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出现了所谓的“科学迷信”?应该怎样理解和解决?

据题主观察,现在社会出现了一种人,特别是号称理性的论坛更容易出现。
绝对科学主义的人,认为科学凌驾于一切的人。
他们的思维里只有科学两个字,绝对唯物主义,任何违背科学的都是歪理。
绝对科学主义的人抨击任何与科学对立面的东西,他们将一切玄幻无法解释的现象统称为糟粕。
如果有人相信那些玄幻的,他们会不屑一顾,说那是伪科学,那是神经兮兮的人所摆弄你的心理学。
比如针灸,曾经盛行一时的打击迷信,针灸就深陷舆论环境,国内反中医的大有人在。
比如玄学,虽然大部分人不参与讨论,但经常成为科学狂人抨击的对象。
如果你真的让他们解释研究,他们又不会去解释研究,反而会以科学的口吻来回击你,说那不是科学。
但是对于中医能治疗某些疾病却选择性忽视。
总之世界就是科学,事物都有必然的规律,没有规律或暂时没有发现规律的任何奇闻玄幻都是伪科学。
某乎上早已有大v和某科学狂人的争论,科学狂人面对种种经纶,都是用哲学粗略概括。
现实中也有方舟子,司马南等人大举科普旗帜,质疑种种非科学能解释的现象。
这让题主想到了以前红卫兵的时代,高举某主观思想,对各种有害无害的对立面进行绝对清扫和迫害。



为什么现在出现了“科学迷信”?应该怎样理解和解决?
已邀请:

神官再世 - 我的思想是自由的。

推荐来自: 秋风暖暖 Joey 亦可喜 氪星人 李大伟 Manjusaka 若风更多 »

简短发表下个人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科学迷信”更多的还是一种迷信,只不过是内容上的差别。一个缺乏科学思想的人在接触任何事物的时候都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判断上的误差。而这跟平常生活中的狂热教徒所怀有的心态并没有本质差异——只不过是在缺乏判断力的两个人中一个人恰好受到科学知识的影响,而另一个人则是受到宗教教条的影响。
实际上,“相信科学”的本质并非是相信“宣扬的科学知识”,而是相信“科学思想”。科学知识肯定经过科学方法的研究和检验,但这并不能代表其就是绝对正确的,或者引用费曼的话来说,“在我们所研究过范围内”正确的。没有什么科学理论不能被质疑(当然要有证据),任何宣扬自己是绝对正确的观点都有着邪教的潜质。
我曾经在贴吧上看到过几个相当支持“唯科学论”的支持者。其最大的特点是:对于某些特定来源的信息无条件采信,而对质疑者则是以对智商、学历等的人身攻击来反驳,而不是用逻辑和证据来反驳。对于他们的心态,个人认为主要是三点:
1 虚荣心。“科学”这一个词在当今社会依旧是一个给人以“高端”感觉的词。对于号称“科学”的一些言论(即使并非真正科学),许多人都是抱着敬仰的看法。一旦一个人能给出一些看似高端的“科学”内容(例如贴一个SCIENCE上的论文),就可以通过支持这个论文中的某些观点来表现自己学历高、素质高、有才能,而全然不看该论文的结论部分所附加的诸多限定条件。用一句话来说:他们希望自己能和其贴出的论文的研究者被联系起来从而显得一样厉害,就跟混某乎也能成为在某些社交圈内自傲的资本一样。
2 树立权威。这点尤其出现在一些权利集中在少部分人的集体中。比如百度贴吧。我认识的一个在某领域的相对资深人士曾经对某产品甲进行过一系列严格的测试,依据结果而对其给出很高的评价。但在有人将该文章转载到贴吧时,却受到了其吧主和吧务团队的强烈批判,认为甲产品的表现决不会这么优秀,而其内容无非是某些想当然的论证和结果。然而不久后,某个很权威的机构给出了甲产品的公开测试结果,而这恰恰证明甲产品很优秀,我这个朋友的结论是正确的。在这之后,该贴吧吧主立刻删除了自己所有贬低甲产品的言论,反而开始夸赞甲产品。这其中想要树立自己在众人眼中的“权威”形象的目的,个人认为,相当明显。
3 知识不足。正如我说的,现在国内的科学教育并不足。居民所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无非电视、报纸、网络,而这三者中的“科学谣言”到处都是。我祖母曾经在看到一个看似“专业”的网站上得知转基因产物的“罪恶”。而在此之后,她宁可买价格贵两三倍倍的所谓“原声绿色大豆”也不会看任何与转基因相关的东西一眼,而原来我祖母可是个锱铢必较的人。“科学谣言”很容易找到一大堆支持者,这些人并没经历过足够的科学训练,自然很容易坚守某些号称“科学”的内容不放,而不去(或者说没有能力)去验证反驳它。
 
我个人为了不成为这样盲目支持某些号称“科学”的理论的人,始终有这么几个原则:其一,辟谣的未必不是谣。餐馆尚知道给消费者设计双重陷阱,散布谣言的人完全可以通过反驳某些谣言的方法来宣传自己的谣言。其二,对自己不甚了解的东西要慎重相信和传播,尤其是那些全篇充斥着专有名词的“科普”文章。如果你无法用自己的知识去验证一个东西的合理性,那就请不要用长者的语气强迫他人相信。其三,逻辑不能丢。无论一个论点有多么能让人相信,但如果其验证过程违背了逻辑,那就要慎重。一个不错的判断方法是:“对于虚假捏造的言论,哪怕你看不懂其中的任何一个专有名词,也能找到其中的逻辑错误。”
 
在下衷心祝愿诸位能保持一个理性科学的头脑一颗包容友善的心。这是我在论道的首答,某乎账号是“钟毅”,望能和诸位友善交流。
 
 

wuweilxl - 404NotFound。微信公众号:wwlxl613。QQ群: 535561289人生苦短,不喜说废话的一个人。曾经是WOW的会长一枚,现走向社会,正在虚心学习定慧均等。喜理学加身,替循证科学张目,笑看站在我对立面的人们。问题的关键是评价标准!Do you understand ? 提倡理性思维,假如你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那为什么不去找郭德纲?我当论坛为窑,只顾余爽,不计其他。

推荐来自: 秋风暖暖 若风 shunin 亦可喜

为什么现在出现了所谓的“科学迷信”?
 
答: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大学系统的批量生产(大学生)脱亚论主义者?你知道全世界每年能批量生产多少(大学生)脱亚论主义者?你知道现代社会需要投入多少资本用于批量生产(大学生)脱亚论主义者?
 
应该怎样理解和解决?
 
答:呵呵一笑。
 
人并不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动物,他需要一种东西,来加强这种联系,来构建社会,这个东西就是思想。我们这个社会一开始信的是萨满宗教,原始崇拜,他们开始协调一个社会的生产,比如说人祀、殉葬,这就是人口理论最原始的状态,也是今天计划生育的理论基础,他人为的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

后来人类社会进入宗教社会,宗教以其不可匹敌的,所向披靡的征服了原始宗教,可以参见西班牙对南美洲原始宗教的征服,宗教按自己的意志修改着世界,他把道德、价值、经验、感性、直觉、伦理等写进自己的社会管理制度,形成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

宗教把自己伪装成神学,貌似是不可战胜的,最后一群哲学家用人性撕下了宗教虚伪的面纱,接下来我们的社会进入哲学掌控,其实中国在哲学阶段非常的先进,比如说战胜理学的心学,中国甚至出现了政党,东林党,最后被这个社会用野蛮的手段无情的摧毁,最后心学在日本发扬光大,。。。。。。

人类毕竟是有历史局限性的,哲学教会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审视我们人类社会本身,所处的阶段,所以说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独立思考的人而言,不要限制你的思想,任何一种思想、文化都是有其存在的必要的,。。。。。

比如说:自由主义、利他主义、反现实主义、佛教哲学、儒家思想、享乐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理想主义、非现实主义、逻辑正确主义、悲观主义、乐观主义、道家思想、自我主义、理性主义、现实主义、唯美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非理性主义、斯多噶主义、存在主义、形而上学、功利主义等等。。。。。

当然,哲学与哲学之间也有一个相互评判的问题,哲学间的对立实际是看世界方法的对立,或者说不同。

今天我们的社会进入科学的掌控范围,尽管科学控制的社会资源还非常的少,但他绝对是光明之学,他拒绝所有的用主观意识做出的判断,他从不标榜自己正确,他提倡严谨、理性的思考,他提倡可验证,他提倡用实践去证明,他从一开始就在告诉人们的是什么叫可控因素,什么叫标况,什么叫信息偏移,什么叫可信区间,什么叫样本总量。

最鲜明的一点就是他和宗教对立,宗教提倡神创学说,科学提倡进化论。哲学历史中出现的“双重”、“多重”世界的理论的确体现了主体的自我觉醒,典型的事例就是盲人摸象。科学无疑面对的是与非的世界,因而,其本质在求“真”,于是有了真假、是非、对错的对立。科学提倡可验证,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方法、方式的规范、延伸和变化。它以观察、实验(重复验证)、证实为前提,在本质上,它以客体为中心,观察到的东西(表象)被“整理”压缩为某种“关系”、“定理”、“规律”或“本质”,比如说:热核武器。

中国有一句话,实践出真知。

Oo2oO - 让世界更好一点儿。

推荐来自: Joey shunin

科学和迷信都是看待事物的态度。
不能观测,不能证实到的事不相信,这是科学。
即使不能观测,不能证实,也无条件相信,是迷信。

题主说得是迷信科学结论,而不是迷信科学。

存在迷信科学结论的原因是,那些科学结论是有人证明了的,可以证实的。
科学得出的结论也有可能是错的,所以才需要科学家不断努力,使每个结论接近真相。
有些人,只相信现在确定的科学结论,对目前未确定的存敌视态度,其实也是不合理的。

就像玄学,可能是真可能是假。正确的说法是,暂时无法通过科学研究证实,但它未来可能是能被证实的科学结论。但在现在,说它是不科学是合理的。因为科学相信的是真,而不是可能真。

蜀国小松鼠 - 答主应该是懒癌,晚期,请谨慎关注

推荐来自: 亦可喜 Joey

贴科学标签的人,未必是真科学,互联网背后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个人到底是谁。

我还有教授跟中科院的朋友反对转基因呢,我也是无奈了。

就拿题主说的针灸这个问题我们说一下,当年尼克松来华访问的时候,得了病,治疗好了以后,老是打嗝,最后依靠针灸才治疗好了。

回到美国以后,这位记者就把自己的经历写了出来,加上他本来非常大的影响力,现在我们看专业的科学论文,美国跟中国的研究加起来,几乎是统治地位,其中美国在针灸这方面的研究远远领先于中国。

但这并不能说明针灸就没有问题,古代弄得奇经八脉,现代人通过解剖学根本没有发现。美国方面都是从神经学解释多一些。

所谓科学是能够证伪的,所谓迷信就是盲目的去相信。

当年那些油锅洗澡的,符纸自然的,用鬼神去解释;如今中医的针灸用经脉去解释,在我看来是一样样的。

好的科学研究,应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每当人们去讨论针灸这个问题的时候,外行人一句这是科学啊,我要搞个大新闻把你批判一番,在我看来这是要不得的。科学这个东西是刚开始不怎么厉害,但是越研究越厉害,如果只是抱着老祖宗的东西不放,最后怎么会有现代针灸。

正如《宽容.序言》里面的故事,一辈子抱着的那本书叫做迷信,哪怕最后能证明是有道理的,也会是迷信。

最后建议答主看看《宽容》这本书的序言,最后提前拜个早年,新年快乐╮(╯▽╰)╭

上官大人 - 我会养一只阿黄。

推荐来自: 大污师

迷信科学,也是迷信。
我理论不行。陪寂寞的题主等别人。

煎饼 - intp,化学本科,好奇宝宝,暂无明确职业方向求带飞

推荐来自: 神官再世

我貌似也懂得题主的一部分感受,有些人真的就觉得崇尚所谓的“科学”,而对未知的东西完全不感兴趣而且没有敬畏之情,不禁让我想起寻龙诀中那群疯了一样的纯唯物主义者
 
先说说我自身感受吧,之前在群里面和一些人撕,就说中医这件事。这部分人就只会说“我不相信中医,不然你拿出证据来说服我”,又或者“我不听我不听,反正他就是不科学,我就是不相信”。但是我发现他们却一点都不了解中医,有人甚至用鲁迅的血馒头作为论据。
 
有答主提到针灸用经脉来解释不对,我认为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我们国家认为死者为大,不会真正像西方国家一样进行解剖而且用神经学理论来解释,所以中医都是外在的体现。而且我们所说的神医一旦出名了,树大招风,通常都会被官府甚至皇室召进宫中服务他们,而伴君如伴虎。结果真正推动医学发展的人寥寥无几。(个人观点)
 
貌似有点跑题了,说回科学,我认为对任何事情都应该存有怀疑,包括科学和已经被科学证明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就算是玄学,也要抱着“我不信,我要自己查资料来证明”的精神来对待。这也是我学习的动力源泉。

Defcon3

推荐来自:

已收到邀请,一会回家答完
科学的意义在于其可证伪性,人类还曾经相信过地球是方的呢
我相信题主指的是一些死抓教条不放,否认一切实际生活经验的人。实际上 今天中午我和我爸就讨论了一下究竟应该如何对待理论与实践之间 的差异
实践出来的是事实吗?当然是,但是对此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而科学的意义就在于解释未知,引导人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那些被题主认为是“迷信科学”的人,大概是忘记了敬重他人,并且敬重未知这一信条
如何对待?如果你愿意而且有条件,讲讲道理,说不定还能做个朋友。
觉得说不通或者不想解释?离开就好了

青年陈尘 - 我总是在提防着因多思而产生的虚无

推荐来自:

回答很长预警!刚刚结束的学期课程西方哲学史和美学原理都对类似的问题探讨过,我就尝试着解释一下吧。我并非理科生,也对理科内容涉猎不多,但就文科内容讨论就足以批驳他们的观点了。如有疏漏及不足,还请各位指出。
 
先说一下总的观点吧。直白一点说,题主所提到的这类人并非是什么相信科学的人,他们连信仰科学主义都不算,而只是一些“意见”之徒。而这个问题涉及到的另外很多把科学当作唯一正确的人,是与他们不一样的。前者甚至与科学无关,并且是真理与事实讨论的破坏者;后者则是被源于现实生活的种种因素影响而对工具理性大加追捧,对科学主义盲从的人。第二种情况的本质原因是对超脱世俗生活之外的思考的匮乏,以及宗族思想,美学体系的崩坏。
 
要回答以上两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则必须要对科学本身溯源。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始终存在一个误区,就是科学与宗教是格格不入的。科学是理性的,宗教是感性的;科学是客观的,宗教是主观的。这几乎是很多年轻人自小就被灌输的认识,而事实却并非仅如如此独断的描述所展现的那样。我注意到题主所说的第一类人提到了哲学,并且似乎认为科学与哲学是两个完全对立或不相干的东西,这就暴露了他们对科学本身就缺乏认识的本质。
 
我们默认近代以来出现并发展的科学起源于西方,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提出“水本源说”,开创西方哲学的开端。在他之后又有“气本源说”,“数本源说”,“火本源说”等,还有原子论的代表德谟克利特。这些对世界本源以及构成的思考与辩论,本身就是一种求真理的方式。受限于时代因素,这几乎是他们能做到的最大程度的思考。自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开始,人们就回归自身,重新将自身当作理性的思维主体。古希腊哲学的辉煌止步于亚里士多德,在亚里士多德之前,苏格拉底,柏拉图则构建了形而上学(所谓形而上学并非是中学政治教材上那一干胡扯,真正的形而上学是指对世界实在的探究,例如什么是客观的存在等)的雏形。亚里士多德留下了著作《形而上学(metaphysics)》,《工具论》,以及逻辑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实践观则为后来的经验论哲学提供了基础。(经验论对科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历史的车轮兜兜转转,走到中世纪,基督教掌控了空前的资源,拥有极大的世俗权力及思想控制力。在诸多主流的历史教材及观点当中,对中世纪的黑暗以及基督教对人的迫害的看法可以用“罄竹难书”来概括。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近代科学恰恰是发源于基督教哲学之内,并受到基督教思想影响甚深。这里要讲清一点,即基督教哲学不等于基督教。基督教哲学先后大致有教父哲学时期,经院哲学时期,以及方济各修会时期。
 
教父哲学时期是赤裸裸的鄙弃哲学,宣称神学是一切的权威与真理,例如德尔图良的超理性信仰、奥古斯丁的三位一体论,《忏悔录》,《上帝之城》等。教父哲学虽然鄙弃希腊哲学,但却将哲学的观点引入了自身的论证当中,算是有些作用。
 

经院哲学时期则开始大范围的基于亚里士多德主义开始讨论诸如“共相”一类的问题。此时的经院哲学已经有了很浓的纯哲学味道,但究其本质仍然是神学。而阿伯拉尔提出的“对于以往所有的权威著作都要有充分的自由进行批判,而不应该毫不怀疑的接受”的观点单拿出来,甚至在现在仍有深刻的意义。温和的实在论者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让信仰的归于信仰,哲学的归于哲学”则给接下来的基督教哲学发展提供了宽容的环境。我们还可以造一句:让信仰的归于信仰,科学的归于科学。
 

 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时期是整个基督教哲学当中对近代科学的起源有最重大意义的时期。代表人物罗吉尔·培根(不是弗兰西斯·培根)、邓斯·斯科托、威廉·奥卡姆。这个时期的基督教哲学表现出坚持理性主义,反对神秘主义的特点。例如,罗吉尔·培根是最早提倡进行科学研究的经院哲学家,他指出托马斯主义只重推理而不重经验实践导致了大量的谬误。举一例可具体知之:在中世纪弥撒时喝圣血,而这圣血实际是葡萄酒并不是上帝的血。并且他提出了获得真理的四重障碍,正是这四重障碍使得人们无法认识真正科学的奥秘:


1.屈从于谬误甚多,毫无价值的权威(是不是想起某些反对转基因的所谓的权威人士?)
2.习惯的影响(温水冷水之于人体的不同差异感觉)
3.流行的偏见(女人就该相夫教子)
4.由认识的骄妄虚夸而来的我们自己潜在的无知(自大无知)


 威廉·奥卡姆则提出了“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体”的观点,被成为“奥卡姆剃刀”。这一思想使得后来的诸多科学研究受益,简单而言就是如果不是必须的话,不要在研究一个问题时轻易引进别的不相关,或可能相关的内容。
 
 
在基督教哲学的最后,要强调的是,以上这些人无不是基督教的忠实信徒,并且虔诚的相信着上帝存在。这是一场基督教内部的哲学大潮,却为科学起源所必需普及的理性、客观、经验实验精神、权威的可信度等诸多基础认识做了深入的论证及普及,为近代科学的出现提供了思想基础。下面援引厦门大学哲学系2001年论文《论近代科学的宗教渊源》的部分内容,作者曾炜琴。这部分内容主要谈的是基督教本身对科学的影响;


1.偶然性和经验观察(创世说)
2.世界的可认识性(探讨)
3.自然界的依赖性——有机性向机械性过度(对物质世界的机械认识开端)
4.包括实验在内的人的劳动的获得认可(实验被认可)
 


 
想必看到这里,我也大致说清了基督教,基督教哲学与近代科学的渊源,理性与感性认识从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融的在感性信仰中寻求理性解释,往往令信仰有度,感性理性分管不同领域。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化学的尽头是物理学,物理学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化学的本质研究到最后,是带电粒子的运动;带电粒子的运动则是物理的范畴,要想研究透彻物理,最终则要回到数学,通过建模,计算来解释运动;而数学中由1到2很好理解,很好解释,而从0产生1则是哲学问题;哲学的认识有不能通达的地方,最终交给神学来解释。
 
在基督教哲学之后,由于其开启了以上所说的近代科学开端的基础,经验论哲学的发展呈现出繁荣的趋势。其中我们熟知的弗兰西斯·培根便是实验科学的哲学代表人物,充满怀疑精神,并提出了实验与理性的归纳法。而笛卡尔,霍布斯,等人提出的机械论,运动论等则为经验科学提供了发展的助力。这个时期的哲学家往往还是科学的很多方面的鼻祖级人物。在此以后,近代科学逐步发展,实验与求证精神,理性与客观并驾齐驱,助力近代科学的壮大,走得更远。
 
回到一开始的主题,什么是工具理性呢?工具理性就是上面提到的,用来寻求客观事实,规律,现象本质的方法,以及构成这类方法的理性思维本身。这本来是一个好的东西,但如果在一个浮躁而追求物质大收益的社会,渴求物质充盈,什么事都要问及利益何在,意义何在,作用何在,拒绝虚的真理探讨,少而又少的关照自身,那么对工具理性的过度使用及依赖,必将造成工具理性被神化,而工具理性服务于科学研究,对应着科学研究就被神圣化,无暇化,变成虚假的绝对正确,也就是所谓的“科学主义”。科学一旦成为一种主义,一种主张就不再是它本身,而成为讨论当中的话语武器,这种对科学的滥用恰恰是违背科学的精神的。工具理性的过度使用已经深入这个社会的各方各面,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我们社会的浮躁。而对抗这种过度的使用的方法则是内在的关照与关怀,思考世俗生活外存在,生命的意义,懂得在繁琐的世俗环境下,还有不必得到什么好处却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西方世界,其实也就是基督教世界,人们往往信仰宗教的同时也相信科学。这并不是冲突的,并不是说信仰宗教就必然相信有上帝这个人存在,而是有很多人悬设一个上帝,是因为渴望人世生活的德福一致,希望善良而高尚的人能获得其所希冀的生活的实现,由此来证明有一种公正的评判来检验我们各自的生活
 
中华民族与西方世界的不同在于,我们没有一以贯之的一元宗教,很多时候我们是儒释道并行,这造成了中国人信仰的缺失,对世俗生活以外的思考颇少,而常常沉浮于现实世界的诸多困扰与琐事。唯一或多或少能起到一点作用的,是旧中国的宗族血缘体系,尽管这一体系有很多弊病,但也通过对逝去亲人的缅怀与祭奠,宗族情感的表达使中国人对超脱生活之外的东西存有思考。而今,这种宗族观念已经越来越淡,而在多次的文化运动与颠覆之中,传统的美学体系也已经破洞繁多,支撑不起一个民族的审美需求与应用,就更别提深入的作用了。
 
我到现在仍在对第二种人做解释,而第一种人,无非是不懂得“讨论”是何物的人。这种人往往情绪先在,观点固有且多不在其脑中,而在他人的论文中。没有自己的思考与态度,拿着固有的权威,无视他们不了解的东西,用情绪与攻击性摧毁任何理性,客观,温和的讨论气氛,我称这些人为“意见”之徒。对于这些人,我甚至怀疑,他们是否知道“Philosophy”可以拆分成“Philo”(追求)和“Sophy”(智慧),合起来哲学的意思就是爱智慧。对哲学知之甚少擅自做出划清界限之类的事情,就当看个笑话吧。
 
由于学识甚浅,仅有本科二年级,所以有不足及漏洞还请各位见谅。
 
陈尘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