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尊称敬辞从何时开始不再流行?为什么?

中国古代谦卑的自称有「在下」、「鄙人」、「寡人」、「X某」、「小的」等等;
对对方的称呼有「阁下」、「足下」、「君」、「公」、「大人」等等;
指代各种关系的还有「郎君」、「令X」、「圣X」、「尊X」、「贤X」等等。
 
还有各种非指代词的社交用语等等。
 
这些敬辞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广泛使用了,只有在非常客气的语境下可能会用「令郎」、「寒舍」等客套一番。
是什么时候这些敬辞变得不再流行了呢?为什么呢?
已邀请:

初逃的Panyan

推荐来自: Joey 孙傲之 Crush 张沇 浪花盛

正如你说的“古代”,在辛亥革命后。大部分知识分子摒弃了古代这些敬词谦词的用法,改用“先生”“君”(主要是孙中山在日本的缘故)等称呼,以此表现革旧迎新。而在之后的国共内战之后,国民党所代表的中华民国败北后,大部分知识分子顺应潮流当然更为“同志”了,变得非常单一。(个人认为这样可能也是为了一种平等对待的感觉吧,繁多的敬语谦词也不太适合快速建设的需要)
要说敬语谦词还保留比较多的国家,映入我脑中的当然是日本了。为何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以致以后都没对此做过革新,比如学习欧美的叫法,这应该和民族特性有关了吧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