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尊称敬辞从何时开始不再流行?为什么?
中国古代谦卑的自称有「在下」、「鄙人」、「寡人」、「X某」、「小的」等等;
对对方的称呼有「阁下」、「足下」、「君」、「公」、「大人」等等;
指代各种关系的还有「郎君」、「令X」、「圣X」、「尊X」、「贤X」等等。
还有各种非指代词的社交用语等等。
这些敬辞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广泛使用了,只有在非常客气的语境下可能会用「令郎」、「寒舍」等客套一番。
是什么时候这些敬辞变得不再流行了呢?为什么呢?
对对方的称呼有「阁下」、「足下」、「君」、「公」、「大人」等等;
指代各种关系的还有「郎君」、「令X」、「圣X」、「尊X」、「贤X」等等。
还有各种非指代词的社交用语等等。
这些敬辞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广泛使用了,只有在非常客气的语境下可能会用「令郎」、「寒舍」等客套一番。
是什么时候这些敬辞变得不再流行了呢?为什么呢?
4 个回答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 北京电影学院/蒙族少年/摄影发烧友/养龟达人/未确认生物/禁欲主义/神秘学/都市传说/脑洞极大/
推荐来自: Joey 、浪花盛 、小花匠1988 、撃坠雁 、王一一 、八月十三 、藏卷千年 、李大伟更多 »
中国近代生活方式的变迁
里面专门提到了风俗习惯的变迁。
其实中国传统礼仪和风俗的崩塌,是从进入近代开启的,也就是标志性事件——
1840年鸦片战争。
但是在鸦片战争结束的一段时间之后,还是没有大规模的改变,见面还是要作揖,跪拜。称谓还是“鄙人”,“大人”,“老爷”。
1912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公布《礼制》,宣布改用“先生”,“女士”,见面握手,脱帽,鼓掌等文明礼。
其实这也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
初逃的Panyan
推荐来自: Joey 、孙傲之 、Crush 、张沇 、浪花盛
要说敬语谦词还保留比较多的国家,映入我脑中的当然是日本了。为何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以致以后都没对此做过革新,比如学习欧美的叫法,这应该和民族特性有关了吧
特不深沉 - 媒体人,喷一切
推荐来自: 一只爱戴帽子的熊 、氪星人 、张沇
原因主要有2个,1是本朝讲平等,不讲阶级,而只要是敬语,肯定有高下之分。2是文革等运动导致礼崩乐坏,失去了尊卑的概念。
煎饼 - intp,化学本科,好奇宝宝,暂无明确职业方向求带飞
推荐来自: Joey 、浪花盛
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就有,自由平等民主。
所以大概是从确定了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就开始不广泛使用了吧,而广泛使用的都是那些没有阶级性的一些自谦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