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蛋清 - 诗人犹如信使,于世界的永恒之夜半走遍大地。
推荐来自: 范文斌 、道不远人 、李元华 、bloodbath 、爱飞的大花猫 、Joey 、桑土公更多 »
言语的反抗,轻而易举;但要真正付诸行动,则相对困难许多,尤其是有效率的行动。我们谁不曾哪天为了贫穷这项丑闻而愤恨不平?但又有多少人会因此投入积极抗争,以弥补问题呢?从实践方面来说,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弱者受到得意洋洋的强者压迫和排挤?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我从过去失败和成功的经验中,找到了几个答案。 首先,和他人的关系以及建立这关系所必须具备的尊重和爱等特质,理当被视为一切行动的主轴。其次,与当地居民串连的协会工作不应该只因为具有良善意图而心满意足;必须针对各地需求做出具体调整。第三,对共同福祉的追求应该超越过于狭隘的个人道德层面;我们必须能看得更远、超乎个人利益之外。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让个人参与更具活力。
蜀国小松鼠 - 答主应该是懒癌,晚期,请谨慎关注
推荐来自: 朱小欢同志 、bloodbath 、不见长安 、李元华 、Joey
啃啃 - 即将步入金融学研究生的学习,爱好电影,音乐,吃好吃的!
推荐来自: Joey 、kirk 、asayahaku 、archering 、浮生未半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个回答
蛋清 - 诗人犹如信使,于世界的永恒之夜半走遍大地。
推荐来自: 范文斌 、道不远人 、李元华 、bloodbath 、爱飞的大花猫 、Joey 、桑土公更多 »
而读过书的父母可曾因此动摇过?
支教学生的存在,代替了学生“狠心父母”的存在。
目前与学校结对的需要支教的学校普遍是贫穷落后、地处偏远、道路难通,很多孩子们可能连九年制义务教育都上不完,就因为打工、早婚、早孕等各种原因离开学校了,所以他们觉得为什么假期要上学?我成绩又不好,我读不了几年书,我马上要出去打工挣钱的人,我已经和我的小男友谈恋爱说不定哪天因为生孩子就不读书了,为什么不让我玩?
这放在他们的环境里是很有道理的,但支教学生并不能因此觉得他们很有道理,而觉得自己没有道理。
1、支教是为了让当地学生知道外面的世界的
一般支教都在暑假,长则两月短则几周,在这段时间里能够教给学生多少知识不好说,但一定有很多你所能接触的现代社会的东西,是他们可能只是听说过的。大山里可能不通网,不知道wifi,可能没有手机或是老人机,这些年出门坐火车有遇到打工的人火车票不懂买,找老板代买,找黄牛代买,开通网上订票幸福了一大批人,而少部分人却因此连排队说不定都买不到票。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支教者读书生活那么些年有限的生活知识尽可能的告诉他们,让他们将来的曲折能少一些。
2、支教是为了一个概率
不可否认支教地区的升学率会特别特别低,但总有一个概率,可能有几个人能够一直读书,很苦很苦有一天读到大学,去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支教学生的存在就是为了能够遇到这些心里有火的人,告诉他们什么是大学,给他们信心,未来并不是遥不可期的,鼓励他们中更多的人坚持到底而不是中途放弃。那些孩子走出来前可能经历各种各样的阻碍,因为你是支教学生,你看过外面的世界,所以可以去帮助ta,去劝解ta的父母如果不是完全揭不开锅了就给ta个机会,告诉学生与ta生长环境不同的评判标准。
3、支教是为人师表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支教学生读书多年,就其本身做出支教这个选择,去经历这些自己选择的相对艰苦的环境,放弃自己的暑假的时候,支教学生此时是一名真正的老师。就像我们在学校总有人会对老师有不满一样,当地学生也会对老师产生不满情绪。但无论何时,老师都不会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那支教者为什么要怀疑?
支教地区的学生需求更加多元化,当地老师在学识方面的水平可能没有支教者高,支教者在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去给予当地学生的问题更为正确的答案,去和当地老师讨论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我当年去支教的朋友回来,激动地对我说:她不知道自己去支教的这段时间到底对他们有多少用处,她离开以后一切会不会又回到原样。
会有这种想法很正常,但一定要相信自己在其中起到了作用,哪怕只是一个螺丝钉的作用。
支教者在接力式的帮助过程中,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以下引自《贫穷的富裕》以马内利修女:
最后,其实支教者在支教过程中的心灵上的收获应当说远超他所付出的。
——————————————————————————————————————
我本科没能早点醒悟赶上支教的队伍,我们学校寒假居然不组织支教,不甚遗憾。
蜀国小松鼠 - 答主应该是懒癌,晚期,请谨慎关注
推荐来自: 朱小欢同志 、bloodbath 、不见长安 、李元华 、Joey
他们往往有几个观点来谴责大学生:
观点一:大学生没有经过培训就给农村孩子补课,这样做事不负责任
观点二:大学生带给落后地区的冲击,负面多于正面
观点三:耽误孩子玩耍,耽误孩子做农活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以我自己为例,在城市给学生做辅导,基础的一小时50,提高的一个小时100,拔尖的一个小时收300
一般是啥时候补课呢?
周六、周日、寒假、暑假。
暑假可以说是补课的高峰季。
而且很多效果比较好的补习班,家长是争着抢着去,即便是在最热的天气下,有些家长也愿意排队。
以成都为例,成都最好的学校就是七中、四中、九中等,这里面的学生补课吗?
补课,而且是花着钱去补。
他们的很多学生也会选择大学生来补课,而且这些大学生跟那些去支教的大学生一样,都是没有经历过培训的。
别人都是抢着要,我就奇怪怎么还有人往外推。
支教的其中一个意义就在于,可以把一些教育资源转移到不发达的地区去。大家以为所谓的教育资源是什么呢?最好的教育资源是老师,其次是教研辅导资料。
虽然中国喊了很多年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在高考挂帅下,大多数人还是要经历高考这道门槛的,这道门槛到底好不好跨过去呢?大家应该都知道结果到底怎么样。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有教育资源转移到落后地区已经算是不错了。
农村的孩子跟城里的孩子一样,都想玩,但是城里的家长比农村家长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们会去给争取教育资源。
每年期末考试完,都会有家长给教委反映情况,题太简单会说自己的孩子的能力没有展示出来,题太难会说自己的孩子没有发挥好,这种情况在北京尤其严重,很多家长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国现在的阶级固化程度开始逐渐提升,教育已经是最后一条路了。
啃啃 - 即将步入金融学研究生的学习,爱好电影,音乐,吃好吃的!
推荐来自: Joey 、kirk 、asayahaku 、archering 、浮生未半
很遗憾对于现在支教的主力军--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我要表达不那么乐观的看法。
首先,来看支教的好处,前面两位答主说的很多了,我不一一赘述。但是无论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还是希望带去知识,甚至是带去眼界的开拓,都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系统的教育。
而现在的 短期教育,寒假十天,暑假十五天,大部分支教队伍都不是能够接受周期性的支教活动的(比如每个假期都去,有计划有安排的长周期) 能做到的知识传授,资源提供实在是很少。
再来看短期教育可能带来的弊端,一来 不成周期的教育, 占用学生 假期时光却 起不到传授知识的作用。二来,所谓 的带去的新型教育理念和方法,在 短时间内对 同学们的改变有限, 但是 却很难保证 小孩子们不会陷入 对自己现存的 教育环境的不满与 难以改变的愤怒 中。三来,开拓 眼界是一个双刃剑啊。没有长期 正向的引导,小朋友们陷入无奈与愤怒的状况比努力保持一个 上进心,争取奋斗 的情况要多多了。尤其是,低年龄的接触到 太多电子产品 等等。四来,支教群体的不专业。教书是技术活啊,不是学的好的就能随便去教啊!教书是技术活啊,不是学的好的就能随便去教啊!教书是技术活啊,不是学的好的就能随便去教啊!没有足够的心理建设,小老师和学生容易双双崩溃啊!
支教和家教等不同的是,家教也是周期性的教育,而且不需要你太过于关注学生的心理建设,因为同期的父母和其学校里的老师能够帮你照顾 到这种。而你自己 也是一对一的教学,应付起来也 绰绰有余。支教, 缺乏周期性,大班上课,甚至于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匮乏的。所以请不要随意 类比
以上观点 来自于我那个被 支教过,现在也在 学校支教社团干了四年的室友。
她们社团目前是西财最好的支教 组织。所有 支教队伍都会 经过长达两个月到三个月的准备和培训,同时会 寻求校外公益组织的培训帮助。对于支教学校,也是 尽量达成长期培训计划,我室友去的 学校他们已经合作六年了。不过接触的越多,我室友就越不认为支教是教育,她说“其实我们就是去开个夏令营,陪孩子们玩耍。”
大学生们对于短期支教的意义, 真不如想办法联系 公益组织,给当地 老师组织培训,再不济调研教育问题, 多深入下去 做做家访,写写 文章,或者真心组织 捐款捐物(旧衣服,书籍) 什么的,可能是更为直接, 效果更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