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茶?
之所以问了这么一个宽泛的问题,主要是觉得涉及面太广,一具体就限制了。比如:你喝茶吗?都喝什么茶?对茶的感觉和体验是什么?身边人喝茶的情况是怎样的?对茶的认识有多少?为什么茶叶、丝绸、瓷器在国际上都是外国人在定价?等等……
——分割线——
这些天在京城,逛了一些茶叶老字号和北方最大的茶叶集散地—马连道茶城,感觉比较冷清。这些年,茶叶市场非常混乱,身边常年喝茶的人也有很多迷茫的,感觉对茶叶越来越不了解了。论道上年轻朋友比较多、讨论问题的氛围也比较“正”,想了解一下对中国茶有什么看法,包括自己和身边人喝茶的情况,随便说说。
——分割线——
这些天在京城,逛了一些茶叶老字号和北方最大的茶叶集散地—马连道茶城,感觉比较冷清。这些年,茶叶市场非常混乱,身边常年喝茶的人也有很多迷茫的,感觉对茶叶越来越不了解了。论道上年轻朋友比较多、讨论问题的氛围也比较“正”,想了解一下对中国茶有什么看法,包括自己和身边人喝茶的情况,随便说说。
6 个回答
犯罪的大叔
推荐来自: Joey 、山人 、heidilew
heidilew的回答已经很好了,工夫茶这块我来补充一点~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1064/19026341.htm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工夫茶;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
茶具有这些:
据《潮嘉风月记》载,工夫茶的茶具有炉、壶、杯盘、茶杯、瓦铛、棕垫、纸扇、竹夹。
据《潮州茶经》所载,传统工夫茶有二十多种器具,有冲罐、盖瓯、茶洗、茶盘、茶垫、水瓶、水钵、水勺、龙缸、风炉、砂铫、羽扇、铜箸、茶罐、茶巾、竹箸、茶夹、茶桌、提篮。
冲罐即茶壶,其中以江苏宜兴出产的紫砂壶为最佳,称为“苏罐”。
就是下图这种啦,我爸喜欢用这种。
爷爷那辈比较喜欢这种三才杯,不过这种冲茶的时候拿起来比较烫,受不了。
茶洗形如大碗,需备“一正二副”共三个,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来浸“冲罐”,另一个用以盛废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就是下图这玩意,好像没用到三个,而且不常用,反正我家一直是用一个而已,就是用来浸茶杯的,现在不少人是用一体式茶具,直接把茶杯扔进去煮。(;¬д¬),也是看不懂。 洗杯通常也不是这样洗,下面会讲到。
茶盘,下图。
一般是用圆月型的,也有一些是棋盘形的,不常见。底下有个接水盘,是茶渣留茶用的。
茶杯,这个应该都大同小异。
1.
2.
当然,还有用玻璃茶杯的异端
公道杯,下图
上面会有个滤网,冲茶的时候会冲到这杯里去,然后端着这杯倒茶。一般不这么讲究。
茶筷
上面说茶洗不常用就是因为有这个,一般用来洗茶杯用。
至于茶巾,炉,龙缸,龙缸,茶罐之类的没什么好介绍的了。
全套大概这样,不常见。
大概就这样。
喝茶的时候为什么只有三个杯的问题,是因为潮州有句俗话:“茶三酒四铁桃二”------“铁桃”“玩。
也有三茶成“品”的说法。三个茶杯摆一起正好成一个“品”字。
四五个人也是三个杯,多人的话喝茶顺序就是长幼有序,泡茶的人不喝,长辈先喝,有客人的话,就让客人喝。
茶叶一般喝的是潮州凤凰山的凤凰单枞,分很多品种。http://baike.baidu.com/view/35094.htm
(ಥ_ಥ)这边人喝茶都很浓,反正我受不了,淡淡的时候很好喝。
茶艺程序很多道,还是链接吧。http://baike.baidu.com/view/657521.htm
我想想还有什么好说的。
平时喝茶是没有那么繁琐的。
爬山的时候山上会有茶座,然后茶具有: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就是那个红泥小火炉啦,不过潮汕这边不下雪,饮的也不是酒,是茶。
当然还有小火炉标配,羽扇、加上一个砂铫。这些就是烧水的工具啦。
桌子上有茶几,茶几上就有标配:茶壶(一般是用三才杯)、茶杯(3个)、茶盘,加上一根茶筷。公道杯一般不用,显得太正式了。
水烧开后,就先倒入三才杯,然后使用三才杯倒满三个茶杯,再之使用茶筷洗杯。
然后第二次把水倒入三才杯,倒满三个茶杯,然后你就会听到一声:“jia。”
@heidilew 说的很对,这边确实是嗜茶如命,每天都喝茶,照大力哥的说法就是:“一天不喝浑身难受。”
如果你去潮汕人家做客,进门绝对会冲茶让你喝。
是一种习惯吧。
-------------------------------------------------------------------------------------------------------
@山人
体验就是凤凰单枞喝惯了之后,喝别的茶会觉得特别淡,回甘非常明显,很香。
凤凰水仙[乌龙茶] 乌龙茶
是产于广东潮安凤凰乡的条形乌龙茶,分单丛、浪菜、水仙三个级别。有天然花香,蜜韵,滋味浓、醇、爽、甘,耐冲泡。主销广东、港澳地区,外销日本、东南亚、美国。凤凰水仙享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誉。茶条肥大,色泽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茶汤澄黄清澈,味醇爽口回甘,香味持久,耐泡。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