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鸡蛋上跳舞的俾斯麦

我的很多粉丝,都经常问一类问题,美国能不能打过中国?中国能不能打过美国?中国能不能打过俄罗斯?俄罗斯能不能打过中国?答:呵呵一笑,现代战争的成本非常之高,两个国家之间根本打不起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即使是两个国家不过日子,砸锅卖铁要互殴,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所以大国之间面对均势局面都不愿意打破。

俾斯麦是玩弄这一类均衡政治的高手。他的名言是:一个大国的政策唯一健全的基础就是自身利益,而不是浪漫主义。自他以后,欧洲均势政治被他的实用主义和存林法则所替代。克里米亚战争以后,英国厌恶战争,法国因为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外国干涉军肆无忌惮的破坏而选择保守孤立,当时的军事强国奥地利面对看不懂的欧洲政治摇摆不定,俾斯麦看准了时机,不动声色的在列强的眼皮子底下统一了德意志。


这才是一战、二战真正的起因,俾斯麦的霸道(达尔文主义)取代了王道(均势理论),世界战争的本质就是人类社会在一次次尝试构建新的政治均势(国际关系)。

俾斯麦不仅仅懂达尔文主义,他还懂均势理论,在他完成影响全人类命运的德意志统一之后,他当然要巩固自己国家的既得利益。他亲手打破的花瓶,还要自己亲手粘起来,这就是他的同盟理论。(假如待在一个只有5个强国的世界里,最好待在一个3国集团内。)于是俾斯麦同奥地利结盟,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他又和俄罗斯结了盟,并长期和英国保持友好关系,从表象上看德国貌似无敌于天下,但事实却是德国走到了死胡同。德皇威廉二世上台,对政治均势毫无概念,对现有的既得利益非常不满,最关键的是他还罢免了俾斯麦的首相职位,任用了列奥-冯-卡普里维。(卡普里维的名言:俾斯麦能同时让五个球不落地,而他连两个都做不好。)

在俄德同盟条约到期以后,德国居然无视自己盟友的存在,只是因为俄罗斯不是日耳曼人。自此以后,德国开始走下坡路。英国敏锐的发现了这一契机,迅速与俄罗斯结盟,并拉上了自己的老弟兄法兰西,虽然德国通过一系列外交努力取得一些成绩,但大错已经铸成。上帝叫谁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个时候的德国已经彻底疯了,他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无敌舰队,要夺回被英国霸占的海洋,完全无视自己传统的陆权大国利益战略取向。

战争的所有条件都已经成熟,唯一缺少的就是导火索,而巴尔干那些破事又浮上水面。奥匈帝国的王储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刺杀,奥匈帝国与俄罗斯之前的火药桶首先被点燃,于是德国跟进,法国、英国也迅速跟进,一战开打,死亡2500万人口。一战前,欧洲王室长期保持通婚状态,关系处的是相当融洽,你来我往络绎不绝,战争之后,国际关系、贵族血缘都被打的灰飞烟灭。一战作为一门培训课程,最大的成就就是培训出了希特勒坚定、果敢的领袖气质。假如谁能预知一战的后果,那当时的参战国没有一个会参与。
 

对于英国而言,一战之后能不能灭德国?答:可以。但不能,因为会打破均势。二战之后能不能灭德国?答:可以,但还是不能,还是为了政治均势。1919年凡尔赛合约签署,法国还是不懂政治均势,为二战埋下了伏笔。有一个决心立马吴山第一峰的青年看到了这一点,他的名字叫列宁。
 
放在最后的导读:看完这篇文章,然后再去看从神圣罗马帝国到衰落那篇文章,其实写的是政治家废寝忘食设计的欧洲均势政治被一个叫俾斯麦的毛头小伙子打破。
 
http://mp.weixin.qq.com/s%3F__ ... %23rd
 

0 个评论

要评论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