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认知」人格发展之旅
20160925分享,
大概阅读时间7分钟。
————————————————
一、餐前开胃酒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G•荣格认为,
不论个人的经验如何,所有人类都享有共通的人类议题。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了两种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约翰•华生说:
●现代认知科学集中于“心、智”。人们对世界、个人的认知,不仅仅是知识、学识,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灵问题。认知科学也是一个包括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哲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前沿科学。可以说,认知与人格发展也息息相关。
二、开始上菜
人文科学、古希腊文学与 世界神话学者约瑟夫•坎贝尔认为:
人们“勇敢地出发”进入世界,遭遇各种各样的人物和角色。虽然,他开始了一个外在的旅程,但他同时也开始了一个内在旅程——他必须遭遇和整合他自我里的不同部分——这是一种自我发现的内在旅程,寻求获得心理上的完整。
基本顺序是3个阶段:
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们离开“日常的世界”,进入“冒险的世界”。
最初,人们都是不情愿的,面对挑战或者 冒险时,都会在内心产生不情愿感。但是,现实会逼迫人进入冒险旅程。在这里,普通人的冒险旅程,就是出去打拼世界。现实逼迫(也包括内心冲动),累积情绪,产生动机。
一般,英雄在启程冒险时,会需要3种辅助:一是武器。普通人的学识、经验、技能等;二是智者训练。长辈、师兄、前人、领导等的带领、启发;三是精神力量。推动人们或者英雄冒险的动力。
开始冒险之旅时,可能会遇上阻碍,也可能需要盟友。总之,这是一个全新的旅程,需要冒险者开始全新的转变。
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全面投入冒险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测试和考验,来证明自己。
在面对挑战、接受测试的过程中,会面对自己性格中的各种因素、各个面向。受到挫折时,会有来自某些方面(比如爱情)的情感、精神抚慰、复苏;还可能会遇到欲望的诱惑。他要把这些内容整合进自我。
对个人来说,性格中的阴影——被压抑的第二自我,会在关键的时候,成为最大的磨难和挑战,这也是最大的危机和恐惧。成功坚持下来,就可以获得凤凰涅槃一样的精神重生。
精神重生,就是与完整自我的相遇,获得顿悟的飞跃,人格焕发全新的力量,超越原来的层次,而洞悉了某种价值和意义。
3.看山又是山,看水还是水——
完整自我的领悟与平静。
经过历练之后,拥有了人格整合后的完整力量,以及自我认同的神圣力量,认识到了自我真实的本质,更清晰、更透彻地了解人生、世界,能够平静地明悉、对待自己的命运。
现在,他在日常世界和冒险世界,都可以自由自在,他能为人们解决很多问题,他还可以启发新的年轻人,开始新的发现自我的冒险之旅。既是一位成熟的自我英雄,也是一位能启发别人的智者。
现在的英雄具有了独立自主、勇气和自决权,是自由且开放地生活的象征。
三、饭后甜点
电影《釜山行》的一点观感
这里,仅仅从“角色人格发展”上来看丧尸灾难片《釜山行》。
1.男主角是一个基金管理人,和妻子离婚了,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要求去釜山找妈妈。高铁旅程由此开始……
2.男主角曾经训斥手下的金代理,你什么时候开始站在散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这算是一个交代其现实人格的伏笔。
3.面对丧尸来袭,主角为了自身安全,关上了车厢间的玻璃门,把一对夫妻关在了危险之地。这个时候,他面临着自我内心的挣扎。要不要打开门?这是一个问题。
4.在灾难中,所有人都面临着人性的拷问。随着情况恶化,主角开始与那对夫妻协作,展开自救。主角在不断深化认识、完善自我。
5.孩子在高铁上质问他,你总是这么自私,这就是妈妈离开你的原因。这个质问,逼迫主角直面和审视自己的灵魂。
6.剧中穿插了一些主角对原来生活态度的反思,以及与外界联系的电话,慢慢地开始修正自己原来的观点和态度。
7.最后,在一系列灾难的累积与推动下,主角整合了阴影,接触了完整的自我,理智、平静地接受、应对现实情况,乃至最后被感染之后,也能平静地作出正确的选择,平静地接受自己当前的命运。
————————————
大概阅读时间7分钟。
————————————————
一、餐前开胃酒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G•荣格认为,
不论个人的经验如何,所有人类都享有共通的人类议题。
1.所有人都有父母;
2.所有人的性格都面临冲突;
3.所有人在发展人格、适应社会时,都面临认同危机。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了两种观念:
1.自卑感这一深层的感情,以及为了这层感情而产生的补偿需求,才是主要的精神官能冲突的根源,而不是基本的冲动。
2.兄弟姐妹从父母那里获得爱和注意力的冲突,常常是一种比恋母情结更大的潜意识动机力量。
“自卑感情结”取代“恋母情结”,“同胞争宠”的争斗理论置于“恋母情结”的父子对抗理论之上,成为主要的精神官能冲突来源。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约翰•华生说:
给我一打身体健全的婴儿,让我用一个专门的环境来培养他们,我保证从他们当中任意挑选一个,都能被培养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门人才——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和小偷,不论他们的才能、爱好、能力、秉性如何,也不管他们祖先是什么种族的。
●现代认知科学集中于“心、智”。人们对世界、个人的认知,不仅仅是知识、学识,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灵问题。认知科学也是一个包括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哲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前沿科学。可以说,认知与人格发展也息息相关。
二、开始上菜
人文科学、古希腊文学与 世界神话学者约瑟夫•坎贝尔认为:
人们“勇敢地出发”进入世界,遭遇各种各样的人物和角色。虽然,他开始了一个外在的旅程,但他同时也开始了一个内在旅程——他必须遭遇和整合他自我里的不同部分——这是一种自我发现的内在旅程,寻求获得心理上的完整。
基本顺序是3个阶段:
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们离开“日常的世界”,进入“冒险的世界”。
最初,人们都是不情愿的,面对挑战或者 冒险时,都会在内心产生不情愿感。但是,现实会逼迫人进入冒险旅程。在这里,普通人的冒险旅程,就是出去打拼世界。现实逼迫(也包括内心冲动),累积情绪,产生动机。
一般,英雄在启程冒险时,会需要3种辅助:一是武器。普通人的学识、经验、技能等;二是智者训练。长辈、师兄、前人、领导等的带领、启发;三是精神力量。推动人们或者英雄冒险的动力。
开始冒险之旅时,可能会遇上阻碍,也可能需要盟友。总之,这是一个全新的旅程,需要冒险者开始全新的转变。
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全面投入冒险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测试和考验,来证明自己。
在面对挑战、接受测试的过程中,会面对自己性格中的各种因素、各个面向。受到挫折时,会有来自某些方面(比如爱情)的情感、精神抚慰、复苏;还可能会遇到欲望的诱惑。他要把这些内容整合进自我。
对个人来说,性格中的阴影——被压抑的第二自我,会在关键的时候,成为最大的磨难和挑战,这也是最大的危机和恐惧。成功坚持下来,就可以获得凤凰涅槃一样的精神重生。
精神重生,就是与完整自我的相遇,获得顿悟的飞跃,人格焕发全新的力量,超越原来的层次,而洞悉了某种价值和意义。
3.看山又是山,看水还是水——
完整自我的领悟与平静。
经过历练之后,拥有了人格整合后的完整力量,以及自我认同的神圣力量,认识到了自我真实的本质,更清晰、更透彻地了解人生、世界,能够平静地明悉、对待自己的命运。
现在,他在日常世界和冒险世界,都可以自由自在,他能为人们解决很多问题,他还可以启发新的年轻人,开始新的发现自我的冒险之旅。既是一位成熟的自我英雄,也是一位能启发别人的智者。
现在的英雄具有了独立自主、勇气和自决权,是自由且开放地生活的象征。
三、饭后甜点
电影《釜山行》的一点观感
这里,仅仅从“角色人格发展”上来看丧尸灾难片《釜山行》。
1.男主角是一个基金管理人,和妻子离婚了,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要求去釜山找妈妈。高铁旅程由此开始……
2.男主角曾经训斥手下的金代理,你什么时候开始站在散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这算是一个交代其现实人格的伏笔。
3.面对丧尸来袭,主角为了自身安全,关上了车厢间的玻璃门,把一对夫妻关在了危险之地。这个时候,他面临着自我内心的挣扎。要不要打开门?这是一个问题。
4.在灾难中,所有人都面临着人性的拷问。随着情况恶化,主角开始与那对夫妻协作,展开自救。主角在不断深化认识、完善自我。
5.孩子在高铁上质问他,你总是这么自私,这就是妈妈离开你的原因。这个质问,逼迫主角直面和审视自己的灵魂。
6.剧中穿插了一些主角对原来生活态度的反思,以及与外界联系的电话,慢慢地开始修正自己原来的观点和态度。
7.最后,在一系列灾难的累积与推动下,主角整合了阴影,接触了完整的自我,理智、平静地接受、应对现实情况,乃至最后被感染之后,也能平静地作出正确的选择,平静地接受自己当前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