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圆月超人 - 搞互联网做公益,中间花了点时间背包走过全国,就酱
推荐来自: Sharon 、AircraftCarrier 、许柚子 、Panda 、秋风暖暖
大污师 - 高龄业余装甲列车司机
推荐来自: Sharon 、AircraftCarrier
苏糖水 - 德语学习中
AircraftCarrier - 光明正大论观点,绝不背后使手段。虽不完美,绝不做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推荐来自: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stay simple, stay naive.
4 个回答
圆月超人 - 搞互联网做公益,中间花了点时间背包走过全国,就酱
推荐来自: Sharon 、AircraftCarrier 、许柚子 、Panda 、秋风暖暖
于此话题更接近的是教育公平话题,我换种方式提问,高考对少数民族加分体现了公平原则吗?加分不加分有什么利弊?
这种问题可能距离大家的生活比较远,但是做公益却是不停的要去思考的。
我学术背景有限,公平话题是一个发展学问题,政治哲学问题,也是个经济学话题,同时是一个社会学话题。如果有人研究过此类问题,想必是极好的,但是如果没研究过,可以先看看我这块砖头。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系列问题的集合,如果题主这样问问题可能很难得到答案,我来分解下。
1、什么是公平:
目前我了解到对公平的分类主要考虑两种,一个是机会公平,一个是结果公平,机会公平认为任何起点的人都应该获得等同的机会,通过同样的努力获得成功;而结果公平则认为,任何起点的人都应该获得某些权益的结果。
仔细想想这有什么不同。拿教育举例子,比如一个国家计划投入一些资金,帮助高中毕业生上大学,机会公平的人可能倾向于提供给想上大学的高中生资助,他们申请了以后去帮助他们考大学。但如果是结果公平呢?则可能是投入到大学扩招中去,提供足够的学习位置,将高等教育变成一个义务教育。
2、少数民族在教育资源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我们在城市里看到的少数民族同学,可能感觉和我们没什么区别,也丝毫感受不到不公平曾经在他们身上发生过。但如果你深入过中国广袤的山区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少数民族是聚居在偏远和贫困地区的。云南的大理、迪庆、蒙自、红河等,广西的大部分山区,湖北的恩施(土家族),湖南的湘西(土家族),四川的乐山南部,这些是我去过的地方,还有大部分没去过的地方,更不用说西藏、新疆这些地方了。
按道理来说,少数民族难以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这应该是个常识来的,但是我在进入大山前也很难理解这一点,当然如果你走过足够多的地方你就会跟我有一样的想法了。至于乡村和贫困地区为什么难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入,这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现代化没有步入这些地方是一个根源性的问题,但是讲起来太困难。
3、加分政策为什么产生?
首先要说,加分政策首先是在一种不公平的环境下产生的,即汉民族可以获取非常多的学习机会,而少数民族困难。有人说,我们教育制度现在有很公平的选拔机制,为什么还要加分呢?有一个名词叫做马太效应,简单说来就是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我打个比方,比如说寒门难出贵子这种言论,是提出了一种假设,当在两个孩子拥有同样的智力能力的情况下,他们付出同样的努力,什么可以使一方在竞争中胜出?当然是父母和社会投入给两个人的教育资源,我想我们会看到,农村来的孩子,即便考试分数很高,可能是用大部分的童年时光的高压学习得来的,但是我们看到城市里的孩子,不仅成绩好,可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为想要获取同样的学习成绩,富裕家庭会聘请特级教师做家教,而贫困家庭则没有这个资源,孩子只能在现有的资源水平下付出更多努力,其他的就不举例了。
所以,加分就是为了扭转这种不公平产生的一个措施,因为这种不公平是一个结构化的不公平,是个体用世代积累出来的。当然你可能说,这不是很公平吗?如果一个家族世世代代都很努力的积累财富,他们比其他人过得好也是应该的。这种比较自由主义的观点看上去没错,但是要注意,社会的稳定可不是按照这种逻辑保持的,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有能力的人世世代代进行积累,势必造成严重的贫富分化,在分配不均匀的情况下,社会会进入一个极端不稳定的状态。这时候社会底层就会用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完成阶层流动。
4、加分政策的问题
任何救助类型的项目都会导致另外的问题,因为救助可能由于一些新的资源进入传统的分配方式里面,反而加强了传统强权方的更强势。发展学有个国际救助的典型案例,发达国家在非洲实施救助,必须依靠当地有能力帮助发放物资的人去进行发放。但往往这造成了更坏的结果,比如黑帮接管了物资以后,会将物资转移到黑市上。还有个案例是一个非洲小女孩儿因为这样的物资发放形式,多次被负责发放的人性侵。所以一刀切式的加分,可能也在潜在上存在问题。
现在就我们所看,少数民族加分其实并不多,我觉得它对实际的情况影响是比较小的。只是说增加了少数民族对汉族学生的一个起点优势,当然,获益最大的可能反而是那些在城市里,本来就和汉族学生拥有同等教育资源的少数民族学生。这可能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少数民族加分的初衷吧。
但高考竞争异常激烈,它导致的不公平问题可能并不是一个政策两个政策就能解决的,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在这样高强度的竞争下,任何倾斜性的政策可能最终导致的都是更多的权力寻租机会。毕竟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最后我想说,做出任何政策决定的人,事实上都要担负巨大的道德风险,因为每一个政策都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从今天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身处历史中的人,太难做出判断了。所以问应不应该,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幼稚”的说法,因为任何事情都有应该也有不应该,看你的角度立场不同而定了。
大污师 - 高龄业余装甲列车司机
推荐来自: Sharon 、AircraftCarrier
苏糖水 - 德语学习中
推荐来自: Sharon 、AircraftCarrier
理由如下:少数民族加分是对作为大多数民族的汉族公民的变相歧视,就我个人认为可以根据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程度为某一地区提供高考录取优惠,但不该以民族为准线决定是否加分。
AircraftCarrier - 光明正大论观点,绝不背后使手段。虽不完美,绝不做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推荐来自:
原本的问题,我这边没有看到。但是,从现有,已经修改了的问题来看,这个问题不错。
1、有想法,有热血。一个民族想要强大,其年轻人应当有的基本的正常的冲动;
2、将自己的想法和大家沟通,不偏激,不放肆;
3、知“错”能改,这里,虽然笔者不知楼主错在何处,至少,楼主有一个包容的态度。(对比之下,楼主改正了“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要继续踩着,才显得小肚鸡肠了,这也是我个人为您点赞的一个出发点,也请管理员朋友高抬贵脚吧。)
其次,是对网站的建议:
一个顶,一个踩,这个功能很强大,但并不完善,就像这里,问题的形式和内容,被他人混为一谈,这点不是很好。既然提供了这个功能,建议@论道管理员 将其丰富一下,区分为针对“形式”(或“格式”)和“内容”的不同的顶和踩,免得大家(尤其是喜好评论他人的人士)能够简洁的区分。
最后,是回答这个问题:
高考的话题,很大,这种大,即使是其中的一个层面,都要涉及到很多因素。
民族的话题,也很大……
两个很大的话题,进行交织,想要寻求一个绝对合理的方案,客观来讲,不是很现实了。
原则上说,就是,没有绝对的合理。
比如高考,各地的环境不同,教育程度不一样,各地的试题不一样,各地的分数不一样……
多种变数,来汇总一个录取制度,这种情况下,只能是我们大家,来在现有的基本合理的制度中,找到对自己最为有利的解决方案。很多高考过来人,尤其是现在很多成功人士,不乏这种基本合理的制度下通过自适应调整的获益者。
可能,回答的部分,有些词语朦胧了,个人不想造成某些麻烦,尤其是,很多网友,也会自觉的很挑剔的。
就是和大家一个观点沟通吧,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