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的一点随想
现在谈起高考总是以一种越来越淡然的态度在看待,毕竟对我来说已经过去几年了,现在能分给这件事的心思也微不足道。昨天跟女票谈起高考偶然问起今年的高考题目会是什么,女票脱口而出:营改增!说完我们就相视大笑,我知道她最近因为营改增的工作压力特别大。她说这两年的热点是反腐,可能会是这个,我想了想说:如果出这样的题目,那么全国会有百分之六十的考生这样写,写一句反腐口号作为副标题,开头一段话写上几句中央关于反腐的宣传,中间分三段写上三个类似周XX这样的例子,最后用一段激昂的文字带起高潮,这样的作文如果字体写好看点,大概48分左右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全国性的高考很难会用这样的题目,毕竟大部分考生没有这样的深度,而且缺少人文关怀。女票幽幽的来了一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周XX是谁...我默然,大概她说的是对的,当然只是对于很多理科考生来说的,文科毕竟还要考政治。对于我所在的高考大省的考生来说,能考上大学已经很艰难了,其他的都只能退居其次。前一段时间教育部调配高考名额,在江苏跟湖北考生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网上一片吐槽之声。连带着我省作为一个调入名额的地方也受到的牵连,我想说对于我们这种生源大省来说这一点的名额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我们的考生也许只会“哦”一声然后继续埋头在复习题中。我们需要的真的不是这一点点的恩赐似的调入名额,而是一个更好的考试制度与分配制度,我们不害怕竞争在竞争中跌倒,我们只是害怕在竞争之前就已经输了。现在很多人会讲“你们的学生缺少素质”,是啊,我们的大部分考生的综合素质都比不上北上广深等等一二线城市,这个我无可辩驳,毕竟我们的考生很多来自于广大的农村,但是在高考这件事上如果对应马斯洛的理论,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何谈更高级的需要呢?在这个阶层(阶级这个词也许不太好)逐渐固化的社会中,高考也许对于大部分人都是唯一的上升渠道了,他们只能在这件事上拼尽全力。就像一篇鸡汤文的名字一样,《我花了十八年时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虽然他们要非常努力才能接近上层阶层天生所具有的最低条件,但是他们别无选择,除非他们愿意去回家务农、去工厂打工、去城市做一些被认为又苦又葬的工作,然后他们的孩子继续面临跟他们一样的选择。面对着土地的他们也许会缺少基本的社会保障,会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可能会面临粮食价格降低的影响,也可能会因为土地制度改革而失去仅剩的一亩三分地,这样他们会再次来到城市辛苦的劳动,却被当作外地人而受到歧视,工作很多年却无法享受到城市应该提供的服务与保障,他们也许终将会无处可去。
扯的有点远了,这都是由高考引起的一些悲观的琐碎的不成熟的想法,毕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很难再与现在坐在考场上的他们拥有相同的思想。对于他们我只能是祝福,最后送给正在考试中的所有考生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PS:如果此文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不适,我先道个歉!
扯的有点远了,这都是由高考引起的一些悲观的琐碎的不成熟的想法,毕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很难再与现在坐在考场上的他们拥有相同的思想。对于他们我只能是祝福,最后送给正在考试中的所有考生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PS:如果此文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不适,我先道个歉!
4 个评论
挺真切的想法!
哈哈,那篇鸡汤我看过呢。
其实都是家庭与家庭的比拼,这是一场马拉松,只是多数人只能看到跑过眼前的八百米,有些人站在起跑线(底层),有些人站在前方两千米的位置(中产),你拼命跑,你这辈子也追不上,可是一个一个接力的跑下去,终究是会离两千米越来越近的。而站在两千米的人也要往前跑,中产有上中下,而后又有上层,你追我赶,马拉松就没有尽头。
总是要看与自己接近的层次,看上层真是太遥远了呢。
我觉得并不能说是“缺少素质”,而是另一个闭塞的环境造成的问题“缺少眼界”。很多事情都是因自身格局大小而有了不同的对待方式的。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其实都是家庭与家庭的比拼,这是一场马拉松,只是多数人只能看到跑过眼前的八百米,有些人站在起跑线(底层),有些人站在前方两千米的位置(中产),你拼命跑,你这辈子也追不上,可是一个一个接力的跑下去,终究是会离两千米越来越近的。而站在两千米的人也要往前跑,中产有上中下,而后又有上层,你追我赶,马拉松就没有尽头。
总是要看与自己接近的层次,看上层真是太遥远了呢。
我觉得并不能说是“缺少素质”,而是另一个闭塞的环境造成的问题“缺少眼界”。很多事情都是因自身格局大小而有了不同的对待方式的。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注意排版及卷面整洁。本文立意巧妙,文笔平淡中见真情,是少有佳作。建议得分:卷面16分+构思13+选材15+版面7分=51分。

IvanWang(作者) 评论 黄瑎
跪求改卷老师给条活路~就差这几分就能上蓝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