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是否应该屈服于老年人的压迫?必要时,年轻人有犯错误的权利吗?
(修改:原问题受「固定格式」的约束,语句不通,标点符号应用错误。--陈浩)
我今天在知乎问题「玩了知乎对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中偶遇一位62岁老者的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 ... 77406」
答案里传递的价值观确实和年轻人截然不同,有不少老年人对年轻人的看法就像答案里写的那样,非常有趣。但是我认为对于一些较为重大的问题,年轻人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力。所以应当在做自己的决定,即使这个决定正如老人所料,确实是错误的。然而只有犯错才能成长。而盲目的听从老年人是不利于个性发展,同样存在危害。故有此议题,欢迎大家讨论。
我今天在知乎问题「玩了知乎对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中偶遇一位62岁老者的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 ... 77406」
答案里传递的价值观确实和年轻人截然不同,有不少老年人对年轻人的看法就像答案里写的那样,非常有趣。但是我认为对于一些较为重大的问题,年轻人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力。所以应当在做自己的决定,即使这个决定正如老人所料,确实是错误的。然而只有犯错才能成长。而盲目的听从老年人是不利于个性发展,同样存在危害。故有此议题,欢迎大家讨论。
3 个回答
archering - var G_USER_ID = "410";当人使用大脑的时候,倾向于目前认为最相似的答案(可能参考权威,书籍,别人,自己利益)
推荐来自: Joey 、Sharon 、陈发瀚
但是我想暂时跳开两个词汇,“压迫”“犯错误”来解答问题。
因为这两个词都是贬义,带有主观色彩。
这是我与父母发生几次冲突后,尝试思考的结果,我认为年轻与年长者的冲突可能来自与
1家长制
家长制,是人类家庭生活所共有的特性,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因为这是人类延续的根本。人类的婴儿,即使是从母亲的肚子里出来,脱离了胎盘,也是不能独立生活。人类的婴儿除了吃喝拉撒的生理本能外,家长需要尽心尽力照料一两年,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力脱离家庭独自生存,反观动物们的婴儿出生后很快就能行走、觅食、学会父母亲会的一些生存基本手段。
简单来说,如果没有人类的父母如果不养育自己的儿女,恐怕人类这个物种很早就死亡了。
计划生育以及传统文化导致中国与西方家庭很大的区别。计划生育的实行之后,中国家长对于儿女的养育开始产生巨大的变化,由以前对多个孩子的管教,变成了对独生子女的细心呵护,甚至“帮忙”到娶妻生子等等,这并不是不可以理解的,古代的父母包办婚姻,有多少家庭视自己的儿女成为未来的希望。但是这些家长忽略了很大的一件事情,古代的人类平均寿命三十多岁(东汉,22岁;唐朝,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35岁。数据来自1996年第5期《生命与灾祸》中林万孝的《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知网上由于保密原因不能下载全文,只有摘要)这意味着父母管了这件事之后,没过多久就逝去,不再对成家而独立的儿女们形成约束。
人既是群体动物,也是讲究个体的生活。但是现在的父母没有意识到,还在“呵护”着有着独立思维并应该独立生活儿女。这种呵护——约束,随着儿女的年龄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而西方国家,传统上属于游猎文明,基本上成年以后就将儿女们放出去自由生活,在美国,很多人读大学的费用是由孩子掏腰包的,大家都是独自生活,自然没有那么多冲突。
2寿命延长,时代变更
从近代开始,人类文明呈指数化发展,农业到工业到信息时代,期间也就短短200年,生活在70年代之前的中国人饿着肚子,生活中物质紧缺的年代,过着缝缝补补的时代,不能理解80后倾倒剩饭剩菜,不能理解商品丰富的儿女们“买买买”的心态,而80年代以前的中国人生活在体制内,生活与工作都由政府分配,不能理解90年代后儿女们在体制外怎么生存下来(深圳大学83年就不包分配),这些都是由于时代更替太快导致两代人之间互相不理解,他们的观念实际上没有对错之分,只是适不适合当下而已。估计90后对于一些00后的追星文化也是不能理解……
3近而不能客观远观
看不到的东西很难被当作敌人,女友工作不顺也会把责任放到看得见的男友身上,生活拮据的人会埋怨政府。实际上这些问题,自己也是能解决的,可是大家都过得那么“感性”,总是把问题归结为自己身边的人或物品。当儿女成绩不好的时候,就是一句“你要好好学习”“不要粗心,要认真”,请问有多少家长是把好好学习这句话落实到儿女身上,陪着儿女一块学习一段时间,又有多少家长仔细,认真得分析着儿女粗心错误的地方。当年轻人的生活不如意,长辈们说,你应该努力工作,努力一定会结果。可我请教具体方法的时候,长辈有点语无伦次。
当方法没有建立,当手段没有实施,所有语言都是一句口号,变成所谓的“唠叨”。但是父母与儿女都没有意识到,这一切问题本应该”就事论事“,慢慢得转变成互相“不尊重”——主观的感受。由于父母与儿女生活在一起,每一件事都产生这种感觉,慢慢得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式,大家开始丧失了对事情的妥协与交流,而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纯的施压。
现在我重新回到“压迫”“犯错误”这两个词,我会认为“压迫”是年长者尝试控制年轻人,做出某些行为,双方进行博弈。而年轻人“犯错误”,可能是对一些新生事物的试错性尝试,倘若什么事情都有人指导,那么世界上第一个人类必然全能,可是我们的祖先是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因此我们年轻人必然是要进入未知未来的向导。
我的建议是:年轻人要在与老年人的博弈中胜利,需要尽量的独立生活,避免零和博弈。
如果需要老年人现有的资源,学会与老年人妥协的。
“犯错误”其实应该只接受尝试性的试错,能通用的社会规则,尽量遵守,如果违反,要独自承担后果。
这是我目前思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