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rix - 太不專業了
推荐来自: E文字母 、Joey 、秋风暖暖 、Ddawns 、若风 、张沇 、大污师 、看贴还要破名 、亘逝 、Defcon3 、神锦帆 、李大伟 、asayahaku 、是渺 、熊朵朵 、隐士 、洛阳山更多 »
離娮 - 教育とは人間の品格を磨くことであり、知識や経済能力を身につけることではない。
推荐来自: rix 、Joey 、氵氵流星ol 、秋风暖暖 、几方 、张沇 、清茶_Jeremy 、E文字母 、李大伟 、asayahaku 、advAdder 、目目老师更多 »
我希望论道不仅能做一个认真社区,更要审核一个答主的「专业知识水平」。如果一个答主对于这个问题(尤其是理科类问题)完全是主观体验,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希望能对这位答主有相应的惩罚。
若风 - 崇尚公平,平等,民主,自由。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支持全球化和多元化。 不是游戏主播若风。所有言论都只是一家之言,权当笑话看看就好,千万别较真。
推荐来自: 氵氵流星ol 、张沇 、離娮 、Joey 、秋风暖暖 、氪星人 、Ddawns 、asayahaku更多 »
請各位用戶用好手中寶貴的「推薦」「反對」和「沒有幫助」。
不要盲目「推薦」
煎饼 - intp,化学本科,好奇宝宝,暂无明确职业方向求带飞
推荐来自: 氪星人 、张沇 、Joey 、李大伟 、亦可喜 、FirEra 、asayahaku更多 »
Oo2oO - 让世界更好一点儿。
推荐来自: Joey 、张沇 、目目老师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论道已经切换域名为lundao.pub
5 个回答
rix - 太不專業了
推荐来自: E文字母 、Joey 、秋风暖暖 、Ddawns 、若风 、张沇 、大污师 、看贴还要破名 、亘逝 、Defcon3 、神锦帆 、李大伟 、asayahaku 、是渺 、熊朵朵 、隐士 、洛阳山更多 »
簡單來說論道作為一個綜合社區,其專業程度尚且達不到能引起任何一個領域激烈討論的地步。想答題的人一肚子墨水不知道上哪寫答案,因為沒有足夠專業的問題,而發專業的文章又不知道能有幾個同行能讀到,普通人或許根本就不願意讀,只有科普文才適合大眾,但是很少有人有精力去寫太基礎的東西。現在我在論道都不敢提問題,因為我提問的時候考慮的不是我想要知道什麼,而是論道知道些什麼,我怕我提的問題沒有人回答得了,那問來有什麼意義,還不如繼續讀我的paper自己解決好了。
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要培養各種圈子,比如我在某乎上面關注的人基本都是跟我同行的,其中也有很多和我相互認識的,經常私信往來。那麼我們在交流的過程中會經常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990325 這個問題就是我跟一個朋友在討論的時候引發的疑惑,於是我們就能在某乎上問,雖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答,但還是能引起一些討論。但是同樣的問題放在論道恐怕連討論都不會有,因為這邊有的是大V,但並不一定是同行。比如我在論道發的第一個問題,https://www.lundao.com/question/638 ,所有人都在回答比特幣的經濟前景,根本沒有回應我的提問,因為這些問題太過專業,沒有一定的技術基礎是無法回答的。同樣的問題放在 Hacker News 上面卻是非常激烈的討論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10905118。再比如這個問題 https://www.lundao.com/question/669 我估計論道上知道 MAX/MSP 的人都沒幾個,有資格回答的人就更加沒有了。但是同類的問題放在某乎卻有很多回答,雖然不見得特別專業,但作為科普也是足夠的。
論道要做的是提供更多讓同行相互認識的機會,不認識就不會產生疑惑,就不會提問,就不會回答,就不會再認識更多人。這是一個連鎖反應,沒有一個有效的催化過程是無法進入自我成長的階段的。
具體的手段有很多,比如興趣小組,像豆瓣、貼吧這樣的模式,或者由官方發起主題活動,想某乎的圓桌的模式,又或者讓用戶完善自己的技能樹資料,用算法將同行分類、推薦,像 LinkedIn 的模式。
還有一點,我其實希望取消現有的邀請碼註冊機制,改為真正的「邀請註冊」機制。
具體的做法:
現有的用戶提出一個專業領域的問題,然後系統會生成一個邀請答題鏈接。用戶可以將這個鏈接以郵件等任意方式發給想要邀請的人。被邀請的人不需要註冊用戶便可以直接答題,只需要留下一個聯繫郵箱即可,這種未註冊但受到邀請回答的人我先稱之為「客卿」。客卿的答案如果受到邀請人的推薦,或者是邀請人所在的「圈子」(後面會解釋這個概念)內的人的推薦,客卿就會獲得註冊為正式用戶的資格,系統會自動發送郵件邀請客卿註冊。論道現有的郵件邀請功能我測試了一下,沒有註冊的用戶是不能使用邀請鏈接直接答題的,不知道是不是 BUG。
這種方式有很多好處,首先,所有新加入的用戶都會受到真正的同行評審,可以保證加入的用戶是真材實料的,不像邀請碼這樣成幾何倍數增長,到最後會造成邀請碼氾濫或者出售邀請碼的狀況。再者,能夠產生內容的人不再局限于註冊用戶的範疇,註冊用戶可以更加直接地將原有的圈子搬到這個平台上來,畢竟純粹的邀請碼對專業人士來說沒有什麼吸引力,畢竟他們不知道這個社區是否適合自己,反而用一個直接的問題來邀請專業人士反而更加適合,畢竟我們的圈子往往都是建立在專業知識上的,要是沒事發個邀請碼給別人顯得是在做什麼廣告,而邀請人回答問題就是在討論學術了,這是兩個層次的效果。
再說上面提到的「圈子」的概念。我曾經設計過一種社交理念,裡面提出了這樣一種關繫結構:A與B為好友(相互關注),那麼A與B的距離值為1;A與C不為好友,那麼兩者的距離值為無限;此時如果B和C建立了好友關係,那麼A與C的距離值會自動變成2。C的好友跟A的距離值最大也會成為3,以此類推。那麼A所屬的圈子就是所有與A的距離值在x以內的用戶的集合。這個x值可以動態調整。這種圈子的關繫結構用處大得很,比如可以用它像用戶推薦更多個性化的內容,用戶也可以自行調整接受來自圈子的信息量大小等等。
這隻是一種初步的設想,我覺得在實現上也是可行的,希望論道能考慮採納。
離娮 - 教育とは人間の品格を磨くことであり、知識や経済能力を身につけることではない。
推荐来自: rix 、Joey 、氵氵流星ol 、秋风暖暖 、几方 、张沇 、清茶_Jeremy 、E文字母 、李大伟 、asayahaku 、advAdder 、目目老师更多 »
目前來看,我已經見到了很多不懂強答的現象,但是,我卻沒有看到任何對於這些答主的懲罰,反而是管理員帶頭點讚。
還有一點就是問題質量。
論道想要做一個高質量的「問答」社區,就需要嚴格把控問題質量。
而我現在看到的是,某些用戶,特別是擁有比較高威望的用戶,甚至是管理員,帶頭問低質量問題。
隨着用戶數的增多,問題質量變低是正常的。但是論道才1000多位用戶,現在就開始水實在是爲時過早。我個人認爲,一個好問題,絕對不是人人能發表回答的。只有擁有相關專業知識背景的用戶才能真正「回答」這個問題。
請各位用戶用好手中寶貴的「推薦」「反對」和「沒有幫助」。如果你都不懂這個問題,何來推薦一說?千萬不要盲目「推薦」,在這裏,我拜託大家了。
如果按照現狀發展,論道只有可能比知乎淪陷地更快。至少知乎在2014年之前的問題答案的質量都是很高的。
只希望論道及時糾正錯誤,發展的越來越好。
END.
若风 - 崇尚公平,平等,民主,自由。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支持全球化和多元化。 不是游戏主播若风。所有言论都只是一家之言,权当笑话看看就好,千万别较真。
推荐来自: 氵氵流星ol 、张沇 、離娮 、Joey 、秋风暖暖 、氪星人 、Ddawns 、asayahaku更多 »
1. 什么问题是不该出现的?
有些问题本身可能很无聊,但是从不同角度看就可以出现非常优质的答案。所以,除了那些完全就是引战的,或者已经有大家普遍认同的答案的,或者是已经有着充分讨论而且出现几个相对广泛接受的观点非专业人士不可能出现更有建设性答案的等会出现负面作用或者几乎不可能有正面意义的问题,问题本身都是有意义的。
当问题数量足够多了,大家普遍认可的好问题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有些问题可能对大家都没有帮助,但是题主却是存在困惑而又难以通过其他途径得到满意的答案,那么就算为了帮助他一个人,只要有人愿意答,对大家也没损失,对题主却是有意义的,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是应该容许存在的。
2. 「推薦」「反對」和「沒有幫助」
这一点,我是部分认可
我们对于使用的标注可能看法不同,我个人认为的用好这些功能指的是:
1. 不要因为人情的缘故点「推薦」,
2. 不要因为讨厌一个人点「反對」和「沒有幫助」,
3. 不要因为人情的缘故不点「反對」和「沒有幫助」。
简单地说,我们应该完全针对答案使用这些功能。
如果不懂一个话题,但是又觉得这个答案特别好,对你很有帮助,是不是可以点推荐呢?
个人认为是可以。你推荐这个答案说明一个问题:那个答案本身可能是错的,但是很可能会有人被那个答案误导。那么,这个时候出现一个更专业的人看到这个答案推荐可以针对那个答案写一个科普答案,帮助大家能对那个问题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所以,论道需要建设成一个单纯的问答论坛,大家把焦点放在答案本身。至于这个答案谁写的并不重要。追求的是“道”,不是别的。私下可以关系非常好,但是在观点上可以针锋相对。
论道和知乎早期是完全不同的状况,需要有新的思路发展,如果盲目照搬知乎的早期模式,论道会非常危险。
知乎是通过专业人士带动普通用户,论道专业人士不足,那么就应该形成一种崇尚求知精神的氛围,通过普通用户吸引专业人士。这也是我近来思考了很久,认为可能最合适轮到发展的方法。
当然,我认为那位朋友的答案也很有道理,只不过大家的思路不同,完全是有可能实现殊途同归的。
煎饼 - intp,化学本科,好奇宝宝,暂无明确职业方向求带飞
推荐来自: 氪星人 、张沇 、Joey 、李大伟 、亦可喜 、FirEra 、asayahaku更多 »
比如说邀请码制度理论上是应该用户呈现指数上升的,但是为什么人数却没有想象中的这么多。甚至连问题也寥寥无几。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就像rix说的那样,可以进行问题的邀请,收到邀请链接的未注册用户也可以进行回答。
又比如专业性的问题,就我自身的经历而言,暂时在化学检测公司工作,而专业性的东西通常都会访问仪器信息网,很少去一些讨论社区里面问,毕竟隔行如隔山。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部分同意用普通人吸引专家这一个想法,应该是说用这里纯净的环境和高质量的问题(我觉得问出高质量问题是一门艺术,首先要令别人知道你的想法,而不是开放性的“XXX是什么体验”。部分的概念应该明确,而且真正自己思考过,这样才会令人有想回答的想法。)
论道的用户暂时不多,这样就可能会形成一个金字塔的状态。顶端的是专家大v高处不胜寒,默默付出最后可能因为累或者其他原因也会选择退出。所以我同意上面的一部分答案,慎用推荐,没有帮助的功能。而我认为能否将一些“称号”来激励回答者?又或者令他们有更大权力?(仅仅只是想法,欢迎吐槽)
关于创新,就是我希望能举办一些线上辩论会,双方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论题的一些论据,并伴有主持人。当比赛结束后进行总结并建立这个问题的答案。
或者是电影书籍或者公开课的分享会。每月推荐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用户看过之后进行交流探讨。可以看一下和自己不一样的思路角度。
思路有点杂乱,希望能抛砖引玉。
Oo2oO - 让世界更好一点儿。
推荐来自: Joey 、张沇 、目目老师
在知乎上一个回答,他们获得的赞是上千上万。而在这里,就只有十几个。哪边更有吸引力?
虽然最开始时知乎也是如此,但当初,只有知乎一个问答网站。大家都差不多。而论道有知乎做对比,差距太大了。
模仿别人,都会遇到这困境。腾讯能以前能模仿成功,是基于他本身就有最大的用户量,而对手的用户量远不如它。所以,联众,劲舞团,米聊之类的都被它代替了。而新浪微博这样已经拥有很大用户量的,腾讯就没办法。
论道的团队能比过腾讯么?知乎已有1亿多用户量。连腾讯都难说取代。用户需要两个功能一样的工具么?如果还是那么相似,论道可能连陪衬都算不上。
如果要有存在感,要么能拉来超大V,提升逼格,如果李开复在论道上回答几个问题。用户的积极性铁定提高很多。
要么开放游客回答区。最简单的办法是,问题的评论功能,对游客开放。游客在评论区吐槽,而用户在底下慢慢的码字回答。游客在评论区吵翻天,而用户安静的讨论,能给回答者很大的满足感。
或者就开放历史记录功能,记录用户回答的每个瞬间。这样一来,最好是提一些能够长期思考的问题。比如,你是怎么看待爱情的?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这样一个题,就够用户写一辈子了。以后无聊时,翻看以前的回答,也能有不少感触。
关键是论道是怎么定位自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