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的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已邀请:
评价电影的好坏有各种标准,如上面答主列出的那些。但我认为,电影评价得有个内核——剧情。如果配乐、特效、造型特别特别突出,但剧情不合格,那么它绝对没资格成为好电影。
对剧情的评价很困难,个人认为,首先剧情要流畅合理,这是基本点。部分电影从剧情就能分出高下了,如《箭士柳白猿》和《师父》。
有些电影是剧情本身十分精彩,比如《阿甘正传》、《教父》;有些是该电影的其它特质对剧本的完善,例如演技之于《喜剧之王》、特效之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主旨之于《三傻大闹宝莱坞》、风格之于《师父》、配乐之于《海上钢琴师》……这些特质是不能与剧情分开的,不能因为《喜剧之王》剧情简单老套就说它不是好电影,尹天仇的强颜欢笑和忍泪的眼神已经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补充:刚看了《飞鹰艾迪》,剧情老套透顶,但是它出色的镜头要算在剧情里,这些神镜头完全是剧情发展的决定因素。
似乎看起来有点儿双标,其实不是,这就要扯到配合度的问题了。《少林足球》中赵薇的光头特效特别假,但是这是个好特效,因为它完美结合了台词“地球太危险了,你快回火星吧”。《美人鱼》的特效进步了很多很多倍,但就因为这一句台词,它比不上前者。一切为剧情服务,与剧情的结合度,归根到底还是剧情。(当然,单谈技术的时候还是要回归技术)
上面答主提到梁朝伟的眼神让人忘记电影,那么这部电影肯定算不上好电影。提到这类电影时,我们会说“梁朝伟的眼神”,而提到《喜剧之王》时,我们会说“尹天仇的眼神”。显然,伟仔的演技与剧情结合度并不高。
综上所述,评价一个电影,不是挑最好的几个特质,不是加在一起求平均,而是一个加权平均数。剧情作为内核,要至少合格,并要在大多数电影的评价中占最大比例。(尤其针对《叶问3》这种用打戏掩饰剧情、《美人鱼》用我星掩饰剧情、《三打》用特效掩饰剧情的电影!以及它们的脑残粉!!)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 北京电影学院/蒙族少年/摄影发烧友/养龟达人/未确认生物/禁欲主义/神秘学/都市传说/脑洞极大/

推荐来自: 半叔 浮生未半 氪星人 冰镇火龙果

一般来说,我们评价一个电影的高水平,主要体现在

故事剧本 主题 镜头语言 音乐 演技

故事剧本体现编剧的功力,是否讲了一个很完美的故事,然后剧作上的技巧有哪些,铺垫和伏笔是否到位?

主题是永恒的评价点。一部电影不论展现的价值观是好是坏,都要有其独特的意义。一部伟大的电影都会有其伟大的主题。比如泰坦尼克号的唯美爱情,阿甘正传的不屈向上,放牛班的春天的人间真情,肖申克的救赎的自我拯救等等。这也是编剧和导演的一部分功课。

镜头语言是摄影师的任务了。你所见到的画面是否美观,有独特审美?构图是否严谨?人物对话是简单的正反打还是有意识的根据人物走位来控制?

音乐和音效是录音师的任务。一部电影的经典原声会让多少人迷恋呢?泰坦尼克号的金曲让我们现在还泪流满面,加勒比海盗的主题曲让我们现在还心潮澎湃。

最后的最后,演员老师的演技。一个电影如果效果尴尬,那么唯一能够拯救得,也就只有演员的演技了。一个好的演员(注意说的不是明星)能够让人忽略掉剧情。比如梁朝伟的戏,有多少人忘掉了剧情而只是记住了伟仔忧郁的眼神?

如果一个电影,这几方面之中,达到了3条左右,那么我们就说这是一部好电影。

颜查散 - 看爱电影,不太懂。

推荐来自: 魏晴晴 Joey 何金水

我觉得问题很简单,可以看各大电影节都对电影的哪些方面进行颁奖,就可以知道电影的好坏是从哪些方面了。比如奥斯卡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音乐、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最佳短片、最佳纪录片、最佳外国语影片等。上述内容除了最佳影片,最佳段品,最佳纪录片,最佳外国影片其他都是对于一部电影来说相对重要的部分。从这些方面来区分一部电影的好坏应该是相对客观的。
另,个人觉得除了从这些单方面入手还要看电影整体的效果如何,有时候单一方面太突出也不是有利于电影。

saintgooner - 钢丝上杂耍了一年,还没到岸

推荐来自: 彷徨少年时 Joey 冰镇火龙果

我是来提出一点不同想法的。一部电影固然需要剧情、画面、音乐、演技等等的结合,但真的需要面面俱到么?一部电影如果其中的某处有着强烈的闪光点那么完全可以盖过其他的缺失,甚至这个因素的出现反而会毁了电影,乃至让缺失成为加分点


先说剧情。一个好的剧情当然重要,但是一些文艺片们剧情并没有太大的推动。一些话痨片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剧情变化很多时候都是哲学性的探讨,像伊朗电影《出租车》这没有什么主线剧情却呈现了伊朗人的思想,他就是一部好电影。当然,也可以说剧本是剧情的一部分。还有,一些电影像安哲的《永恒的一日》和古巴电影《低度开发的回忆》,都是主人公在面对变化时的思考,其中虽然有些剧情,但是根本不是电影的重点也被极大地削弱了,而剧情本身非常简单很容易想到。那么,我们真的就能断定这些电影是烂片么?可他们都是非常好的电影

其次画面。完美的构图和镜头的使用确实能给电影加大许多代入感。但我要举出的反例是一些封闭空间里面电影,像以色列电影《诉讼》,这部电影只有区区一个房间加个走廊(构图也只有那个房间,几乎没有改变除了衣服),镜头也基本上就是那么几个角度相互切换,而直到最后才有一些走位的变化,这就是一部用强大的对话堆出来的电影。如果构图有变化摄像还有拉伸的话,反而会破坏了电影的节奏。还有一个非常大的BUG就是纪录片,像我特别喜欢的周浩的一些作品,《龙哥》、《书记》、《大同》其中许多是偷拍的或是小型DV或者来不及去构个图什么的,但他们就是这样才真实

配乐。一些电影就需要没有配乐配合演技和构图,让我们感觉到这个冷到窒息的感觉,我能想到的是罗马尼亚电影《四月三周两天》和达内兄弟的《他人之子》,配乐也是会破坏这种气氛的

演技的话。我没能想到在常规电影里面有什么反例,但也有一个大BUG就是记录片,记录片的拍摄对象根本不可能有演技之说,我们也不是去看演技的,就像《浮生一日》,没有人有什么演技但就是那么震撼,但也可以说是本色出演吧

其实,评论一部电影不应该死盯着这个点那个点不放,正如之前一位答主说的这是个加权平均数,不过加权的比例可以随片而定并不需要说哪个项最重要,只要其他几项足够好并且完美配合了某一项的缺失,反而让缺失成为加分点。硬要说的话,我也觉得是演技(因为我想不出反例)
我想说的是,电影不是作业,没有一个恒一的标准,如同文学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价值潮流的改变,其评判标准也是不断变化的。
但是,正如人的动物性一样,有些本质的东西,是无论多久都不会消失的。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我认为它最终的追求在于拒绝被设定。即它的存在是作为单独的个体而被肯定的。我想以一句电影台词回答这个问题,“始终,人们因为你做过的事而评价你,而不是因为你没有做过什么。”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