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毒奶女巫 、夜酱 、Joey 、太平狗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教育とは人間の品格を磨くことであり、知識や経済能力を身につけることではない。
4 个回答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毒奶女巫 、夜酱 、Joey 、太平狗
————————————
在18、19、20世纪,上帝逐渐走向死亡,由上帝为人类设立的价值观、人生意义开始崩塌,尼采是用“上帝死了”这个短语来形容欧洲虚无主义的历史运动——人不再是上帝规定好的存在,而是自己规定自己的存在,只有自身感知验证的存在才是存在的,其余的都是虚无。
取而代之的是人文主义的兴起——从“以上帝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人要为自身赋予价值和意义,人才是一切存在的核心,世界围绕“人”这个存在而运转,而不是原来宗教为人类规定好的传统价值观,人类要实现自身而不是做什么价值观的奴隶——世界的整个价值观体系发生了根本性扭转。尼采认为,人要实现自身的意志,这个意志不是指欲望、欲求,而是指完成和实现“人之为人”这个自身价值的意愿,这是强力意志。要实现这个发展性目的,实现这个强力意志,人必须超越自身局限和束缚、最大化地实现自身内在——形而上的自由,他把实现了这种超越的人称为“超人”。尼采认为,生命像一个妩媚的女子,为她受苦是一种快乐,你在恨她时其实最爱她。所以,尼采一辈子都在批判叔本华的悲观主义,都在为生命、为生命意志唱赞歌。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的认知极为有限,人类用宗教来对抗对未知、对世界的恐惧。
——在封建社会,在生产力仍然比较落后的情况下,统治阶级用宗教和传统价值观来束缚思想、强化统治。
——在资本主义社会,原来的宗教和传统价值观,大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束缚了人的发展,被启蒙了的人类开始向这种束缚发起挑战,催生了近代以来的人文主义兴起,形成了近现代的人文主义宗教。
历史的车轮走进了21世纪,整个人类的价值观体系又开始从“以人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演变,人文主义宗教开始走向数据主义宗教。
20世纪人文主义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进化主义等流派,其中个人自由主义最受西方世界追捧。提出客观主义哲学的安兰德,一辈子都反对尼采的“自由意志”学说,客观主义以理性为基本原则,人类怀抱着自己的心灵,秉持着自然的现实,来探索世界,来决定可靠的价值标准和观念——人与客观互动,并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自身的幸福服务。自20世纪以来的同性恋、跨性别、女权主义等等,可以说都是人文主义的产物,美国大选中被广泛谈论和推崇的“政治正确”也可以看作是人文主义的产物。
21世纪前后,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认为,人类自身的一切思想、情绪、行为,都是一种存在于人之肉体内部的生物、化学算法程序。人类比狼、狗、羊等动物高级,是因为人身体内的生化算法更复杂。当代人工智能就是在基础算法、种子算法的基础上,像神经网络一样,自己依靠现实中的海量数据进行算法演化。令人恐惧之处在于,人类也不知道这些算法自己能演化到什么程度。人们只知道,现在facebook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这就是当代的数据主义宗教——大数据正在被抬上至高无上的地位。
纵观文化、哲学的演变流程会发现,都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的认知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变革,亦步亦趋,步步深入。昨天,“上帝死了”;今天,“人在死去”;明天,不得而知。就像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一样,当人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时,会发生什么?人们还不得而知,只是人类开始怀有更深的恐惧了。当前,对于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我们的科学家们还没搞明白,或许未来会有新的转机,或许这是人类恐惧的狭窄突围之道。
当数据开始统治这个世界的时候,人类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有人说,是“爱”。那“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爱”又是从哪里产生的?总之,人类距离世界实相还很遥远,但是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见证、甚至参与这个历史进程。或许,这是我们聊以自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