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国际战略粗浅预测
一直以来,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和立场,我个人都希望最好是希拉里当选美国总统。很多中国人都不喜欢希拉里当选美国总统,理由是希拉里当选会对中国很严厉,会让美国更深地介入亚太局势,中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我个人的观点是,希拉里对中国的那些压力只是表面上的,鉴于美国当前自身的实力衰落、力有不逮这个前提和精英们的狂妄傲慢,那些介入亚太局势的行动更多地是哗众取宠地浮于表面,不会对中国构成实质上的伤害,而中国恰恰可以有理有据、义正辞严地利用这些压力,展开自己的连横合纵战略,谋求更大的战略利益和实质利益。比如中俄实质上的结盟,就可以让中国在中东、拉美乃至于“一带一路”、亚太等国际事务中有更大的转圜腾挪空间。中俄实质结盟,导致中国可以利用、依靠、借势俄罗斯、美国的战略形势和力量进行渗透,并进而掌握更大的话语权。——这就是特朗普在竞选中说的“他们老是让狡猾的中国人占便宜”(大体意思,原话不太记得了)。
而从俄罗斯的角度和立场来说,它是被迫在美国的中东和欧洲压力下,而不得不和中国联盟,俄罗斯不可能放弃自己在中东、东欧的地缘战略利益的,同时俄罗斯也不希望身边的中国日益强大。在克里米亚事件之前,普京表面上强硬、本质上一直是在示弱,并一直向美国示好。但这些努力都被美国或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根本原因可能还是美国的当政者们自以为是,以及背后的利益集团不愿意放弃某些利益,他们自以为能够在中东和亚太两面作战,只是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了,美国的盟友们的国内形势也在变化甚至逆转,同时美国的国力也不足以速战速决了),最后终于让普京死心了,为了应急、为了地缘战略利益,而不得不选择“先救眼前之急”。
而特朗普不同,他和中共的思维方式、行事方式是大体一致的——那就是实事求是、机动灵活,理论、价值可以适应形势变化而进行重新诠释、创新诠释。同时,民主党一系列策略、措施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国际问题、国内问题都没有起色反而有恶化趋势,这也给特朗普实行新政策提供了土壤、做好了准备。
特朗普竞选时,曾一再对中国南海等问题发表激烈言论。特朗普当选后,第一个外交电话打给了朴槿惠,颇显意味深长。而在及时接到习近平祝贺电话之后的一段时间,特朗普反应平淡、甚至有故意淡化之嫌。同时,特朗普的执政团队中大多都是对华强硬的力量。另一方面,特朗普一再向普京抛出橄榄枝。——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国际战略将出现重大调整,调整的中心就是:一手联合俄罗斯,一手封堵中国。特朗普的收缩战略,实际上是:把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好地、更机动灵活地、更有力地出拳。
那么问题就是:这个战略调整的依据是什么?依据就是:国际形势、力量对比的转化,和现实利益的考量。现实表明,俄罗斯力量确实弱了,军事力量依然硬挺,但是经济实在萎靡乏力,人口结构也不给力,而中国的崛起与复兴策略在趁势压缩美国的国际空间。如今的特朗普,作出了像当年的尼克松一样的选择。只不过,从角色上来说,现在的中国好像当年的苏联,现在的俄罗斯好像当年的中国。特朗普与其前任奥巴马、共和党与民主党的相同点是:都把中国作为第一对手;不同点是:特朗普更务实、更灵活,不逞强,更会顺势借力。大概率情况是,美俄之间联系会日益紧密,美国会更多地介入台湾问题、南海问题、朝鲜问题、东海问题,来牵制中国。
当前的中国,也有自己的问题存在。国内政治经济改革能走到什么程度、港独台独会引发什么后果、一带一路进展怎么样、国际间的贸易合作发展如何等等。比如,此次中拉合作签署的《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能落实到什么程度,中俄关系与合作如何走向等等,都是不明朗的,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博弈。
韩国在面临国内压力的情况下,强行与日本签订军情协定;台独港独进一步活跃……亚太局势将出现更多的变数。俄罗斯在波罗的海部署导弹,可以看作是对北约形势的应对,也是谋取下一步话语权、谈判利益和空间的先手棋。特朗普退出TPP,是出于战略利益的考虑,TPP是以经济贸易之名、行地缘政治之实,只是增加了更多的壁垒,只是保护了一些新兴经济体,并不利于美国施展更灵活的手段,且要占用和付出有限的战略资源,退出是特朗普权衡之后战略选择的结果。
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大形势下,未来数年,国际多边博弈将会更加频繁热烈,展现更多灵活的手腕和局部的碰撞,各国国内也面临更多的利益博弈挑战,而中国也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阻力。
————————
以上为个人粗浅观点,欢迎讨论。
我个人的观点是,希拉里对中国的那些压力只是表面上的,鉴于美国当前自身的实力衰落、力有不逮这个前提和精英们的狂妄傲慢,那些介入亚太局势的行动更多地是哗众取宠地浮于表面,不会对中国构成实质上的伤害,而中国恰恰可以有理有据、义正辞严地利用这些压力,展开自己的连横合纵战略,谋求更大的战略利益和实质利益。比如中俄实质上的结盟,就可以让中国在中东、拉美乃至于“一带一路”、亚太等国际事务中有更大的转圜腾挪空间。中俄实质结盟,导致中国可以利用、依靠、借势俄罗斯、美国的战略形势和力量进行渗透,并进而掌握更大的话语权。——这就是特朗普在竞选中说的“他们老是让狡猾的中国人占便宜”(大体意思,原话不太记得了)。
而从俄罗斯的角度和立场来说,它是被迫在美国的中东和欧洲压力下,而不得不和中国联盟,俄罗斯不可能放弃自己在中东、东欧的地缘战略利益的,同时俄罗斯也不希望身边的中国日益强大。在克里米亚事件之前,普京表面上强硬、本质上一直是在示弱,并一直向美国示好。但这些努力都被美国或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根本原因可能还是美国的当政者们自以为是,以及背后的利益集团不愿意放弃某些利益,他们自以为能够在中东和亚太两面作战,只是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了,美国的盟友们的国内形势也在变化甚至逆转,同时美国的国力也不足以速战速决了),最后终于让普京死心了,为了应急、为了地缘战略利益,而不得不选择“先救眼前之急”。
而特朗普不同,他和中共的思维方式、行事方式是大体一致的——那就是实事求是、机动灵活,理论、价值可以适应形势变化而进行重新诠释、创新诠释。同时,民主党一系列策略、措施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国际问题、国内问题都没有起色反而有恶化趋势,这也给特朗普实行新政策提供了土壤、做好了准备。
特朗普竞选时,曾一再对中国南海等问题发表激烈言论。特朗普当选后,第一个外交电话打给了朴槿惠,颇显意味深长。而在及时接到习近平祝贺电话之后的一段时间,特朗普反应平淡、甚至有故意淡化之嫌。同时,特朗普的执政团队中大多都是对华强硬的力量。另一方面,特朗普一再向普京抛出橄榄枝。——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国际战略将出现重大调整,调整的中心就是:一手联合俄罗斯,一手封堵中国。特朗普的收缩战略,实际上是:把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好地、更机动灵活地、更有力地出拳。
那么问题就是:这个战略调整的依据是什么?依据就是:国际形势、力量对比的转化,和现实利益的考量。现实表明,俄罗斯力量确实弱了,军事力量依然硬挺,但是经济实在萎靡乏力,人口结构也不给力,而中国的崛起与复兴策略在趁势压缩美国的国际空间。如今的特朗普,作出了像当年的尼克松一样的选择。只不过,从角色上来说,现在的中国好像当年的苏联,现在的俄罗斯好像当年的中国。特朗普与其前任奥巴马、共和党与民主党的相同点是:都把中国作为第一对手;不同点是:特朗普更务实、更灵活,不逞强,更会顺势借力。大概率情况是,美俄之间联系会日益紧密,美国会更多地介入台湾问题、南海问题、朝鲜问题、东海问题,来牵制中国。
当前的中国,也有自己的问题存在。国内政治经济改革能走到什么程度、港独台独会引发什么后果、一带一路进展怎么样、国际间的贸易合作发展如何等等。比如,此次中拉合作签署的《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能落实到什么程度,中俄关系与合作如何走向等等,都是不明朗的,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博弈。
韩国在面临国内压力的情况下,强行与日本签订军情协定;台独港独进一步活跃……亚太局势将出现更多的变数。俄罗斯在波罗的海部署导弹,可以看作是对北约形势的应对,也是谋取下一步话语权、谈判利益和空间的先手棋。特朗普退出TPP,是出于战略利益的考虑,TPP是以经济贸易之名、行地缘政治之实,只是增加了更多的壁垒,只是保护了一些新兴经济体,并不利于美国施展更灵活的手段,且要占用和付出有限的战略资源,退出是特朗普权衡之后战略选择的结果。
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大形势下,未来数年,国际多边博弈将会更加频繁热烈,展现更多灵活的手腕和局部的碰撞,各国国内也面临更多的利益博弈挑战,而中国也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阻力。
————————
以上为个人粗浅观点,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