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觉得粤语歌词比普通话歌词更有表现力?

所谓的“表现力”是指更贴切和自然的感觉。当然是个人感受了。欢迎大家分享看法!多谢!​
已邀请:

亦可喜 - 论道客服,有疑问可私信咨询,或者发送邮件至yikexi@lundao.com

推荐来自: Joey 浮生未半

普通话只有四个音调,但是粤语有九个,或许这就意味着,当一首歌词曲都相同时,粤语版要比国语版更富有韵律感。
也可能很多人听不懂粤语的时候,会对这首歌有更多自己的想象,更容易带入,像听一些外文歌的时候,或许你理解的感悟的和它原本的歌词一点也不一样呢。然而当你可以听懂唱了什么词的时候,可能很容易跟着词描述的场景走,有时候代入感和共鸣反而不是那么强吧。(๑• . •๑)

上官大人 - 我会养一只阿黄。

推荐来自: 秋风暖暖 heidilew

并不。
注:对粤语并不那么熟。
如同另外两位答主所言,粤语确实有其优势,不可否认很多双语版粤语歌词意境感觉更好,譬如@heidilew举例的三大词人的作品都是如此。但是他们从小接触的、生活最常用的第一语言是粤语而不是普通话,使得在用粤语进行创作表达的能力更强,就像中国人用中文写文章往往都比用英文更好一样。
另外还有一个达成这种感觉的原因就是,因为粤语并不是第一语言而带来的美感。(具体原因我也不懂,但是相信大家明白我说的这个意思,就不多言。)
个人观点是,歌词的表现力,在于创作人的功力,以及与曲子的契合度,还有两者合一的感染力。语言只是工具,类似的就像古文诗词歌赋很多写的叹为观止,但不代表古文就是表现力比白话文好。举个栗子,《洛神赋》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一句对女神的描写,给人脑补的美感,白话文很难精简的写出,但是这不能说白话文在表现力上就不如古文。 
切回来,我很喜欢的李宗盛大哥的歌与词,都是普通话,句句贴心,他的风格想象换成粤语版唱违和感太严重了~~~ 
就是以上。喜欢听歌的都是好孩子。原谅我不会@人。。。。

heidilew - いちごいちえ。

推荐来自: Joey

看到@亦可喜 回答了关于韵律方面的问题上了。
那我说下关于歌词的看法。
香港知名三大词人——林夕、黄伟文、周耀辉。 
他们作的词,我都喜欢。但相同的曲风上,他们作的词我都首选粤语。

所以这题应该改“在双语版本下,粤语词相对国语是不是更有表现力?”
那么我答:是的。 
 
就拿医生的《白玫瑰》《红玫瑰》来说。填词人:李焯雄
 
很多人都偏爱《红玫瑰》因为歌词里明明白白告诉我们“红是朱砂痣烙印心口 红是蚊子血般平庸”娶了红玫瑰,红的便是墙上的一抹蚊子血“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白的皎洁如月光。

但是《白玫瑰》有人表示不懂在唱什么。其实《白玫瑰》是作为求爱者的视角写的。
“怎么冷酷却仍然美丽 得不到的 从来矜贵”三世都换不来白玫瑰的回眸一笑,仍然高贵带刺不让人靠近,一次次把爱慕扼杀掉,如果懂粤语就会和我一样比较喜欢粤语版了,因为唱起来很有感觉^^。(广东人民表示: 是的!
《明年今日》与《十年》填词人:林夕
这就有趣了,同样是林夕作的词,也在讲相同的一个故事。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在有生的瞬间能到你,竟花光所有运气 到这日才发现 曾呼吸过空气”  而不是 “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 才明白我的眼泪 不是为你而流 也为別人而流” 所以林夕啊还是粤语歌词写得好,唱起来粤语版本也相对比较流畅。
 
然后我们再拿王菲的《执迷不悔》中几句歌词来说。
国语(王菲自己写的词:
「这一次我执著面对 任性地沉醉
我并不在乎 这是错还是对
就算是深陷 我不顾一切
就算是执迷 我也执迷不悔」
粤语(陈少琪写的词:
「这次我重头面对  过去和以后
人如何自欺  再不管这对否
人如何不舍  也放开所有
从堕入深沟  完全不想悔疚」
无疑地我喜欢粤语词,国语显然有点“幼稚”,而且国语词汇对上旋律有点不太自然。
 
最后还是那几句老话[先入为主][萝卜青菜 各有所爱]
-----------
祝大家新年快乐!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锁定, 无法添加新回答。(为什么?) 申请解锁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