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我认识的人有十五六岁就结婚生孩子的 也有三十多还没有男朋友的
我见过为了一个男人从16岁开始生了两个儿子最后还是离婚的
我一个堂姐告诉我女人天生就是传宗接代 所以她觉得结婚是为了生孩子
还有一个说结果是因为人都是孤独的 身边的人都找到伴 就没人会跟你玩了 所以你要找一个人跟你一起玩
已邀请:

Joker - 冷眼,利嘴/论道营销

推荐来自: 八万就成 朱小欢同志 Toilii resol 毒奶女巫 三岁 风华绝代 EvilWong kaffa 山人更多 »

不请自来

不得不说的是,个人觉得,意义本质上就是将一些活动赋予超过活动本身的含义,从而给自己的活动带来一种崇高感。具体到婚姻,就是把两个人为了固定性伴侣而进行的结合,升华到了爱和传宗接代这些和初始目的完全不相关的层面。

何必呢?人本动物,两性的结合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动物本能。后天形成的一系列附随婚姻而来的责任和使命,不过是在生产力足够发达后,人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枷锁而已,用来维持一定的秩序,并给自己带来确定性的安全感。如果把这种后天的产物当作自己先天的使命,甚至为此扭曲自己的真实意愿,是不是有些太委屈自己了?

如果说结婚年龄和生儿育女等被大部分人看重的事物真的有任何意义的话,那就是为了将自己的基因在最佳条件的时候传递下去。在那之后,尽管自己肉身会消失,但总有一个永生的希望: 有那么一个个体,携带着部分的自己一直传递下去。

但是,时代在发展,我们为何还需要继续坚持过去的观念呢?当然,如果选择坚持,也并没有什么问题。而对于那些对这些观念并不是那么感冒的人,果断跳出来吧。坟头长满荒草的所谓永生,和尊重自己意愿的满足,到底哪个更重要?至少我自己,宁愿抛弃所谓的意义和世俗的眼光,谁也别想接管我的选择权。

综上,不管别人怎么做怎么说,问问你自己,你怎么想,怎么说?

眺望天下 - 见了便做,做了便吃了,饱了消化食,等着下次再了; 味生于嚼,嚼生于美味,佳肴乐无穷,遇到以后再嚼。

推荐来自: 八万就成 孟凡帅 Joey resol

谢邀。
 
=== 先说狭义的婚姻,这里的狭义婚姻,指经过了现代社会中法律认可的婚姻。 ===
 
个体角生理度:客观来讲,婚姻为人类个体提供了一个合理合法的,发泄某种过剩的原始能量的契机。
个体社会角度:提供了工作生活的责任目标,客观上构成了奋斗的动力。
个体心理角度:有研究分析表明,和谐的婚姻生活,能够使人放松愉悦。
家庭角度:婚姻为家庭的姓氏延续,创造便于理性社会认可了先决条件。
大社会角度:婚姻提供了社会的家庭组织架构体系,是社会在家庭层面有机组合的基本环节。
 
=== 说广义的婚姻,这里可以包括受到一定争议的同居 ===
 
广义的婚姻的意义,客观上,包括了狭义婚姻的基本作用。尽管很多层面,教条于法律条文则难以被认可,却不可否认的被人类的实际社会所接受(尽管从社会角度讲,这个接受可能是被动的,比如土豪的情人等)。
 
婚姻生活,为人类最为原始的能量提供了直接的宣泄平台。
婚姻生活,延续了人类群体的生命发展。
 
 
========================
 
以上列出的框条,可能有些抽象,这里提一些我自身的例子。
相信题主身边也有很多已婚人士,其中应该不乏已婚的知己,这类例子其实应很多的。
 
婚后,我觉得自己踏实了,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工作的时候,很多无聊的事情(比如同事的做作、兄弟团队的无能等),之前很愤青的感想,现在的思维更理性了。不可否认,思维的理性化,是人的学习过程,但婚后,客观的将,至少我个人的这种认识的加速式的。
而于理性化相对,对家庭的热爱与依恋,加深了。
从精力的平衡角度讲,简单的说,不关心很多无聊的事情,转而关心家庭的温馨了。
 
========================
 
至于题主提到的很多,为了生孩子,为了找个伴侣,这其实是婚姻生活中很细节的层面了。
做个小总结吧,婚姻涉及到的层面,对婚姻中的人员来讲,是全方位。
而婚姻在人类社会(甚至于自然界)中的发展,延续至今,是有积极意义的。

黄瑎 - 个人公众号:宁公子言(ningsirring)

推荐来自: 八万就成 朱小欢同志 resol kaffa

在70-100万年的时间里,任何动物在婚姻形态是极为接近的,不受约束,没有伦理道德。那是一个血缘群婚的年代,一个乱婚时代。不仅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连父母上下辈之间的通婚也不受限制。
这种婚姻在人类历史上持续很很长一段时间,正是因为这种形态,才让人类得以延续,特别是艰苦的环境当中。
《白虎通义》说:“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
在出土的文物中,也正是燧人氏将女娲和伏羲和抱在一起,让他们蛇身的下半身交媾在一起,而众所周知的是,伏羲和女娲是兄妹。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上下辈分之间的婚姻逐渐被摒弃。王充在《论衡》中说道:“夫乱骨肉,犯亲戚,无上下之序者,禽兽之性,则乱不知伦理。”原始社会中的婚姻,没有长幼上下之序,表现为杂游群交,在《礼记曲礼》甚至还有父女,母子之间的杂乱关系。
 
 
睡着人类文明的又一进步,逐渐形成了兄妹,甚至同辈之间的兄弟姐们的血亲结婚现象:
“昔宇宙初开之时,止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与其妹上昆仑,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妇,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头悉合,其妹来就。”—[唐]李冗《独异志》
云南怒族传说中的洪水泛滥,最后也是两兄妹裹在葫芦里,躲过了劫难,两人最后生了九子九女,兄妹之间的血亲相奸在中国股代很多民间传说中都有。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鲁桓公的妻子文姜,是春秋时代四大美女之一,在未婚前就已经和哥哥齐襄公通奸,后来被发觉了,两人合伙杀死鲁桓公,继续私通。
母系社会晚期,出现了族外婚,古代传说里的“女儿国”就是例子,象西游记里面的饮子母河的水怀孕也证明了中原的文化的确比其他地区要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阿注婚”)
 
时光流淌,到了圣人无父的时代了,这个大家都熟悉,就不讲了。
 
 
母系社会时期至父系社会初期,群婚的缺点慢慢显露出来,于是,几对合得来的男女,相互组成家庭,由于共同的爱好以及生活习性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这种婚姻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种婚姻最早的是女娶男 ,男方到女家,男方不被重视,他们人物只有母亲能够传宗接代,在经济方面,女性也是占着主导地位。
而在这个时候,女性是没有权利去独占对方的美双方都有和其他异性发生关系的权利。但是,女子有一个主要丈夫,这个丈夫是要和他生孩子的,其他乃是次要丈夫,无非是发泄或是排遣欲望。南方夜市
但是这个不怎么固定,常常因为一些原因反目。南方会净身出户,很吃亏。有男的从主要丈夫变成次要丈夫,最后被驱逐。
这种婚姻的唯一一个好处就是宣告学院近亲结婚的结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父系社会的早期到现代  男人占了主导地位,逐渐形成了几千年来的一夫一妻制度,男人只有一个正妻,由于有更多的时间,两人可以互相交流,夫妻感情会更加恩爱,和睦。
同时如果一个女子和很多男子交往,产生了孩子父亲的不确定性,这时候男性便产生了排他性。男子可以从身高身材长相声音等方面辨别孩子是否亲生。
随着社会越来越需要男人去充实负重等高强度的体力活,女人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男人,所以中心一步步偏移到男人升上,于是男人开始出现很强的占有欲以及大男子主义。在女子终于丈夫的同时,他也要去男子同样忠于她,于是一夫一妻逐渐完善。
于是,父系社会,父亲占主导地位,包括孩子的姓,备份等主键要遵循男子

私有制的发展,私有财产的确立,标志着男子在婚姻中逐渐占据统治地位。
 
 
 
 
未完待续……
 

kaffa - The Grail could not be taken beyond the Great Seal.

推荐来自: 山人

选经典:读吕思勉《中国通史》第一章:婚姻。一读就明。这种问题思考不来,需要历史素材来理解,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明了前因后果。
 
人类群居时代,有没可能是一对一婚姻?不存在的。一对一这也并非人的天性使然,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
 
历史上,男女关系的演化路径是:


群 --> 同辈 --> 族外 --> 一对一


  1. 距今天几百万年到几十万年,旧石器时代,部落间征战,人类的繁衍为首要目的,彼时男女之间关系是乱伦的,规则是强者占有资源,关系是一群对一群,一塌糊涂。
  2. 距今 20 万年,人类大脑进化完成,至距今 4 万年,人类社会逐渐成型。有了组织和辈分关系后,渐发现跨辈分的关系不利于利益和物质分配,容易产生矛盾,于是男女关系的年龄范围出现了,即同辈通婚。
  3. 距今 2 万年至 6000 年,氏族产生,人类在生育这件事上经历了漫长的苦难,渐发现近亲生育容易产生有缺陷的后代,这种交配关系发展为禁止族内发生。婚姻开始了,但指定范围是族外。
  4. 再近,婚姻关系开始是极为松散的,男女婚姻要求一对一,但不要求同居,后发展为需要同居,就和现代一致了。

 
这不是有利于大多数吗,保证了霸道总裁不能合法抢走配偶呀。是大多人的需求,也就是社会需要,是一种趋势。
 
至于顺势还是逆势,那是个人选择问题。
 

山人 - 鲜嫩多脂的鲁男子。

推荐来自:

关于婚姻的本质,现代年轻一代尤其受过高等教育的大部分人都懂。我就来讲几个真实故事吧。
 
1.一个做保险的漂亮小姑娘,大概95后左右吧,情商啊,社会阅历啊,都很懂,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客户的生日到了,她会给人家订好蛋糕什么的送去。有的客户说我自己都忘了这事了。她嫁给了一个家境挺好的人家,有一天发现老公在外面有私生子,每个月老公都要给孩子一笔钱。——这是一种婚姻状况,当然不是普遍的,但她的想法挺普遍的,那就是,只要他们的小家庭生活能维持不出现问题就行了。(这个想法,是我猜的——根据她的一些做法、说法。)
 
2.一个接近90后的男孩子,娶了一个有钱人家的老婆。按说婚后生活应该按部就班了,该干嘛干嘛去了。而他呢,把老婆晾在家里,然后跑去追求别的女人——不是逢场作戏,是那种真的追求。而他老婆,就整天在朋友圈里晒幽怨。这是我听一个年轻朋友讲的事。这蛮有意思的。你说他们是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我们只能猜,然后给出各种我们自以为的理由。
 
3.第一个80后女人的故事。一个80后嫁给了一个再婚的老公,老公有事业有孩子,她也经营着老公的一家店,在做一个品牌,在南方他们那个圈子里还做得挺好。她就想了一两年,然后决定不要孩子了。每天一大帮朋友喝喝茶喝喝酒,生活过得蛮开心的。老公也整天在外面忙应酬,经常不在家。像这样的生活,她也会经常感觉内心的空洞——会孤独、会寂寞,感觉缺乏某种更隐秘、更贴心的温暖和情感。要说明的是,她平时也是一个很丰富的人,涉猎广泛,性情也比较本真,在朋友圈子里也很受欢迎。
 
4.第二个80后女人的故事。她在一个单位里做中层,在要孩子没有要上之后,在一次朋友聚会后,前领导和她说——还要什么啊,没什么意思的。人生几十年,到最后都成了为孩子而奋斗,这样子更自由自在。
 
 
如果你去细细考察的话,上面这几个故事,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个案,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非常普遍的事情。年轻时我们都怀有爱情、婚姻生活的美好幻想,中年后却渐渐学习着看开,或者被现实逼迫得不得不看开。这是为什么?婚姻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刘强东在婚前一天,就通过薪酬计划的方式,把财产进行了隔离,提前“透支”了自己10年价值26亿元的薪水和奖金,使之成为婚前财产,然后每年领一块钱工资,没有其他现金形式奖金。当然,里面有很多细节,和本文无关。
 
默多克和前妻离婚时,被分走了大概好像是17亿美元(反正就是个数字,一大笔钱的意思)。他接受了教训,用信托方式进行了隔离,然后再离婚时,邓文迪只分到了两套房子——当然这也不是普通人的一般房子,而是一套别墅、一套北京的四合院。
 
前不久,亚马逊CEO贝索斯离婚,他的前妻非常开明,双方达成了协议,她没有歇斯底里地抽走资金,让公司和股东和贝索斯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当然同时也让自己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哦,你说这些都是富豪,和普通人没什么关系。其实,现实中,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同,都是一样的。我认识的一个90后男孩,听他说,他一个朋友娶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结婚时买了好几套房子和一些网点房,但是这些房子的所有权都在老丈人名下,只是收益归他们。如果你再下一个层次考察,双方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只要数据达到10个以上,你会发现——财产问题也是占据了核心问题的最大比例。
 
那,婚姻的意义是什么呢?现代社会里,只要你有能力——不需要什么太大的能力,只要能不错地养活自己就算,一个人都可以生活得好好的,那为什么还要结婚呢?——结婚之后,你要面临更复杂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要处理家庭内外各种各样的关系问题,还要时刻考虑两人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结婚除了带给你无尽的麻烦,有的是增加了一些个人财富或社会资源,再有的是借结婚抬升了社会地位,基本就没有什么其他的了——这么看来,结婚的收益与成本,根本不成比例啊。可是,相亲平台还是很火爆,即便排除了不是为结婚而相亲的情况,真正想要相亲的也很多。
 
可能有人还会说,为了传宗接代,或者就是单纯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有了孩子之后呢?排除情感因素,单纯冷血一点讲,人生从此就绑在了孩子身上——为了孩子努力工作,为了孩子不敢轻易换工作,为了孩子维持婚姻……等等等等,自我不知到哪里去了。这样的人生,恐怕也不是大部分人想要的。并且还不考虑,能不能把孩子养好的情况。如果不能给孩子比较好的环境,你可能还会纠结、自责等等。当然,还有一大批妇女们,结婚后把全部的情感寄托都放到了孩子身上。是的,一大批。
 
好,我们再回到婚姻的意义问题。
 
1.提升社会生存能力。
这是婚姻最基本的功能。结婚之后,人与人就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人生合作关系,可能有了更多的资源,也可能只是有了更多的责任。咱不扯在古代婚姻是怎么提高生存发展能力的,就说现代社会,两人、两个家庭,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监督,基本利益一致,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小型利益共同体,理论上正常的婚姻可以提高单兵作战能力,也可以让社会更稳定。
 
2.心理与情感需要。
一个稳定的婚姻,一个满意的伴侣,可以极大地满足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和情感需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酒逢知己千杯少”……等等,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我们的心理与情感需要。谁不想自己的另一半既是人生伴侣又是灵魂伴侣呢?——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但常常仅止于理想。
 
20年前,小李子和文斯莱特合作,《泰坦尼克号》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在最美好的时候戛然而止,直到老年都是女主角的心头念。10年前,这对老搭档又合作,却用《革命之路》抒写了婚姻中的深深痛苦。所以,童话故事常常讲到“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3.进化的力量。
什么叫进化的力量?就是不管你理性上愿不愿意,结婚这个需求,都是刻写在你的基因、你的骨子里的,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惯性。在现代社会里,生理问题不难解决,已经不成为问题。甚至很多年轻人、新新人类怕麻烦,连生理需求都可以忽略了。
 
那这种力量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不结婚会让你处处感到难受。到了年龄,“不结婚都不好意思出门了”,主流社会会对你存在看法,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情况。当然有很多名人一辈子都独身,但是他们是名人,他们有底气、有自信,或者说有勇气面对。对普通人来说,没有多少参考价值,除非你下定决心过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这得有对自己很深的认知才行。
 
还有人际上、情感上的空洞——孤独、寂寞。当然,婚姻并不保证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婚姻却给了你一个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大致方向——至少你有一个具体的情境,可以去面对、去整合。
 
说了这么多,具体到每个人来说,还是“没什么卵用”,最后你依然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看去想去选择。但,我想,归根结底,你靠大数据、靠概率也好,还是靠缘分、靠自然也好,甚至结不结婚也好,最后你都得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过幸好,现代社会的宽容度越来越高,人们对此的理解也越来越开明。
 
结论吗,还是那个老答案——结婚,只是人类社会产生、发明的一个概念、一种生活方式;它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可这个答案,对我们具体的个人,没有多大意义。最终,结不结婚,和什么样的人结婚,依然是个人具体的选择。选择么,你就得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衡量和取舍了。
 
题外话:
在选择人生伴侣这件事上,有一个因素很重要——认知。两个人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有多大的差异,很重要;同时,两人的认知有多大的改善空间,是不是能比较容易地改善,也很重要。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在生活中、在观念上、在人生选择与决定上、在情感与生理需求上,都处处相合的人,并且你有能力确定这不是暂时的、短期的,而是比较恒定的,那必须恭喜你。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