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病了,不是疯了“
很多人谈起抑郁症,躁郁症,焦虑症,等等这些所谓的”心态病,情绪病,矫情病“时,语气里都充斥着嘲讽与偏见。
这种偏见分为两种,一种是认为”这人也太矫情了,我们每个人不都有不顺心的事情吗,克服客服,忍耐忍耐不就过去了吗?人要是没个好心态,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你现在就是在作!“然后在接下来的时日里无时不刻的“嘲讽”患者,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内疚感,负罪感,不被理解的感觉,甚至加重他们的病情,或使他们变得易怒。
第二种人,他们确实是认为你“病了”——患上了“精神疾病”,但这却不见得是好事。因为在当今的环境下“精神病”已经被打上了偏见的烙印。在他们心中,“精神病”就等同于电影情节里那些打砸抢烧,胡言乱语,裸奔投江的人。然后呢?虽然说事不关己,但这事儿可是“再好不过的谈资”了——于是他们便将这事广为传播:“嚯,你知道吗?那人是个精神病,你可得离他远点,这种疯子,啥事都干的出来。”
“他可是个疯子,你看他行为那么怪异,这种人真的好可怕。”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会在下一篇文章里面仔细讲述,但在今天我所要谈论的,是第二种情况,那就是“我是病了,不是疯了”
首先我们先来想想,人们为什么会将这些患有情感性精神疾病的人当作疯子呢?是因为“精神病”的这个标签,还是因为“患者的外在表现让人难以理解”呢?
答案是,这两点都有,正是因为他们相辅相成,患者才会被外人当作“疯子”,当作“可怕的人”,然后被家“教训”不许告诉别人你有这个病,不许给家里丢人。
那么抑郁症也好,躁郁症也好,他们究竟算不算精神病呢?他们又是不是疯子呢?他们的“怪异”行为又是否真的那么可怕呢?我们有该如何面对他们呢?对于以上几个问题,下面我将一一作答。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所有的情感性精神疾病都算精神病”,并且根据程度不同,如果太严重,都可以算作“重度精神病”,所以你认为他们是精神病这一点,是合乎情理,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在这里我要强调,他们是精神病,但他们不是疯子!他们不是疯子!他们不是疯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传统里,我们对于疯子的认知就是那种跑在大街上满嘴胡话,到处惹事,言行举止也和正常人完全不同的人。比如会突然走着走着就开始爬树,吃饭吃着吃着开始端着饭碗到处跳舞,然后上前一问,这人怎么了?得到的回答一般就是“这人得了精神病,然后就成这样了”,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人就认为精神病就是疯子,就是那种不吃饭爱裸奔的人。甚至将精神病这个词,演变成了一个贬义词,骂人的话,比如“XXX你是不是精神病”,所以很大程度上,大家对精神病的认识是有错误的。
精神病,顾名思义,就是精神层面出了问题,得了病。就如同心脏病,糖尿病一样,是躯体出现了病变,而对外表现出了不正常的症状。而大多数嘴里的疯子,也不过是重度精神病罢了。
而对于精神病,很多人以为这是“心理问题”,其实不然,精神病的病因,往往是大脑出现了病变,而大脑出现病变,原因就有很多,长时间的高压工作,生活里的突发事件,过度抽烟酗酒,癫痫艾滋等等都可能导致他病变,而导致大脑病变的原因,也绝对不是因为单纯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所以说在这里,精神病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而导致一个人的躯体或行为出现了不正常的症状,他仅仅是一个疾病,而不是一个骂人的词汇,而精神病患者,他也只是一个患有疾病的人儿,而不应该是你用来调侃或者嘲讽的对象。
因为得病的人儿,希望得到的是关怀,是理解,是尊重,是来自他人的帮助,而不是“歧视,排斥,讽刺,或者被当作谈资”
当他们一次一次向你们寻求帮助的时候,你们可以不帮助,但是如果你们连最起码的尊重都不给他,而是用语言的利剑伤害他,尤其是到了最后,连家人都将他的疾病当作“羞于启齿”的家事,你说,他能不绝望吗?
但是也许你会说,我之所以把他们当疯子,是因为那些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太可怕了,发起疯来谁也管不住,这样子我的安全又该怎么办?如果我连自己的安全都不能保障,又怎么能平等的对待他们呢?
在这里,我要讲两点。第一点是,面对重度精神分裂,多重人格,躁郁症患者时,你的确需要提高警惕,或者保护好自己,因为他们的行为非常有可能会对你造成危险。对待这样的患者,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距离,联系家属,送往专门的医院进行治疗,切忌不可刺激他们。
第二点我要说的就是,面对一般的情感性精神疾病患者,他们虽然很痛苦,举止也很怪异,但他们一般不会伤害到他人。抑郁症患者也许会大哭,自杀,躁郁症患者也许会兴奋的说很多话滔滔不绝让人厌烦,但是无论他们怎么样,一般不会实质的伤害到你。你可以选择远离他们,但是你不可以妄加评论他们,或者恶意丑化他们,甚至号召周围的人一起排斥他们,讽刺他们。因为你要记住你面对的,是一个人,更是一个病人。即便是你嘴里的疯子,也不过是一些重度精神病患者,所以,既然你面对的是一个人,就应该有最起码的尊重。
所以,当你身边有这样的一个患者时,你要明白他是病了,但他没有“疯了”,他只是一个病人而已,所以在与他相处时,你的尊重与礼貌,就是对他最好的礼物,因为他需要的是系统的治疗,而不是来自外界的妄自评论。
(参考资料:《精神病学》,《精神分析:案例解析》)
这种偏见分为两种,一种是认为”这人也太矫情了,我们每个人不都有不顺心的事情吗,克服客服,忍耐忍耐不就过去了吗?人要是没个好心态,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你现在就是在作!“然后在接下来的时日里无时不刻的“嘲讽”患者,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内疚感,负罪感,不被理解的感觉,甚至加重他们的病情,或使他们变得易怒。
第二种人,他们确实是认为你“病了”——患上了“精神疾病”,但这却不见得是好事。因为在当今的环境下“精神病”已经被打上了偏见的烙印。在他们心中,“精神病”就等同于电影情节里那些打砸抢烧,胡言乱语,裸奔投江的人。然后呢?虽然说事不关己,但这事儿可是“再好不过的谈资”了——于是他们便将这事广为传播:“嚯,你知道吗?那人是个精神病,你可得离他远点,这种疯子,啥事都干的出来。”
“他可是个疯子,你看他行为那么怪异,这种人真的好可怕。”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会在下一篇文章里面仔细讲述,但在今天我所要谈论的,是第二种情况,那就是“我是病了,不是疯了”
首先我们先来想想,人们为什么会将这些患有情感性精神疾病的人当作疯子呢?是因为“精神病”的这个标签,还是因为“患者的外在表现让人难以理解”呢?
答案是,这两点都有,正是因为他们相辅相成,患者才会被外人当作“疯子”,当作“可怕的人”,然后被家“教训”不许告诉别人你有这个病,不许给家里丢人。
那么抑郁症也好,躁郁症也好,他们究竟算不算精神病呢?他们又是不是疯子呢?他们的“怪异”行为又是否真的那么可怕呢?我们有该如何面对他们呢?对于以上几个问题,下面我将一一作答。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所有的情感性精神疾病都算精神病”,并且根据程度不同,如果太严重,都可以算作“重度精神病”,所以你认为他们是精神病这一点,是合乎情理,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在这里我要强调,他们是精神病,但他们不是疯子!他们不是疯子!他们不是疯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传统里,我们对于疯子的认知就是那种跑在大街上满嘴胡话,到处惹事,言行举止也和正常人完全不同的人。比如会突然走着走着就开始爬树,吃饭吃着吃着开始端着饭碗到处跳舞,然后上前一问,这人怎么了?得到的回答一般就是“这人得了精神病,然后就成这样了”,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人就认为精神病就是疯子,就是那种不吃饭爱裸奔的人。甚至将精神病这个词,演变成了一个贬义词,骂人的话,比如“XXX你是不是精神病”,所以很大程度上,大家对精神病的认识是有错误的。
精神病,顾名思义,就是精神层面出了问题,得了病。就如同心脏病,糖尿病一样,是躯体出现了病变,而对外表现出了不正常的症状。而大多数嘴里的疯子,也不过是重度精神病罢了。
而对于精神病,很多人以为这是“心理问题”,其实不然,精神病的病因,往往是大脑出现了病变,而大脑出现病变,原因就有很多,长时间的高压工作,生活里的突发事件,过度抽烟酗酒,癫痫艾滋等等都可能导致他病变,而导致大脑病变的原因,也绝对不是因为单纯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所以说在这里,精神病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而导致一个人的躯体或行为出现了不正常的症状,他仅仅是一个疾病,而不是一个骂人的词汇,而精神病患者,他也只是一个患有疾病的人儿,而不应该是你用来调侃或者嘲讽的对象。
因为得病的人儿,希望得到的是关怀,是理解,是尊重,是来自他人的帮助,而不是“歧视,排斥,讽刺,或者被当作谈资”
当他们一次一次向你们寻求帮助的时候,你们可以不帮助,但是如果你们连最起码的尊重都不给他,而是用语言的利剑伤害他,尤其是到了最后,连家人都将他的疾病当作“羞于启齿”的家事,你说,他能不绝望吗?
但是也许你会说,我之所以把他们当疯子,是因为那些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太可怕了,发起疯来谁也管不住,这样子我的安全又该怎么办?如果我连自己的安全都不能保障,又怎么能平等的对待他们呢?
在这里,我要讲两点。第一点是,面对重度精神分裂,多重人格,躁郁症患者时,你的确需要提高警惕,或者保护好自己,因为他们的行为非常有可能会对你造成危险。对待这样的患者,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距离,联系家属,送往专门的医院进行治疗,切忌不可刺激他们。
第二点我要说的就是,面对一般的情感性精神疾病患者,他们虽然很痛苦,举止也很怪异,但他们一般不会伤害到他人。抑郁症患者也许会大哭,自杀,躁郁症患者也许会兴奋的说很多话滔滔不绝让人厌烦,但是无论他们怎么样,一般不会实质的伤害到你。你可以选择远离他们,但是你不可以妄加评论他们,或者恶意丑化他们,甚至号召周围的人一起排斥他们,讽刺他们。因为你要记住你面对的,是一个人,更是一个病人。即便是你嘴里的疯子,也不过是一些重度精神病患者,所以,既然你面对的是一个人,就应该有最起码的尊重。
所以,当你身边有这样的一个患者时,你要明白他是病了,但他没有“疯了”,他只是一个病人而已,所以在与他相处时,你的尊重与礼貌,就是对他最好的礼物,因为他需要的是系统的治疗,而不是来自外界的妄自评论。
(参考资料:《精神病学》,《精神分析: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