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小评——从被熊皮帽子热晕的英国士兵谈对群体的煽动

==== 先讲故事 ====
 
看新闻,英国女王的生日到了,顶着大熊皮帽子的卫兵,有一位被热晕了。
 
==== 故事讲完了 ====
 
这里,我们换个角度,不讨论问题本身,我们来探讨对问题(可能的)态度,以及不同态度会造成的影响:
 
假设,在场,存在一个路人甲,他对这件事发表评论:
 
一、士兵真刻苦,宁可热晕,也绝不低头,好样的!
 
二、熊包一个,女王生日一年就一回,平时怎么训练的,这么挂机时候掉链子,这不给我们国家丢人嘛!
 
三、哇,我们的士兵,对女王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四、传统仪仗队礼服弊病太多,应当改进啊!
 
不同的言论,会有不同的影响。
而在一个大众都在关注一件事的情况下,大众的群体观点,很容易被一个个体观点带动,产生我们所说的“煽动”效应。进而,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发生了。
 
对于既定的事实,我们无法假设。那么我们不妨思考:
对于某一件事情的发生,我们是怎样评论呢?
对于他人的评论,我们第一时间的反应如何?
 
前者,是对“煽动”性言论的警惕,后者,是免疫。
 
其实,一件事,就是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视角,每个人都有从自己观察视角发表个人观点的权利。
那么,言论背后的责任呢?
 
路人甲的评论一,是鼓动人心的,带有一定的鸡汤性质;评论二,甚至可能置卫兵于死地;评论三,会让大家一笑置之;评论四,则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群众言论基础。
 
逐个分析:
评论一:
一般来说,是正能量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却带有欺诈性。以故事为例,大家以热晕为骄傲,那么,卫兵后期的质量,就要令人堪忧了。
 
评论二:
尽管对个体残酷,但却有积极意义,牺牲了当事个体,同时将整体推到了一个需要更为严苛训练的境地。当然,积极意义就是可以产生“高素质”的卫兵。
 
评论三:
调节情绪,为当事士兵开脱。从人性化角度讲,可圈可点,然而,从团队建设,后期事故的避免,评论三似乎没有实际意义。
 
评论四:
有高瞻远瞩的见解,但对目前的状况,意义不大。
 
抛开卫兵,平日,我们遇到的问题很多。
 
比如,某电视节目,嘉宾选手提出了教育的问题,含蓄的说“你懂的”,主持人明确追问,甚至质问“什么叫‘你懂的’啊。懂什么啊?”这就是对群体(场内外观众)的煽动,直接将嘉宾选手推到了一个被攻击的潜在地位。那么,有效的应对方案如何?这里,笔者抛出了一个问题。作为设问,笔者将自己的应对方式写下,大家探讨吧。
 
“任何制度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我们的教育制度也是这样。在今天这样一个公开的场合,我个人并不是很想直面提及目前教育体制的弊端,毕竟个人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而Z老师(即主持人),您作为一台节目的主持,同时也是某高校教授,我个人愿意相信,您也是清楚我们教育体制存在不完善的现状的。我的一句‘你懂的’,包含了对这种不完善的无奈,也包含了教育工作者,出于对教育行业的热爱,对弊端不愿意明确提及,尤其是不愿公开提及的个人感情。我觉的,我这一句‘你懂的’,从您的社会位置来看,您应该懂。”

3 个评论

最后的例子很精妙
几年前的事情了。
因为觉得当事人的做法很有些过分,所以印象很深。
这次有感而发,就顺便提及了。
我们更多的需要的是理性。对待一件已经发生的而且影响较大的公众事件真是不应该不考虑一下前因后果,历史背景就以自己的角度大说特说。任何一种言论都应该考虑一下责任这两个字!理性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要评论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