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Joker - 冷眼,利嘴/论道营销
推荐来自: 山人 、asayahaku 、Joey 、archering 、蛋清 、SW14更多 »
眺望天下 - 见了便做,做了便吃了,饱了消化食,等着下次再了; 味生于嚼,嚼生于美味,佳肴乐无穷,遇到以后再嚼。
推荐来自: kirk 、陈尧龙 、浮生未半
wuduojiawml - 沉淀中,论道用于提问,博客记录学习/博客:http://www.cnblogs.com/wuduojia/
推荐来自: Joey
王姝钰 - 沉迷养生读书的小姐姐,社会学法学双学位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4 个回答
Joker - 冷眼,利嘴/论道营销
推荐来自: 山人 、asayahaku 、Joey 、archering 、蛋清 、SW14更多 »
首先,我们需要引入认知心理学中的主体与客体的概念,什么是主体?什么是客体?一个简化版判断准则就是,主体属于我们能够想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的东西,譬如我们的四肢。而客体则是独立于我们存在的物体,我们可以利用它,并不能随心所欲控制它,如衣服等。
弄清楚主体客体之后,请容我问你一句:情绪是主体还是客体?
很明显,情绪它的诞生并不受我们操纵,我们不能想让自己开心就开心,想忧郁就忧郁,情绪来了我们也不能想停就停。哪怕演员,也只能使用一定方式让情绪唤起,而并不是随意操作。因此,情绪属于客体。
承认了情绪属于客体,也就承认了我们主观意愿对其影响是有限的。我们能够感受情绪,能够顺应情绪,但不能决定情绪。也正因为如此,我说题目一开始就错了:控制情绪本来就只是人的一厢情愿。哪怕情绪影响了自己,也只是我们与它的默契配合被打破了,并不代表着我们失控了。这一点很重要,喜欢和自己死磕的人,往往会把情绪视作自己的玩物,而每次情绪波动都对他们是一种打击。久而久之,他们会通过修改对自己的认知来避免认知失调,即,他们会认为自己是情绪的奴隶,彻底放弃抵抗,如习得性无助试验中瑟瑟发抖的可怜的狗,牢笼打开也不敢迈出一步。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让自己更少受到情绪的影响呢?
ABC理论。
A:Activating events(诱发事件)
B:Belief(信念)
C:Consequence(结果)
ABC理论中,情绪的产生属于C,即结果。一个简单的类比就是,A是输入项,C是输出项,中间的B属于一个一一映射。举个例子:有人说了刺激我的话(A)——我认为他不应该这么说(B)——我生气了(C)。
那么,我们怎么弱化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呢?从B入手。
接着上述例子,B当中,我认为他不应该这么说,这个信念正确吗?首先,我们能看到,这个仅仅是“我认为”,也就是说,对方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认为,这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其次,“不应该”这个标准,建立的根据完全是我自己的主观判断,即我主观上有一个应该与否的判断体系,而我潜意识觉得所有人都需要遵从这个体系。有人不遵从,所以不应该。
发现不对了吗?这里我们并没有把主体客体分开,即我们想当然认为别人的反应模式属于主体,应该受我们操作。实际上,这是一个客体。还记得前面的吗?我们仅仅是在和客体进行合作而已,我们需要承认我们对其影响的局限。而当我们完成上述步骤后,你会发现原本的B被我们驳倒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B,即我承认人家可以有不同的认为,也承认我们并没有办法影响别人的反应模式。
现在你再看看,你还受到情绪那么大的影响吗?
最后,其实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还有很多方式可以让自己更加淡化情绪的影响。因为内容太多,此处按下不表。题主只要熟练运用这个方式,就远超世上大部分人在情绪下的独立性了。重要的不在道理,在做到。
不信,给你上一个例子。
这是鄙人运用这个方法一年半后的成果。对情绪的超脱,从照片是能够感受到的。
据说鲍照能够涨赞涨关注?J老师老脸都不要了,看到这里的你忍心不给个赞再走吗QAQ?
眺望天下 - 见了便做,做了便吃了,饱了消化食,等着下次再了; 味生于嚼,嚼生于美味,佳肴乐无穷,遇到以后再嚼。
推荐来自: kirk 、陈尧龙 、浮生未半
方法组一——针对原因
方法1,击破法:
负面情绪的产生,都是有客观直接原因的,从学生时代一次小小测验的失利,到走向社会后上万的投资损失…… 学会从错误中总结经验,这属于避免,此乃老生常谈。
方法2,淡化法:
很多时候,造成负面情绪的原因过于强大,我们面对如此对手不可能根本避免,那就尽可能回避。惹不起,还躲不起吗?龟缩并不可耻,以卵击石,才是可笑无知。
方法组二——针对过程
方法3,看全局:
很多时候,负面情绪产生,源于沟通中的误解。沟通双方,各自固守自己观点,最终不欢而散。那么,反过来,我们试想,小马过河之河,危险还是绝对无所谓?当然,很多时候,沟通对方为了其他目的(比如其代表的团队的利益)会可以强调对方视角的观点。这个,可以参考针对原因的方法组一。这个方法,通常试用与负面情绪起到仲裁作用的人物。不见得绝对仲裁,很多时候,偏重一方也可采用如此方法,例如,对某合同能够拍板的“乙方”代表。
方法4,换角度:
和方法3有些类似,不同在于,这个是完全抛开自己原有角度,看看相反一面的情况,很多时候,如此做法,甚至会发现之前自己行为的可笑之处,能够发现对方的难处。一般的,如果负面情绪产生于内部,例如夫妻双方,合作团队,换角度,换位思考是常见的解决方案。
方法5,换问题:
和之前不同,这个换,不是对调互换,而是抛开目前烦恼开始考虑其他问题。往大了讲,国际合作,求同存异,正式此道;往小了讲,就是很多“吃货”朋友惯常使用的“化悲痛为食欲”之法;往科学理论讲,就是转移兴奋神经;往玄了讲,穿上睡袍,抱着古琴,去深山里找个茅草棚,点一盘香,感悟一下人生……
方法组三——事后补救
方法6,立誓法:
小孩子生气,我再也不理你了!如果触发负面情绪的因素是幼稚可笑的,以后回避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方法7,调理法:
包括运动调理(长跑、慢跑、极限运动、太极拳等等),物理调理(热水澡、按摩等等),药物调理(平心安神的中药,放松神经的西药等等)。
方法很多。祝您开心~
wuduojiawml - 沉淀中,论道用于提问,博客记录学习/博客:http://www.cnblogs.com/wuduojia/
推荐来自: Joey
为什么我会冲动?如果没冲动会有哪些结果?
黑寡妇就是妇联里最冷静的角色,不管发生啥事都能做出最冷静的判断。你可以参考下黑寡妇的一些剧情,看看这个人物是怎么形成的。
个人觉得让自己爽就行了,但是这个爽有时候是当时爽后面不爽,有时候是当时不爽后面爽。
这时候每次都要事后分析,多了,你就知道你喜欢的是哪种了。
我觉得会有一天你喜欢后一种爽,当然,人各有志拉~
王姝钰 - 沉迷养生读书的小姐姐,社会学法学双学位
推荐来自: Joey
根据你的情况我个人建议,情绪更多的在于自我疏导不在于强行控制。
人有七情六欲,我最反对的就是无情禁欲。情绪是生命的馈赠,“喜怒哀乐”是基因赋予我们的礼物。欲望也是无休止的,越禁止越膨胀。情和欲很多时候不再于禁止在于疏导。当你极度陷入一个你不喜欢的情绪时,想难过就难过,想哭泣就哭泣,想开心就开心,想要钱就挣钱,想恋爱就去追求。以上可以做是因为我们平时生活中出现的这些情绪波动,所带来的影响,并不超越或者损害我们内心的原则和道德基点。
举个例子。两个人共处,一个人打扰了你,你很生气情绪要不要爆发?【这时候基于人性你内心开始了价值观和现实性的博弈考量。】
⑴如果你内心的价值观认为人权高于一切,而他的行为极度侵犯了你的权利。(价值观考量)
①他和你并无半分感情关系,而且你即便是态度不好的说出来后,他也不会对你有所威胁,并且他比较有道德修养的话(现实考量)
→这个时候你大多是选择发泄出来的。发泄完你很舒服心理也不想了。
②如果他一脸凶神恶煞,不讲道理。(现实考量)
→这个时候大概你再生气也得控制,也不得不控制嘛。
⑵如果你的价值观是公共关系大于个人利益的话(价值观考量)结合以上两种现实状况下,你都会选择控制情绪,只不过第二种愤怒情绪会更大一些。
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凡事有个度,适可而止适度而为。无论是情感的发泄还是欲望的满足都要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如何把握与选择?也就体现了你内心价值观的一种博弈。
●比如说你对你的父母生气发火,你想到以后你会寒了他们的心,比起现在你发泄出来爽极一时。怎么选?(如果父母在你心里重要就控制,可有可无就发泄)而我就选择控制。因为我们的感情要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说朋友吵架怎么办,你思及他以后可能会使你获得更多的情感满足。再不济,他以后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利益价值。这一切都大于眼下鸡毛蒜皮的小事。你就会选择控制了。然而是不是就会发现:换个角度看问题“控制情绪”就变成了“自我疏导”。(这个时候的控制就不是强行控制了。)
追求自我满足愉悦是人之常情。有的时候我们做了不好的事情绪低落,也不要过于苛责自己。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能止损就及时止损,不能止损就尽力补救,埋怨自己也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反而更耽误时间,无限负能量循环下去。
人有的时候缺乏的往往就是自我和解的能力。
人之天性就如同洪水一般,一味的堵,洪水泛滥的那天到来时就会生灵涂炭。但是不管不治理,任由洪水爆发越汇集越多,最终也会生灵涂炭。大禹治水告诉我们要善于疏通,给洪水一个合理的渠道去“引流”才是上策。但是你看引流是在洪水爆发时候开闸放水,平时可不让你“随便流”吧。
人活在这世上就是一个对抗的过程,年轻的时候与天斗,与地斗。但最终发现终究还是归于与自己斗。年轻的时候多斗一斗自己,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尤其在狂喜时和极悲时要“斗”。告诉自己不要迷失,不要自馁。要“可持续发展。”眼光放长远一些。就有容人之心了
因为我还年轻想要更远的路,所以我个人选择:克己,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