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学生提供住房补贴是否合理及公平?

讨论源于:http://mp.weixin.qq.com/s%3F__ ... 02016 年6月13日,大连市政府出台《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对“人才”住房给予了多项鼓励和补贴政策,其中一条是:对在 校生和毕业未满5年的高校毕业生,在大连市内四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政府给予购房补贴,补贴标准为博士每平方米400元、硕士每 平方米300元、本科大专学历每平方米200元。请注意,在校生购房也有补贴。那么,给大学生提供住房补贴是否合理、是否公平?
已邀请:

若风 - 崇尚公平,平等,民主,自由。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支持全球化和多元化。 不是游戏主播若风。所有言论都只是一家之言,权当笑话看看就好,千万别较真。

推荐来自: 蛋清 Joey

合理,而且一定程度上是公平的。
 
合理性
 
房地产库存已经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了,补贴大学生来去库存既可以在尽可能保值的前提下去库存,又可以吸引一部分购房有难度的具备一定技能水平的人才,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针对原文的反方意见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反方】:首先,拿当地全体纳税人的钱补贴一小部分人,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在一个城市生存下来并安家落户,那他就不需要购房补贴或其他补贴。如果一个人本来没有能力在一个城市生存下来,政府给了购房补贴之后他拥有了房产,那政府是否以后还要给各种补贴让他有体面的生活?其次,如果说农民与农民工在某些 人眼里是“困难群体”,给予补贴还有一些拿得上台面的理由,给大学生、硕士与博士提供购房补贴是什么鬼?他们有知识有学历,在就业市场上有竞争优势,谈不 上“困难群体”,给予他们购房补贴实属锦上添花。


怎么衡量一个人有没有能力在一个城市生存下来?生存并不难,难的是有个体面的生活。购房补贴显然是为了帮助这些大学生能更容易过上体面的生活,从而鼓励这些大学生留在这个城市发展,共同建设这个城市的未来。而且反方一边认为拿补贴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同时又觉得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需要“政府的各种补贴”。也就是说他们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随时调整拿补贴的大学生的形象,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证明他们不该拿补贴,而不是真的去思考补贴大学生购房的真实影响力。
 


【反方】:如果一个城市没有高端服务业,不能提供足够多的高薪职位,是留不住多少中高端人才的。有几个大学生、硕士与博士为了贪图一套房几万元的购房补贴,而决定在一个城市生根落户的?四个一线城市,拼命在限制城市人口规模,更没有大学生购房补贴政策,但还是挡不住汹涌而来的大学生与农民工。在吸引人才流入上,城市的区位与禀赋才是第一位和最重要的。


城市区位和禀赋是先天决定的,而政策是可以随时出台的。很显然一个政府的努力方向就是政策,并不能因为区位和禀赋的劣势否定好政策的积极意义。既然需要有高端产业,那么高端人才就更显得重要了,为什么补贴高端人才又是个错误的决策?
 


【反方】:可惜政策并没有知识产权,没法建立壁垒或门槛。你的政策效果好,别的城市马上可以跟进,甚至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到最后,所有城市之间的竞争,还是看禀赋, 看谁能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与就业机会。目前东南沿海的珠三角与长三角在这两方面是领先的。大连也靠海,是东北城市的翘楚,为什么没有成为另一个上海或深圳,居然企图靠购房补贴来留住大学生?


上海和深圳的发展也受益于很多政策扶持的,并不完全依靠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政策没有知识产权,好政策就算不能永远加分,至少可以有先发优势。但是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不是凭空产生的。如果一个城市高端人才不足,势必影响城市发展,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随之减少。而且,反方一再强调禀赋,那么我们来稍微了解一下禀赋。
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丰歉。一国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丰裕;反之,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小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高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稀缺。


补贴大学生不就是为了强化大连的资源禀赋吗?
 
关于公平,衡量标准就很多了。一个政策很难绝对公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补贴的对象肯定是少数人。那么该怎么选取这些人呢?要么就是“困难群体”,要么就是“收益最大化的群体”。补贴大学生就是为了能让这个群体可以更好地把精力投入工作,促进城市发展,最终惠及大多数人,是潜在收益最大的选项。如果补贴大学生群体还不够公平,补贴谁更公平呢?按照反方意见,“如果一个人本来没有能力在一个城市生存下来”就不应该给予购房补贴,农民工拿了补贴他们还是不会满意的。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