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账户与脑内工作区(脑洞)与紊流

行为经济学提出一个概念叫心理账户


比如说,假设你花了50元买了张电影票,正要入场检票时,那张电影票丢了。现在想看电影必须重新买票,你会买吗?
Thaler实际上找了200个人来调查他们的反应,大概46%的人说,自己会再买一张电影票。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类似的场景。假设你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你正要花50元买票时,你丢了这50元现金。现在想看电影就必须再拿出50元现金来买票,你会买吗?
Thaler发现,这次居然有88%的人说自己会再买一张电影票。
 


 


心理账户的作用:简化决策思路的同时也可能带来麻烦
Thaler提出,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或公司组织,实际上都不是将所有的钱都算在同一个钱包里。公司和个人可能只有一个银行账户,但实际上却有几十个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人们会根据每个心理账户中的得与失,来权衡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以个人为例,我们的钱在我们的脑袋里,其实被分类进了不同的心理账户,两个心理账户的钱彼此不能随意转账。比如,我们会把一些钱算进储蓄账户,一些钱算进消费账户。消费账户还可以细分为房租消费、食品消费、衣物消费、享乐消费、人情关系消费、学习成长消费、医疗消费等等。每个心理账户都要单独计算得失。情,不是一个一个数字


心理账户这个说法,其实说是跟经济学相关,然后内心深处说有数字计算,但是我不同意.
因为我最近发现人的内心有的不是账目,而是一件件事
 
心理账户,这个说法最奇怪的部分是,
大部分时候我们无法算账
例如,我要学会什么技能,今天要完成作业,然后内心就产生出一本账?
我们能衡量学习技能所需花费的时间吗?
我们能衡量完成作业花费的精力吗?
 
我们一般无法量化,我脑海中所要做的事情
 
我更倾向于,我自己提出的想法脑内工作区(脑洞),每个工作区域参数都是不同的,标的物也不同
 
当我有了一个心理预期之后,在我大脑里面就创建了一个思考区域(大脑是个化学计算器,海马体如果假装是硬盘,但是你却无法发现大脑哪个具体部分是 cpu, 内存, IO, 所以我提出一个叫思考工作区域的概念,里面可能包含杏仁条,大脑褶皱,海马体),为了好玩我把这个区域称之为脑洞
 
就以吃鸡游戏为例
有个人物从你面前出现,你的选择一般开枪或者隐藏,
开枪总是很快就知道结果,射不中,就会被别人发现,然后陷入交战,
如果你选择隐藏,躲在房间的角落,你会有不断的焦虑,心理预期一直都在,脑洞一直没有结束,
我们在不断得估算着敌人从哪里出来,我们还要等多久
不过专注于游戏的时候, 这种感觉并没有什么问题
 
 
为啥我们喜欢玩游戏,因为每一步心理预期都能及时反馈,然后把这个脑洞关闭,游戏总是能及时的把你的心理预期给反馈,然后把这个大脑工作区域关闭,然后你大脑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预期,很高兴关闭刚才的工作区域
 
但是在现实生活,我们的心理预期总是无法得到满足,然后就产生问题
 
举个例子,
想与一个妹子成为男女朋友
想与妹子聊天,
想约到一个妹子去约会,
想与妹子生猴子
 
然后这个脑洞估计很久很久才能填完
但是你的想法只有一点,介绍自己给妹子,然后,这个脑洞一下子就能填完了
 
 
不恰当的预期,会占据大脑很久很久不能自拔,脑内的工作区会不断不断消耗你的心智资源,大量的信息会不断涌进你的脑洞,如果没有关闭脑洞的方法,很容易生活就被脑洞吞进去
 
 
每次经过这个脑洞的思考,都带着不同的参数
例如,
自己长得怎么样
对方心情如何
钱够不够
今天天气怎么样
 
大脑其实是各种化学信号的产物,所以每次运行,如果你着急着得到一个答案,你的大脑都是一种信息紊流,不可能得到一个一模一样的结果
紊流是什么?
紊流到概念其实是流体力学里面的


湍流(英语:turbulence),也称为紊流(大陆地区的旧称),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或称为片流;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浪状的摆动,摆动的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种流况称为过渡流;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称为湍流,又称为乱流(日本及港澳台用字)、扰流或紊流。
这种变化可以用雷诺数来量化。雷诺数较小时,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湍流流场。


 
所以,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
1,不过度思考是没有答案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你一个人给不出答案,那么就问别人,或者抛硬币,或者放着不管
2,每一次只思考一个问题,多个脑内工作区同时开着会,会占据大量时间,甚至让不同事情的结果影响到刚刚思考的问题
3,如果思考问题,目前没有解决的方案,但是又很重要,那么吧这个问题就放在指定的某个时间思考,用这种方法作为结束脑洞的方法
4,把脑洞换掉,把一个宏大问题的脑洞换成一个小小的脑洞,例如把减肥这个宏大的东西,划分成每一天的固定的运动时间,然后总要先启动一些东西,把大脑的工作区域关闭
5,不急着得到某个问题的答案,而是让这个脑洞慢慢的流动,直到问题解决,让合理的参数慢慢填满工作区域,然后得出相对合理的答案
 
 
 
 
 

0 个评论

要评论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