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茶?
之所以问了这么一个宽泛的问题,主要是觉得涉及面太广,一具体就限制了。比如:你喝茶吗?都喝什么茶?对茶的感觉和体验是什么?身边人喝茶的情况是怎样的?对茶的认识有多少?为什么茶叶、丝绸、瓷器在国际上都是外国人在定价?等等……
——分割线——
这些天在京城,逛了一些茶叶老字号和北方最大的茶叶集散地—马连道茶城,感觉比较冷清。这些年,茶叶市场非常混乱,身边常年喝茶的人也有很多迷茫的,感觉对茶叶越来越不了解了。论道上年轻朋友比较多、讨论问题的氛围也比较“正”,想了解一下对中国茶有什么看法,包括自己和身边人喝茶的情况,随便说说。
——分割线——
这些天在京城,逛了一些茶叶老字号和北方最大的茶叶集散地—马连道茶城,感觉比较冷清。这些年,茶叶市场非常混乱,身边常年喝茶的人也有很多迷茫的,感觉对茶叶越来越不了解了。论道上年轻朋友比较多、讨论问题的氛围也比较“正”,想了解一下对中国茶有什么看法,包括自己和身边人喝茶的情况,随便说说。
6 个回答
湛蓝 - 偶尔停下拷问自己是否还在三观的路上
推荐来自: Joey 、山人 、张沇
90后,东北人曾求学于闽南,现居北京。非专业茶人,但浸染闽地文化,大学开始饮茶,对于茶,初窥一角。
茶龄7年,主要接触福建茶区的乌龙茶和白茶,口粮为肉桂,常备白牡丹,少有奇兰,水仙,铁罗汉,水金龟,基本不碰铁观音了。
------------------------------- 首先是回答问题 ------------------------------------
1. 对茶的感觉和体验是什么?
-- 茶于我,如吃饭睡觉,已是生活的一部分。
2. 身边人喝茶的情况是怎样的?
-- 同龄朋友中两极分化严重,要么就是3年以上老茶壶,要么就是从不喝茶。
且北方由于历史(草原文明),文化(性格大张大合,情感交流的情绪渲染重),气侯(空气干燥,口味偏大咸大甜)和产地限制(山东以北基本没有茶区了,且北方的茶区多数是绿茶区)等原因,更能接受感官立体(气味明显)的花茶(底茶多为绿茶)。
长辈中饮茶者,多是大碗饮茶,以求解渴润肺, 少有闽地茶派。
3. 人接收对茶的认识有多少?
-- 伴随生活富足,对生活品质的需求提高,茶叶咖啡等饮品逐渐进入视野。传统茶的修习多伴随修心,短时间很难以快消模式传播。
4. 为什么茶叶、丝绸、瓷器在国际上都是外国人在定价?
-- 一方面茶叶大规模出口时期,世界经济中心位于欧洲。物资消费,流通是以英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为中心辐射。中国对于此三种物资的内需稳定,重心在于出口变现,而不是贸易换取差价,最终流通定价不是掌握在我们手里。
二来,茶之所以可以和咖啡可可并列世界三大饮料,多是归功于英国人,而这里说的茶,是红茶。依我推测,此说法应该形成在英国引种茶叶到英属印度地区,产量稳定之后。所以和中国茶,关系真得不大。
------------------------------- 然后分析马连道,以及遍地开花的北方茶城 -------------------------
北京本属于二线茶叶市场(一线闽,浙,沪,二线京,其余属于三线开外),货品鲜有大量一流茶品。
当年闽茶强势入侵北方,是以高香轻焙清香型铁观音为先锋,同时伴以口味醇厚桂圆香气饱满的正山小种为侧翼,大杀四方,价格虚高,利润不菲。时值三公消费高峰,各地茶城雨后春笋,纷纷而出,着实火了一把 。
但是在新鲜劲过去之后,货品质量差异过大,价格虚高导致市场疲乏,靠三公支撑勉强喘息。国家改革后,近乎断绝后路,纷纷开始开拓更有利润的茶文产业,而逐渐轻视了茶叶本身。
但是仍然可以看见北方市场品牌的努力,张一元,吴裕泰势头依然强势。企业实力强大,分店数量众多,拼茶师功力深厚,主力的茉莉花茶拼配出色,价格实惠,味道稳定,有着数量不小,粘度极大的消费群体。而且积极的挖掘茶的周边价值,将市场对象年轻化,认真将北派茶行做好做强。
茶叶作为一个高端消费,注定是小众,现在许多年轻创业者积极投身其中,我们需要时间,给他发展壮大,找到在这个新时代的生存之道。
---------------------------------- 关于修茶与修心的唠叨 ------------------------------------
昨天与老友畅谈到拂晓,酣畅之际,一个话题让我咀嚼再三 ----“修物”与“修心”。
初识茶也,是因为对可乐成瘾,每日必豪饮3L,于是用茶来转移焦点。现如今,可乐倒是戒了,却落了个重度咖啡因依赖的毛病。
苦于厦门的炎热,于是捻起牛眼杯,一杯止喘,二杯退汗,三杯神宁而逍遥游,就这样初窥了茶的道。
喝茶急不得,突来突去的尝了七年,各种书籍资料,论坛帖子看了无数,觉得还是只摸到了一点点轮廓。每日饮茶虽然不再拘谨,但内心还是诚惶诚恐的探索面前这泡茶的本质,我选择了“修心”。
常和水打交道,性格越发的水样随和,事情多为举重若轻,少了毛躁,也就把壶中的水用的多了一些柔软,顺从了水的本质,于是,茶就对我敞开了更多的秘密。
谈茶必提禅,这纯属扯淡,但是喝茶亦是“修心”,这是我不敢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