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己会逐渐不喜欢大众喜欢的东西?

刚开始一个新事物出现的时候,发现的人很少。但是,比如歌很好听,演员演技很好,电影很好看,自己就会很喜欢。但是好的东西一经过大众发现之后,很多人喜欢了,看着喜欢的人到99+,999+,就不太喜欢了。
比如网易云音乐里面冷门好听的歌,就希望他一直冷门下去,最好是我一个人发现,并且是我分享给好友的,很大程度上不一定是自己的好友发现的。到最后,最好也是小众的喜欢。
喜欢的明星,比如董子健刚开始演《青春派》,后来红了演《乘风破浪》,就不喜欢了这个演员了,哪怕他演技再好。
肯定不是酸或者其他的什么心理,更不是优越感。有可能在座的诸位都有。
可能小众的时候,有种“拥有的感觉”,等到很多人都喜欢以后,就是“你已经有那么多人喜欢了,也不欠我一个人的喜欢”,确实有这种心理变化或者状态。
已邀请:

我心无忧 - 物莫能乱

推荐来自: Joey 山人 WangMT 太平狗 此地无人 紳士看着你更多 »

小众东西的爱好者与知名度提高后的爱好者之间存在差异,我爱好比较杂,戏曲也听,各种动次打次也听,对这种差异的感受尤为明显。只有几条十几条评论的戏曲评论区大多是老票友讨论唱腔特点,流派现状,比较知名的戏曲评论区就是“我98的喜欢京剧”“我00后爱听戏曲”,并且往往是高赞评论。999+歌曲的评论区更是各种观光团,和歌曲毫无关联的段子,即使有表达喜爱的评论往往也是一时兴起的只字片语,说完就忘,很少见到小众歌曲评论区常见的感天动地长篇抒情评论。
在某种东西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时候,爱好者们往往对该领域有更深的理解,投入了更多感情,相互间有更多共鸣。这种东西不再小众时新的爱好者往往是跟风的吃瓜群众,对该事物的理解一般较浅,表达喜好之情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合群,跟得上潮流,甚至有一小部分对投入较深感情的爱好者持有“认真你就输了”的嘲讽态度。对于早期爱好者而言,自己熟悉的氛围突然被打破,自己这样的爱好者一夜之间成了少数派,缺少能够相互理解的同好,深爱的东西的价值被轻视,难免会心灰意冷。
上一种情况主要针对自己喜爱的东西因种种原因突然火了的情形,对于知名度慢慢提升的东西,我想不再喜爱的原因或许是逐渐失去的感觉。曾经志同道合的人也许已经失去联系,也许不再喜爱这件东西。当时引发情绪的环境改变了,心境也不再了。有时某种爱好可能见证了一段不堪的经历,当时它给了人安慰,帮助人走出困境,时移事易,回头再看却只有尴尬。即使没有这些改变,人也是喜新厌旧的,惊喜不再,热情也会消退。只是习惯了它的存在,很少会主动想要放弃。这种时候它不再小众了,新的爱好者的出现使失去的感觉更加清晰,自然也就不再喜爱了。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