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围绕国家展开讨论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什么?

有时我们会说:XX国在这件事上做的不对,不该这样这样这样。
有时我们会说:这个制度/政策/规定是不对的,违反了XXXX核心价值观。
有时我们会说:XX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从XX的角度来看,维护了XX的利益。
有时我们会说:哼,说了半天你也不懂,不理你了。
 
就像一个人不可能是纯粹的好人或坏人那样,国家是复杂的存在。
 
当我们围绕国家展开讨论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什么?我们在讨论一些概念(例如自由)?我们在讨论如何在这个规则下生活/生存?我们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发表意见,还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在发表意见?
 
我认为围绕国家展开的讨论可以归为三类:
  1. 关于意识形态的讨论。这是是旁观者。
  2. 关于个人决策的讨论。这是参与者。
  3. 闲聊。要不咱们还是来斗图吧!你渴望力量吗?

 
进行讨论的时候,讨论者很容易不自觉的在三类之间进行转换。这样导致讨论变得复杂,各方没有一个明确的共同论点,最终变成各方观点的罗列,导致讨论难以进行下去。
 
PS:其实我认为,具备历史、社会、哲学类知识背景的人最适合/最有资格讨论这类问题。像我这样欠缺相关知识的家伙,面对讨论真是有心无力……如果强行参与,结果就像没有法学知识背景的人讨论废除死刑那样。

6 个评论

当我们围绕国家展开讨论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什么?

如果想通过理性来理解其中的奥秘,那么你就陷入理客中的陷阱
认为每个人有一定的道理,然后说出自己的道理才是最理性的,最客观的,最中间的

世上没有客观的感觉为啥呢?
你见过客观最好吃的豆腐脑吗?

我们在讨论什么?

实际上,我们讨论的并不是事情,而是维护着我们可伶有限的认知资源,
希望自己不用改变自己的认知,让我们节约思考的糖分.

别人说一堆只是维护着自身的认知的话,我认为是可以不听的,因为并没有产生任何效益(当然网红,意见领袖靠着影响力有用)

多数人的舆论游戏就是让一群人有点东西讨论,然后多数人认同某种说法,讨论就看似结束,实际上,事情的信息粒度(就像一张纸看似平的,但是放大来看却是凹凸不平)太多无法描述清楚,到最后,只是大家避免再花费认知资源,然后就选了一个权威专业的说法.
我个人倒是担心过意识形态化,不论立场是哪边的...
第一次接触到“理客中”的概念,发现自己真的有些相似……需要反省。
我认为,当我们围绕国家展开讨论的时候,如果没有明确的讨论目的怎样都行,但是如果有明确的讨论目的,或者有明确的想表达的东西,应该先确定以哪种身份(旁观者或参与者)进行讨论。
突然发现我想表达的就是:如果带着明确的想表达的东西参与讨论,讨论时应当围绕自己想表达的东西,避免对其它论点或细节进行过于深入的讨论。
举个例子:
某甲想关于A国的意识形态进行讨论,然后某乙举了一个事件作为例子并说“当你遇到这种事时你怎么办”。
某丙想关于B国的某政策进行讨论,想知道作为受到影响的个体应该如何应对,然后某丁把C国和D国的制度和一些行为拿出来进行分析。
这样看来,甲乙丙丁都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但互相对不上。

------
话说这么小的输入框打字真的很困难啊
这个不用担心,每种讨论都可能存在,过意识形态化的讨论也可以存在。
平民聊天一般是打发时间
反正现在我是觉得,尽管我可能不会接受另外一个立场,不过只要对方是逻辑自洽的那就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可怕的还是有些人从讨论问题本身变成直接攻击人本身。

要评论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