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网瘾是种病,红警是网游
刚刚在北京新闻看了一则有关杨永信的新闻播出,开头顺着雷斯林最近发布的文章迅速引入了话题:电击治疗网瘾的痛点,究竟在哪里?
在接下来的三分钟内,节目的三个主持人迅速讲了三段话,概括完毕后分别是下面的三组话题:
第一:网瘾患者不应该接受电击治疗,因为电击主要针对的是重度抑郁症患者与精神分裂这样的重性精神疾病,网瘾不在这个范畴之内,所以对网瘾患者实施电击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他们对网瘾患者实施电击,应该是一个医学试验,必须免费且取得患者本人的同意与知情权,所以电击治疗网瘾,是错误的!
第二:网瘾的界限太模糊了,谁也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答案。目前中国内地根本没有对网瘾非常规范的解读,很多家长和机构判断自己的孩子有没有网瘾,仅仅是从“孩子听不听话”,“孩子成绩下滑了”等等诸如此类的事件随意下判断,因此很多明明没有网瘾的孩子也被送入了机构进行治疗,因此电击治疗网瘾是错误的!
第三:网瘾的治疗,是不合法的!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在治疗的过程中惨无人道,涉嫌虐待孩子,并且孩子还无法逃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机构绝对涉嫌了非法拘禁!可是这么多年以来,当地的政府都对杨没有任何措施,就连卫生部发表规范后杨也没有执行,这重复说明的当地政府机关出了问题,所以网瘾戒除中心背后,应该是我国司法机关的问题,在这样的行为下,请问我国还能算作依法治国吗?所以电击治疗网瘾,是犯法的!
乍一看这三段的说的都挺对的,网瘾不应该被电击治疗,网瘾的疾病标准应该更加清晰化,网瘾治疗过程中不应该非法拘禁......
可是北京新闻忽略了一个核心观点,那就是网瘾真的是精神疾病吗?如果网瘾不是精神疾病,那么之前的三段点评,又为何要默认网瘾是需要“治疗”的呢?
前段时间我在百度搜索网瘾治疗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机构,叫做中国亲少年心理成长基地,这个基地的主页赫然写着自己是全世界首度确立网瘾诊断标准的机构:

随后我在百度搜索了有关网瘾的词条:

从上图我们清晰可见,百度对于网瘾的介绍清晰的写到:“北京军区总医院的医学成瘾科,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被纳入了正式出版的DSM_5诊断与统计手册的第三部分,正式确立了网瘾成为一个新病种。”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诚然,网瘾的诊断标准的确被纳入了DSM-5( 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当中,但需要注意的是,他被收录在了手册的第三部分当中,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在DSM-5中,第三部分的内容是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认的,也就是说,在医学界,网络成瘾依然只是一个被研究的课题,在没有研究透彻之前,网瘾根本不能算作一种行为成瘾障碍,现行的成瘾障碍只有一种,那就是赌博障碍。
再回头看看百度百科当中,关于网瘾的介绍从头到尾都在介绍陶然的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也就是一个网瘾戒除中心),其司马昭之心难道还不明显? ( 有关这个基地过几天我会继续写一篇文章深扒,可以透露的是这个陶然比杨永信还狠。)
所以,北京台在报道的开篇,就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即:网瘾不是一种精神病,所以网瘾不需要被当做精神病治疗,关于电击“治疗”网瘾其实根本没有痛点,因为网瘾根本不应该被当做精神病进行电击治疗!杨永信的治疗中心根本无权去接收这些网瘾少年!
言归正传,北京新闻的三个主持人在对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节目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开始进一步探寻了网瘾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板块当中,北京新闻分别举了三个例子,分别是少年为上网抢劫他人,网瘾少年猝死网吧,以及大爷迷恋网络游戏红警而不顾自己的身体。
前两个例子没什么好说的,例子是真实的,不过过于极端。事实上即便不是因为上网,少年也可以为了买其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去抢劫,也可以干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猝死。从这点来说,并不能充分说明网瘾与社会的关联。
而接下来的第三个例子,就有些啼笑皆非了:老大爷痴迷于网络游戏红警,由于摧毁他人的基地而感到十分沉迷,上网毫无节制,儿子为了防止大爷过于沉迷网络多次劝阻均无效。
看到这里我就有一点不理解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红警是一个单机游戏,连上电就能玩的那种,即便是联机对抗也算不上网游吧?您这样公然说单机游戏是网游真的好吗?
话题说到这里,差不多也该结束了。诚然,最近杨永信又一次成为了社会的焦点问题,但是媒体在报道的时候我想至少也应该保持应该有的专业素养,而不是随意歪曲事实,颠倒黑白。社会问题总是有着热点的属性,媒体也是依靠热点在吃饭,可是如果一个新闻媒体对于热点的报道仅仅停留在浅层与不专业上,最后造成的效果自然只能啼笑皆非。
最后祝北京新闻越办越好,也希望北京新闻能多给调查组一些经费,在报道新闻之前至少去当地采访收集一下信息,而不要通篇资源都还拿着几年前柴静的专题资料在那旧瓶装新酒,这样搞,真没意思。