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茶?
之所以问了这么一个宽泛的问题,主要是觉得涉及面太广,一具体就限制了。比如:你喝茶吗?都喝什么茶?对茶的感觉和体验是什么?身边人喝茶的情况是怎样的?对茶的认识有多少?为什么茶叶、丝绸、瓷器在国际上都是外国人在定价?等等……
——分割线——
这些天在京城,逛了一些茶叶老字号和北方最大的茶叶集散地—马连道茶城,感觉比较冷清。这些年,茶叶市场非常混乱,身边常年喝茶的人也有很多迷茫的,感觉对茶叶越来越不了解了。论道上年轻朋友比较多、讨论问题的氛围也比较“正”,想了解一下对中国茶有什么看法,包括自己和身边人喝茶的情况,随便说说。
——分割线——
这些天在京城,逛了一些茶叶老字号和北方最大的茶叶集散地—马连道茶城,感觉比较冷清。这些年,茶叶市场非常混乱,身边常年喝茶的人也有很多迷茫的,感觉对茶叶越来越不了解了。论道上年轻朋友比较多、讨论问题的氛围也比较“正”,想了解一下对中国茶有什么看法,包括自己和身边人喝茶的情况,随便说说。
6 个回答
昨日小楼 - 猫科动物/7年HR/电影,汽车/深度网络使用
推荐来自: 山人 、Joey 、二月未央
题主这个话题真的是非常非常大的。我茶龄大概也就9年,父母长辈均喝茶,这是一个生活环境吧,我个人最大的特点是特别喜欢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就像茶,汽车,推理这些非自己专业但是会尽量去系统化学习和研究这些。所以言辞中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主要还是基础科普下还有就是说一说题主分割线下的内容。
我们大概都知道十大名茶,这个是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包括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当然这些只是一个说法,而且这个评定时间也是很久之前的。因为很多茶还是很年轻的。比如“金骏眉”“安吉白茶”等等。所以“十大名茶”只能当成某些依据,不能直接作为茶叶品种口感好坏判定,更不能和价格扯上关系。诸如有些人告诉你,我这可是十大名茶之类的,价格如何如何,那就洗洗睡吧。
另外茶叶的分类大致分成六大茶系,分别是绿茶,白茶,黄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黑茶。这个是按照工艺和发酵度来区分的。绿茶基本是0发酵,白茶基本是20-30%发酵,青茶一般50%发酵左右,红茶80%左右,黑茶100%,黄茶我了解的最少,大概比白茶要略低一点的发酵度吧。根据这个我们大概可以选择自己喝的种类了。是爱好鲜爽还是需要暖胃,是喜欢玻璃杯一泡还是功夫茶一盏,都可以选择,另外我把自己所知道的各个茶的种类大致写一下。
绿茶:炒青的有龙井,大方,碧螺春,六安瓜片,雨花茶,特珍,秀美,松针等,烘青的有毛峰,太平猴魁,华顶云雾,竹叶青,四川雀舌以及安吉白等。
白茶:我就知道白亳银针和白牡丹。
黄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
青茶:这个种类也不少,武夷岩茶,水仙,肉桂,铁观音,凤凰单枞,岭头单枞等,当然还有台湾同胞的冻顶乌龙,包种什么的。
红茶:很多女性爱喝的,正山小种,烟小种,滇红,安徽的祁门红茶,闽红(金骏眉)等等。
黑茶:我大概就知道六堡茶和普洱。
茶要适口为珍,你说红茶醇厚,我爱明前绿茶的鲜爽,你爱偏清淡的安吉白,我爱较重口的六安瓜片。这个好坏很难评定的,但是茶本身是有好坏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也都是同时存在的。
对于题主所提的一些问题,我身边大部分人喝茶的更多的是盖住水的味道,或者看到别人说茶不错就买点来喝的,至于对茶的了解,大概是知道产地这个层次,可能连泡法都不太了解。用紫砂杯加盖焖龙井的,或者塑料杯泡功夫茶的肯定有,这个习惯未必是坏的,但是一定会影响口感。
而且茶叶这个市场的不对称性特别大,以及现在这个互联网大环境下的一些运营技巧,这对于茶叶文化的宣扬都太不好。假如你3月下旬去下杭州,哪怕去了梅家坞,龙井村,翁家山,你觉得就是正宗西湖龙井吗?可能买回来还是乌牛早对不对?一般人去了茶市,看着满目琳琅的茶罐子,1500一斤和3500一斤的有多少人可以喝的清楚?手工行家做的也未必讨得所有人欢心对不对?另外线上运营能力已经这么强,随便一搜9块9铁观音包邮,49.9正宗西湖龙井,88半斤猴坑太平猴魁。一般的网络用户会看什么?销量和评价。如果店家好评返现,写软文免费送2两的活动出来,多少人会低头呢?
所以茶这个东西,可以柴米油盐酱醋茶,可以琴棋书画诗酒茶,在自己认知范围和经济范围内,找到一个自己爱的,不用想太多,或者这应该就是最好的“茶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