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有网络暴力前科的人发表言论,是否可以有效减少网络暴力?

已邀请:

李大伟 - 喜欢清晨的阳光啊(笑)

推荐来自: Dionysian 听风 目目老师

做不到。

「前科」
匿名性依然是互联网的最重要品质,你无法判断是否是同一个人

「网络暴力」
就算记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来鉴定是否是网络暴力
(让用户自己选择屏蔽,但不能删除)
 

NotNow

推荐来自: 目目老师 雨蓟先生

很简单,会。
 
但是代价是言论不再自由(相对)
 
没人愿意发言了,谁知道自己自认为理性的一番言论会不会被判定为网络暴力?
与其冒着被永久剥夺发言权的风险发言还不如保持沉默
 
博弈的结果就是大家说话越来越含糊,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和稀泥。
真正有价值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

故障 - 政法爱好者

推荐来自: 目目老师 Joey

我想借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对网络暴力的理解。
 
1.网络暴力是什么
社会由人组成,社会有各种问题,各种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根据长期的经验,我得出了以下的结论:人要活着。活着需要食物。在解决食物问题后,人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在完成电气化信息化现代化后,人会开始思考如何才能使自己更加快乐。伤害、折磨其他人对一些人而言是获得快乐的一种方式(校园暴力,恶棍通过拉帮结派扩大自己的势力,狩猎一些比自己弱小而孤立的对象,然后摧残他们)。我把网络暴力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令人作呕的污言秽语,特征是说话围绕性、死亡等忌讳的主题。很明显,这纯粹就是伤害和折磨人的一种手段。另一类是利用社会工程学和欺骗等手段逐步掌握私人信息,随后将它公之于众。或者将这些信息当作资料填入某些奇怪的网站,使对象生活受到骚扰。
 
2.为什么会有网络暴力?
一般地,热衷于网络暴力的人在现实中也会很暴戾。根据长期的经验来看,那些人的势力范围很大,而且那些能够掌握到对象个人隐私的人肯定都不简单,他们和政府机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家庭条件也要比一般人强得多。因为已经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所以一些思想猎奇的人便会用这方式获得快乐。
 
3.怎么样预防网络暴力?
人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思想可不像行为那样可以用强制力快速更正,而那些思想猎奇的人一般都是顽固的,他们很难被说服。改变不了思想,但可以改变行为。但思想终究是需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对行为的严格把关,这是唯一能保证做到的。门槛高低决定素质高低,因为人会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
 
附加:
学历高不代表素质高。学历高代表他学习/考试能力强,而素质是和性格经历有关的。
自觉和管控是统一的,管控是自觉的前提,而自觉是管控的基础,因为你不能保证没有任何野心家。(“自觉”指用户的自觉。“管控”指管理员的控制)

lytleo - 国家电网换流站一线员工

推荐来自: Joey

如果仅仅就能否减少网络暴力谈,不去管应运而生的制度问题,监管问题,个人觉得是可行的。但多少有些不太人道,我觉得禁止不如改成罚款或者说付费制。毕竟网络已经是未来的最主要生活方式。禁止发言和判死刑没什么区别,起到威慑和惩罚作用就好。
但是如果考虑到相关问题,比如监管的巨大人力物力投入,比如网络暴力的认定,制定相应的法律来判别是否属于网络暴力,甚至是又谁来判定,暴力程度次数决定惩罚严重程度等等问题,那么就太过巨大了,我个人的知识并不能论述清楚。

目目老师 - 话痨总爱凑一嘴,知乎目目老师,贴吧目标唱好小情歌(现在也是目目老师),头条目目教唱歌,哔哩哔哩和新浪微博目目叔叔

推荐来自:

禁止有网络暴力前科的人发表言论,是否可以有效减少网络暴力?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相信是能做到的,但是有效减少我认为不能,因为这做法很像道德绑架···
网络暴力如何定性甚至“量刑”这个很看对当事人的损害,以及很多二次伤害。
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限制,监管有网络暴力前科的人发言,虽然这样的做法成本想想就挺高的···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