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3.27%的国人——为何中医无法“取其精华”?
中医、爱国和转基因,三大割袍断交话题。自从加入论道后,我也是想远离的,但是,奈何我给别人留面子,别人却要不点名批判我没有科学精神。那么,继昨天连发两篇文章阐述科学这个方法论后,今天就要撕开中医最后一块遮羞布了——中医为什么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一篇文章里就说过,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就是未经证实的假说,不予承认。对于中医这个连假说都算不上的理论(原因已经在第一篇文章论证过),那我们要求他自己证明他有效,这个不过分吧?通常这时,这样的“证据”就出来了,“***得了###,看西医怎么都不好,看了某中医就怎样怎样了。”
熟悉吧?且不说该事例可信度问题,就算他们都是真的,那么,能够证明吗?
首先,这是一个孤证。这意味着,我们无法重复这个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从而无法验证。就算该患者现在生龙活虎,但如果一个疗法不能够进行重复,我们凭什么说这个疗法一定对下一个人有用呢?就不能是该患者个体差异吗?同理,中医用来遮羞的“同病异治”,也是经不起推敲的,也是因为无法复现的问题。
然后,请问看了中医之后病好了,就一定是中医治好的吗?假设自身抵抗力为因素A,心理暗示为因素B,其他已经采用过的治疗方法为因素C,中医手段为因素D。在不知道人体内部每一个反应的情况下,我们能观察到的仅是投入因素ABCD,然后人体恢复稳态,也就是所谓的治好了。问题来了,凭什么说恢复稳态就是因素D的功劳?有没有区分开因素ABC的影响呢?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怎么证明一个医疗手段的有效性呢?
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大样本的意思是,患相同病的患者至少300例,同时参与实验。这是为了尽量排除个体差异对于疗效手段的影响。根据大数定理,样本越大,统计结果越能稀释掉那些特例(例如某些人免疫系统特别强或特别弱),也就越能逼近真实情况。
至于随机,是为了避免分组实验中的抽样误差、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因素对于疗效的影响。当样本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对照组和安慰组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统计学上各个组的构成都是相同的。
对于双盲的要求,一是为了避免患者本身因为安慰剂作用而产生的疗效汇报,同时也是避免医生用药过程中,因为知道哪种药是真正实验药而对病人产生的无形心理暗示。也就是说,在三组被试都不知道自身究竟得到的是什么治疗方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三组被试心理作用产生的疗效汇报是相同的,从而排除心理作用影响。
对于对照的要求,是为了充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安慰组三组病人的疗效差异,从而还原治疗手段本来的效果。若治疗组疗效数据与对照组、安慰组等并无显著差异,那就说明该治疗手段无效。
既然有了这把验证疗效最严谨的判定标准,那么我们来看,到底有哪些中医手段通过了这个标准呢?
一个都没有。
有中医研究者不服气了,挥舞起手里的论文。然后我们再看看论文的影响因子,无一例外,都是影响因子低于10的。在医学类论文中,影响因子低于10,等价于这篇文章是不可信的垃圾文章。这差别,就像是爱因斯坦用洋洋洒洒十余页数学公式推导出了引力波,与郭英森拿着个太极八卦图推导引力波的区别。
作为对比的是,BMJ,全球顶级医学期刊之一,影响因子16,曾经做过一个中医治疗手段的文献综述。他们调查了万份中医论文,发现他们的实验设计都有各式各样的缺陷。换言之,不靠谱。http://www.bmj.com/content/bmj/319/7203/160.full.pdf
中医粉们不服了。这是阴谋!西医迫害中医,不相信中医。那么问题来了,屠呦呦发表的青蒿素论文,一开始影响因子只有0.6,经过同行评议后在顶级杂志cell上面发表,影响因子瞬间过十。西医就是这么迫害中医的?我算是开眼了。
那么,屠呦呦的例子,能够说明中医有用吗?非也,青蒿素可是按照现代化药研发程序研发出来的标准的化学药物,跟中医压根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肘后备急方,放一万年都只是一本笑话大全。既不知到底哪个方子真的可以治疗疟疾,又无法有效利用青蒿。唯有抛弃中医桎梏,果断使用现代医学手段,才能够拯救病人。
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研究中医呢?
巫术也知道披上科学外衣掩饰本质啊。太阳底下,无新事。
科学算命:

宇宙信息学:

气功麻醉学:

气功理疗学:

现在换成中医,继续收智商税,很奇怪吗?
第一篇文章里就说过,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就是未经证实的假说,不予承认。对于中医这个连假说都算不上的理论(原因已经在第一篇文章论证过),那我们要求他自己证明他有效,这个不过分吧?通常这时,这样的“证据”就出来了,“***得了###,看西医怎么都不好,看了某中医就怎样怎样了。”
熟悉吧?且不说该事例可信度问题,就算他们都是真的,那么,能够证明吗?
首先,这是一个孤证。这意味着,我们无法重复这个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从而无法验证。就算该患者现在生龙活虎,但如果一个疗法不能够进行重复,我们凭什么说这个疗法一定对下一个人有用呢?就不能是该患者个体差异吗?同理,中医用来遮羞的“同病异治”,也是经不起推敲的,也是因为无法复现的问题。
然后,请问看了中医之后病好了,就一定是中医治好的吗?假设自身抵抗力为因素A,心理暗示为因素B,其他已经采用过的治疗方法为因素C,中医手段为因素D。在不知道人体内部每一个反应的情况下,我们能观察到的仅是投入因素ABCD,然后人体恢复稳态,也就是所谓的治好了。问题来了,凭什么说恢复稳态就是因素D的功劳?有没有区分开因素ABC的影响呢?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怎么证明一个医疗手段的有效性呢?
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大样本的意思是,患相同病的患者至少300例,同时参与实验。这是为了尽量排除个体差异对于疗效手段的影响。根据大数定理,样本越大,统计结果越能稀释掉那些特例(例如某些人免疫系统特别强或特别弱),也就越能逼近真实情况。
至于随机,是为了避免分组实验中的抽样误差、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因素对于疗效的影响。当样本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对照组和安慰组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统计学上各个组的构成都是相同的。
对于双盲的要求,一是为了避免患者本身因为安慰剂作用而产生的疗效汇报,同时也是避免医生用药过程中,因为知道哪种药是真正实验药而对病人产生的无形心理暗示。也就是说,在三组被试都不知道自身究竟得到的是什么治疗方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三组被试心理作用产生的疗效汇报是相同的,从而排除心理作用影响。
对于对照的要求,是为了充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安慰组三组病人的疗效差异,从而还原治疗手段本来的效果。若治疗组疗效数据与对照组、安慰组等并无显著差异,那就说明该治疗手段无效。
既然有了这把验证疗效最严谨的判定标准,那么我们来看,到底有哪些中医手段通过了这个标准呢?
一个都没有。
有中医研究者不服气了,挥舞起手里的论文。然后我们再看看论文的影响因子,无一例外,都是影响因子低于10的。在医学类论文中,影响因子低于10,等价于这篇文章是不可信的垃圾文章。这差别,就像是爱因斯坦用洋洋洒洒十余页数学公式推导出了引力波,与郭英森拿着个太极八卦图推导引力波的区别。
作为对比的是,BMJ,全球顶级医学期刊之一,影响因子16,曾经做过一个中医治疗手段的文献综述。他们调查了万份中医论文,发现他们的实验设计都有各式各样的缺陷。换言之,不靠谱。http://www.bmj.com/content/bmj/319/7203/160.full.pdf
中医粉们不服了。这是阴谋!西医迫害中医,不相信中医。那么问题来了,屠呦呦发表的青蒿素论文,一开始影响因子只有0.6,经过同行评议后在顶级杂志cell上面发表,影响因子瞬间过十。西医就是这么迫害中医的?我算是开眼了。
那么,屠呦呦的例子,能够说明中医有用吗?非也,青蒿素可是按照现代化药研发程序研发出来的标准的化学药物,跟中医压根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肘后备急方,放一万年都只是一本笑话大全。既不知到底哪个方子真的可以治疗疟疾,又无法有效利用青蒿。唯有抛弃中医桎梏,果断使用现代医学手段,才能够拯救病人。
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研究中医呢?
巫术也知道披上科学外衣掩饰本质啊。太阳底下,无新事。
科学算命:
宇宙信息学:
气功麻醉学:
气功理疗学:
现在换成中医,继续收智商税,很奇怪吗?
7 个评论
感谢你率先增加了我的黑名单
中医黑的三大法宝:自愈!跳大神!这是西药!亮瞎我眼根本不值一驳。但我也不是脑残粉,作为上过中医学基础的人我知道我们老师治疑难杂症很有一套这就够了,此外不需试图改变你的想法,嫌累,拜拜
论道暂不提供黑名单的功能。论道的愿景也是希望持不同观点的人们能和谐共处。你如果不认可某人的观点,可以不交流不沟通,也可以使用反对功能。但你目前的评论不够友好的大度,这是论道不提倡的。希望你能在未来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