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音乐行业是否有着只重视歌手,而忽视作曲作词等其他艺术创作者的现象?

如果有,那么这种现象利弊如何?
已邀请:

夢旅十方 - 影视剧作曲 / 游戏音频设计 / 金属鼓手

推荐来自: 冰镇火龙果 目目老师 Joey 雨蓟先生

绝大多数歌手的伴奏乐队成员在音乐造诣上是远超歌手的,歌手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用最浅显的表达方式让听众理解歌曲,毕竟你让观众评价一下吉他弹得如何,鼓手表现如何,观众是没有那个知识储备去评价的,就像爵士乐是传统音乐里最高大上的类型,这个音乐类型在早期的演出完全就是乐手交流会的性质,不是玩乐器的人是根本听不懂他们在干什么,正是因为后来引入了歌手这个位置,爵士乐才得以被更多普通听众所接受~~
有利之处就是推广起来方便,只要认准这个歌手,那么这个歌手的幕后班底的工作成果听众都可以打包享受到;不利之处就是会让人觉得歌手是功劳最大的,其实歌手只是音乐生产当中最后一个环节,功劳最大的应该是作曲+编曲+作词,没有这三个工种,就没有歌曲的存在~~
搞幕后工作其实都已经习惯了不为人所知,但至少在待遇方面应该跟歌手持平,而不是歌手自己吞了一大半,没有这些幕后工作者,这些歌手什么都不是~~

iyouthem

推荐来自:

以下为个人观点
1、有,而且很严重。首先,我们把我们知道的流行歌手(因为你问的是音乐行业)列出一个名单,这个名单会很长,但是把我们知道的曲作者列出来,这个名单就很短了,我估计如果不是业内人士或作词作曲爱好者的话,能列出十个就算不错了,更别提演唱时的伴奏了。但是你不能否认他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这些人是音乐产业存在的基础,没有他们的后果我就不多说了。
2、我个人认为这个现象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毕竟一首歌的歌手通常只有一个,而其他的艺术创作者还有很多,其实就一首歌来讲,就算是歌手,你也不一定能记全,比如说:“北京欢迎你”的歌手是谁?这个小问题虽然有抬杠的嫌疑,但是如果你把歌手换成一首歌里的其他创作者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他们人太多了。很多情况除了作词作曲在滚动歌词的开头写一下以外,其他人的名字甚至都看不到。所以这种现象也谈不上什么利弊,工种不同、赚钱多少和知名度自然不同。

Oswald

推荐来自:

不至于。歌手是直接面向听众的,他们也是词曲作者和编曲者、混音师的客户,在听众中的知名度不高是完全正常的。

circulation - until that day we meet

推荐来自:

是,作曲作词算加分项,然而靠作词曲出名的少但有,远不如歌手,更不要说后期的伴奏混音剪辑了.........
不过某些时候也是优点,捧的越高摔的越狠。幕后的人为啥要被大众所知,歌手要关注度,后期只要在专业范围之内的知名吧
再说歌手这种先天条件很重要的东西,已经准备好站在镁光灯之下了吧。
补充:
没有哪个词曲家会因为大众不知道而消沉退缩吧,无谓利弊,这就像你不打官司不知道哪个律师出名一样。

目目老师 - 话痨总爱凑一嘴,知乎目目老师,贴吧目标唱好小情歌(现在也是目目老师),头条目目教唱歌,哔哩哔哩和新浪微博目目叔叔

推荐来自:

行业内的人士没有
但是普通人有,因为鉴赏音乐本身是有门槛的
判断什么音乐好的能力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来
 
业界内是管好利益分配吧,至于名誉我就不太清楚了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