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韩德雨 - 私募基金 公权法律
推荐来自: 目目老师 、Joey 、冰镇火龙果 、Joker 、子辰 、山人 、officexp422 、archering更多 »
1.本基金估值采用摊余成本法,……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私募基金 公权法律
1 个回答
韩德雨 - 私募基金 公权法律
推荐来自: 目目老师 、Joey 、冰镇火龙果 、Joker 、子辰 、山人 、officexp422 、archering更多 »
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的收益可以被人为操控,降低或者是提高。
作为基金工作者,对货币基金的收益进行合理操控,也是我和同事日常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1.操控收益率合法吗?
不但合法,而且你本人是知情且同意的。
如果你申购了余额宝,你一定签了一份《天弘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基金合同》,别跟我说你没签,你打小对勾的时候就算不看内容,连题目也不看一眼吗?把你卖了你都不知道。
好了,既然你亲自签了这份合同,你就一定知道在合同的第十四部分的第三条的第一款是这样写的:
2.采用“摊余成本法”意味着什么呢?
与摊余成本法相对的是“市价法”。我就用最简单的方法快速解释一下好了。
比方说,你花了100元买了一张面值200元的债券,这张债券会在100天后兑现出200元。
然后你妈妈给你打电话,问:“宝宝,你现在有多少资产呀?”
第一天你会回答“101元”,第二天你会回答“102元”,因为每过去一天你就离200元更近一步。
但是,第三天,突然来了一个叫韩德雨的没见过世面的土豪,他说:“哇塞!我韩某行走江湖12年。年化收益360%的短期债,没见过耶。卖给我吧!”他提出180元买你的债券,明天给答复,明天交货,也就是第四天交货。
第三天晚上,你妈妈问你:“宝宝,你现在有多少资产呀?”
你愣了,从理论上讲,你的报数取决于你是否接受韩德雨的交易。如果你不接受,你应该说:“103元”;如果你接受了,你应该说:“141元”。但是,你也不知道你明天会不会接受。
于是,如果采用“成本摊余法”你说“103元”,如果采用“市价法”你会说“141元”。
3.如何用“摊余成本法”控制基金收益?
债券市场是个大盘子,不同的债券既可以等待到期兑现,也可以直接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因此债券的现值和市价不想等是常有的事。
当市价明显高于基金持有的债券价格的时候,实际上基金经理对于基金的净值在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是比较贴近基金真实收益的。但是只要他不下令卖出“浮盈债券”,这部分收益就会被藏起来,表现为调低收益率。
同时,当基金经理把一定数量的“浮盈债券”在短时间内卖出,收益迅速浮出水面,就会表现为调高收益率。
4.货币基金收益率越高越好吗?
还真不是。
对基金公司来说不是,对用户来说也不是。
为了避免打广告,我就不说是哪只产品了。当时基金经理颠颠跑过来说最近有营销吗?我们有一波浮盈,预计可以做到4.7到4.8,当时的余额宝收益是3.78左右。比余额宝收益高出足足1%,在当时看来对销售非常有好处,于是我们一拍即合:“释放收益!”
然后。
灾难开始了。
第一天,我们的七日年化收益率陡然上升到了4.7,当时我还只是略有点诧异,怎么效果这么快。第二天,我们的收益数字达到5.0了。并且通过简单的几何学就可以算出,第三天的收益将会达到5.3%。然后双方领导开始在大领导面前推锅:“她说释放收益的!”、“去你妹的,你丫不是说4.8吗?”、“左右!听不明白什么叫左右!”、“你家左右做出来个5.3!”、“我不听我不听,新进来的超过3个亿我就自杀!我就自杀!”
最后,大领导一锤定音:“收益肯定是一段时间内不会降低了,你们电商压缩一下销量吧。”
接下来办公室里就传来了各种:“上次那个广告帮我们撤了吧,不上了。”、“那个能不能帮个忙,把我们的产品入口藏起来。”、“求你了,把我们的产品放在列表最底下吧。”、“招行这两个亿是谁的客户,找熟人,问问能不能暂时不进来。”
我们使用了各种逆向营销手段,成功保证在一周的时间里,基金规模仅仅增加了6个亿,自杀的基金经理仅两名。(开玩笑,并没有基金经理在这次事件中丧生)
至于原因,简单说就是基金经理又馋又懒,短期内的规模暴涨会让经理手足无措导致无法再短时间内配置到优质投资品,最终导致收益下滑。而收益下滑无论对新增客户、老客户、基金公司都是没有好处的。
5.人为操控货币基金收益率会侵害投资人的利益吗?
从职业道德上说,投资人的利益是最高的,甚至在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至上。
秉持着职业道德,正确做的操作是,在有优质债的时候释放收益→吸引资金→投资优质债→提高基金收益→新的投资人和旧的投资人都受益。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如果进行恶意的操作,就会有相反的后果。
为了保护投资人、限制基金管理人的权利,以防隐瞒事实和恶意操作,证监会要求当偏离程度超过0.5%的时候,基金公司就必须进行公示和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