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上看为什么仇恨的情绪很难消除?

比如对敌人的仇恨可以持续数十年,这到底是什么机制?
已邀请:

戴哲浩 - 生竞狗

推荐来自: 浮生未半 archering Joey 李大伟

多么好的问题啊,怎么会木有大神来回答呢?
那就本渣来强答一下下23333

有错请打脸,最好疼一点

脑神经科学大概是最近几十年最热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我看来,脑科学的进步将会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既分子生物学之后的最大爆点(没有之一),但是,它充满潜力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我们人类,对于自己最最重要,每天消耗身体能量十分之一,让自己成为食物链顶端的最重要最锋利的武器,只能说还知之甚少。

对于题主的问题,我理解为关于仇恨的记忆的问题。

人类的记忆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永恒话题,
从生理学的角度研究,科学家把记忆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一种记忆类型,分别为
 
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还有第三级记忆

1.感觉性记忆

顾名思义,感觉性记忆是指感觉系统获得信息后在大脑感觉区初步储存的记忆,
这种记忆很短很短,大约只有不到一秒。

比如,你看到一个漂亮妹子,光通过视网膜成像,并经过编码,将影像资料发给外侧膝状体,换元后投射到视皮层。然后,你看到了妹子,并能记住,,,,不到一秒,,,

所以不要扯什么一见钟情,你如果只有一见的话,不到一秒就把人家忘了2333

但是对于一个人的仇恨,这又不是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外界信息,所以我认为,这种记忆大概跳过了感觉性记忆

2.第一级记忆

如果人只有感觉性记忆的话,那我大FFF团就不有七夕节烧情侣啦(大雾),
为了拉来更多单身狗的仇恨(并不是),人的大脑还有第一级记忆。

在这个阶段,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并把其整合成连续的印象,这时,就产生了第一级记忆,这种记忆形式可以停留长达,,,,,几秒(翻了几十倍啦有木有!)

多提一下感觉性记忆到第一级记忆的转化途径:
第一种是将感觉性的记忆资料转化为口头表述的语言信号从而转入第一级记忆,
第二种是非口头表达性途径(这种途径目前了解不多,但是是幼儿学习必须经过的途径)

个人感觉,题主所问的仇恨,最开始应该就处在这个层次。

3.第二级记忆

当然,这种连喂狗粮都不够的时间尺度是不足以令CP们满足的,他们还有更高等的第二级记忆。

第二级记忆的形成关键在于洗脑循环,,,,
啊不,是重复,嗯,重复,重要的话说三遍,重复。

通过对第一级记忆的反复调用,信息在第一级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了信息在第一级记忆中停留的时间,使得信息很容易从第一级记忆转入第二级记忆。

到了第二级记忆阶段,我们大概就能意识到了自己有记忆这一事实,这种形式的信息可以保留数分钟到数年不等,有的人认为,第二级记忆的遗忘是由于之前或之后的记忆对其干扰所造成的。

现在可以说,题主的所谓仇恨是在第二级记忆层次上的,而达到这一层次的关键,就是,你要不断的想起,
呀,我恨这个人,
嗯,我恨这个人,
没错,我恨这个人(重要的话说三遍),
熟能生巧嘛,渐渐就记住了23333

(以上基本上回答题主的问题啦)

4.第三级记忆
然而,仅仅第二级记忆还是无法满足(某些单相思的澎湃感情)/(单身狗的滔天恨意)
他们昼思夜想,终于自我突破,达到了前所未有第三级记忆!
某些记忆痕迹,经过不断的运用重复,有可能达到终生不忘的程度,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三级记忆了。
现实的实例就是有的人化身鲁滨逊(雾),孤身一人流落到某无人荒岛,孤单寂寞冷地生活了几十年后被人发现,这时,他的许多记忆都已失去,甚至连话都不太会说,但他却能精确地记住自己的名字。
什么,你说名字太好记?

万一他是毕加索呢!(反正我是记不住他老人家的全名)

-宏观转微观的分割线--宏观转微观的分割线--宏观转微观的分割线--宏观转微观的分割线-

以上都是我最不喜欢的关于记忆的解释,因为,,,,,
并木有牵扯到具体细胞层面事情,
难不成老子细胞生物学和生理部分的神经元电生理学啦辣么久在生理学家眼里都是喂猪哒!(摔书)

还好,在微观(细胞)层面,科学家们也找到了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现象,而且,
是中国人先发现的!(小小的骄傲一下下)

以下
文科生看了会沉默(这它丫说的啥,老子看不懂!,!)
理科生看了会流泪(这它丫说的啥,老子考试考。,。)
2333

下面播送
新闻不联播
当当当当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194X年X月X日,星期X,农历XX
中国生理学家,冯德培院士,在喵星人的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发现了强直刺激后终板电位增大的现象,增大现象可持续数分钟,被称为强直后增强(PTP),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突出传递效应的使用性增强现象……

不扯淡了,
话说上面这段文字,估计很多人都看不懂,就让我来翻译一下
话说骨骼肌这个家伙,是随意肌(就是你想让他动他就动,,,吖,好污,捂脸)
而你能让他随意收缩,靠的就是神经信号的传导和传递。
而神经信号从神经元到肌肉间的这一部分,叫做神经肌肉接头,见下图(理科生们有木有很眼熟!)
(拍照好麻烦,,,吐舌头,,,,有赞再补)
终板电位呢,就是接受神经递质刺激后突触后膜上的膜电位。
上述文字大概讲了这么个事:你刺激刺激刺激刺激一下一下一下又一下神经元,让肌肉收缩收缩收缩又收缩,这一长串刺激可能只有几秒,但是肌肉会持续十几分钟的收缩(也就是终板电位持续十几分钟的吃了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地在峰值部分)
科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强直后增强(PTP)

你可能会问,这不是肌肉吗,和大脑的记忆有什么关系呢?
问的好!(用力一拍桌子)

不久,科学家们也在大脑神经元之间发现了PTP,而且,还发现了更牛逼的
长时程增强(LTP)(和PTP差不多,只不过增强时间更长了,,,耸肩)还有
长时程压制(LTD)(顾名思义啦,和LTP相反)

众所周知,脑是由神经元构成的,而一百亿个神经元之间错综复杂的信号通路,塑造了人类无比强大和缤纷的心灵世界,而这信号通路就相当于信息之车行驶的公路。
PTP和LTP和LTD的发现就相当于人们发现,原来这些公路上行驶的车数量经常很多/很少,人脑可以拓宽/缩窄道路,让更多/更少的车更经常/更不经常地走这条路,由此,改变了信号的轨迹,产生了不同的效果。科学家们把这称之为
突触的可塑性
可以说突触的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从理论上,改变人脑的突触连接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记忆乃至本能(这才是我想要的,,,中二脸)

-还想补充点啥却发现好像有点离题的分割线--还想补充点啥却发现好像有点离题的分割线--还想补充点啥却发现好像有点离题的分割线-

话说当年我还以为人脑只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时候,不小心看到了有能自起搏的神经细胞(自己把自己搞兴奋了,,,雾)
对到问题,我猜是不是有一条通路是某自起搏神经元没事就兴奋兴奋,然后让你没事就想想你有多恨那个人(瞎猜的,如有雷同,,,,那我岂不是可以发CNS了2333)

以上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