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内容社区成功的核心因素是用户还是制度?

当然人和制度(产品机制)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非要分一个先后重要顺序,大家认为是什么呢?最近和一个朋友谈论道的发展的时候,有一些观点不一,欢迎大家讨论。
已邀请: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道不远人 asayahaku 若风 玉米 李大伟 灰机无邪 離娮 曹钰 Cholera更多 »

讨论补充:

多元化时代,更需要制度。但,1.制度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与时俱进;2.制度也有好与坏、适与不适之分;3.制度的设计与制定,要始终围绕价值目标和发展方向来进行;4.制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它只是解决基本问题、框架问题、方向问题。
 
制度不是问题,问题是设计和制定制度的人和程序;我说的是广义的制度,比如邀请制就属于制度范畴;我认为,从一开始就要围绕价值、目标、方向来制定制度,这个制度有引领性、限定性作用,问题是有没有明确价值导向;制度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的;制度也有盲点,有僵硬的缺点,可以用讨论、投票、裁决等方式来解决,而讨论的、投票、裁决的方式也属于制度范畴。
 
那种不好的制度,是设计与制定制度的人、设计与制定制度的程序出了问题,而不是制度本身有问题。
 
个人比较同意@若风 的土壤论,有什么样的土壤,就生长什么样的东西。
 
依靠用户,是不可靠的。尤其在当前这种多元化、碎片化、去中心化时代,必须通过好的制度去吸引用户、塑造用户。试问,分答、行家上的高端用户的热情能持续多久?为什么有的国家人才流入多、有的人才流出多?只有好的制度,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良好的生态系统里,物种会越来越丰富的。
————————————
 
个人觉得,核心因素是制度——以“用户、价值”为双中心的运行制度。理由如下:
 
1.价值是根本,好的制度应该是鼓励源源不断地生产价值的制度。没有价值、过度水化,对内容社区来说,是致命的。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一些内容社区闹得很欢腾,其基本着眼点都是“商业化”,甚至一些制度设计得很精巧,但是它的生命力、生命周期很值得怀疑。反正,我是不怎么感兴趣的,当然我比较老了,可能有很多年轻人比较感兴趣,但是这个兴趣能保持多久???毕竟,对于过度娱乐化的东西,即便一时热闹,人们也总会审美疲劳的。
 
从“分答”身上,我们看到了姬十三的着急,也看到了“行家”已进入瓶颈期的不温不火。大家都熟悉的知乎也是这个样子,现在想在知乎上寻找一些专业、靠谱的答案,基本很难。最近,我也在用知乎,翻看了一些答案,最大的感觉就是“似是而非”,有些答案把形式搞得貌似很高大,其实内容很空洞,甚至根本上还有逻辑错误,甚至没有穷尽一般显而易见的可能性,不中肯、不客观、不科学的问题和答案比比皆是。至于水化,就更不用说了,大家都很忙,没有多少时间来看瞎叽叽。
 
只有价值,才能恒久地吸引关注,才能有更高的用户忠诚度,才能经得起时间和用户的检验。即便要实现商业化,也应该是在价值生产的基础上。尤其对于刚刚起步的论道来说,玩花哨、玩技巧是死路一条,那是大户的玩法。价值可能比较慢、比较曲折,但是在这里,慢就是快,弓背就是弓弦。所有的制度设计,都应该围绕促进、鼓励价值生产来进行。其实,我们的互联网生态很浮躁,这是当前的弊端,恰恰也是发展的机遇——仍然有很多内容空白,就是没有人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去做,他们都很着急要去“变现”。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价值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淀,栽好梧桐树,何愁凤凰来。关键是,一个内容社区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2.用户也是根本,是内容社区的价值生产者和使用者,制度应该真诚为用户服务。没有用户,甚至没有一定量、一定质的用户,构不成一个有价值的、有一定活跃度的社区。如果说,公平与良知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那么,价值相当于良知,用户良性活动的内涵相当于公平。制度设计,应该是鼓励用户生产价值的。如何鼓励与促进?制度设计很重要,只有良好的制度才能保证长久地保持用户的积极性。好的制度,会吸引和留住用户;好的制度,是真诚为用户服务的。如果把用户当作商业化的砝码,那么用户的流失是指日可待的,殷鉴不远。比如,在知乎上,已经有很多人离开了,有很多人已经不愿意分享了,还有一些人在和管理方打仗。要坚信,互联网上有很多很多人是想获得知识、见解,并乐于分享知识、见解的。可惜的是,没有人真正在乎这个,他们视用户为他们养的猪。
 
论道开创了一个友好探讨问题的先河,氛围非常好。目前,还没有一个氛围这么好、这么健康的内容社区、讨论社区。但是,论道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路,需要真诚、耐心、毅力、坚守,需要工匠精神,需要精雕细琢。一个坚守价值、氛围良好的内容社区,未来是值得期待的,要赢在未来。无论内容,还是氛围,当前的互联网都缺少这样一个成熟社区。虽然,现在有些社区很热闹,但是网民也是在经历中、体验中、学习中、成熟中,时间会证明一切,时间会让沸腾的大脑冷静。
 
总之,制度才是核心因素。内容社区要以“价值”和“用户”为双中心,并围绕“双中心”设计好运行制度。只有好的制度,才能鼓励用户源源不断地生产优质的价值,才能持续地提升内容社区的活跃度。至于制度设计,乃至很多细则,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另外:一,个人还是坚持学习型、成长型社区——有价值网络书院的定位。只有这样,用户才会在其中有“获得感”和“成长感”。二,细节设计上,还是要有精华提炼选编、不同兴趣爱好专业小圈子、尽量客观的投票机制等等。这里面有很多技术上的难点,但或许可以通过社区治理、社区自治的社区制度方式来实现。
 
先扯这些,供讨论。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也是一个开放的回答。回答里有很多未尽之言可以展开讨论,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里进行毫不客气地质疑,使之更加广泛深入地讨论,或许能弄明白一些东西。
 
——————————
补充一下:刚才没有探讨商业化的问题,这是网络社区难以回避的问题。但是,一定要注意一个现象——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内容社区真正很好地实现了“直接的商业化”,包括天涯、知乎、豆瓣等等。注意,这里说的是“直接的”商业化——就是直接把内容“变现”。虽然已经出现了个别的情况,如行家、分答、值乎,但是从商业角度看并不成功、也不具有持续性。这是“内容”——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是,要看到市场仍在培育中。二是,内容、知识的商业化,不一定要这么直接。拿两个顶级例子来说,哈佛好像是靠捐款盈利的,协和也是靠十几年、几十年培育全能型医生来实现的。而内容生产,也有出版、网络运营等等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实现。这个问题很现实。
 
 

若风 - 崇尚公平,平等,民主,自由。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支持全球化和多元化。 不是游戏主播若风。所有言论都只是一家之言,权当笑话看看就好,千万别较真。

推荐来自: asayahaku 道不远人 山人 WangMT 離娮 目目老师更多 »

制度。
 
虽然目标用户也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进行筛选,从而让用户群限定在某些特定人群。但是,除非是很高门槛的小众社区,用户群的扩大是社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定数量级的用户保障了社区的活跃程度,社区话题的广泛性,优秀答案的数量级。
 
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确保大多数用户可以在这个社区有比较良好的体验。而且,这样一套制度也是吸引并且留住更多对社区品质有着较高要求的用户的关键所在。
 
拿论道来说,很多人来了,看了看,就走了。
 
为什么留不住?就是因为缺乏亮点。这个亮点就要从“制度”下手,因为社区作为一个产品的话,制度显然就是“品质”的核心所在。
 
如果一个社区过度强调所谓的用户而不注重于制度建设,那么就很可能陷入一种困境——既吸引不到足够数量的普通用户,也留不住一定数量的所谓的“精英用户”。
 
而把制度放在用户前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用户”并不完全是一个可控的变量,而制度是可控的。吸收新用户,提高用户粘度靠的也是制度。
 
当然,一些有影响力的用户也可以成为吸引新用户的重要手段,但是,很难吸收他们。只有当这个社区真正意义上能输出价值了,才能让这些用户不仅仅是个账号,而是真实的活跃用户,参与论坛建设的用户。
 
或者说,我可以这么比喻吧。如果把社区比喻成一棵大树,制度就是土壤,用户就是根本,都很重要,但是一定要二选一,我会优先选择土壤。没了土壤,何以扎根?光有土壤是不够的,但没有土壤就什么都没有了。

archering - var G_USER_ID = "410";当人使用大脑的时候,倾向于目前认为最相似的答案(可能参考权威,书籍,别人,自己利益)

推荐来自: 目目老师 夏墨 山人 冰镇火龙果 龙再文 落眠更多 »

最近经历了一些事情,我现在完全觉得产品有点玄学
 
里面的人很重要
产品自身的设计也很重要
 
我目前想做一个科普类型的社科与理工科的网站,用我自己的资金,看看能不能推动一些人参与进来,
 
我想从我的网站中表达一件事情,世界同时存在多个观点,多种看法,多种价值观
 
关键是如何激励大家参与进来
 
嘛嘛嘛,玩票性质,尽力而为,随遇而安

蛋清 - 诗人犹如信使,于世界的永恒之夜半走遍大地。

推荐来自: 山人 曹钰 龙再文

谢a邀。
(从中我推断出是严谨认真的大a举制度刀和温柔婉约的管理员持用户剑发生的战争…脑补三万字…×大误,就是瞎扯)
 
首先,我明确一下问题。
管理员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是以论道为例的,那我偷个懒,就以论道为例
引用自《内容社区:大众媒介的第三空间》


通过内容传播的差异化,来顺应和促进目标受众的分化与融合,形成彼此独立,同时又交叉互补,这就是内容社区


那么这个名为论道的内容社区要成功,也就是要达到创立者的既定目标,需要经历一个成长阶段
引用自《开放内容社区成长之动力机制研究》


可以认为社区成长包含着两层涵义,一是 “量” 的扩大,即社区的成长可以体现在社区的某种规模量的增长上,比如贡献者数量、用户数量的增加,内容规模的扩大;二是 “质”的变革,这是社区成长更为本质的一种表现,如内容质量的提升,内容效用的增加,贡献者技能水平的提高等。



成长整体上可以用以下几项指标进行粗略的测度:
* 社区的年龄
* 社区的规模
> 成员规模: 包括注册用户数、匿名用户数、管理员的数目
> 内容规模: 内容页面数、总页面数
* 社区的活跃性: 编辑次数、编辑权限的控制
* 社区成长潜力: 生产性贡献者所占的比例


那么随着社区“量”、“质”的不断提升,最后达到创立者的既定目标。
恩~就目前所知,论道的目前理想成功貌似是:论道常驻活跃居民人数百万级,居民友善认真大致达到「论道诞生」论道正式上线啦!的程度,用户体验获得极大满足,用户粘性极大提高,有合适的凭借内容和人口等不影响社区核心氛围的方式创收,论道得以良性生长,创业人员及工作人员可以长期凭借论道过上富足的生活(我没说错吧?……)。
那么,以上就是我理解的这个名为论道的内容社区成功了。
 
但上述的成功是近乎于理想目标完全达成的理想化成功,如果说要的是一个最低限度的成功,大概会是:论道注册用户达到百万级,用户相对友善认真活跃,在不引起用户强烈反感的情况下创收,论道不断成长,创业人员及工作人员可以长期凭借论道过上安定的生活(我没说错吧?……)。
 
其次,这个名为论道的内容社区成功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当然原问题是这样的,一个内容社区成功的核心因素是用户还是制度?并不是我想要偏题,这个问题在下一步回答。
因为我实在是认为一个内容社区成功的核心因素如果不是内容还能是什么?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顺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规律,根据不同兴趣社群的聚合特点,在兴趣社群高度密集的区域和时间,以新的传播方式开辟出新的媒介空间,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并由此促进他们之间的人际交流。


内容社区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在@若风 所述有着优质土壤(制度)的平台上,能够找到观念也许不同却能友善认真交流的同类,彼此独立又交叉互补,提问、回答、评论包含各类用户想到的、没想到却能引起兴趣的内容,这些在社区里被以文字体现、群里被以对话、图、语音体现的内容
制度是在不断更新的、用户是在不断流动的,某个用户在某个制度下输出的内容才是会被长期保存,被后来者反复看到,并延绵不绝的形成影响。
 
然后,对于一个在初级阶段还需要不断输出基础导向型内容以形成良性循环的社区核心是用户还是制度呢?
百度百科


制度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准则,目的都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


用户
我认为这里应当特指的是:能够保持一定活跃度守护社区基本价值观(也许也可以说成社区基本制度)的社区居民。
 
那么争核心是用户还是制度,也就是在争:
一套在现阶段背景条件下形成的让用户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比较重要,还是一群能够积极遵守社区基本规章制度的活跃用户比较重要。(天啊,原来这么饶舌……)
 
我认为,在一个内容匮乏的初级阶段,人口和制度同时不够如人意的情况下,一群能够积极遵守社区基本规章制度的活跃用户比较重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具体的用户范例和不断产出的内容来诠释社区制度认同的是哪一种讨论方式和氛围,以及用户总人口的不断增长来保证社区的存活。同时,制度是随着管理人员和社区活跃用户对于内容社区理解的不断深入而不断进步更新的,在到达社区氛围良性循环、内容/用户极大丰富的高级阶段,制度可以凭借现有资源引导新注册用户跟随已营造好的氛围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一套让所有用户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就更为重要了。
 
起步阶段,管理员、志愿者、核心用户制定规矩营造氛围活跃社区,以高质量用户为主导的完善内容,大量吸收目标用户进入社区,实现收支平衡,达到“最低限度的成功”;中间阶段,相对完善的制度和内容范例引导大量新用户融入社区,实现合理创收,到这里,我想就已经到达“目前理想成功”了;如果还有的话,最后阶段,该社区的良好名声在具有该内容社区所推崇素质的网民中广为流传,大部分新人进入社区前已有充分了解和准备,制度仅用于对少部分不了解的新人进行科普,该阶段又将是以大量活跃用户为主导的百花齐放的状态。
 
就此来看,假使我们正处于并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这样一个初级阶段,那么我认为用户的是论道社区现阶段需要突破的核心。

说起来,看这个问题的相关就可以看出来。

 
最后,向前吧!管理员!向前吧!论道!
(怎么看都是……少年!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吧!
 
 
 
 
 
 
 
 
 
 
不不不,当然是:
出来吧!皮卡丘!)

asayahaku

推荐来自: archering 山人

不说太远,就拿论道和知乎做例子。
  蛋清阿姨总结的不错,在这里引用她对问题的概括和提炼:


是一套在现阶段背景条件下形成的让用户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比较重要,还是一群能够积极遵守社区基本规章制度的活跃用户比较重要?


  这个问题,我也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分开来讲。
 
 
  短期来看,筛选用户来维持社区的秩序和气氛,和制定规章制度来维持社区的秩序和气氛,都没什么大问题。
 
  这是基于,论道的用户现在并不多,逐个用户进行筛选,是做得到的。并且,现在论道不太起眼,不涉及多少利益纠葛,很难有谁心怀不轨或者打着非法牟利的小算盘要来论道做点什么,大部分用户只是像论道希望的那样,在寻求一个和谐交流,严谨、真实地探讨的社区。短期内,通过在入口把关,论道完全可以维持现在这种,谦虚,严谨,友善,务实的氛围。
 
  而看得长远些,就会发现,只依赖筛选用户,有各种各样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完备的制度是必须的。
 
  首先,当用户数量达到足够大的时候,对每个用户进行严格的把控,会导致非常高的人力成本,而且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管理员不可能一人管万人吧?),所谓的“严格把控”的效果也会很堪忧,而且也不公平。知乎的“管(quan)理(xian)员(gou)”就是缺乏有力的制度约束很好的例子。相信现阶段来论道的各位用户,多多少少都用过知乎。大部分人应该都了解,知乎的管理员在各种举报和冲突中,都有着评判标准不一,缺乏专业素养,懒惰等各种各样严重的问题。这本质上就是因为知乎缺乏合适,行之有效的管理和审核条例的约束,管理员的权限过大(俗称“用户你好,我是你爹”),水平又参差不齐,根本无法把控局面。
 
  其次,用户本身是变化的。我们甚至不能看透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父母,子女,朋友,亲戚,同学是怎样的人,又何谈精准地筛选素未谋面的用户呢?一旦论道做大,必然会深陷利益纠缠的漩涡。任何一个心怀不轨的用户,只要装装样子,轻松就能绕开注册审核入口的监察。用户和其邀请的用户要一定程度地连坐吗?这个问题在我刚来论道的时候就涉及到过。不连坐,无法督促用户谨慎负责地使用邀请,必然导致邀请制的门槛形同虚设;如果要连坐,恐怕用户根本无法放心邀请他人。谁敢保证自己邀请来的用户,没有心怀不轨?谁敢说自己邀请来的人,都是自己了解透彻了的人?这对用户的负担太大了。
 
  第三,今天的良民,可能明天脑子一抽,就变成了暴民;今天的恶棍,也许明天浪子回头就成了社区的支柱。筛选用户的这把筛子,既不能完全筛掉不好的用户,也不能最大限度地留下优质的用户,因为用户本身就是多变的。人人时时和犯罪都只有一步之遥,谁敢保证自己不会失足。一味的靠筛选用户,把和自己价值观不相符的用户扔出社区,未免使论道变得太狭隘。建立出来的社区缺乏多元化,缺乏碰撞,损失的是论道自己,阻碍的也是论道自己的发展。
 
  那么,制度的优越性在哪里呢?
 
  其一,制度是公平的。不论管理员审核,还是用户审核,不论被审核的是刚来的新人,还是活跃了很久人气很旺的老用户,只要按着规矩办事,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
  其二,不必担心心怀不轨者避开监督。制度的作用,就是让不论是良民还是恶棍都只能办好事。拿关于遏制软文的事情做例子,引用之前的文章里的话,我们需要的不是筛选无心写软文的用户的办法,而是维持“即便大V接下了洗地的活儿,也没有能力做出什么”的状态的制度。一味的拒绝难题,并不能进步;只有把困难玩弄于股掌之中,才能做得更好。
  其二,可以最大化用户带来的贡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哪怕这三个人是恶棍、恶棍和恶棍,总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多元的价值观,多角度的看问题,才更可能产生有价值的顿悟。
 
  总结一下,现阶段论道继续依靠用户筛选,暂时还没什么问题。但如果论道不准备好完备的制度体系,等到论道做大的那一天,就是论道步入知乎后尘的那一天。
 
  个人观点,难免片面、激进,欢迎斧正。

Geekson - Hello Women

推荐来自:

为什么不能全选?甚至可以有更多的核心。。。
 


网络社区运营的九大核心要素:

第一大要素:机制!
机制是为社区成长服务的,没有机制社区无规章可循

第二大要素:用户! 
(用户=需求,需求=用户)

第三大要素:内容!
(内容=需求,需求≠内容)

第四大要素:互动!(互动产生的内容与关系创造用户)
互动的3大目的:
1)让用户的分享得到尊重和认可;
2)营造良好的分享氛围;
3)激发精彩观点甚至激发创造新的内容(如是问题尽快尽可能地解决问题或指引解决思
路);

第五大要素:关系!(关系=需求,需求≠关系)
1/关系的利用:泡、结党、碰撞、利益、膜拜、驾驭...
2/关系的摩擦:他(或他们)是谁?他(或他们)干了什么?我的响应态度?我如何响应?给了他(或他们)什么影响?我得到了什么?
3/关系的维度:上下层级、兴趣圈子、立场派别、亲疏距离
 
第六大要素:体验!
1/产品与功能体验;
2/内容控制与梳理体验;
3/穿透需求痛点的快感体验;
 
第七大要素:数据!(数据=需求,需求≠数据)
1/数据反馈运营的结果,修正运营的方案;数据反映体验与产品的优秀与否;
2/数据是什么:内容数据、用户数据、目标数据;
3/运营开始前,整体数据反映的需求是否坦露在你面前;局部需求的数据是否让你洞察、穿透
需求本质,让需求裸露在你面前。
 
第八大要素:渠道!
1/合作渠道
2/传播渠道
3/营销渠道
 
第九大要素:价值!
1/媒体;(影响力)
2/营销;
3/服务;

总结:关注需求、关注价值!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