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历史——我对历史的再分析(一)——假途灭虢

历史之所以被称为历史,是因为,历史已经固化,已经定型,无法再次进行任何形式的假设臆想。

诚然,这里的“假设”,也不是妄想推翻历史中业已存在的事实。这里,只是想和大家稍作探讨,如果,我们处在当时的位置,应当怎样?那种处理方法,更为完美。简而言之,就算是给历史一个假定的“后悔药”吧。

=========================================
假设历史(一)——假途灭虢
=========================================

故事简介:
春秋初期,晋献公意图攻打虞国和虢国,决定分而治之。用美玉、骏马作为礼品,贿赂虞公,借到消灭虢国,而后,班师归途途中,灭虞国。

-----------------------------------------------------------

问题提出:
那么,个人想探讨的是,作为虞公,应当怎样做才为妥当?

-----------------------------------------------------------

问题初步分析:
当时的晋国,以经过了一定的扩张,力量不可轻视,直接拒绝,势必直接破坏两国关系,从而导致虞国正面敌对晋国,而这种情况下,虽未唇齿相关的两国,虢国的态度,并不能有绝对的把握。直接的对晋国的拒绝,很可能会加速虞国自身的灭亡。

-----------------------------------------------------------

问题解答:
历史当时的状况,晋国已经提出了攻打他国(虢国)的明确动向,已经明显展示出了其侵略欲望。这个时候,直接的拒绝,是不行的。
当然,向既定的历史中的,同意借道,也无法挽回虞国本身被消灭的事实。
那么,基于此,合理的做法,只能是拖。

春秋初期,虽已开始没落,周天子在诸侯中,还是有着一定的正统思想的。而晋献公本身,也是通过尊王(即周天子)的政策,完成了自己诸侯国实力的扩充。

就是说,在当时的背景下,晋军已经崛起,在军事上,已经少有力量可与之抗衡。其余的,只有周天子,在政治名义上,还有一定的地位。

我们不妨就从这个政治名义上的地位入手。

当然,如果虞公直接提出,西周初年对诸侯的册封,是迂腐而不且实际的。对于晋国这样,已经有着明显欲望来消灭合法册封的诸侯国,这样的做法,无异与虎谋皮。
即,当时的形势,诸侯国的合法册封文件,在晋国面前,已经没有震慑力量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册封不管用了,其他呢?

春秋时期,比较有特色的政治团体,就是诸侯国的结盟。几个兄弟国家,为了(暂时)共同的利益,临时的搞个合伙组织。这里,结盟,就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有利突破点。

晋军强大,晋国有野心。但明面上,还是要有一定的道义的。假途灭虢的小动作,只能针对一两个国家,而且,也要速战速决,不能大肆宣传。

那么,在这种形势下,虞公,就可以从这一点,将晋国在策略上击退。

万幸,春秋时期,通讯方式尚为原始。这种情况下,虞公应当:

一、首先控制晋使,使其失去和晋国的联系,为自己争取到时间。
二、告知虢国,晋国来使,将来使的目的,可以解释为“结盟”。并提出,虞虢两国,唇齿关系,加上晋国新兴起的强大,定可以扩大势力影响。
三、上表,将“三国结盟”事件,告知周天子,在政治上,给晋国造成“骑虎难下”之势。
四、派使节,召会天下诸侯,告知“三国结盟”事件,进一步强化舆论。
五、遣有利使节,向晋国解释,“三国同盟,可互为犄角之势,……”。

在诸侯国大舆论的形势下,如此为之,晋国若依旧继续出兵,将会彻底瓦解自己的信誉,将会造成失信于天下的局面,自然,也就不可能在兵伐两国了。

 
(计划多写一些,无奈现在时间精力毕竟有限,可能会是个坑,诸位见谅。)

0 个评论

要评论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