过去的种种,
过去永远是无法改变的
即使过去的生活多么不堪
很明显,我们纵然富贵于马云,马化腾,也无法再自己弱小无助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拥抱
但是,有一件很好的事情
当,你发现无法改变过去,并且知道过去错在哪里
那么,你可以在现在追求美好
我为啥如此好学
纵使知道,学了很多冷知识,一辈子都有可能不会使用上
但是我依旧保持着一颗好奇的心,因为我想改变现在
我不知道哪些知识能改变现在
所以我不断得学习
改变现在的最优方式是什么
但是很明显,过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是否优先于过去
过去的200斤体重
告诉我现在160的体重是好的
过去的自卑
告诉上我现在的行动力是好的
过去的错误
告诉我悔恨也是有用的,只要把握现在就够了
人生短短数十年
而一般人在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已经是20多岁,已经走过了人生的4分之一
过去的4分之一是青春,
青春的伤害会是什么,
管它是什么
那打不死你的伤害,都是能让你成长的肥料
沉醉在过去的伤痛上,
获得的是过去的伤痛
沉醉在过去的快乐,
获得的是过去的快乐
但是亲爱的,
这个与现在现实世界没有任何关系
有的只是自己独自感受的情绪,
无法转变成行动的情绪,都是无用的
独自感伤
永远是最无助的
如果不介意,就把过去的伤感交给现在的朋友分担一下
然后继续前行
前方的路,不会有过去的美好,但是能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一个朋友看到
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回忆起过去的酸甜苦辣,
总是让人百感交集
曾经笑过,哭过,感动过,伤心过
过去的事情,总是深深的印刻在我们脑海里面,仿佛那是昨天的事情,
但是实际上,那的确是"昨天"的事情
已经发生而永远不可重新改变的事情
我的一个朋友最近沉迷于过去的生活
在小时候的阴影下,又重复走过
小时候的我们,弱小无助,一手一脚都是父母安排的生活,
无权干涉自我,
父母多祸害这种说法多半是不幸家庭中已经觉醒的孩子提出来的
这个是很正常的
大部分人的父母光是生活就使尽全力
无法关心孩子
在孩子身边甚至起到坏榜样
对于这种父母,除了谴责,
还有什么方法?
答案是,做自己的事情,行走在现在,抛弃过去的种种,
过去永远是无法改变的
即使过去的生活多么不堪
很明显,我们纵然富贵于马云,马化腾,也无法再自己弱小无助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拥抱
但是,有一件很好的事情
当,你发现无法改变过去,并且知道过去错在哪里
那么,你可以在现在追求美好
我为啥如此好学
纵使知道,学了很多冷知识,一辈子都有可能不会使用上
但是我依旧保持着一颗好奇的心,因为我想改变现在
我不知道哪些知识能改变现在
所以我不断得学习
改变现在的最优方式是什么
但是很明显,过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是否优先于过去
过去的200斤体重
告诉我现在160的体重是好的
过去的自卑
告诉上我现在的行动力是好的
过去的错误
告诉我悔恨也是有用的,只要把握现在就够了
人生短短数十年
而一般人在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已经是20多岁,已经走过了人生的4分之一
过去的4分之一是青春,
青春的伤害会是什么,
管它是什么
那打不死你的伤害,都是能让你成长的肥料
沉醉在过去的伤痛上,
获得的是过去的伤痛
沉醉在过去的快乐,
获得的是过去的快乐
但是亲爱的,
这个与现在现实世界没有任何关系
有的只是自己独自感受的情绪,
无法转变成行动的情绪,都是无用的
独自感伤
永远是最无助的
如果不介意,就把过去的伤感交给现在的朋友分担一下
然后继续前行
前方的路,不会有过去的美好,但是能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一个朋友看到

围城(1)
在那山头上突然出现两个人 ,他们聚集到一颗树下 ,一个手持看似普通书本的普通书生。还有一个看似普通的胖子 。
书生说“当年我听夫子讲课的时候,曾经发现数丈外有一群野马,野马迷失了方向 吃了几次错误 ,就自己改正方向去了正确的地方。
胖子笑而不语,却拿出一个透明的瓶子喝了口颜色发黑冒着气泡类似于水的东西。
胖子说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小镇里一开始有个大婶的,经常会给小镇里的女人们人 说一些什么《男人爱你的一万个表现》《女人就应该只漂亮就行了》《男人就应该给你买房子房子还应该是你的名字》。
一开始听哪个大婶说话的人少 也没有人去关注她 ,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去听哪个大婶的讲话 也越来越多的妇人信以为真。 认为就因该这样去做,就应该这样去活,那些妇人就真的什么都不做,天天只想着压榨那些因该为她们付出的男人。
有个卖假药的也模仿着她这样去做 也招揽了一堆人开始说《注意点这个 喝过这个东西的全都死了》,然后说他买的那些假药多么多么好怎么怎么治病。
有个被逐出师门的欺师灭祖的书生也开始说《XXX家的孩子才XX岁有XXX钱你的同龄人正在超过你》 《镇中心的院子XXXXXXX钱你再不努力连个房子都买不到》 然后就趁机开始招学生 讲那些所谓的《XX天熟练掌握XX让你收入大增》。
甚至有人到大街上找人当街说那个卖水果的卖的水果有毒或是怎样。甚至有个说书的幸灾乐祸说隔壁镇子上的粮食全都遭了虫灾 那边人全都没吃的,并拿来当作笑话。
到后来因为那个大婶家里有矛盾的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指责那个大婶 大婶却无所谓却发出了《至贱人》《至渣男》这种话语 ,她的丈夫因为她做的一些事情跟离婚 一些人说她你都离婚了 先管好好你自己的事情她却说《我离婚关你们屁事》
“等等”书生说到 “为什么那些人会相信那个大婶呢?”
“因为无知 还有不相信事实,不相信这些是他们该拥有的 不相信命运 她们想拥有更好的生活而不去改变自己。”
未完待续 ..........
文章来源于 庭院低语 转载前请联系作者
在那山头上突然出现两个人 ,他们聚集到一颗树下 ,一个手持看似普通书本的普通书生。还有一个看似普通的胖子 。
书生说“当年我听夫子讲课的时候,曾经发现数丈外有一群野马,野马迷失了方向 吃了几次错误 ,就自己改正方向去了正确的地方。
胖子笑而不语,却拿出一个透明的瓶子喝了口颜色发黑冒着气泡类似于水的东西。
胖子说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小镇里一开始有个大婶的,经常会给小镇里的女人们人 说一些什么《男人爱你的一万个表现》《女人就应该只漂亮就行了》《男人就应该给你买房子房子还应该是你的名字》。
一开始听哪个大婶说话的人少 也没有人去关注她 ,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去听哪个大婶的讲话 也越来越多的妇人信以为真。 认为就因该这样去做,就应该这样去活,那些妇人就真的什么都不做,天天只想着压榨那些因该为她们付出的男人。
有个卖假药的也模仿着她这样去做 也招揽了一堆人开始说《注意点这个 喝过这个东西的全都死了》,然后说他买的那些假药多么多么好怎么怎么治病。
有个被逐出师门的欺师灭祖的书生也开始说《XXX家的孩子才XX岁有XXX钱你的同龄人正在超过你》 《镇中心的院子XXXXXXX钱你再不努力连个房子都买不到》 然后就趁机开始招学生 讲那些所谓的《XX天熟练掌握XX让你收入大增》。
甚至有人到大街上找人当街说那个卖水果的卖的水果有毒或是怎样。甚至有个说书的幸灾乐祸说隔壁镇子上的粮食全都遭了虫灾 那边人全都没吃的,并拿来当作笑话。
到后来因为那个大婶家里有矛盾的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指责那个大婶 大婶却无所谓却发出了《至贱人》《至渣男》这种话语 ,她的丈夫因为她做的一些事情跟离婚 一些人说她你都离婚了 先管好好你自己的事情她却说《我离婚关你们屁事》
“等等”书生说到 “为什么那些人会相信那个大婶呢?”
“因为无知 还有不相信事实,不相信这些是他们该拥有的 不相信命运 她们想拥有更好的生活而不去改变自己。”
未完待续 ..........
文章来源于 庭院低语 转载前请联系作者

预期模型与行动调整
神经科学家想到的,是预测性编码理论(实际上,这正是启发GQN团队的灵感之一)。该理论认为,在认知过程的每一个层级,大脑都会建立模型,或者说生成信念,去预测它从低层级脑区会接收什么样的信号,这些信念被翻译为一种在特定情况下会有哪些感觉体验的预期,这样就可以解释外界发生了什么,并理解体验的意义。这些预测随后被向下传输,反馈到低层级的感觉脑区。大脑会将反馈来的预测和实际的感觉输入进行比较,判断导致差别(或者说预测误差)的可能原因,通过内在的模型“抹平”部分差别;无法被解释并消除的预测误差,则作为前馈(feedforward,与反馈正相反)信号被传输到高层级的脑区,在那里它们被视作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加以注意并适当处理。
https://mp.weixin.qq.com/s/nrFg9CLyFvbCyYq2tIfppA
我们大脑其实出厂配置其实有点复杂,已经判断的是,一出生就加载了视觉预处理系统,这个系统神奇的地方在于,没有任何后天的学习
如果我们视觉是老老实实只反映客观现实的话,我们是不可能产生上图的错觉,(认为B 比 A 颜色浅,但实际上两者色彩值一致)
视觉错觉不止这一种,还有平面图形产生立体感等等
咋看之下,好像这个系统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但是这只是片面的想法
实际上这个系统直接给我们带来生命的延续
在草原中,我们能快速的发现潜在的危险,
能训练我们的投掷技能
都是我们预置的视觉处理系才能得到的生存优势
先验理论其实没有纳入人类的预置系统进行讨论
不过后验理论,更加需要把这个预置的系统去讨论,我们如何去认知整个世界
每个人的思维其实都是有着自己的模型
这个模型,可能是乱七八糟的,但是这个模型却不断让人类,在现实世界中,进行各种各样的行为,在这些行为作用下,然后调整自己的模型
有些人努力学习,
实际上是不断修改自己的思维模型,
有些人天才
实际上是要开始就有接近真实世界的模型
有些人不愿意挑战
实际上是缺乏相应的模型,无法估算结果而不前进
神经科学家想到的,是预测性编码理论(实际上,这正是启发GQN团队的灵感之一)。该理论认为,在认知过程的每一个层级,大脑都会建立模型,或者说生成信念,去预测它从低层级脑区会接收什么样的信号,这些信念被翻译为一种在特定情况下会有哪些感觉体验的预期,这样就可以解释外界发生了什么,并理解体验的意义。这些预测随后被向下传输,反馈到低层级的感觉脑区。大脑会将反馈来的预测和实际的感觉输入进行比较,判断导致差别(或者说预测误差)的可能原因,通过内在的模型“抹平”部分差别;无法被解释并消除的预测误差,则作为前馈(feedforward,与反馈正相反)信号被传输到高层级的脑区,在那里它们被视作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加以注意并适当处理。
https://mp.weixin.qq.com/s/nrFg9CLyFvbCyYq2tIfppA
我们大脑其实出厂配置其实有点复杂,已经判断的是,一出生就加载了视觉预处理系统,这个系统神奇的地方在于,没有任何后天的学习
如果我们视觉是老老实实只反映客观现实的话,我们是不可能产生上图的错觉,(认为B 比 A 颜色浅,但实际上两者色彩值一致)
视觉错觉不止这一种,还有平面图形产生立体感等等
咋看之下,好像这个系统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但是这只是片面的想法
实际上这个系统直接给我们带来生命的延续
在草原中,我们能快速的发现潜在的危险,
能训练我们的投掷技能
都是我们预置的视觉处理系才能得到的生存优势
先验理论其实没有纳入人类的预置系统进行讨论
不过后验理论,更加需要把这个预置的系统去讨论,我们如何去认知整个世界
每个人的思维其实都是有着自己的模型
这个模型,可能是乱七八糟的,但是这个模型却不断让人类,在现实世界中,进行各种各样的行为,在这些行为作用下,然后调整自己的模型
有些人努力学习,
实际上是不断修改自己的思维模型,
有些人天才
实际上是要开始就有接近真实世界的模型
有些人不愿意挑战
实际上是缺乏相应的模型,无法估算结果而不前进

临近剧终的话
看到的第一个消息,是论道计划半年后关闭(三个月前的消息,估计是今年年底,三个月后)。我对这个结果是无可奈何的认同,因为很早就觉得单纯的依靠某个理念,尤其是“用户逼格”之类的理念,是很难支撑起一个产品的。我自己也开过游戏坑,发现坑真是大——哪怕简单如galgame,仍然问题如山一样多。
某种意义上,只有“眼高手低”的人才能成功。
眼高是说眼界高,手低是指不怕脏。这个世界实际上就是一个剥削的世界,简而言之,富人雇用穷人。而有良心的富人因为盈利水平低,很容易跌落回穷人,这里的穷人包括中产,指被剥削的金额大于剥削的金额。由于人道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那么论道显然是被损的那一个。而损有余补不足是天道,需要观天之行,执天之道。而这个境界要求太高,不容易做到。
没什么其他事了,就先这样吧。
看到的第一个消息,是论道计划半年后关闭(三个月前的消息,估计是今年年底,三个月后)。我对这个结果是无可奈何的认同,因为很早就觉得单纯的依靠某个理念,尤其是“用户逼格”之类的理念,是很难支撑起一个产品的。我自己也开过游戏坑,发现坑真是大——哪怕简单如galgame,仍然问题如山一样多。
某种意义上,只有“眼高手低”的人才能成功。
眼高是说眼界高,手低是指不怕脏。这个世界实际上就是一个剥削的世界,简而言之,富人雇用穷人。而有良心的富人因为盈利水平低,很容易跌落回穷人,这里的穷人包括中产,指被剥削的金额大于剥削的金额。由于人道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那么论道显然是被损的那一个。而损有余补不足是天道,需要观天之行,执天之道。而这个境界要求太高,不容易做到。
没什么其他事了,就先这样吧。

心理账户与脑内工作区(脑洞)与紊流
比如说,假设你花了50元买了张电影票,正要入场检票时,那张电影票丢了。现在想看电影必须重新买票,你会买吗?
Thaler实际上找了200个人来调查他们的反应,大概46%的人说,自己会再买一张电影票。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类似的场景。假设你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你正要花50元买票时,你丢了这50元现金。现在想看电影就必须再拿出50元现金来买票,你会买吗?
Thaler发现,这次居然有88%的人说自己会再买一张电影票。
心理账户的作用:简化决策思路的同时也可能带来麻烦
Thaler提出,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或公司组织,实际上都不是将所有的钱都算在同一个钱包里。公司和个人可能只有一个银行账户,但实际上却有几十个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人们会根据每个心理账户中的得与失,来权衡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以个人为例,我们的钱在我们的脑袋里,其实被分类进了不同的心理账户,两个心理账户的钱彼此不能随意转账。比如,我们会把一些钱算进储蓄账户,一些钱算进消费账户。消费账户还可以细分为房租消费、食品消费、衣物消费、享乐消费、人情关系消费、学习成长消费、医疗消费等等。每个心理账户都要单独计算得失。情,不是一个一个数字
心理账户这个说法,其实说是跟经济学相关,然后内心深处说有数字计算,但是我不同意.
因为我最近发现人的内心有的不是账目,而是一件件事
心理账户,这个说法最奇怪的部分是,
大部分时候我们无法算账
例如,我要学会什么技能,今天要完成作业,然后内心就产生出一本账?
我们能衡量学习技能所需花费的时间吗?
我们能衡量完成作业花费的精力吗?
我们一般无法量化,我脑海中所要做的事情
我更倾向于,我自己提出的想法脑内工作区(脑洞),每个工作区域参数都是不同的,标的物也不同
当我有了一个心理预期之后,在我大脑里面就创建了一个思考区域(大脑是个化学计算器,海马体如果假装是硬盘,但是你却无法发现大脑哪个具体部分是 cpu, 内存, IO, 所以我提出一个叫思考工作区域的概念,里面可能包含杏仁条,大脑褶皱,海马体),为了好玩我把这个区域称之为脑洞
就以吃鸡游戏为例
有个人物从你面前出现,你的选择一般开枪或者隐藏,
开枪总是很快就知道结果,射不中,就会被别人发现,然后陷入交战,
如果你选择隐藏,躲在房间的角落,你会有不断的焦虑,心理预期一直都在,脑洞一直没有结束,
我们在不断得估算着敌人从哪里出来,我们还要等多久
不过专注于游戏的时候, 这种感觉并没有什么问题
为啥我们喜欢玩游戏,因为每一步心理预期都能及时反馈,然后把这个脑洞关闭,游戏总是能及时的把你的心理预期给反馈,然后把这个大脑工作区域关闭,然后你大脑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预期,很高兴关闭刚才的工作区域
但是在现实生活,我们的心理预期总是无法得到满足,然后就产生问题
举个例子,
想与一个妹子成为男女朋友
想与妹子聊天,
想约到一个妹子去约会,
想与妹子生猴子
然后这个脑洞估计很久很久才能填完
但是你的想法只有一点,介绍自己给妹子,然后,这个脑洞一下子就能填完了
不恰当的预期,会占据大脑很久很久不能自拔,脑内的工作区会不断不断消耗你的心智资源,大量的信息会不断涌进你的脑洞,如果没有关闭脑洞的方法,很容易生活就被脑洞吞进去
每次经过这个脑洞的思考,都带着不同的参数
例如,
自己长得怎么样
对方心情如何
钱够不够
今天天气怎么样
大脑其实是各种化学信号的产物,所以每次运行,如果你着急着得到一个答案,你的大脑都是一种信息紊流,不可能得到一个一模一样的结果
紊流是什么?
紊流到概念其实是流体力学里面的
湍流(英语:turbulence),也称为紊流(大陆地区的旧称),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或称为片流;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浪状的摆动,摆动的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种流况称为过渡流;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称为湍流,又称为乱流(日本及港澳台用字)、扰流或紊流。
这种变化可以用雷诺数来量化。雷诺数较小时,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湍流流场。
所以,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
1,不过度思考是没有答案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你一个人给不出答案,那么就问别人,或者抛硬币,或者放着不管
2,每一次只思考一个问题,多个脑内工作区同时开着会,会占据大量时间,甚至让不同事情的结果影响到刚刚思考的问题
3,如果思考问题,目前没有解决的方案,但是又很重要,那么吧这个问题就放在指定的某个时间思考,用这种方法作为结束脑洞的方法
4,把脑洞换掉,把一个宏大问题的脑洞换成一个小小的脑洞,例如把减肥这个宏大的东西,划分成每一天的固定的运动时间,然后总要先启动一些东西,把大脑的工作区域关闭
5,不急着得到某个问题的答案,而是让这个脑洞慢慢的流动,直到问题解决,让合理的参数慢慢填满工作区域,然后得出相对合理的答案
比如说,假设你花了50元买了张电影票,正要入场检票时,那张电影票丢了。现在想看电影必须重新买票,你会买吗?
Thaler实际上找了200个人来调查他们的反应,大概46%的人说,自己会再买一张电影票。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类似的场景。假设你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你正要花50元买票时,你丢了这50元现金。现在想看电影就必须再拿出50元现金来买票,你会买吗?
Thaler发现,这次居然有88%的人说自己会再买一张电影票。
心理账户的作用:简化决策思路的同时也可能带来麻烦
Thaler提出,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或公司组织,实际上都不是将所有的钱都算在同一个钱包里。公司和个人可能只有一个银行账户,但实际上却有几十个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人们会根据每个心理账户中的得与失,来权衡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以个人为例,我们的钱在我们的脑袋里,其实被分类进了不同的心理账户,两个心理账户的钱彼此不能随意转账。比如,我们会把一些钱算进储蓄账户,一些钱算进消费账户。消费账户还可以细分为房租消费、食品消费、衣物消费、享乐消费、人情关系消费、学习成长消费、医疗消费等等。每个心理账户都要单独计算得失。情,不是一个一个数字
心理账户这个说法,其实说是跟经济学相关,然后内心深处说有数字计算,但是我不同意.
因为我最近发现人的内心有的不是账目,而是一件件事
心理账户,这个说法最奇怪的部分是,
大部分时候我们无法算账
例如,我要学会什么技能,今天要完成作业,然后内心就产生出一本账?
我们能衡量学习技能所需花费的时间吗?
我们能衡量完成作业花费的精力吗?
我们一般无法量化,我脑海中所要做的事情
我更倾向于,我自己提出的想法脑内工作区(脑洞),每个工作区域参数都是不同的,标的物也不同
当我有了一个心理预期之后,在我大脑里面就创建了一个思考区域(大脑是个化学计算器,海马体如果假装是硬盘,但是你却无法发现大脑哪个具体部分是 cpu, 内存, IO, 所以我提出一个叫思考工作区域的概念,里面可能包含杏仁条,大脑褶皱,海马体),为了好玩我把这个区域称之为脑洞
就以吃鸡游戏为例
有个人物从你面前出现,你的选择一般开枪或者隐藏,
开枪总是很快就知道结果,射不中,就会被别人发现,然后陷入交战,
如果你选择隐藏,躲在房间的角落,你会有不断的焦虑,心理预期一直都在,脑洞一直没有结束,
我们在不断得估算着敌人从哪里出来,我们还要等多久
不过专注于游戏的时候, 这种感觉并没有什么问题
为啥我们喜欢玩游戏,因为每一步心理预期都能及时反馈,然后把这个脑洞关闭,游戏总是能及时的把你的心理预期给反馈,然后把这个大脑工作区域关闭,然后你大脑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预期,很高兴关闭刚才的工作区域
但是在现实生活,我们的心理预期总是无法得到满足,然后就产生问题
举个例子,
想与一个妹子成为男女朋友
想与妹子聊天,
想约到一个妹子去约会,
想与妹子生猴子
然后这个脑洞估计很久很久才能填完
但是你的想法只有一点,介绍自己给妹子,然后,这个脑洞一下子就能填完了
不恰当的预期,会占据大脑很久很久不能自拔,脑内的工作区会不断不断消耗你的心智资源,大量的信息会不断涌进你的脑洞,如果没有关闭脑洞的方法,很容易生活就被脑洞吞进去
每次经过这个脑洞的思考,都带着不同的参数
例如,
自己长得怎么样
对方心情如何
钱够不够
今天天气怎么样
大脑其实是各种化学信号的产物,所以每次运行,如果你着急着得到一个答案,你的大脑都是一种信息紊流,不可能得到一个一模一样的结果
紊流是什么?
紊流到概念其实是流体力学里面的
湍流(英语:turbulence),也称为紊流(大陆地区的旧称),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或称为片流;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浪状的摆动,摆动的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种流况称为过渡流;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称为湍流,又称为乱流(日本及港澳台用字)、扰流或紊流。
这种变化可以用雷诺数来量化。雷诺数较小时,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湍流流场。
所以,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
1,不过度思考是没有答案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你一个人给不出答案,那么就问别人,或者抛硬币,或者放着不管
2,每一次只思考一个问题,多个脑内工作区同时开着会,会占据大量时间,甚至让不同事情的结果影响到刚刚思考的问题
3,如果思考问题,目前没有解决的方案,但是又很重要,那么吧这个问题就放在指定的某个时间思考,用这种方法作为结束脑洞的方法
4,把脑洞换掉,把一个宏大问题的脑洞换成一个小小的脑洞,例如把减肥这个宏大的东西,划分成每一天的固定的运动时间,然后总要先启动一些东西,把大脑的工作区域关闭
5,不急着得到某个问题的答案,而是让这个脑洞慢慢的流动,直到问题解决,让合理的参数慢慢填满工作区域,然后得出相对合理的答案

阿尔卑斯山上的温泉与小山羊
“跟往年一样”,农户跟初次一个人放羊的小孙子说,
外面开始飘起白白的雪花
“今天过后就别去山谷放羊,那个地方冬天会封”
“嗯”小孙子回答
山谷里,绿草盈盈,小溪清澈
羊群们吃草,吃得不亦乐乎
一阵东风刮过,
天气突变,黑云慢慢得压过来
不好,看来是暴风雪
小孙子,赶紧拿起皮鞭抽打起羊往山下赶
山羊嗷嗷得叫,
一只小山羊,不想受不了这顿打,躲开了,并跑远了
小山羊感觉这小孙子莫名其妙,吃草吃得好好的,打羊干嘛
那小孙子真欠揍
小山羊逆着小孙子逃起来
小孙子追赶了一下,还是折返回羊群,忍着哭泣回去了
小山羊,渐渐跑远了,逃到山谷里面,
暴风雪如期降临
小山羊顿时因为寒冷瑟瑟发抖,并且开始哭泣
边哭边走,不知道走到哪里,
这是有个水流的声音,仿佛在召唤它
它发现了一个温泉
温泉冒着清澈的泉水,旁边还长着草,看来是温泉的暖流滋润
山羊已经在寒风中走了许久,或许两天或许一周,
忍不住就往温泉上冲,一股暖流流进它的身体,它顿时感到了舒服
小山羊,温暖过后,开始想回到那农户家,开始离开温泉往外面跑
没一会儿又被寒风所侵袭,开始返回温泉
温泉静静流淌,小山羊,每次觉得冷了就往里面靠近,
一开始怕污染到喝的泉水,还是保持一定距离
后面逐渐躺到边缘,渴了就一口泉水,饿了就吃一口草
这个冬天很是漫长,
但是小山羊还是熬过去,凭着自己的毅力
春天快到了,小山羊也长到了,开始想探索外面的世界,不再回到农户那里
它觉得要报答这个温泉,于是在小草附近提供养分(羊粪)
温泉,肯定内心mmp
温泉像显灵一样,说山羊,告诉一些百灵鸟这里有温泉可以过冬,我一直会在这里
“跟往年一样”,农户跟初次一个人放羊的小孙子说,
外面开始飘起白白的雪花
“今天过后就别去山谷放羊,那个地方冬天会封”
“嗯”小孙子回答
山谷里,绿草盈盈,小溪清澈
羊群们吃草,吃得不亦乐乎
一阵东风刮过,
天气突变,黑云慢慢得压过来
不好,看来是暴风雪
小孙子,赶紧拿起皮鞭抽打起羊往山下赶
山羊嗷嗷得叫,
一只小山羊,不想受不了这顿打,躲开了,并跑远了
小山羊感觉这小孙子莫名其妙,吃草吃得好好的,打羊干嘛
那小孙子真欠揍
小山羊逆着小孙子逃起来
小孙子追赶了一下,还是折返回羊群,忍着哭泣回去了
小山羊,渐渐跑远了,逃到山谷里面,
暴风雪如期降临
小山羊顿时因为寒冷瑟瑟发抖,并且开始哭泣
边哭边走,不知道走到哪里,
这是有个水流的声音,仿佛在召唤它
它发现了一个温泉
温泉冒着清澈的泉水,旁边还长着草,看来是温泉的暖流滋润
山羊已经在寒风中走了许久,或许两天或许一周,
忍不住就往温泉上冲,一股暖流流进它的身体,它顿时感到了舒服
小山羊,温暖过后,开始想回到那农户家,开始离开温泉往外面跑
没一会儿又被寒风所侵袭,开始返回温泉
温泉静静流淌,小山羊,每次觉得冷了就往里面靠近,
一开始怕污染到喝的泉水,还是保持一定距离
后面逐渐躺到边缘,渴了就一口泉水,饿了就吃一口草
这个冬天很是漫长,
但是小山羊还是熬过去,凭着自己的毅力
春天快到了,小山羊也长到了,开始想探索外面的世界,不再回到农户那里
它觉得要报答这个温泉,于是在小草附近提供养分(羊粪)
温泉,肯定内心mmp
温泉像显灵一样,说山羊,告诉一些百灵鸟这里有温泉可以过冬,我一直会在这里

#分享#一个非常棒的职业发展路径
以下几点感触很深:
1,有规划。这是大部分新人所缺乏的。不知道自己未来要什么,这是最致命的错误。
2,有行动力。有目标还要有行动力。作者能写书,翻译书,都是要极强行动力的。
3,先做好本职工作。文章的作者“先是积极响应需求,后来主动找事情做”。
4,认识到写作的意义。写好的文章的能力,本质是影响力。这点我也是才意识到,因此开始实践。
文章是老婆发给我的,非常感谢!原文地址:
在腾讯的八年,我的职业思考
以下几点感触很深:
1,有规划。这是大部分新人所缺乏的。不知道自己未来要什么,这是最致命的错误。
2,有行动力。有目标还要有行动力。作者能写书,翻译书,都是要极强行动力的。
3,先做好本职工作。文章的作者“先是积极响应需求,后来主动找事情做”。
4,认识到写作的意义。写好的文章的能力,本质是影响力。这点我也是才意识到,因此开始实践。
文章是老婆发给我的,非常感谢!原文地址:
在腾讯的八年,我的职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